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显像在肺癌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赵芬;张秀丽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成像(CT)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非特异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一些新型非18F-FDG显像剂正在不断研发并应用于临床,从而促进了PET-CT的进一步发展和在肺癌中的应用.

  •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琳

    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而传统影像检查对肺癌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预后篌评估存在一定局限性.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FDG-PET)作为一种功能影像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影像学的不足.现就其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18F-FDG PET/CT对淋巴瘤放化疗后疗效评估及无进展生存期预测的价值

    作者:李思源;徐文贵;童冠圣;张丽;文哲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对淋巴瘤放化疗后疗效评估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接受4~8个周期标准化化疗,前后均行18F-FDG PET/CT检查,比较2年PFS率,评价其对接受放化疗的淋巴瘤患者疗效评估及PFS率预测的价值.结果 本组病例发病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类型为主,发病部位以头颈淋巴结、纵隔、腹膜后为主.多数患者伴有脾脏肿大和局部病灶高代谢.霍奇金淋巴瘤(HL)PET/CT阴性组治疗完全缓解(CR)率明显高于阳性组(86.4%:42.9%,P =0.038),且PET/CT阳性组与阴性组2年PFS率分别为42.9%和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0,P=0.006).56例NHL患者治疗后35例达CR,13例达部分缓解(PR),8例达病情稳定(SD)或病情进展(PD),CR组、PR组、SD或PD组患者2年PFS率分别为89.7%、65.3%和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1,P=0.002).PET/CT显像对治疗后T细胞淋巴瘤(TCL)患者(x2=13.85,P=0.00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x2=13.51,P=0.001)有很强的PFS率预测作用,对滤泡淋巴瘤(FL)患者(x2=4.63,P=0.099)无预后预测作用.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能很好地评价淋巴瘤的疗效,可早期预测预后,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乳腺癌AS160分子高磷酸化与18F-FDG摄取相关性研究

    作者:卫宇;姜小华;马宁;程怡;吕桂芳;汪伟;赵金凤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AS160(Thr642)水平上调与肿瘤组织18F-脱氧葡萄糖(FDG)摄取的关系.方法 39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行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CT)检查,记录大摄取值(SUVmax),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AS160(Thr642)水平.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p-AS160与SUVmax值的相关性.结果 39例原发性乳腺癌的SUVmax为6.1 ±2.7,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PET/CT检查结果有1例假阴性.p-AS160(Thr642)阳性率为76.9%,乳腺癌组织SUVmax与p-AS160 (Thr642)阳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72,P<0.001).结论 AS160在乳腺癌组织的葡萄糖代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过度磷酸化可能是乳腺癌患者葡萄糖摄取的分子基础.

  • 18F-FDG PET/CT和99Tcm-MDP骨扫描探测多发性骨髓瘤骨破坏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志兴;吕宽;张珂;孔祥辉;郭慧敏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18F-FDG PET/CT)和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MDP)骨扫描在探测多发性骨髓瘤(MM)骨破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MM患者27例,全部行18 F-FDG PET/CT和99Tcm-MDP骨扫描,以X线片和磁共振成像(M RI)检查部位为限定范围,分别记录病灶骨质破坏的部位和数量,同时测量其大SUV值(SUVmax),并将二者探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标准综合MRI和X线片结果判定.结果 综合MRI和X线片发现病灶共235处,其中18F-FDG PET/ CT发现227处(97%),骨扫描发现187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43,P<0.05);SUVmax为8.3±1.7(4.3 ~18.9).18F-FDG PET/CT和骨扫描的骨折发现率分别为100%(97/97)和90%(8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09,P<0.05).结论 18 F-FDG PET/CT对MM骨破坏病灶的探测优于99Tcm-MDP骨扫描.

  • ~(18)F-FDG PET-CT显像及CT灌注扫描评价乳腺癌代谢和血流特点

    作者:王彩霞;祖德贵;陈静;刘庆伟;刘芳;汪延明

    目的 评价 ~(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显像及CT灌注扫描显示乳腺癌代谢、血流特点的价值.方法 32例未治疗的乳腺肿块患者,分别行PET-CT检查和CT强化扫描.所有病灶在10 d内经手术切除或活检行病理组织学检查.~(18)F-FDG PET-CT显像经半量化分析,用灌注3软件包处理CT灌注扫描图像,将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良性病变和乳腺癌的 ~(18)F-FDG标准摄取值(SU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中心和周边的~(18)F-FDG的SUV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的摄取与乳腺癌病理类型和分级有关.CT灌注扫描显示血流(BF)、血量(BV)和表面渗透(PS)在乳腺癌和正常组织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65 0,P<0.000 1;t=2.769 1,P=0.011 5;T~+=253.000 0,T~-=0.000 0,P<0.000 1),乳腺肿瘤周边区和中心区 BF、BV和PS灌注值平均差也具有统计学意义(t=8.015 8,P<0.000 1;t=2.243 4,P=0.0179;t=3.485 7,P=0.002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及CT灌注扫描可以很好的显示乳腺癌的代谢和血流灌注特征,从而间接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对乳腺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乳腺癌摄取18F-氟脱氧葡萄糖与Ki-67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世光;邹海东;乔广东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乳腺癌摄取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与肿瘤增殖指标Ki-67标记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30例乳腺癌患者在术前行18F-FDG-PET-CT成像.在PET图像上,勾画出肿瘤病灶的感兴趣区(ROI),测定标准摄取值(SUV),半定量评价乳腺癌摄取18F-FDG的强度.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对肿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包括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和组织学分级.选取有代表性的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ki-67标记指数.检验标准摄取值与Ki-67标记指数、标准摄取值和Ki-67标记指数与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肿瘤大小0.8~7.5 cm,平均2.8 cm;标准摄取值1.16~14.10,平均4.9 ±2.8;Ki-67标记指数3%~90%,平均35%±22%.标准摄取值分别与Ki-67标记指数(r=0.650,P=0.001)、组织学分级(X2=7.72,P=0.02)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SUV与其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X2=13.43,P=0.001).结论 作为一种非侵袭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8F-FDG PET-CT有助于预测乳腺癌在活体情况下的增殖状态,有助于筛选出能从新辅助化疗获益的增殖力高、预后差的乳腺癌,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化疗反应的早期评价提供一种备选的检查方法.

  • 18F-FDG PET/CT对非恶性淋巴结病变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王艳丽;房娜;曾磊;丁伟;高山;崔新建

    目的 提高对非恶性淋巴结病变18F-FDG PET/CT表现的认识.方法 收集17例非恶性淋巴结病变的病人,其中结节病10例,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淋巴结结核5例,梅毒性淋巴结炎1例.根据18F-FDG PET/CT图像所示的病灶累及部位、分布特点、大小、密度、形态、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总结其特点.结果 10例结节病均有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对称性累及,淋巴结结核及坏死性淋巴结炎病灶分布无明显规律可循,梅毒性淋巴结炎累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病灶大小1.0~5.5 cm,CT值30~55 Hu,内均无钙化,密度较均匀,未见明显低密度坏死液化区.病变淋巴结FDG代谢均明显增高,早期显像SUVmax为2.1~19.5,注药后2h延迟显像SUVmax为2.1~21.0,滞留指数为0~21.2%.PET/CT正确诊断11例,误诊6例.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准确、灵敏反映淋巴结病变的全身分布及病灶的18F-FDG代谢情况,但不能鉴别高18F-FDG摄取的淋巴结良恶性;除典型结节病外,其他的高代谢淋巴结良恶性鉴别常需要依靠病理学结果.

  • 18 F-FDG PET/CT对治疗前淋巴瘤分期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成成;王振光;薛伟;程楠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对治疗前淋巴瘤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初次诊断为淋巴瘤病人的PET/CT及常规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PET/C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对63例淋巴瘤病人分期的一致率为30.2%(19/63).与常规影像学检查结果相比,18F-FDG PET/CT显像使69.8%(44/63)的淋巴瘤病人临床分期发生改变.其中17.4%(11/63)的病例在PET/CT检查中发现有多区域淋巴结及多个结外器官受累,肝或骨髓受累,淋巴瘤的临床分期从Ⅰ期上调至Ⅳ期;有25.4%(16/63)的病例在PET/CT检查中发现多区域淋巴结累及,分期上调一期;其余27.0%(17/63)的病例在PET/CT检查中发现多区域淋巴结或多个结外器官受累,临床分期上调两期.结论 18F-FDGPET/CT显像对治疗前淋巴瘤临床分期的价值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有利于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 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CT显像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分期中的意义

    作者:陈莹;马晓莉;王希思;于彤;金眉;赵文;赵倩;段超;李兴军;李立伟;张大伟

    目的 探讨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CT成像(18F-FDG PET/CT)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经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征诊断为NB的患儿,59例行18F-FDG PET/CT检查,比较胸骨及髂骨骨穿、髂骨活检、全身骨扫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局部CT及B超和血清乳酸脱氢酶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分析“F-FDG PET/CT与其他检查结果在原发瘤灶和转移瘤灶方面的异同.结果 1.一般特征:59例患儿中男31例,女28例;原发瘤灶位于腹膜后44例(腹膜后+后纵隔1例),后纵隔14例,左颈部1例;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SS)-Ⅰ~Ⅳ分别为0、1、9和49例.2.18 F-FDG PET/CT检查结果: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大值:治疗前组(2.34±1.06)大于手术切除后组(1.08±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699,P=0.000);骨髓转移1.5 ~2.9,局部淋巴结转移1.0~2.1.3.18 F-FDG PET/CT与其他检查结果对比:骨转移中,有3例骨扫描未见异常,而PET/CT示多发骨骼骨髓弥散受累,2例骨扫描示骨转移,18 F-FDG PET/CT示术后炎性反应及残留肿瘤组织侵犯临近椎间孔.18 F-FDG PET/CT示34例骨髓转移,1例不除外骨髓转移,骨骼细胞学阳性30例.中枢转移方面:18F-FDG PET/CT示1例硬膜外转移,而头颅MRI示阴性;头颅MRI示9例颅骨转移,1例眼眶转移,1例脑膜转移,而18F-FDG PET/CT颅内未见异常.所有患儿均未见脑实质转移.同期LDH与原发瘤灶SUVmax大值相关(一=0.581,P<0.01).结论 18F-FDG-PET/CT能较全面地显示NB患儿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分布情况,对于NB患儿临床分期有重要作用,但在颅骨转移及中枢转移方面假阴性率高,需结合头颅MRI等检查提高检出率.

  • 18F-FDG和18F-FLT PET显像SUV在肺结块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翼;彭艳梅;李懿;冯盼盼;全显跃

    目的:探讨18F-氟氏脱氧葡萄糖(18F-FDG)和18F-氟氏胸腺嘧啶(18F-FLT)PET显像诊断肺结块的影响因素,以提高PET/CT对肺结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肺结块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8例为肺内孤立结块,其余为2~3个结块,结块大小0.6~11.0 cm.所有患者均行肺部18F-FDG和18F-FLT PET/CT检查.检查结果按不同性别、年龄、结块大小及病理类型进行分组,以各组18F-FDG和18F-FLT显像标准摄取值(SUV)的均数为界定标准.分析SUV与肺结块患者的性别、年龄、结块大小及病理类型等相互关系.结果:55例肺结块患者,不同性别、年龄、结块大小患者的18F-FDG和18F-FLT显像SU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18F-FDG显像SU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18F-FLT显像SU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块患者结块的病理类型是影响18F-FLT显像SUV的重要因素,18F-FLT PET/CT显像SUV鉴别诊断肺结块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18F-FDG PET/CT棕色脂肪摄取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张建;程超;左长京;王少雁;刘庆华;孔令山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检查中棕色脂肪组织(BAT)摄取的规律和特点,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ET/CT全身检查的2350例受检者的图像.结果:34例(1.44%)有不同程度BAT摄取,其中恶性肿瘤患者9例(甲状腺癌术后4例).BAT显影主要在寒冷季节出现,女性比例(2.57%)高于男性(0.76%);特征性表现为对称性分布于肩颈部、锁骨上区、脊柱两旁、纵隔、肾上腺及肾周区的高摄取灶,SUVmax为7.18±4.27.BAT显影部位的数目与摄取的SUVmax呈正相关(r=0.78,P<o.05);5例检查者进行了延迟扫描,延迟后BAT分布、形态无明显变化,SUVmax显著升高(P<0.05).4例甲状腺癌术后复查病例的BAT摄取不同程度影响了对区域淋巴结的观察.结论:BAT摄取的分布及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显影部位越多,SUVmax越大,延迟扫描后SUVmax显著升高,容易干扰对显影区域病灶的观察.

  •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对肺孤立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陆武;刘永;宋长祥;经丰琴

    目的:应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半定量分析,探讨符合线路SPECT/CT对肺部孤立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74例肺孤立性病变患者的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图像,用半定量法(计算病灶组织与周围正常软组织的摄取比值,即T/NT)测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半定量分析显示恶性病变摄取18F-FDG比值(9.57±6.13)明显高于良性病变(2.99±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NT≥3.5作为恶性病变的判定标准,74例肺孤立性病变中,真阳性49例,真阴性16例,假阳性7例,假阴性2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8%、69.57%、87.84%、87.50%和88.89%.结论: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肺孤立性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肺多形性癌的18F-FDG PET/CT表现

    作者:彭辽河;李杰;朱佳;胡晓燕;邱大胜;李蕾

    目的 探讨肺多形性癌(PC)的18F-FDG PET/CT显像表现.方法 搜集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P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分析其PET/CT表现.结果 7例肺PC患者中,4例位于右肺上叶,1例位于右肺中叶,2例位于左肺上叶.4例伴胸膜、胸壁侵犯,3例伴淋巴结转移,1例伴肾上腺转移,1例伴脑转移.PET显像示肺内肿瘤均呈团块状不均匀高代谢,内见放射性减低区或缺损区,胸膜及胸壁侵犯、淋巴结转移、肾上腺转移或脑转移呈结片状、结节状高代谢,CT示肺内肿瘤呈软组织等低混杂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晰,未见明显分叶、毛刺等征象,其中2例病灶内见钙化,2例伴胸腔积液.结论 肺PC的18F-FDG PET/CT显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且能较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对临床诊疗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 18F-FDG PET/CT大标准化摄取值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郑冬;牛力璇;田嘉禾;费军;赵亮;李科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1 F-FDGPET/CT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术前行PET/CT检查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原发肿瘤SUVmax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位置、肿瘤大小、TNM分期、T分期、N分期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T分期、N分期间SUVmax比较,结果表明:分化越低、病理分期越晚者SUVmax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有无吸烟史、肿瘤部位不同对SUVmax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拟合曲线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SUVmax与肿瘤大小呈显著正相关性(r=0.808,P=0.000);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r=0.039,P=0.69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TNM分期、T分期是口腔鳞状细胞癌SUVmax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其原发肿瘤SUVmax对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有预测价值,以7.98为界值时诊断效率高,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76.2%.[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18 F-FDGPET/CT SUVmax在肿瘤较大、TNM分期及T分期较晚时较高,其原发肿瘤SUVmax值可预测原发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的风险.

  • ER,PR及Her-2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18F-FDG摄取的相关性

    作者:李强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摄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ER、PR及Her-2水平和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查,分析ER、PR及Her-2不同表达水平患者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情况,并分析其与摄取18F-FDG的SUVmax值的相关性.[结果]血清ER,PR阴性者其组织学分级和TNM分级均高于ER,PR阳性者(P<0.05),Her-2阳性者其组织学分级和TNM分级均高于阴性者(P<0.05),ER测定结果为阳性者其SUVmax值显著高于ER测定结果为阴性者(P<0.05),PR测定结果为阳性者其SUVmax值显著高于PR测定结果为阴性者(P<0.05),无论Her-2测定结果为阴性或者阳性,其SUVmax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及Her-2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相关,ER和PR可作为18F-FDG摄取率的预测因子.

  • PET/CT在腹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颖;尹雅芙;李娜

    腹膜病变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多种多样,感染性及恶性病变均可累及腹膜.PET/CT作为一种高端的检查手段,不仅能从形态学角度观察腹膜病变的特点,而且能从微观角度观察腹膜病变的代谢特点,因此对腹膜病变的早期发现、良恶性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不明原因的腹膜转移癌原发病灶查找等均有重要价值,笔者对PET/CT在腹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 18FDG PET-CT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珊瑜;李小毛;张宇;程木华;唐欣然

    目的 本文通过分析应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18FDG PET-CT)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就诊且病理确诊的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术前PET-CT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PET-CT检测判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析PET-CT原发灶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淋巴结大标准化摄取值(LN-SUVmax)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基于患者分析,PET-CT在诊断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75.0%、88.5%、50.0%、95.8%、86.7%;基于盆腔淋巴结区域分析,PET-CT相应数值分别为:83.3%、98.3%、55.0%、99.6%、98.3%.当SUVmax>8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4,约登指数为0.42;当LN-SUVmax>3时,AUC为0.79,约登指数为0.63,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42.31%,75.0%、8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SUVmax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高于原发灶SUVmax,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检查对判断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这可为子宫内膜癌患者避免淋巴结切除提供术前依据,从而减少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风险,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原发灶及淋巴结SUVmax尚无确切阈值可准确判断淋巴结转移,有待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PET-CT各参数在判断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 PET/CT显像对血清CA19-9升高患者原发肿瘤诊断的意义

    作者:任东栋;孙达;任春玲;于军;李洋

    目的 分析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升高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显像受检者中CA19-9及SUVmax数值高低与恶性肿瘤诊断效能的相关性.方法 既往无恶性肿瘤病史而血清CA19-9升高的受检者149例,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血清CA19-9均在显像前2周内检测.通过手术/活检病理以及临床随访结果确诊.结果 149例受检者中证实为恶性肿瘤者64例,非恶性肿瘤者85例,18 F-FDG PET/CT显像真阳性60例、假阳性13例、真阴性72例、假阴性4例.PET/CT显像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率为88.6%,明显高于单纯血清CA19-9诊断准确率43.0%(x2=59.882,P<0.05).血清CA19-9按照37~100 U/ml、100~500 U/ml、500~1 000 U/ml、>1 000 U/ml不同水平分成4组,每组PET/CT显像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5%、84.9%、81.3%、88.0%,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03,P>0.05).血清CA19-9诊断恶性肿瘤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6,诊断界值为152.75 U/ml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3%、68.2%.病灶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诊断恶性肿瘤AUC为0.742,SUVmax分界值为6.95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3%、69.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血清CA19-9升高受检者中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当血清CA19-9> 152.75 U/ml时有必要行PET/CT显像,病灶SUVmax>6.95时应考虑恶性肿瘤.

  • 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与螺旋CT在乳腺癌术后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何健;李素平;唐恭顺

    目的 比较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显像与螺旋CT在乳腺癌术后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乳腺癌术后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均随访2年,随访期间均接受1s 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与螺旋CT检查,并对怀疑术后转移的淋巴结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术后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18F-FDG-SPE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似然比高于螺旋CT检查,而阴性似然比低于螺旋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比螺旋CT能更加有效诊断乳腺癌的术后转移.

421 条记录 20/22 页 « 12...14151617181920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