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8F-FDG PET/CT显像在淋巴瘤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作者:张敬勉;赵新明;王建方;王颖晨;张召奇;戴春暖;李德志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淋巴瘤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7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后18F-FDG PET/CT显像结果.并与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淋巴瘤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结果]18F-FDG PET/CT对97.70%(85/87)淋巴瘤治疗后患者进行了准确疗效评价.而单纯CT对74.71%(65/87)的淋巴瘤患者进行了准确评价.18F-FDG PET/CT在诊断准确性方面明显优于单纯CT,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8F-FDG PET/CT在淋巴瘤疗效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寻找肿瘤原发灶35例应用分析

    作者:唐彩华;许泽清;莫冰;曾强生;李慧;贾晓娟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2-deoxy-2-[F-18]fluoro-D-gluocose.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寻找肿瘤原发灶中的价值.[方法]35例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瘤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寻找原发灶.[结果]21例患者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发现可疑原发灶,其中16例被其他影像学检查、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对原发灶的检出率为45.7%(16/35例),14例未能明确原发灶.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发现其他影像学手段末发现的新病灶13个,8例改变治疗方案.[结论]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寻找转移性肿瘤原发灶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FDG PET/CT对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葵;董孟杰;阮凌翔;刘振锋;杨树业;王国林;孙芳

    目的:探讨FDG PET/CT在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27例(男性19例,女性8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病例,行FDG PET/CT显像,PET/CT图像结果判断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方法.终诊断包括病理学检查或临床随访.结果:纳入本研究共27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行PET/CT检查后经病理穿刺或病例随访证实,引起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共21例,其中包括感染10例,肿瘤性疾病(淋巴瘤)4例,非感染性炎症4例,其他类型3例,未能发现病因6例.FDG PET/CT诊断真阳性21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0例,真阴性5例.灵敏度100%,特异性83.3%;阳性预测值95.5%,阴性预测值100%;准确性96.3%.结论:在诊断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FDG PET/CT显像是灵敏可靠的诊断方法,建议常规检查未能发现病灶或不能确诊的病例,可尽早行FDG PET/CT显像.

  • 18-氟-脱氧葡萄糖PET/CT双时相显像在孤立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潘博;汪世存;方雷;展凤麟

    目的 探讨18F-FDG PET双时相显像在孤立肺结节中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住院或门诊患者,经CT证实符合孤立性肺结节病例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3±6.2)岁,应用PET/CT检查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病例进行双时相显像,首次显像于注射FDG后40~65 min,延迟显像于注射后1.5~2.5 h进行,测定两次显像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UV),并计算两次显像SUV变化率.结果 30例孤立肺结节病理证实恶性病变17例,良性病变13例.肺癌组患者早期SUV 4.21±1.71,延迟显像为5.98±2.32,SUV变化率为(41.9±7.81)%.良性病变组患者早期SUV 2.71±1.62,延迟显像为3.17±1.13,SUV变化率为(16.97±5.62)%.结论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方法简便,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肺恶性病变延迟显像SUV升高的幅度高于良性病变.

  •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诱导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作者:朱梅;王明明;邱俊;吴翠萍;谢强;谢吉魁

    目的 探讨正电子药物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诱导食管癌细胞Eca-109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不同活度浓度的18F-FDG处理Eca-109细胞,应用MTT法检测18F-FDG对Eca-10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变化,FCM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Ψm)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18F-FDG可明显抑制Eca-109细胞增殖; 0~74 MBq/ml的18F- FDG作用于Eca-109细胞6 h后,细胞内ROS水平分别为(13.13±2.90)%、(19.07±1.40)%、(23.93±3.18)%、(66.23±5.94)%、(78.13±1.96)%,24 h后Δψm水平分别为(98.03±1.68)%、(92.77±2.27)%、(77.80±2.62)%、(68.27±4.86)%、(34.83±2.86)%,48 h后可见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97±0.28)%、(5.2±0.44)%、(10.5±1.08)%、(19.37±3.98)%、(39.87±3.51)%.结论 正电子药物18F-FDG可通过产生β+粒子对Eca-109食管癌细胞进行内照射,产生ROS,引发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来诱导细胞凋亡,且凋亡率随药物的活度浓度增大而增大.

  • Ki-67在乳腺癌病灶中的表达及其与18 F-FDG PET-CT标准化摄取值和肿瘤本底比值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小明;张喜平

    目的:分析Ki-67在乳腺癌病灶中的表达及其与18 F-FDG PET-CT标准化摄取值和肿瘤本底比值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50例,检测Ki-67在乳腺癌病灶中的表达及行PET-CT检查并计算乳腺癌病灶大标准化摄取值和大肿瘤本底比值。结果50例患者中,36例(72%)Ki-67高表达,14例(28%)Ki-67低表达。与低表达组相比,高表达组患者大标准化摄取值、大肿瘤本底比值较高(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Ki-67表达与18F-FDG PET-CT乳腺癌病灶大标准化摄取值和大肿瘤本底比值呈正相关(r=0.425,0.546;P=0.003,0.000)。大标准化摄取值和大肿瘤本底比值诊断Ki-67高表达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3、0.904。大标准化摄取值佳诊断界值为9.1,此时敏感性为62.3%,特异性为100%;大肿瘤本底比值佳诊断界值为13.5,此时敏感性为70.1%,特异性为100%。结论大肿瘤本底比值诊断乳腺癌病灶Ki-67高表达的价值比大标准化摄取值高,能更好地反映治疗效果和判定预后。

  • 18 F-FDG PET/CT在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作者:张杰平;唐明灯;林端瑜;蔡志华

    目的:评估18 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 F-FDG PET/CT )在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宫颈癌患者病历资料,将治疗前18 F-FDG PET/CT 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癌原发灶18 F-FDG PET/CT 检查阳性55例,阴性2例,诊断敏感度96.5%(55/57)。22例经手术治疗患者中,9例(9/22,40.9%)经手术病理证实盆腔淋巴结转移。18 F-FDG PET/CT 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6/9)、92.3%(12/13)、81.8%(18/22)、85.7%(6/7)、80.0%(12/15)。结论18 F-FDG PET/CT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具有极高的敏感度,能有效地检出宫颈癌原发灶;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特异度较高,但敏感度一般,特别是短径<1.0 cm淋巴结。

  • 18F-FDG、18F-FECH双示踪剂PET/CT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林美福;周硕;陈文新;陈彩龙;陈国宝;郭莘

    目的 探讨18F-FDG、18F-FECH PET/CT双示踪剂显像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列腺疾病患者22例,其中前列腺癌治疗前13例,前列腺癌治疗后复查6例;前列腺增生3例.18F-FDG全身PET/CT后3 d内相同条件下行18F-FECH显像,测量原发及转移灶的大标准摄取值.结果 前列腺癌治疗前组18F-FDG PET/CT仅61.5%(8/13)显示放射性异常浓聚灶,而18F-FECH PET/CT显像检出病灶11例(11/13,84.6%),两者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淋巴结转移患者中,18F-FECH显像阳性率(7/7)高于18F-FDG(6/7).18F-FECH发现骨转移病灶8例,18F-FDG仅显示5例.结论 18F-FDG、18F-FECH双示踪剂联合运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18F-FDGPET/CT在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彩龙;林美福;陈文新;王恩成;周硕

    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 site ,CUP)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3%~5%,预后较差[1-3]。转移癌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其他途经被带到它处继续生长,而形成与原发部位肿瘤相同类型的肿瘤。由于肿瘤治疗与原发肿瘤的部位、病理类型、分期等密切相关,因此尽早确定肿瘤的原发部位极其重要。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ic-computed tomography , PET/CT )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手段的广泛应用,原发灶检出率显著提高。本研究通过对43例拟诊转移癌寻找原发灶的PET/CT 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PET/CT 在诊断原发灶不明转移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影像表现及误诊分析

    作者:邓凯吉;陈自谦;胡永利;陈萍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的影像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PTL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PTL患者的影像表现,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MRI平扫及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结果 6例患者均以发现颈部肿物就诊,病理证实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3例合并有桥本甲状腺炎.病灶侵及甲状腺一侧叶4例,侵及甲状腺双侧叶及峡部1例,侵及甲状腺单侧叶及峡部1例.CT表现为单发结节型2例,多发结节型1例,弥漫肿大型3例.CT平扫6例病灶均呈稍低密度,5例密度大致均匀,1例病灶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5例病灶呈均匀、轻中度强化.2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MRI病灶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PET/CT病灶表现为高代谢.6例患者术前全部误诊.结论 PTL容易误诊,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其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 18F-FDG PET/CT 结合 HRCT 对肺微浸润性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彭辽河;胡晓燕;周旋;邱大胜;李杰

    目的:18 F-FDG PET/CT结合 HRCT 对肺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MIA)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28例肺 MIA 患者的18 F-FDG PET/CT 及 HRCT 影像资料,患者均先行18 F-FDG PET/CT显像,后行HRCT扫描检查,分析其形态学表现及放射性分布,同时测量其SUVmax值,分析PET/CT、HRCT、PET/CT结合 HRCT三者的准确率。结果28例患者中,18 F-FDG PET 显像有19例出现高于肺本底的局灶性异常放射性摄取增高影,以SUVmax>2.5为标准,诊断MIA的灵敏度为32.1%(9/28)。HRCT 病灶显示磨玻璃密度结节27例(96.4%),其中单纯磨玻璃密度结节10例,混杂磨玻璃密度结节17例,单纯实性密度结节1例;病灶出现边缘分叶征18例(64.3%),毛刺征20例(71.4%),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21例(75%),胸膜凹陷征12例(42.9%),血管集束征10例(35.7%),圆形结节征13例(46.4%)。PET/CT、HRCT、PET/CT结合 HRCT 三者的准确率分别为71.4%、82.1%和96.4%。结论18 F-FDG PET/CT诊断MIA易出现假阴性,PET/CT结合HRCT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 PET/CT在胃癌诊断及治疗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崔莹;张建

    近年来,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螺旋CT是进展期胃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主要检查方法,但对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灶的判断存在局限性,18F-FDG PET/CT集功能影像及解剖成像于一体,能够有效显示肿瘤组织的功能代谢及解剖结构.在胃癌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预后方面显示其优越性.

  • 18F-FDG PET-MR在肝门部胆管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宋昱垚;刘荣;徐白萱;唐文博;胡明根;赵之明;张煊

    目的:探讨18F-FDG PET-MR显像在肝门部胆管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作用.方法:回顾分析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平均(56.7±[=此处为插图页.0)岁,均经手术或病理等综合手段证实.7例患者术前均行18F-FDG PET-MR检查,观察影像学特点,并测量病灶的大标准化摄取值.结果:7例患者中1例为Ⅲa型肝门部胆管癌,4例为Ⅲb型,2例为Ⅳ型;原发灶肿瘤大径平均(2.8±1.3) cm,5例患者伴有区域及远处转移,上述病灶均由病理结果证实且均出现放射性浓聚影,原发灶大标准化摄取值(5.95±1.71).结论:18F-FDG PET-MR可准确显示肝门部胆管腺癌的形态、生物学活性及转移情况,在肝门部胆管腺癌的诊断及术前评估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18F-FDG PET-CT在鼻咽癌中的应用

    作者:罗丽;沈群;席许平;刘峰;肖锋

    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是功能影像与解剖图像的组合,在鼻咽癌的TNM分期、靶区勾画、监测预后及发现肿瘤复发与残留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将18F-FDG PET-CT和其他影像技术结合、开发不同的示踪剂、探测更多与鼻咽癌有关的特异性分子指标能提高18F-FDG PET-CT在鼻咽癌中的应用价值.

  • 18F-FDG PET-CT评价淋巴瘤骨髓浸润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媛;刘小兰;苏丽萍

    淋巴瘤骨髓浸润对疾病的诊断、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常规部位的骨髓活检为主要检测手段,但假阴性率高.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将形态学与功能代谢整合在一起,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及功能显像的优点,18F-FDG PET-CT为淋巴瘤骨髓浸润的诊断、疾病分期及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途径.

  • 18F-FDG PET/CT对淋巴瘤骨髓浸润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作者:岳进;苏丽萍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18F-FDG PET/CT)与骨髓活检(BMB)对于淋巴瘤骨髓浸润(BMI)的检测具有较高一致性.18F-FDG PET/CT对霍奇金淋巴瘤(HL)及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BMI的敏感性较高,而对惰性NHL敏感性较低.由于18F-FDG PET/CT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因此并不能代替常规BMB.在18F-FDG PET/CT引导下进行BMB,可以大大提高BMI的检出率.

  •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赵向荣;张永;于甬华

    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肺癌的治疗愈加重要,与CT相比,PET-CT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对转移灶的确定、对炎症的鉴别准确性更高,并且PET-CT在准确分期的基础上,改变了很多由传统影像确定的治疗方式,提高了治疗效果.对治疗后效果的评估与预测,对治疗策略的制定也产生重要影响.

  • 18F-FDG PET-CT在食管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

    作者:魏丽;李多杰

    放疗前对靶区进行精确勾画、修正靶区和调节治疗计划,放疗后评价疗效对食管癌的治疗至关重要.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将PET功能影像和CT解剖影像有机结合,为PET提供更多的解剖细节,并且可从分子水平反映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生化变化和代谢状态之间的差异,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帮助.

  • 18F-脱氧葡萄糖PET-CT在食管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作者:孙明萍;李宝生

    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CT融合图像同时具有功能解剖学信息,与常规检查手段(CT、超声内镜)相比,其在确定食管癌患者TNM分期,尤其是判断原发肿瘤长度、探查远处淋巴结和器官转移上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并且能指导治疗,评估疗效.

  • 18F-脱氧葡萄糖PET-CT预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作者:祝守慧;于甬华;张永

    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成像(CT)已广泛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特别对局部晚期NSCLC疗效预测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动态观察肿瘤组织的代谢,根据治疗前后肿瘤组织对18F-FDG的摄取变化,通过可视或定量分析,在临床或亚临床水平达到早期预测局部晚期NSCLC放化疗疗效的目的.

421 条记录 19/22 页 « 12...14151617181920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