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细胞癌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姚红霞;高剑波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动态增强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分析30例经手术病证实的HCC动态增强SCT征象及病理表现.图像分析包括HCC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强化表现,动脉期强化程度.病理分析包括癌细胞分化程度、癌组织结构类型.结果:根据动态期、门脉期密度高低及其演变分为Ⅰ、Ⅱ、Ⅲ型强化类型.Ⅰ型为动脉低于肝实质;门脉期高于或等于肝实质,Ⅱ型动脉期、门脉期强化均高于或等于肝实质;Ⅲ型为动脉期、门脉期强化均低于肝实质.30例中Ⅰ型强化17例,Ⅱ型强化9例,Ⅲ型强化4例.Ⅰ型强化中分化差的HCC比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精确检验,p=0.007),Ⅱ型强化中分化好的HCC比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精确检验,p=0.011).动脉期不同强化程度HCC其癌细胞分化无显著差异,但明显强化的HCC以分化差多见.结论:SCT动态增强类型可反映HCC的分化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HCC的血供,可为HCC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提供无创的影像学依据,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 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常彦江;刘永波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疑似乳腺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超声组(30例,应用动态超声诊断方法)、钼靶X线组(30例,应用钼靶X线诊断方法)、MRI组(30例,应用MRI增强扫描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三组疑似乳腺疾病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与病理结果作为参考标准)、钙化显示率.结果:MRI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组、钼靶X线组和MRI组(P<0.05),超声组、钼靶X线组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组的钙化显示率高于超声组和MRI组,三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推广.

  • CT及MRI对前列腺肉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曾禹莉;王贵良;王琪;张文韬;邓明坤

    目的 探讨CT及MRI对前列腺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前列腺肉瘤患者的临床及CT、MRI资料.结果 7例患者前列腺正常结构消失,由软组织肿块代之,肿块大径线在3.9~11.4 cm,平均7.4 cm.2例病灶呈类圆形,4例呈分叶状,1例形状不规则者边界欠清.1例病灶信号较均匀,6例呈不均匀的混杂密度/信号,其中4例病灶内见坏死.3例T2WI上见完整或不完整的低信号的假包膜.7例DWI序列呈弥散受限高信号,ADC图低信号.4例行磁共振波谱检查,胆碱(Cho)与枸橼酸盐(Cit)比值(Cho/Cit)明显增加.动态增强显示: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坏死区无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2例呈平台型,1例呈流出型.结论 前列腺肉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MRI对诊断该病有重要的价值.

  •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军;吴建伟;王轩

    目的 评价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HDxt 3.0T超导磁共振仪对161例患者行动态增强检查,并作成像质量评价.结果 152例检查患者的腹部动态增强效果满意,血管清晰,病灶明确;9例肝移植术后检查患者中1例肝动脉狭窄,1例胆总管狭窄,2例胆管吻合口狭窄.结论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能够准确地显示肝脏血管及病变,对肝移植术具有指导意义.

  • MRI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华玲;彭红芬;张东友;马志娟

    目的 探讨术前MRI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乳腺癌患者乳腺肿块同侧腋窝淋巴结的MR特征,探讨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的差异.结果 转移淋巴结数目增多,长径、短径、大截面积均增大,与非转移淋巴结有显著差异(P<0.05),但其长短径比、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大信号强度、大强化速率和大强化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组乳腺原发肿块的大径更大、ADC值更低,与非转移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肿块的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大信号强度和大强化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组乳腺肿块与同侧腋窝转移淋巴结的TIC曲线类型、大信号强度无显著相关性,但其ADC值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与否与乳腺肿块的TIC曲线类型无关,而与其病理分级有关.结论 术前MRI能够有效的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 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作者:张颖

    目的 探讨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随机抽取5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动态增强的扫描结果.结果 统计平扫及增强CT的检查结果 发现,经增强CT扫描后,恶性结节的CT值(79.2±9.6)Hu显著高于良性结节(12.4±6.8)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强CT扫描后的良性结节的CT值与平扫CT差异诶统计学意义(P>0.05).且增强CT与病理学诊断的恶性结节及良性结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可判定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程度,为临床鉴别诊断良恶性结节提供参考.

  • 肝门部胆管癌动态增强 MRI 对比剂空间分布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松

    目的:对肝门部胆管癌动态增强MRI对比剂空间分布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对其进行 MRI 扫描,对肿瘤各区域 MRI 对比剂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术后对术中取出的样本进行染色检查,观察肿瘤微血管的分布并测定其密度,分析肿瘤微血管密度与相应区域的 MRI 对比剂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肝门部胆管癌肿瘤中心区域 MRI 对比剂的空间分布显著低于边缘区域。动态增强MRI 对比剂空间分布与微血管密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呈正相关。结论:MRI 动态增强对比剂的空间分布可大致显示肿瘤区域微血管的密度,是无创检测肿瘤微血管的有效诊断方式,对评价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非哺乳期乳腺炎MRI表现及与非肿块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陈芳;李华明

    目的 认识非哺乳期乳腺炎的MRI表现,并与非肿块性乳腺癌鉴别.方法对17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16例非肿块性乳腺癌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分析术前MRI征象包括病变形态学特征,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和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将两种病变的MRI表现差异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形态分布上非哺乳期乳腺炎以不按导管系统的区域或多区域分布为主,非肿块性乳腺癌以按导管系统的节段性分布为主.内部强化特征上非哺乳期乳腺炎强化的腺体内少结节,多见规则脓腔或囊腔;非肿块性乳腺癌内见结节状强化或不均匀网格状或小簇环状改变,少有囊变坏无效腔,动态增强TIC类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哺乳期乳腺炎非脓肿及囊变区与非肿块性乳腺癌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者形态学表现不同,非哺乳期乳腺炎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与乳腺癌鉴别.

  • 胃神经鞘瘤的CT扫描特征

    作者:闫荣;杨俊辉;李晓明;王勇斌;杜军义;崔玉贤

    目的 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临床对胃神经鞘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例胃神经鞘瘤患者的影像资料,6例均行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6例胃神经鞘瘤中,位于胃体小弯4例,位于胃大弯及胃底部各1例;其中同时向腔内外生长3例,腔外生长2例,腔内生长伴溃疡形成1例.均为单发、边界清晰的类圆形肿块,直径20~43 mm,平均33 mm.CT平扫6例均呈均匀的等低密度;动脉期3例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4例,强化程度轻度增高2例;延迟扫描6例强化程度均明显增高.结论 胃神经鞘瘤的CT扫描有一定的特征,CT扫描有助于胃神经鞘瘤诊断准确率的提高.

  •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成像联合诊断肝癌的效果

    作者:陈博

    目的:探究3.0T磁共振(MR)动态增强扫描和弥散成像联合诊断肝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48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并与患者的MR平扫影像资料进行对比,从而探究其诊断价值.结果:48例患者进行MR平扫检查显示有59个病灶,病灶的直径大小在0.4 ~3cm,平均直径1.71cm;在增强扫描中显示病灶61个,其中速升速降的病灶37个,持续强化的病灶11个,缓升速降的病灶7个,无明显强化的病灶6个;在弥散成像诊断结果中ADC值为0.807×103/(s·mm2),在病灶部位周围的病灶诊断中ADC值为1.901×103/(s·mm2),ADC值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的临床诊断中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成像能够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 孤立性肺结节病灶CT诊断价值

    作者:邹萍

    目的:对比分析肺部孤立性结节在CT上的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肺部孤立性结节65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2cm结节再做HRCT.结果:下列征象对良恶性结节鉴别有帮助:结节边缘分叶、棘样和毛刺征,空泡征,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恶性结节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结论:通过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结节回顾性对比分析,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尽可能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有力的影像学依据.

  •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疾病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海军;汪晶莹;肖志刚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临床或钼靶X线可疑恶性发现的病人,行前常规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及强化特征,并与X线及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50例患者共计62个病灶,恶性37个,良性25个.根据病变的形态学和强化特征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5%.结论 动态增强MRI能清晰显示乳腺病变并作出定性诊断,是评价乳腺疾病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董军;孙洪珍

    磁共振成像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不仅能够同时提供双侧乳腺的形态学信息,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检查技术提供诸如组织灌注、分子水平变化以及组织代谢方面的信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临床意义

    作者:于宝龙;李卫星;温学慧

    目的:探讨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采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疾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核磁共振平扫检查与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超检查,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结果、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诊断确认良性病变33例,恶性病变49例;动态增强核磁共振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6.97%、98.78%、98.00%,均高于核磁共振平扫77.55%、75.76%、76.83%、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采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能为临床鉴别良、恶性病变提供重要价值.

  •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

    作者:石园;侯英勇

    患者男,57岁.因上腹部不适6个月,于2004年3月15日入院.彩色超声波检查:肝右叶膈顶部2 cm×2 cm低回声光团,界清;彩色多普勒:其内未见明显血流,PD测及少量静脉频谱,诊断为实质占位,良性病变可能;CT:病灶低密度,界限稍模糊,动态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门脉期边缘可见轻度强化,周围见轻度水肿带,印象为占位,炎性假瘤可能性大;MRI:类圆形异常信号,T1WI为低信号,界尚清,T2WI中心明显高信号,周边略高信号的靶征,增强后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周边明显强化,印象为异常信号灶,考虑为慢性肝脓肿(图1).手术见肝脏周围轻度粘连,病变位于右后叶Ⅶ~Ⅷ段,质硬,界不清,周围肝轻度肝硬化,门静脉主干无瘤栓,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

  • 直径≤3cm的肾透明细胞癌1.5T磁共振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王栋;曹娜;唐桂林;刘颖;于滨;闫绍辉;景晓春;张松;赵仰光;刘志民;黄渤琪

    目的 探讨直径≤3 cm的肾透明细胞癌MRI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直径≤3 cm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1.5T核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观察肿瘤的部位、形状、大小、边界,信号及强化特点,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全部为单肾单发病灶,呈圆形及卵圆形,标本以实性为主,剖面呈淡黄、多彩状;镜下细胞核呈粗颗粒状,胞浆内含有脂质和糖原,瘤细胞围绕血管结构呈腺泡排列,胶体铁染色(-);其中病变位于左肾4例,右肾6例;直径1~3 cm,平均1.5 cm;T1WI同相位/反相位呈等信号8例/9例,低信号2例/1例;T2WI及T2WI-FS呈中高信号8例,混杂信号1例,T2WI呈等信号/T2WI-FS呈略高信号1例;DWI呈不均匀高信号9例,等信号1例,6例假包膜在T2WI呈低信号;动态增强皮质期边缘强化7例,瘤体内斑片状强化3例,其中强化程度与肾皮质相仿5例,高于肾皮质3例,低于肾皮质2例;实质期为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肾实质6例,与肾实质相仿3例,低于肾实质1例;肾盂期强化程度全部低于肾实质;病变边界清晰7例,模糊3例;其中6例可见包膜强化,9例肿瘤内见不规则坏死及囊变区,无强化.未见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结论 直径≤3 cm的肾透明细胞癌MRI信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可以为临床术前提供正确诊断.

  • 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平台型强化方案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

    作者:周震;吕岩;贺伟;吕平欣;贺文

    目的 探讨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平台型强化方案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80例肺内SPN病例作为实验组,行CT平扫及平台型强化方案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TDC),观察曲线形态及对比剂到达峰值时间(TTP).随机选取同期SPN病例8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增强扫描.对两组的CT影像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中肺癌52例,炎性结节12例,肺结核16例,三者间平扫、增强后各时间点CT值及大净增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癌52例、炎性结节10例及1例肺结核TDC曲线呈台阶型,2例炎性结节呈双峰型,15例肺结核为平坦型,三者TDC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026,P<0.001).以增强扫描CT大净增值>20 HU且<60 HU为恶性SPN诊断阈值,实验组CT诊断敏感度为94.23%(49/52),特异度为89.29%(25/28),符合率为92.50%(74/80).实验组64 s的CT诊断符合率为92.50%(74/80),分别与对照组30 s(70/80,87.50%)、120 s(71/80,88.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平台型强化方案对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MRI动态增强与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肿瘤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朱宪增;唐芳勇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肿瘤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寿光市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46例乳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均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及DWI,对其诊断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经MRI增强扫描及DWI图像分析,乳腺良性病灶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缘清晰、边缘光滑,恶性病灶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边缘呈分叶状或毛刺状;按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型,良性病灶以Ⅰ型为主,恶性病灶以Ⅱ、Ⅲ型为主;其中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91%、71.74%、76.09%,DWI扫描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2.61%、67.39%、78.26%,联合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30%、93.48%、95.65%,MRI动态增强扫描和DWI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率均高于任何单一检查方法(P<0.05).结论 MRI动态增强和DWI联合扫描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MRI薄层扫描对肾上腺疾病的价值

    作者:陈彪

    目的:肾上腺薄层扫描中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为其提供影像诊断依据.方法: 18例肾上腺行MRI检查患者中影像数据总结分析,均行MRI平扫与动态增强并经病理对照.结果:肾上腺腺瘤5例,肾上腺转移瘤5例,嗜铬细胞瘤2例,错构瘤2例,肾上腺皮质增生2例,肾上腺癌1例,右肾上腺出血1例.结论:MRI薄层扫描对肾上腺病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对于肾上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 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脑组织正常反应与术后残存的动态增强MRI鉴别

    作者:姜新雅;仇斌;李文政;王维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MRI对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脑组织正常反应性增强与术后残存增强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6例颅内恶性胶质瘤患者为试验组,8例良性星形细胞瘤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在术后5~16天内行动态增强MRI,经后处理后获得其对比增强率-时间(CER-T)曲线,并对试验组病例进行追踪观察.结果术后反应性增强的CER-T曲线均为Ⅱ型(70.37%)、Ⅲ型(29.63%),而术后残存增强主要为Ⅳ型(34.21%)和Ⅴ型(57.90%);术后反应性增强的EP、MCER值较术后残存增强高,而TTP较后者短.结论动态增强MRI对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早期反应性增强及肿瘤残存增强的鉴别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712 条记录 1/36 页 « 12345678...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