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R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兴芳

    目的:探讨M R弥散加权成像A D C值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膜瘤患者,其均使用1.5T磁共振进行弥散加权扫描,分析脑膜瘤r A D C值.结果:良性脑膜瘤实质部分的r A D C值为1.29±0.26(10-3m m2/s),恶性脑膜瘤实质部分的r A D C值为0.94±0.12(10-3m m2/s),组间比差异显著(t=3.41,P<0.05);良性脑膜瘤周水肿部分的rADC值为2.21±0.19(10-3mm2/s),恶性脑膜瘤周水肿部分的rADC值为2.31±0.16(10-3m m2/s),组间比差异显著(t=0.63,P>0.05);结论:肿瘤实质r A D C值可鉴别脑膜瘤的良恶性,能够反映脑膜瘤水分子的弥散情况,可供临床参考.

  • MR弥散加权成像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郝大鹏;徐文坚;徐爱德

    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作为MRI的一项新兴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放射学领域,如脑缺血的早期诊断[1].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身体其他部位,如骨髓疾病[2]、乳腺疾病[3]等.

  • MR弥散加权成像与钆增强MRI对脑脓肿的诊断作用分析

    作者:肖艳红;余志坚;赖婳妤;高玉萍;陈立春

    目的分析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与钆增强MRI(CE-MRI)对脑脓肿诊断的作用价值。方法选择45例脑内单囊性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脑脓肿20例,脑囊性坏死性肿瘤25例。对所有观察对象都进行常规序列(T1WI和T2WI、FLAIR)、DWI、CE-MRI检查。所有检测结果分为两组,将DWI结合常规序列图像结果作为甲组,CE-MRI结合常规序列图像结果作为乙组。对两组的检测情况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计算各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0例脑脓肿患者的表现弥散系数(ADC)值低于25例脑囊性坏死性肿瘤患者;甲组对脑脓肿诊断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88%,乙组敏感性为65%,特异性为64%。结论 DWI对脑脓肿诊断的价值高于CE-MRI,ADC值是鉴别脑脓肿和囊性坏死性脑肿瘤的较好指标。

  • 脊柱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方案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沈永刚;徐万龙;杨辉;赵腾;白靖平

    目的:观察脊柱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不同方案放疗过程中放疗区域脊髓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为IGRT优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雄性成年比格犬36只,根据放疗方案中照射野数(A,5、7、9野)、单次剂量(B,16、20Gy)、放射剂量率(C,4、6Gy/min)及照射角度(D,等角度、不等角度)4个临床放疗常用因素,按L12(3×23)正交实验表共12种方案对T7~T12椎体及其附件进行IGRT,每周1次,总剂量均为80Gy.每种方案3只犬.分别于放疗前、开始放疗后每2周进行放疗区域脊髓ADC值检测,并对所测得ADC值进行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从而得出脊柱IGRT的较优方案.结果:放疗前各方案组间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不同方案的放疗后,各方案组ADC值均出现升高,开始放疗后6周出现ADC大值,至放疗结束后第3个月时所测ADC值均仍高于放疗前自身水平.相同时间点不同放疗方案脊髓ADC值存在差异(P<0.05),各时间点照射野5野、单次剂量20Gy,放射剂量率6Gy/min、等角度照射时的ADC大,而照射野9野、单次剂量16Gy,放射剂量率4Gy/min、等角度照射时的ADC值小.照射野数、单次剂量和放射剂量率对放疗区域脊髓ADC值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角度对ADC值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因素对脊髓损伤影响的主效应排序为单次剂量>放射剂量率>照射野数.结论:照射野数、单次剂量、放射剂量率及照射角度会影响脊柱IGRT放疗区域脊髓的损伤程度,应用IGRT时应选择优化方案.

  • MR弥散加权成像和化学位移成像对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薇;梁伟;过哲;张玉;程晓光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 DWI)和化学位移成像( CSI)对于鉴别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放射科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共112例,其中68例为骨质疏松所致,44例为转移瘤所致。观察骨质疏松和转移瘤所致压缩骨折在常规MRI ( T1 WI、T2 WI)上的表现、DWI的表现、CSI的表现、ADC值和SIR值。结果骨质疏松和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T1 WI和T2WI信号、DWI信号和CSI信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b=300 s/mm2时,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2.04±0.368)×10-3 s/mm2,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1.48±0.163)×10-3 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500 s/mm2时,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1.83±0.291)×10-3 s/mm2,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1.12±0.238)×10-3 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DC值的灵敏度、特异度、精确度均显著高于SIR值的灵敏度、特异度、精确度(P均<0.05)。结论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DWI的信号类型与CSI的信号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不能根据信号类型鉴别两种疾病;DWI优于CSI鉴别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

  • 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诊断乳腺癌的价值分析

    作者:史天亮;吴敏

    目的 分析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MR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50例乳腺癌患者,均实施MR动态增强诊断与DWI诊断,分析结果.结果 MR诊断下病理分型中Ⅲ型33例,占66.0%;Ⅱ型11例,占22.0%;Ⅰ型共6例,占12.0%;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乳头状癌峰值强化率低(P<0.05),其他3项无明显差异(P>0.05).黏液腺癌早期强化率低、浸润性筛状癌高(P<0.05).DWI诊断下正常乳腺组织均显示中等信号,肿块均显示高信号.正常乳腺组织平均ADC值(2.08±0.18)×10-3 mm2/s,病变组织平均ADC值(0.97±0.19)×10-3 mm2/s,正常组织ADC值明显高于病变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诊断乳腺癌可清楚地显示信号强度及强化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 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对小肝癌的综合诊断研究

    作者:刘树堂;齐晓辉;时高峰;王琦;李如迅;许茜;李月考

    目的 综合多种影像学对比研究,评价不同影像学方法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35例临床诊断或怀疑小肝癌患者,进行CT增强、MR弥散成像、MR多期增强3种检查方法,并进行两两联合.以病理为金标准计算出三种方法及两两联合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从单纯三种方法对良恶性的诊断结果来看,MR增强的灵敏度高于其他方法,联合试验后以CT增强和DWI、MR增强和DWI联合后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临床怀疑小肝癌的患者在经济情况允许下可行MR增强扫描,弥散成像可做补充检查技术;如果患者经济情况不允许的情况下可行CT增强扫描,诊断困难时加做MR弥散成像.

  • MR弥散加权成像对鉴别诊断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杨宏志;刘国军;杜笑松;李延静;巴红珍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7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矢状位T1WI、T2WI、T2WI/FS及DWI扫描,研究其在常规序列和DWI序列上的表现,将常规MR序列和DWI序列检出率进行比较,测量正常椎体及病变椎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R常规序列和DWI序列(b=500s/mm2)表现: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呈长T1长或等T2改变,T2WI/FS呈高信号,DWI可以呈高信号、等信号及低信号;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呈长T1长T2信号,大部分病灶T2WI/FS及DWI呈高信号,少数变现为低信号;(2)MR常规序列和DWI序列(b=500s/mm2)病灶检出率的比较:T1WI、T2WI/FS及DWI序列病灶检出率均高于T2WI序列,其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T1WI、T2WI/FS及DWI序列病灶检出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3)ADC值比较:在DWI(b=500 s/mm2)上,良性组ADC值为(2.03± 0.83)× 10-3mm2/s,恶性组ADC值为(1.37±0.75)× 103mm2/s,正常组ADC值为(0.36± 0.21)× 10-3mm2/s,成像条件相同时,良性组高于恶性组,两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较好的反映椎体的弥散特征,ADC值作为量化指标可对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进行可靠鉴别.

  • 脑电图和MR弥散加权成像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诊断价值(附3例报告)

    作者:曹化;仲玲玲;孙波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和M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J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例CJ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为亚急性起病,出现智能、意识障碍及锥体束、小脑损害的症状.腰穿CSF检查常规、生化均正常.早期头颅CT或常规MRI检查无异常各1例.3例患者(1例在发病7d后第3次)EEG检查均表现为典型的周期性三相波或周期性脑波.头部MR DWI示大脑皮质或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丘脑呈高信号.1例患者行右额颞部脑组织活检确诊.3例患者在发病后1~3个月死亡.结论 EEG和MR DWI对CJD有重要的诊断作用,尤其MR DWI对早期CJ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犬放射性脊髓损伤MR弥散加权成像实验研究

    作者:赵腾;徐万龙;沈永刚;杨辉;白靖平

    目的 观察射线对犬胸放疗区域脊髓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影响.方法 雄性成年比格犬36只,对其T7-12椎体及附件行图像引导的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总剂量均为80 Gy,单次剂量16~20 Gy,1次/周,35d内完成放疗;放疗前及放疗后每2周行常规MRI及DWI检查1次.结果 放疗4周时T2 WI图像显示放疗椎体信号升高,放疗6周时放疗椎体信号高,但T2WI图像上均未观察到放疗区脊髓明显异常改变;放疗4、6周及放疗后3个月胸髓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1.27±0.10)×10-3、(1.52±0.13)×10-3、(1.30±0.10)×10-3mm2/s)均高于放疗前((o.83±0.0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6周时胸髓ADC值高于放疗4周及放疗后3个月(P<0.05),放疗4周时与放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比格犬胸髓放疗后脊髓ADC值升高;DWI对放射性脊髓损伤检测较常规MRI敏感,定期行DWI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放射性脊髓损伤.

  • MR 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周建华

    目的探讨M R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脑内科2010‐02—2014‐02收治的96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常规的磁共振(MRI)及MR弥散加权成像进行检测,分析疾病的不同时期低场强MR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结果。结果在脑梗死发病的超急性期以及急性期,MR弥散加权成像对病灶的显示率为100.0%,T2加权像(T2 WI)对脑梗死病灶显示率分别为32.00%(8/25)、57.89%(22/38)、100.00%(33/33)。结论采用M R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其诊断结果较M RI准确,值得推广使用。

  • MR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评价

    作者:马艳;罗媛;冯亚琴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 DWI)及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对诊断急性期脑梗死(HCI)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脑梗死的20例患者使用磁共振仪行DWI和常规MRI,观察其影像学表现,测定梗死灶ADC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结果 DWI诊断HCI 16例,DWI阴性4例;常规MRI扫描8例符合脑梗死诊断,12例不符合,终临床诊断为HCI 16例.HCI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在T2WI上为等信号或表现为部分稍高信号,在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病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梗死灶ADC值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差异明显.结论 DWI有助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极大帮助.DWI较CT敏感,亦较常规MRI敏感,对疑有HCI者,应加作DWI检查,结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可有效消除伪影的影响.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脑部视觉中心损伤的MR弥散加权成像研究

    作者:王中领;葛晓敏;钱农;李晶;陆紫微;陈罕奇;戴伊红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及非增殖期)患者脑部相关功能区域损伤的MR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 方法 选取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3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5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5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15例).另选15名为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3.0T MR成像系统行脑部T2WI及DWI成像,分别测量眶额叶皮层、扣带回及背中线额叶皮层、背外侧额叶皮层、视皮层、丘脑及放射冠区7个相关功能区域的平均ADC值,并将ADC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Spearman's相关性分析.4组间的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2型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及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眶额叶、扣带回及视皮层的平均ADC值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4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5.268,P=0.000),PDR组的眶额叶皮层、扣带回及视皮层的ADC值高于NPDR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背中线额叶皮层、背外侧额叶皮层、丘脑及放射冠区的ADC值在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眶额叶皮层(r=0.336,P=0.014)、扣带回(r=0.296,P=0.049)及视皮层(r=0.370,P=0.012)的平均ADC值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呈正相关;眶额叶皮层(r=0.567,P=0.001)、扣带回(r=0.491,P=0.01)及视皮层(r=0.428,P=0.003)的平均ADC值与病程呈正相关. 结论 视觉中枢(眶额叶皮层、扣带回及视皮层)的ADC值升高证实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脑部功能损伤具有一定关联性;通过DWI成像能够评估亚临床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脑部功能损伤.

  • DWI在超急性CI的诊断及不同时期CI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李岩;李建军;李传资;李长青;余宁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腔隙性超急性脑梗塞诊断的敏感性及其限度,梗塞灶的演变过程中DWI、T2WI、T1WI信号的变化规律.方法美国GE公司signa 1.5Tsys # TwinExct MR成像仪,8通道相阵控头部线圈,均平扫,每例常规MRI及DWI扫描,SE序列横断面T1WI及T2WI,怀疑脑干病变加扫矢状及冠状T2WI,DWI采用单次激发SEEPI序列横断面扫描.结果158例脑梗塞全部为脑干、基底节区、辐射冠区等脑深穿动脉供血区的腔隙性梗塞灶,其中超急性脑梗塞57例;急性脑梗塞31例;亚急性脑梗塞40例;慢性脑梗塞30例.此外2种或2种以上不同时期病灶并存者89例.患者行颅脑单次激发回波平面弥散加权MRI(DWI)和常规MR扫描,结果:超急性脑梗塞、急性脑梗塞和亚急性脑梗塞DWI均表现为高信号.57例超急性脑梗塞DWI除4例外均表现为高信号,T2WI有10例见小片状稍高信号,T1WI均未显示病灶.31例急性脑梗塞DWI及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T1WI有8例在相同部位见稍低信号,40例亚急性脑梗塞DWI及T2WI均为高信号,T1WI均为低信号.慢性脑梗塞边界清楚,无占位效应,DWI低或等信号,T1WI均为低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随着病灶由急性向慢性的转变,T1WI信号逐渐降低,T2WI信号逐渐升高,DWI信号由高信号变为低信号. 结论DWI对超急性脑梗塞较常规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并能区分急性与非急性期脑梗塞.对2种或2种以上不同时期并存的病灶有较好的检出率,发现与当前症状及体征一致的梗塞灶.

  • MR弥散加权成像和64排螺旋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李建斌;桂丹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MR-DWI)与64排螺旋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8例,全部患者于溶栓治疗前后行颅脑MR弥散加权成像和64排螺旋CT,比较病灶与健侧成像区影像学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达峰时间(TTP)的差异,评估两种检查方法对AIS的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MR-DWI显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血管阻塞,脑部缺血性病灶形成,64排螺旋CT显示急性颅脑基底节区缺血病灶形成,其中缺血病灶区平均ADC值、CBF和CBV明显降低;TTP明显增高,与健侧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溶栓治疗后,生存组平均ADC值、CBF和CBV明显高于死亡组,TTP明显低于死亡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DWI对AIS诊断AUC值为0.812,明显高于64排螺旋CT(0.70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弥散加权成像和64排螺旋CT均能准确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病灶形成和溶栓治疗效果,但前者的诊断效能更佳.

  • MR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探讨

    作者:苏爱红

    目的 探究MR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MR序列扫描诊断,观察组行MR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弥散加权成像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