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筋丸胶囊中秦艽的龙胆苦苷的检测研究

    作者:吴美香;高洪琳;张霞;欧阳吉德;康乐

    目的:建立检测骨筋丸胶囊中秦艽的龙胆苦苷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秦艽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龙胆苦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Ultimate<'TM>XB C<,18>,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进样量10μL.结果:薄层色谱中能检出骨筋丸胶囊中秦艽的龙胆苦苷;龙胆苦苷对照品在17.26~345.28μ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2.5%(n=3).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以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 小秦艽和秦艽核型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丽莎;王岚;孙少伯;吴迪

    目的 首次对小秦艽和秦艽的核型进行比较研究,为其遗传和进化提供了进一步的细胞学证据.方法 根尖用0.002mol·L-1的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5.7 h,用2.5%混合酶液,于25℃下酶解1.6 h,低渗处理3 h (置于冰箱内),然后用空气干燥法制片.结果 小秦艽的核型公式是 K (2n) =26=2M+24m,属于"1A"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6=2L+10M2+12Ml+2S;秦艽的核型公式是K(2n)=26=2M+20m+4sm,属于"2B"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6=6L+6M2+8Ml+6S.结论 小秦艽的核型与秦艽相比较,秦艽较为进化.

    关键词: 小秦艽 秦艽 核型
  • 电致孔条件下秦艽水提液体内外透皮给药优电学参数的研究

    作者:程昊;杨文婧;甄小龙;唐斌斌;郝保华

    目的 探索电致孔条件下秦艽水提液体外透皮给药与体内透皮给药的优电学参数并研究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室扩散池,用电致孔导入仪产生多种电学参数条件,分别以离体和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进行秦艽药液电致孔条件下经皮渗透实验,以HPLC测定接收池中龙胆苦苷含量,确定优的电学参数并考察其相关性.结果 电致孔条件下秦艽水提液体外透皮给药的优电学参数条件为脉冲电压300 V、脉冲时间1.1 ms、波形SW、脉冲频率140个·min~(-1)、脉冲数300个;体内透皮给药的优电学参数条件为脉冲电压300 V、脉冲时间1.2 ms、波形SW、脉冲频率140个min~(-1)、脉冲数300个,显示二者优电学参数条件基本一致.结论 电致孔条件下秦艽水提液体外透皮与体内透皮吸收之间相关性良好,故可利用体外实验研究药物的透皮规律,与此同时进行体内研究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为开发新型透皮给药系统提供了依据.

  • 超滤法测定龙胆苦苷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作者:王长虹;王峥涛

    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GPS)系裂环稀醚萜苷类化合物,是常用中药龙胆和秦艽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保肝、解痉、利胆、清热、及抗菌消炎等作用.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急肝退黄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

    作者:李伯军;白岩;李铁强;吴凯莹;杨荣艳

    急肝退黄胶囊为茵陈、关黄柏、板蓝根、白茅根、苍术、郁金、秦艽、蒲公英、车前草、黄芩、麦芽、大黄、栀子诸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黄芩为主药.

  • HPLC法测定秦艽炮制品中龙胆苦苷的含量

    作者:何禄仁;赵建邦;马潇;朱俊儒;张红成

    通过测定秦艽及秦艽炮制品中龙胆苦苷的含量,以探讨炮制方法对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Waters 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3∶7);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2nm.龙胆苦苷在1.104~8.28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2.23%(RSD=2.9%).不同的炮制方法对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有一定影响.

  • 秦艽的真伪鉴别

    作者:郭淑珍;于文敏;高宾

    关键词: 秦艽
  • 秦艽中裂环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纯化工艺研究

    作者:徐泽红;才谦

    目的:研究秦艽提取物中裂环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富集纯化工艺.方法:以秦艽中的主要成分龙胆苦苷为跟踪指标,比较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对秦艽提取物中裂环环烯醚萜苷类成分(龙胆苦苷)的吸附与解吸附能力,确定佳树脂型号;选择佳的洗脱溶剂和洗脱体积.结果: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秦艽提取物中裂环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有较好的吸附能力;50%乙醇溶液解吸附能力强;5个柱体积溶剂可洗脱下90%裂环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结论:初步确定了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秦艽提取物中裂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佳工艺.

  • 中药秦艽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泽红

    秦艽(Radix Gentianae MaerophylIae)为常用中药,为龙胆科龙胆属秦艽组植物.具有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的功效,现市场上需求量较大.由于秦艽原植物分布广、种类多,有很多同组植物都充作秦艽入药,像黄秦艽、黑人艽等,这样造成入药混乱,为了更好地利用秦艽,很多学者已经开始系统、深入地研究,在很多方面都有取得了成果,笔者查阅了近些年的秦艽研究资料,现将其概述如下:

    关键词: 秦艽 中药 研究进展
  • 青蒿退热饮治疗低热不退

    作者:王悦阳

    方名:青蒿退热饮(自拟)组成:青蒿30g、黄芩10 g、知母10 g、生地10g、赤芍10 g、丹皮10 g、双花15g、连翘10 g、羌活10g、白芷10 g、秦艽10g、防风10 g、甘草3 g,水煎服.

  • 陕西产秦艽脂溶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陈千良;孙文基;涂光忠;石张燕

    目的对陕西产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及其他多种色谱手段对秦艽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用UV、IR、MS、1H-NMR、13C-NMR等技术及与对照品对照进行鉴定.结果从脂溶部位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正二十五烷基-2-羧基苯甲酰胺(N-pentacosyl-2-carboxy-benzoyl amide,Ⅰ)、5-羧基-3,4-二氢-1H-2-苯并吡喃-1-酮(5-carboxyl-3,4-dihydrogen-1H-2-benzopyran-1-one,Ⅱ)、红百金花内酯(erythrocentaurin,皿)、栎瘿酸(roburic acid,Ⅳ),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Ⅴ ).结论Ⅰ、Ⅱ为两个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秦艽酰胺和红百金花酸,皿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

  •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湿热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作用研究

    作者:马腾茂;刘飞;王蓉;高慧琴

    目的 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湿热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的影响,探讨病证-药性-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CⅡ)组、病证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单味秦艽组、秦艽+威灵仙(秦-威)组、秦艽十桑寄生(秦桑)组和秦艽十防己(秦防)组,采用天然牛Ⅱ型胶原(CⅡ)诱导加风湿热环境因素刺激制备风湿热痹RA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各给药组分别ig给予制备的对应药液(25 mg/kg).实验中测量大鼠体质量、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评分、痛阈值、冷痛耐受值及压力耐痛值,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β(IL-1p)、前列腺素E2 (PGE2)水平.运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PCA和聚类分析,设定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聚类分析采用系统聚类法.结果 PCA筛选出2个主成分,二者携带原变量信息的89.6%,第1主成分反映除体质量之外其他变量的信息,第2主成分主要反映体质量这—变量的信息;以主成分因子得分与其权重(方差贡献)乘积之和相加,得出各组的总因子得分(F值,F值越大,病情越严重),病证模型组F值大,对照组F值小,给药组中秦-防组F值明显小于秦威组、秦桑组.聚类分析将8个组按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聚为3类,与理论实际相符合;给药组中秦防组单独聚为一类,其余给药组聚为一类.结论 对于风湿热痹型RA,平寒相配疗效优于平温、平平相配,实验结果符合中医临床“疗热以寒药”的治疗原则;PCA法和聚类分析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以用于评价动物模型及药物疗效.

  • 秦艽寒热不同配伍药对对风湿热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MMP-3、TIMP-1表达及踝关节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作者:马腾茂;刘飞;王蓉;孙少伯;高慧琴

    目的 研究秦艽寒热不同配伍药对对风湿热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3 (MMP-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TIMP-1)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其踝关节病理学改变,探讨药性-病证-疗效之间的关系及中药治疗RA的机制.方法 将8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Ⅱ型胶原(CⅡ)组、病证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秦艽组、秦艽-威灵仙(秦-威)组、秦艽-桑寄生(秦-桑)组和秦艽-防己(秦-防)组8组,采用CⅡ诱导加风湿热环境因素刺激制备风湿热痹RA大鼠模型,各给药组ig给予制备的对应药液.实验中每3天测1次足跖厚度,计算足跖肿胀度;实验前期、中期、后期各进行1次关节炎指数(AI)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踝关节MMP-3和TIMP-1的表达,HE染色观察踝关节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Ⅱ组和病证模型组的足跖肿胀度、AI评分及MMP-3表达量均明显升高,TIMP-1表达量明显降低,CⅡ组和病证模型组大鼠关节面毛糙、破损,关节软骨破坏严重,大量肉芽组织增生,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经药物治疗后,与病证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足跖肿胀度、AI和MMP-3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秦-防组降低为显著;TIMP-1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秦-防组升高为显著.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关节软骨破坏面积及破坏程度均有所减轻,炎性细胞及新生血管减少,修复纤维增多,瘢痕组织增多.结论 对于风湿热痹RA,平寒相配效果优于平温、平平相配,实验结果与中医临床“疗热以寒药”的治疗原则是一致的,该配伍治疗风湿热痹RA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降低MMP-3表达、升高TIMP-1表达、减轻关节软骨破坏以及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和血管增生有关.

  • 秦艽细胞悬浮培养研究(Ⅰ)

    作者:齐香君;陈如意;王薇

    目的 建立秦艽细胞悬浮培养体系.方法 通过小细胞团法优选细胞系并考察不同培养基、细胞种龄、初始p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对秦艽悬浮细胞生长及龙胆苦苷积累的影响.结果 适于秦艽细胞悬浮培养条件为: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用15 d种龄的细胞接种,初始pH7、25℃,110 r/min,摇瓶培养.结论 通过摇瓶培养建立了良好的秦艽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不间培养基对细胞生长及龙胆苦苷积累的显著影响提示某些无机离子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 秦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与其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静;梁健;安毅;秦源;南春燕

    目的 研究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与其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关系.方法 采用平板培养法测定秦艽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 人工栽培秦艽根际细菌、氨化细菌和固氮菌数量均显著高于野生种类;野生和人工栽培秦艽根际细菌、氨化细菌和固氮菌数量在高海拔样点高;人工栽培秦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野生种类;秦艽生物量与根际细菌、氨化细菌和固氮菌数量呈正相关.结论 秦艽人工栽培应充分满足其生态要求,尽量在秦艽适宜生长的高海拔低温山区栽培;合理供给氮肥,接种合适的菌肥并增加其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可提高秦艽的产量.

  • 秦艽细胞悬浮培养研究(Ⅱ)

    作者:齐香君;陈如意;王薇

    目的 研究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秦艽悬浮细胞生长及龙胆苦苷积累的影响.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蔗糖和葡萄糖、不同NH_4~+/NO_3~-比及Ca~(2+)、Zn~(2+)影响因素下细胞干质量和龙胆苦苷量.结果 有利于秦艽悬浮细胞生长及龙胆苦苷积累的培养条件为:3%蔗糖,NH_4~+/NO_3~-为20/40,3 mmol/L Ca~(2+),0.007 49 mmol/L Zn~(2+).结论 不同碳源及其浓度对细胞生长及龙胆苦苷积累都有显著影响,高糖不利于龙胆苦苷的合成.NO_3~-对细胞生长来说,是一种比NH_4~+更好的氮源.Ca~(2+)对细胞生长和龙胆苦苷的量都有显著影响,Zn~(2+)对细胞生长影响不明显,对龙胆苦苷量影响显著.

  • 不同肥料对秦艽根的产量和龙胆苦苷含量的影响

    作者:李福安;李建民;王祖训;李向阳;张华;魏全嘉;旦巴

    肥料对秦艽根产量和龙胆苦苷含量的影响,国内外鲜见研究报道.本实验是施用草木灰、麻渣、过磷酸钙、尿素、尿素+过磷酸钙混合肥对栽培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根产量和龙胆苦苷含量影响的结果报道.

  • 秦七风湿方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杨莎;周瑞;唐志书;宋忠兴;刘妍如;史鑫波;白宏博;钱大玮

    目的 建立秦七风湿方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Inert Sustain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以0.1%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0℃;体积流量为1 mL/mim;测定10批秦七风湿方样品,利用中药色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建立秦七风湿方HPLC指纹图谱,并通过对照品对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 建立了秦七风湿方HPLC指纹图谱,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在0.99以上,共标定19个共有峰,8个峰来源于珠子参,8个峰来源于秦艽,5个峰来源于山茱萸(其中1号峰为珠子参、秦艽和山茱萸共有),并通过与对照品比较指认了其中8个色谱峰,分别为马钱苷酸(2号峰)、莫诺苷(3号峰)、龙胆苦苷(5号峰)、马钱苷(6号峰)、人参皂苷Ro (12号峰)、人参皂苷F1(13号峰)、竹节参皂苷Wa (14号峰)、人参皂苷F2 (17号峰).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准确、重复性好,可为秦七风湿方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 龙胆属秦艽组植物分类与鉴别研究进展

    作者:孟杰;陈兴福;宋九华;姚入宇;李志飞;曾羽;李瑶;成涛

    秦艽是常用大宗药材,但市场品种较混乱.从形态学、显微学、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综述了秦艽组植物及其伪品的分类与鉴别研究进展.结合目前秦艽商品市场情况,提出有效使用分类与鉴别方法以规范市场,并应尽快发掘秦艽新药源,缓解市场压力,使秦艽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 秦艽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聂安政;林志健;王雨;张冰

    秦艽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且是一种极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目前发现秦艽中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苷类、木脂素类、黄酮类及三萜类等化学成分.其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炎、镇痛、保肝、免疫抑制、降血压、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方面.通过文献检索,对近20年来国内外对秦艽的化学成分和主要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以期为秦艽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217 条记录 3/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