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光眼手术治疗的进展
在“防护性”滤过手术发展之前的整整一个世纪,是各种全厚层巩膜“穿透性”滤过手术发展的全盛时期。虽然它的降压效果与成功率很高,但由于过度外引流带来的并发症亦相当多,从而促进防护性“穿透性”滤过手术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Sugar(1961)首先介绍并由Cairn(1968)早采用显微技术,在部分厚的巩膜瓣下切除含Schlemm管在内的小梁网组织,当时称此手术为小梁切除术。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是具有防护性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及其改良迅速发展并与全厚层巩膜滤过术相比较的阶段。总的来说,经典小梁切除术的长期降压效果较全厚层滤过手术差,但病发症明显减少。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逐渐出现了改良的小梁切除术,如采用较小的巩膜瓣,外置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或术后采用激光缝线松解术,以及辅助应用抗代谢药物(5-FU或MMC)、羊膜植入、全氟丙烷(C3F8)气体及多聚四氟乙烯筛网状植入物的应用等,显著提高了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获得了满意的降压效果。近10年来发展的非穿透小梁手术,是一种唯一不切穿前房且较符合生理性的滤过性手术,其显著的降压效果、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简单的术后护理和可在门诊安全开展手术,使其成为21世纪引人注目的和有发展前景的新手术。
-
拆线式巩膜瓣缝合及5-FU应用于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及5-FU的临床效果.方法 小梁切除术中制作好巩膜瓣后,将浸透25 mg/ml的5-FU棉片敷贴于巩膜瓣下5 min,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作小梁切除及虹膜根部切除,10-0丝线作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结膜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前房形成平均时间1.2 d,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96.5%,远期平均眼压(15.2±1.7) mm 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及5-FU,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降眼压效果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
-
可拆除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小梁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青光眼治疗,但术中巩膜瓣常规缝合的松紧度较难主动调控,致使术后前房过浅或一段时间内眼压又高.而采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方法,使小梁切除术的滤过量得到人为的控制,可大大减少手术并发症.我们对56例(63眼)青光眼行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及较少的并发症.报告如下.
-
青光眼滤过术应用丝裂霉素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减少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瓣瘢痕及浅前房和低眼压的方法.方法对50例(52只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所有病人术后经3~20月的术后观察,眼压控制率为94%.结论该方法可减少巩膜瓣瘢痕及主动调节房水滤过量,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临床观察
目的减少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的发生.方法本文对22例30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术后3~14d拆除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结果所有病人术后24h迅速形成前房,经1~16mo的术后观察,眼压控制率为93%.结论该方法可主动调节房水滤过量,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治疗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对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60眼各类青光眼随机分为A组20例30眼和B组23例30眼,A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B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7~25个月.手术成功率A组(93.3%)明显高于B组(60%,P<0.01);功能性滤过泡A组(93.3%)亦明显高于B组(53%,P<0.01);浅前房A组(3.3%)则低于B组(26%,P<0.05);低眼压等并发症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在提高成功率的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为一种安全可靠的青光眼滤过性手术.
-
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临床观察
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滤过口及滤过泡疤瘢形成,而滤过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持续状态可导致滤过口阻塞和无功能滤过泡的形成,终导致手术失败.近有文献报告[1],有用可松解缝线防止术后浅前房及低眼压持续状态者,为对此术效果加以验证,笔者采用可松解缝线缝合巩膜瓣,术后根据眼压及前房情况拆除可松解缝线,达到主动调节滤过的目的,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及术后早期处理
目的探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在减少术后浅前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施行该术式的130例(184只眼)青光眼患者进行术后眼压测量、前房深度观察.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发生浅前房12只眼,浅前房的发生率仅为6.52%,明显少于传统小梁切除术.结论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可以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
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在减少术后浅前房和控制眼压中的作用.方法:130例(184眼)青光眼患者施行该术式,观察前房深度和眼压.术后随访12~35月,平均20.5月.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早期发生浅前房12只眼,浅前房的发生率仅为6.5%,明显少于传统小梁切除术.随访后期眼压完全控制80.6%,相对控制7.8%,总有效率88.4%.结论: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可以调节房水滤过量,减少浅前房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1年以上眼压控制满意.
-
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抗青光眼的主要术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青光眼[2].,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但基本的小梁切除术在临床上还存在诸如术后早期低眼压、浅前房、低眼压性黄斑病变、术后后期滤过泡瘢痕化而致失败等问题,因此逐渐趋向于用若干新技术联合组成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1].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技术是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重要的新技术之一.笔者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在防止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浅前房的发生以及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总结如下.
-
改良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0引言小梁切除术是目前应用多的,有代表性的抗青光眼滤过术,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为持续性浅前房和低眼压,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采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滤泡指压按摩的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62例(68眼),使术后即形成前房并控制房水滤过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