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形态发生蛋白-1在盆底器官脱垂患者阴道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凤玫;王长楠;宋岩峰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1(BMP-1)在盆底器官脱垂患者阴道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盆底器官脱垂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绝经前盆底器官脱垂患者15例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全子宫切除8例患者为对照组.于术中取患者阴道前壁组织,采用RT-PCR检测BMP-1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BMP-1两个主要表型(BMP-1-1、BMP-1-3)蛋白表达.结果:盆底器官脱垂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BMP-1 mRNA以及BMP-1-3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及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BMP-1-1蛋白的表达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器官脱垂患者BMP-1表达降低,从而使成熟胶原释放减少,胶原蛋白含量降低,这可能是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生机制之一.

  • 盆底器官脱垂早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郑昕烨;宋岩峰;庄蓉蓉;陈冬銮

    目的 了解导致盆底器官脱垂早发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月~12月就诊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45岁的盆底器官脱垂患者42例(低龄早发组),并与同期入院的43例≤45岁无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对照组)和52例>45岁的高龄盆底器官脱垂患者(高龄组)进行比较,并分析不同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盆底器官脱垂家族史者出现早发器官脱垂的危险性是无家族史的8.228倍(95%CI:1.555~43.548,P=0.013);产次>2次者能使低龄妇女发生盆底器官脱垂的危险系数增加5.108倍(95%CI:1.703~15.317,P=0.004).疝气和静脉曲张在低龄早发组的发生率较无脱垂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高龄组的平均身体质量指数高于低龄早发组(t=-3.348,P=0.001),但其家族史比例低于低龄早发组(χ2=9.734,P=0.002).结论 家族史可能是盆底器官脱垂早发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次分娩带来的盆底损伤在体重超重等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增加了老年妇女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病风险.

  • 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作者:连荣丽;刘世秀;李芬

    目的 探讨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方法 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安康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1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 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疗法组(对照组)、盆底肌肉锻炼组(A组)、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B组)和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组(C组),观察治疗后产妇阴道肌电压、尿失禁发生率、盆底器官脱垂发生率的变化,并分析其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 各组产妇治疗后阴道肌电压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t=-28.193~-15.092,均P<0.05),而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21,P<0.05),C组产妇阴道肌电压明显高于其它组(t对-C=18.101,tA-C=15.052,tB-C=16.511,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B组、C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均显著降低(χ2b=9.244、χ2c=18.679,均P<0.05),治疗后尿失禁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5,P<0.05),C组治疗后尿失禁发生率为6.41%,明显低于其它各组(χ2对-C=12.221,χ2A-C=11.292,χ2B-C=11.152,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A组、B组、C组产妇盆底器官脱垂发生率均显著降低(χ2a=8.486、χ2b=8.375、χ2c=29.538,均P<0.05),治疗后盆底器官脱垂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76,P<0.05),C组治疗后盆底器官脱垂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其它各组(χ2对-C=15.110,χ2A-C=13.551,χ2B-C=12.985,均P<0.05).结论 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疗效,且联合疗法的疗效要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盆底肌肉锻炼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 改良式全盆底悬吊术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党云;龙丽霞;韩岚;刘青;穆荣肖;脱勋元;侯晓航

    目的 探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应用聚丙烯网片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进行盆底重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以2008年11月至2010年5月期间手术治疗的120例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55例行保留子宫的改良式全盆底悬吊术(UCG 组)和对照组65例行传统的阴式子宫全切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HG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前术后POP-Q评分及治愈率.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120.3±36.5min vs 135.7±34.2min,t=0.12,P=0.62)及术中出血量(78.9±20.9mL vs 82.1±22.0ml,t=1.39,P=0.71)无统计学意义;UCG组平均术后住院日比HG组短(5.0±0.3d VS 7.1±0.6d,t=3.92,P<0.01).随访1年后的治愈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7% vs 77.5%,χ2=5.97,P=0.02).结论 与HG组比较,UCG治疗重度POP可保留子宫,手术简单、安全、微创,患者术后恢复快.UCG是治疗重度POP的有效术式.

  • 女性盆底手术由妇产科医师做更好

    作者:宋岩峰;李宝恒

    盆底器官功能障碍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依据累及的组织结构不同,可表现为排尿困难、尿失禁、排便困难、粪失禁、性功能障碍和子宫阴道脱垂.美国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女性,约半数其生活质量受到该病的影响,其中11.1%~19%的患者终需要手术治疗 [1-3].

  • 三联疗法治疗重度盆底器官脱垂所致溃疡的临床研究

    作者:姜晨;安姝靖;吕世慧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重度盆底器官脱垂所致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7例重度盆底器官脱垂所致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三联疗法组使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后溃疡表面涂抹湿润烧伤膏加阴道壁涂抹雌激素软膏的三联疗法﹐分别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5﹪﹐三联疗法组总有效率为82.4﹪﹐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三联疗法治疗重度盆底器官脱垂所致溃疡的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 围绝经期盆底康复联合中药及雌激素治疗盆底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诗章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盆底康复联合中药及雌激素治疗盆底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98例围绝经期盆底器官脱垂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盆底康复联合雌激素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盆底康复联合中药治疗。治疗8w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字2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字2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盆底康复联合中药及雌激素治疗盆底器官脱垂均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中盆底康复联合中药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小,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

  • 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重建手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方露雪;曹莉莉;赵娜;徐惠成

    目的 探讨盆底重建手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30日至2015年11月30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妇产科714例接受盆底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无尿失禁的患者共544例,对可能引起患者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有151例,发生率30.5%.其中有糖尿病史、巨大胎儿分娩史、盆腔手术史、盆腔器官脱垂(POP)、手术方式(经腹腔镜阴道顶端骶骨固定术)是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575、5.286、1.671和1,而患者其他一般资料和POP分期与之无相关性(P<0.05).结论 盆腔器官脱垂有高危因素的患者盆底重建手术时,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意愿考虑同时实施抗尿失禁手术.

  • 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在盆底器官脱垂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燕萍;高然;杨文涓;刘玲;彭信刊

    盆底表面肌电是采用经阴道/肛门电极记录盆底横纹肌潜在运动电位,经过精确的信号处理技术,分析出肌电的振幅、变异性、活动速度、运动的肌纤维类型等,来诊断和评估盆底肌功能异常.女性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指盆底组织退化、创伤、先天性发育不良或某些疾病引起的损伤、张力减退导致盆底支持功能减弱,使女性生殖器官和相邻脏器向下移位,引起的盆腔器官如子宫、膀胱、直肠等脱离正常的解剖位置.POP是妇科常见病,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加剧,POP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已经成为影响中国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

  • 盆底器官脱垂患者肛提肌的动态MRI研究

    作者:聂玫;陈自谦;马明;叶培香

    目的 探讨盆底器官脱垂患者肛提肌的动态MRI表现特征,建立基于MRI的盆底肌肉和韧带损伤的诊断技术.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盆底器官脱垂患者32例,对照组15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接受盆底动态MRI检查,分别获得静息状态下和用力排便(施加大腹压)时的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的动态MRI影像资料,并采用医学图像分析软件对获得的原始图像进行对比观察和二维测量.结果 盆底器官脱垂患者肛提肌明显变薄,肌肉连续性中断,对抗腹压能力下降致器官移位和形态失常.结论 MRI检查可以很好地观察盆底肌肉、筋膜和韧带,动态检查还可以评价功能状态.将动态MRI检查应用于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盆底解剖结构损伤和功能变化,指导临床,协助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

  • 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器官脱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阚晓纯

    女性盆底器官脱垂是一种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盆底超声技术飞速发展,正被广泛应用于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的研究中.本文就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器官脱垂诊断中临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71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