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层螺旋CT三维体积测量法对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进展

    作者:李建南;姚秀忠;陈世勇;赖清泉

    随着肺部小孤立性肺结节检出率的增加,适用于肺部孤立性肺结节的特征诊断方法对于小肺部孤立性肺结节都不再适用.多排螺旋CT的应用及后处理技术的提高,使得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的对小孤立性肺结节进行体积测量,并由此短期观察其生长率并计算倍增时间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 3 cm以下肺腺癌与鳞癌的CT同层动态增强研究

    作者:方丽;储成凤;杨明;张俭;郏爱明;陈龙桂;孟爱芳;张琳琴;金琴娣

    目的评价同层动态增强CT技术对3 cm以下肺腺癌和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直径<3 cm的肺腺癌22例和肺鳞癌9例,平扫后静脉注入对比剂行同层动态增强CT扫描,测量其增强前后各时间段的CT值改变,计算大CT强化值,绘制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肺腺癌在增强后135 s和195 s时间段的CT强化值大于鳞癌,二者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余各时间段无明显差别(P>0.05).腺癌的时间-密度曲线为缓慢持续上升型,鳞癌为抛物线型.肺腺癌与鳞癌的增强效果皆始于35 s,但鳞癌峰值时间早于腺癌,二者峰值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层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区分肺腺癌与鳞癌组织学类型方面有一定价值.

  • 多层螺旋CT靶扫描定性诊断孤立性肺结节

    作者:史叶峰;袁戴海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靶扫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SPNs)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或随访证实的57例肺内孤立性结节,先行常规平扫后即时对结节进行靶扫描,对结节的形态、密度、内部结构、边缘及周围征象进行分析,获得定性诊断,其中7例结合增强扫描.结果恶性肺结节42例(73.7%),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分叶或/和毛刺征,密度不均,有空泡征或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中征等,4例增强扫描病例明显强化.良性肺结节15例(26.3%),表现结节边缘光滑锐利,密度较高而均匀,部分结节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病例无或轻度强化.结论 MSCT靶扫描技术能够显示常规扫描不能显示的更多的肺结节的影像信息,是提高肺内孤立性结节定性诊断准确性的有效检查手段之一.

  • 人工神经网络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作者:WANG Xiao-hua;谭石;MA Da-qing

    目的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理论,建立一种全新的模式判别方法用于薄层CT上原发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并探讨其诊断价值及对不同级别医师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 收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SPN 200例(周围型小肺癌 135例,良性结节65例),观察3项临床指标和9项薄层CT指标,并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从中随机选择70%左右的样本(140例)作为训练集,建立ANN诊断模型,并与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分析处理的Logistic回归模型作比较,计算两种模型对所有样本诊断的正确率和ROC曲线下面积.利用训练好的ANN模型对另外60例样本进行测试,分析初、中、高三级放射科医师使用ANN模型前后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ANN模型诊断的正确率为98.0%,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正确率86.0%(P<0.001);两种模型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6±0.004和0.936±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NN模型及初、中、高级医师首次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4、0.737、0.813、0.874,其中ANN与初、中级医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7),而与高级医师的差异无显著性(P=0.070);初、中、高级医师使用ANN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0.938、0.952,三级医师使用ANN后的诊断能力均有显著提高(P值分别为0.000、0.001、0.039);使用ANN后各级医师对SPN的诊断差异无显著性(初-中级、初-高级、中-高级比较的P值分别为0.614、0.369、0.645).结论 ①根据本研究提出的SPN的征象分类可用于建立ANN模型;②ANN模型用于薄层CT上原发良恶性SPN的鉴别诊断优于传统的Logistic回归模型;③ANN模型对于不同级别的放射科医师都有一定程度的辅助诊断作用.

  • 肺局限性磨玻璃结节的高分辨率CT征象与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病理的对照研究

    作者:潘峰;刘卓;袁飞;王俊;孙昆昆;杜湘珂;洪楠

    目的探讨肺局限性磨玻璃结节(GGN)的高分辨率CT(HRCT)征象与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病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选取121例GGN患者,按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22例)、浸润前病变(PIL)组(21例)、微浸润癌组(26例)和浸润癌组(52例),总结患者肺GGN的影像、病理及预后资料,分析不同病理类型GGN间的差异。结果 GGN的大径、边缘、空泡征、实性成分、形状及是否有血管穿行在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945~31.068, P<0.05)。浸润癌组的大径、边缘与良性组、PIL组、微浸润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良性组空泡征与PIL组、微浸润癌组、浸润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是否含有实性成分、形状在浸润癌与微浸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是否有血管穿行在良性组与浸润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仅1例浸润癌出现远处转移。结论当GGN的大径≥16.35 mm、出现毛刺征或分叶征提示浸润癌;当GGN内部出现空泡征则提示其为恶性;GGN内部含有实性成分或其形状不规则,可以鉴别浸润癌与微浸润癌;GGN内部有血管穿行可以用于鉴别浸润癌与良性病灶;GGN的预后好,仅0.83%病例出现远处转移。

  • 硬化性肺细胞瘤与孤立实性结节肺癌的18F-FDGPET/CT特征比较

    作者:董烨;吴湖炳;王全师;周文兰;王丽娟;傅丽兰

    目的 比较硬化性肺细胞瘤(PSP)和孤立实性结节肺癌的18F-FDG PET/CT特征,探讨可用于鉴别诊断两者的PET和CT征象.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PSP和18例孤立实性结节肺癌患者的PET和薄层CT特征.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1周内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比较PSP和孤立实性结节肺癌患者病灶PET和薄层CT征象.结果PET显像中,PSP的18F-FDG摄取明显低于孤立实性结节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2±1.65比9.02±4.60,t=4.386,P=0.000);但两组病变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1.01)cm比(2.41±0.82)cm,t=0.653,P=0.518].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显示,SUVmax佳截断值为5.5,以此截断值诊断PSP的敏感度为0.722,特异度为0.933.薄层CT扫描显示,贴边血管征仅见于PSP,而孤立实性结节肺癌无此征象(73.3%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叶征在两种疾病中均可见,但PSP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孤立实性结节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比77.8%,P=0.002);毛刺征、胸膜牵拉征、血管集束征及空洞征仅见于孤立实性结节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P与孤立实性结节肺癌在代谢和形态学征象上有显著差异.将PET和薄层CT两种影像学信息相结合有助于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 MSCT灌注成像在肺部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滕银如;文学幸;赵华林;周闻轶;汪滨;李辉;余挽澜

    肺部孤立结节(SPN)的种类较多,其中大部分为肺癌,区分其良恶性是临床的主要目的,也是诊断的难点[1],MS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新的功能成像技术已成为对SPN进行研究的热点.本文对53例SPN病例的MSCT灌注成像的多项灌注参数及拟合时间-密度曲线(TDC)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SPN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动态增强MRI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史英红

    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肺结节的影像诊断研究多集中在动态增强扫描上.MRI动态增强鉴别良恶性肺结节理论依据充足,动态增强和灌注扫描技术条件成熟,根据MRI动态增强曲线参数(大强化率、强化斜率、达峰时间、廓清率、强化曲线类型)及强化模式可以对良恶性肺结节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

  • CT三维重建技术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作者:史华莉;孙琼芳;涂蓉;王圣恩;陈东东;王霞;李胜达;刘旭俊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一直是胸部影像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显示其特征是诊断的关键。影像检查中常见的病变,因其缺乏典型的影像特征,以及影像检查设备的局限性和检查者体位与扫描方法的影响使其容易漏诊,尤以≤3 cm结节为甚。近年来随着CT三维重建技术的改革和发展,让很多学者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了进一步飞跃认识。通过多层螺旋CT(MSCT)三维后处理技术(VR、MPR、CPR、MIP、SSD等方法)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进行三维回顾性的重建,能够清晰地显示病灶的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棘突征、胸膜凹陷征等征象,为肺内孤立结节的定位、定性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 孤立性肺结节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康;努尔兰·阿汗;马金山

    目的:探讨影响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明确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189例患者的资料。对以下资料:(1)年龄、性别、民族、吸烟史及吸烟量、临床症状、既往肿瘤史、肿瘤家族史;(2)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清CEA、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3)影像学检查资料:肿瘤大径、有无钙化、毛刺、分叶、胸膜凹陷征、CT 强化峰值、PET-SUV 值,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再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术后病理证实良性病变71例,恶性病变118例(62.4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吸烟量、病变直径、钙化、毛刺、胸膜凹陷征、CT强化峰值、PET-SUV值、血清CEA、血清TSGF在良、恶性病变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孤立性肺结节的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病变大小、钙化、CT强化峰HU值、血清CEA及血清TSGF。结论患者年龄、血清CEA、血清TSGF、肿瘤大径、伴有钙化、CT强化峰值,对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有显著意义。

  • 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诊治肺周围小结节病变

    作者:王述民;许世广;童向东;刘博;李博;徐惟;王阁浜;王通;刘星池

    目的探索达芬奇机器人在肺周围小结节病变诊治中的价值和技术问题。方法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治疗肺周围小结节病变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9~80岁,平均(58.5±9.4)岁。术中切取病变送冰冻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病变者行肺叶切除并常规清除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手术采用全麻、双腔管气管插管,健侧卧位,胸部垫高,双手屈曲抱枕于头前,折刀位。健侧单肺通气。床旁机械臂系统从患者头上入位。孔位根据病变位置适当调整,腋后线第8肋间为进镜孔,肩胛线第8肋间、腋前线与锁骨中线第5肋间为器械孔。腋中线第7肋间为辅助口。结果术后病理为良性病变10例(炎性假瘤4例,结核或肉芽肿5例,错构瘤1例),恶性病变19例(腺癌15例,鳞状细胞癌2例,腺鳞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手术包括楔形切除9例,右肺上叶切除5例,右肺下叶切除8例,右肺中叶切除1例,左肺下叶切除6例。29例均顺利完成机器人手术,肺叶切除平均术中出血15~200 ml(中位数50 ml),无输血。所有患者均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所有患者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平均带胸腔引流管时间1~15 d [(8.7±3.5)d]。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时间2~14个月[(5.9±2.7)个月],无复发、转移。结论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肺小结节病变安全、可行,尤其在肺癌根治手术中具有优势,可推荐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

  • 基于CT 征象鉴别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易霞;吴重重;李智勇;伍建林

    目的 探讨肺部磨玻璃结节(GGN)CT 征象及其在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影像证实的80 例GGN 资料(恶性49 例,良性31 例).均行16 排或64 排SCT 扫描,观察病灶大小、部位及病灶形态、边缘征象、内部征象及邻近征象等CT 表现.结果 良性GGN 形态、边缘征象(分叶征、毛刺征)和邻近结构征象(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与恶性结节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而良性GGN 内部征象(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与恶性者无统计学差异(P > 0.05).良性者以单纯型GGN 为多见,恶性者以混合型GGN 多见.结论 综合分析肺部GGN 的各方面CT 征象并结合磨玻璃成分的比例,可对大多数的GGN 良恶性作出正确的诊断.

  • 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与肺结节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艳秋;田颖;吴迪;张楠;周云芝;王洪武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在肺结节病肺泡巨噬细胞产生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 MDC)的可能机制及其MDC在肺结节痫的作用.[方法]应用MACS CD2 beads分离肺结节病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的巨噬细胞,分离后的巨噬细胞分别在TNF-α、IFN-γ、IL-4、雌二醇单剂、雌二醇和TNF-α联合刺激下培养24h或48 h.应用ELISA法检测24h或48 h培养后上清液中MDC蛋白浓度.评价刺激存在与否MDC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肺结节病患者在TNF-α、IL-4刺激下,24h、48 h培养后的上清液中肺泡巨噬细胞产生MDC水平显著地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24 h:[TNF-α:P=0.047;IL-4(5 ng/ml)∶P=0.044;IL-4(50 ng/ml):P=0.037];48h∶[TNF-α:P=0.032;IL-4(50 ng/ml):P=0.043].雌二醇单剂刺激下MDC的产生明显被抑制,有统计学意义[雌二醇(100 ng/L):P=0.041].[结论]在肺结节病TNF-α、IL-4增加肺泡巨噬细胞产生MDC,而雌二醇抑制MDC产生.推测在肺结节病细胞因子通过CCR4+T细胞、巨噬细胞的聚集、活化以及女性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导致MDC水平增加,其结果可能影响肺结节病的发病机制、第二次发病高峰的出现及女性更年期后治疗的难治化.

  • 基于三维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肺结节检测原型系统的临床应用

    作者:阳世雄;曾建业;金人超;黄启良;许向阳;韦涌初;黄思光;卢苇;王斌强

    目的 探讨基于三维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肺结节检测原型系统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68例肺结节病例,分别采用单纯螺旋CT检查和应用基于三维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肺结节检测原型系统检测,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 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 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结果 单纯CT检查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为75%,Kappa值0.504,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一致性一般;基于三维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肺结节检测原型系统检测,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为91.6%,Kappa值0.805,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一致性较好.结论 基于三维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肺结节检测原型系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用于辅助医师进行CT图像中肺癌等肺部疾病的早期诊断.

  • 钟表盘综合定位法在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内结节的应用

    作者:李文涛;瞿冀琛;徐志飞

    目的 探讨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术中胸腔镜下肺内小结节的定位法.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316例肺内结节患者应用钟表盘综合定位法在胸腔镜下实施了亚肺叶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男160例(50.7%),女156例(49.3%);平均年龄58.4岁,其中8例大于80岁.结果 通过钟表盘综合定位法判断准确度达99.0%(313/316).296例实施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其中胸腔镜肺段切除141例,胸腔镜肺局部切除155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0例,其中17例为多结节病变,分布于同一肺叶的不同肺段,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3例肺内小结节在应用此法的早期缺乏校正而定位有误,补做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肺癌194例,肺部转移性肿瘤37例,良性病变85例.结论 钟表盘综合定位法对胸腔镜下肺内结节的定位是简单、有效、实用的.

  • 孤立性肺结节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运;隋锡朝;杨德松;刘彦国;李剑锋;杨帆;姜冠潮;刘军;王俊

    目的 通过临床资料与孤立性肺结节(SPN)相关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其对SPN良、恶性判断的影响.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经手术切除明确病理诊断的孤立性肺结节病人390例,其中男212例,女178例.年龄17~86岁,平均(57.1±14.8)岁.结节大径0.2~3.0 cm,平均(2.02±0.78)cm.分别收集以下资料(1)年龄、性别、病程、症状、吸烟史及吸烟量、既往肿瘤史、肿瘤家族史;(2)影像学检查资料:肿瘤部位、肿瘤大径、有无钙化、毛刺、分叶、胸膜牵拉征、界限清楚、血管集束征、纵隔淋巴结肿大;(3)术中探查结果:与胸壁有无粘连、有无胸膜皱缩征、有无胸腔积液.结果 肿瘤剜除术20例,楔形切除153例,肺叶切除217例.术后病理为良性病变130例,其中结核瘤49例,错构瘤33例,炎性假瘤27例,硬化性血管瘤9例,霉菌球3例,肺囊肿2例,淋巴组织增生2例,支气管扩张2例,动静脉瘘1例,间质性肺炎1例,神经纤维瘤1例;恶性病变260例,其中腺癌164例,鳞癌40例,肺泡细胞癌23例,肺转移癌20例,小细胞癌9例,类癌4例.单因素及逻辑回归分析显示,病人年龄、肿瘤大径、伴有钙化、边界清楚及胸膜皱缩在良、恶性病变中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病人性别、吸烟史及吸烟量、术前有无症状、影像学检查有无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征、纵隔淋巴结肿大及术中探查有无胸腔积液在良、恶性肿瘤病人中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人年龄、肿瘤大径、伴有钙化及胸膜皱缩,对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有显著意义.

  • 应用改良膨胀萎陷法行胸腔镜锥式肺段切除术146例

    作者:吴卫兵;朱全;闻伟;王俊;许晶;徐心峰;潘相龙;陈亮

    目的 应用改良膨胀萎陷法确定肺段间交界,探索按照锥形结构原理自肺叶中完整分离肺段的方法,并评价技术可行性.方法 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146例周围型肺结节患者行胸腔镜锥式肺段切除术,男52例,女94例,年龄(57±23)岁.在3D-CTBA(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导航下切断靶段支气管、动脉后,采用改良膨胀萎陷法确定肺段间交界,沿段间静脉由段门向远端解剖分离膨胀萎陷交界面,当剩余段间肺实质厚度在1~2 cm时,使用腔镜切割缝合器切开段间肺实质.术后平均随访20.4个月.结果 实施单肺段切除术62例、联合肺段切除术38例、亚段切除术43例、次亚段切除术3例.病理为良性12例,腺瘤样不典型增生15例,转移癌6例,原发性肺癌113例.应用改良膨胀萎陷法出现清晰可辨的膨胀萎陷交界线的时间(12.5±6.4)min.准确切断靶段支气管、动脉,段间静脉均予保留,保留肺段膨胀后接近原始几何形状.肺结节直径(1.4±0.7)cm,切缘宽度(2.5±1.6)cm,分离肺段间交界的深度(4.2±1.7) cm,宽度(6.5±2.2)cm.平均手术时间(158.5 ±42.6) min,术中出血(25.2±15.7)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2±2.2)天,并发症发生率5.5% (8/146),无术后30天死亡.113例原发性肺癌中35例原位腺癌(0期),78例T1aNoMo(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随访期间1例局部复发,无死亡.结论 改良膨胀萎陷法界定的段间交界线清晰可辨,胸腔镜锥式肺段切除术可实现精准的完全解剖性肺段切除.

  • CT引导下带钩钢丝术前定位在胸腔镜下孤立性肺小结节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周建华;李文涛;陈海泉;彭卫军;相加庆;张亚伟;王升平;杨富;周贤;罗晓阳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带钩钢丝术前定位在胸腔镜下孤立性肺小结节(SSPN)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患者的26枚SSPN于术前行CT引导下带钩钢丝定位,然后施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楔形切除术.SSPN直径为(10.05±3.08)mm,距壁层胸膜(10.09±2.62)Inlrl.结果 CT引导下带钩钢丝定位成功率为100%,定位时间为(20.18±7.16)min.6例(25.0%)患者定位后发生微量气胸,但无需闭式引流处理.VATS楔形切除术成功率为100%.其中8例患者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腺癌,均成功施行VATS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1例食管癌术前检查发现右肺上叶结节的患者,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为炎性肉芽肿,随后完成VATS食管癌根治术.VATS楔形切除术手术时间为(18.44±6.65)min,术中失血量为(50.35±9.51)ml,术后住院时间为(6.42±3.25)d.术中定位针脱落1例(4.2%),但仍于胸腔镜下观察到穿刺点脏层胸膜下血肿后,准确定位并成功切除.结论 CT引导下带钩钢丝术前定位准确率高,相关并发症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定位后行VATS楔形切除术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6层CT各向同性重建及Lung Care软件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

    作者:徐锐;李建龙;相成;单裕清

    目的 评价16层CT各向同性重建及Lung Care软件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提高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搜集孤立性肺结节患者52例,由两名经验丰富的CT专家判读分析征象.首先提供普通横轴位图像并预诊断,再使用各向同性重建及Lung Care软件对病变重新分析,所得的两组结果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使用各向同性重建及Lung Care软件的诊断准确率与普通横轴位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向同性重建发现的毛刺征、棘状突起、浅分叶、肺血管包埋聚集等征象的数量均明显高于横轴位图像(P<0.05).结论 各向同性重建及Lung Care软件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较普通横轴位图像无明显提高,对于发现某些特征性征象有重要意义.

  • 作者:

    关键词:
121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