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秦艽组6种植物的ISSR扩增结果分析

    作者:周文平;张惠娟;王亚飞;王喆之;曹晓燕

    目的: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药典所列秦艽的4种基原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和小秦艽及其近缘种黄管秦艽、管花秦艽进行分子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以期在DNA分子水平上为黄管秦艽和管花秦艽作为秦艽替代品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筛选出8条重复性好、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用于所有样品的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使用NTSYSpc-2.10E软件计算相似系数并绘制聚类图.结果:ISSR指纹图谱共检测到9条种间特异性条带,可用来鉴定除小秦艽以外的5个种的秦艽;秦艽替代品黄管秦艽和小秦艽先聚在一起,管花秦艽与小秦艽、麻花秦艽的亲缘关系更近,粗茎秦艽与其他5个种的秦艽存在较远的亲缘关系.结论: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支持黄管秦艽和管花秦艽作为秦艽的替代品使用.

  • 秦艽种质资源主要生物学特性与龙胆苦苷含量的相关分析

    作者:周文平;赵洪峰;王亚飞;张惠娟;王喆之;曹晓燕

    目的:分析秦艽种质资源主要生物学特性与龙胆苦苷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基于已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收集的40份秦艽种质资源根中龙胆苦苷的含量,采用SPSS 16.0软件中的Spearman秩相关和回归分析中的优尺度分析秦艽种质资源主要生物学特性与龙胆苦苷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收集的40份秦艽种质根中龙胆苦苷的含量为7.56%~11.32%,龙胆苦苷含量和莲座叶叶形、顶端花序密度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莲座叶的叶形越窄则根中龙胆苦苷的含量越高,顶端花序越密则根中龙胆苦苷含量越高;根中龙胆苦苷含量和花萼颜色、茎颜色具有显著相关性,颜色越深,龙胆苦苷含量越高.结论:以提高龙胆苦苷含量为目标选育优良单株时,莲座叶为披针形、顶端花序密集、花萼颜色和茎颜色为红色或红绿色的秦艽资源是主要选育对象.

  • 不同产地秦艽的质量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吴玉泓;吴迪;崔治家;李越峰;刘丽莎

    目的:对不同产地秦艽的质量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方法:使用性状、显微鉴别方法进行鉴别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龙胆苦苷含量测定,利用RAPD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秦艽的性状、显微特征具有差异,其有效成分龙胆苦苷的含量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依次为湟中种群(K)>环县种群(J)>子午岭种群(H).结论:对不同地区秦艽药材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有效成分含量和遗传水平的顺序,为保护野生品种、确保引种栽培秦艽药材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 甘肃产秦艽组植物药材活性成分含量比较

    作者:汪荣斌;张西玲;刘丽莎

    目的:考察和评价甘肃不同产地不同种秦艽组植物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了秦艽组植物25批样品中獐牙菜苦苷和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不同种秦艽组植物药材中活性成分含量有明显的差异,但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为秦艽组植物的药用和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宁夏六盘山区野生和栽培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测定

    作者:白晓朝;刘利军;张守宗

    目的:比较宁夏六盘山区野生和栽培秦艽的质量,为人工栽培秦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秦艽的龙胆苦苷含量.结果:宁夏六盘山区栽培的3种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均高于野生秦艽,且以种植二年为宜.结论:六盘山区种植秦艽是可行的.

  • 青海产秦艽中龙胆苦苷分布状态

    作者:李向阳;李福安;李建民;魏全嘉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青海省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根部龙胆苦苷的含量高于地上其他部位,而且麻花秦艽普遍高于小秦艽;有些产地的花、叶或茎所含的龙胆苦苷超过中国药典2%的要求,可考虑开发利用.

  • 甘肃产8种秦艽的龙胆苦苷含量比较

    作者:马潇;陈兴国;胡之德

    目的:测定甘肃产秦艽类药材活性成分龙胆苦苷的含量,以评价药材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龙胆苦苷在0.94 μg~4.70 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3%(RSD=1.3%).结论:所测8种样品中龙胆苦苷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秦艽含量测定项下标准要求.

  • 甘肃产秦艽植物资源及商品调查

    作者:朱俊儒;宋平顺;马潇;张伯崇

    甘肃省秦艽的植物资源及商品现状调查,共记载7个种,2变种.

  • 秦艽斑枯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李金花;柴兆祥;王蒂

    目的:明确引起甘肃省秦艽斑枯病的病原,为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症状观察,病原菌鉴定,并以悬液法和固体法分析测定不同因子对秦艽斑枯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甘肃栽培区秦艽斑枯病的病原为Septoria gentianae.PSA、PDA均利于菌落扩展和产孢;菌落扩展、产孢和菌丝干重的适温度分别为25、20、20℃,适pH 7;12 h光暗交替、8 h紫外线照射+16 h光照利于菌落扩展和产孢,菌丝干重以全黑暗和8 h紫外线照射+黑暗佳.木糖、蔗糖、可溶性淀粉等3种C源利于菌落扩展,蔗糖利于产孢,菌丝干重以棉子糖佳;N源以丙氨酸利于菌落扩展和产孢,而尿素和NaNO2不能被利用,产孢及菌丝干重以NH4H2PO4好.

  • 家种和野生秦艽及麻花艽的质量对比研究

    作者:刘丽莎;张西玲;侯天德

    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和麻花艽 Gentiana straminea二种栽培品与野生品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性质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家种和野生品的质量基本一致,可推广应用人工栽培,为发展秦艽药源提供参考.

  • 秦艽质量与产量方程施肥效应研究

    作者:吴春;陈兴福;杨文钰;孟杰;曾羽;成涛

    目的:探索秦艽产量-质量胡巴料效应优配方,同时建立一种新型秦艽综合评价-肥料效应推荐施肥方法.方法:将灰色关联分析和DTOPSIS法有机结合,对14个不同配方处理的秦艽样品的11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优化出秦艽标准化生产过程的氮、磷、钾肥施用量.结果:秦艽产量和质量构成因素对氮、磷、钾肥的需求规律不同,根据其特殊需肥规律及生产需要,秦艽综合产量-质量-肥料效应佳施肥配方为:氮肥21.49~ 42.03 kg/667m2,磷肥49.53 ~ 65.75 kg/667 m2,钾肥26.34 ~42.97 kg/667 m2.结论:可将该配方广泛应用于秦艽的规范化生产.

  • 秦艽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及生活力的研究

    作者:牛晓雪;张巧玉;陈小文;祁鑫;王海勇;董学会

    目的:制定秦艽种子质量分级标准.方法:对从不同产地采集的24份秦艽种子进行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指标的测定,统计分析数据,利用平均数加减标准差法制定秦艽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结果:以发芽率作为秦艽种子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其他指标作为参考,将秦艽种子质量分为4个等级.结论:此方法初步制定了秦 艽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可作为控制秦艽种子质量的参考标准.

  • 秦艽愈伤组织的培养及其龙胆苦苷含量的研究

    作者:侯茜;郭美;张帆;周金霞;刘丽莎

    目的:为扩大和提高甘肃道地药材秦艽资源的利用效率.方法:以秦艽种子的萌发所获得的幼芽作为外植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筛选诱导愈伤组织产生的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继代培养;应用HPLC法测定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秦艽愈伤组织生长的佳培养基为MS+2,4-D(1.0 mg/L) +6-BA(0.5 mg/L),佳继代培养基为MS+2,4-D(1.0 mg/L) +6-BA(0.5 mg/L) +NAA(0.5 mg/L),佳继代时间为30 d.龙胆苦苷积累量在指数生长后期(28 ~30 d)达高,为0.78 mg/g DW.结论:筛选出了适宜的秦艽愈伤组织培养方法.秦艽愈伤组织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曲线呈“S”型,且愈伤组织中龙胆苦苷的积累量随愈伤组织增殖而不断增加.

  • 栽培与野生秦艽性状鉴定及优良种质初筛

    作者:段宝忠;黄林芳;李文涛

    目的:比较秦艽栽培品种与野生品种的性状差异,对主要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不同产地栽培秦艽的品质性状进行筛选.方法: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123份秦艽主根长度、支根数、主根直径、残留茎数、干重等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秦艽栽培品的主要品质性状均高于野生品,显著性差异排序为:支根数>干重>主根长度>主根直径>残留茎数;主要品质性状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栽培秦艽综合品质性状以陕西省凤县南星镇留凤关村玉林蒲的优.结论:秦艽的栽培品相对于野生品粗大,根下部分枝较多;表面及断面颜色较浅等.本研究结果为药典秦艽性状修订,秦艽优良种质筛选、引种、推广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 外源AgNO3对秦艽幼苗生长及龙胆苦苷生物合成的影响

    作者:杨新兵;郭晓荣;王怀琴;周中枢;曹晓燕

    目的:探究外源AgN03对秦艽幼苗生长和龙胆苦苷含量积累的影响.方法:以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1.幼苗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外源施加AgNO3后秦艽幼苗中龙胆苦苷含量的积累变化及其对秦艽幼苗生长的影响,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龙胆苦苷生物合成途径上多个酶基因的表达.结果:当秦艽幼苗在含有1 mmol/L AgNO3的MS培养基上生长9d时,秦艽幼苗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是对照的1.91倍,鲜重、干重以及根长平均增加了29%、32%和43%;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龙胆苦苷合成途径上多个酶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结论:外源AgNO3可显著促进秦艽幼苗中龙胆苦苷的积累,同时可显著促进秦艽幼苗生物量(于重、鲜重)的增加和根的伸长.

  • 磷、钾肥配施对秦艽主、侧根4种环烯醚萜的影响

    作者:吴春;杨永茂;陈兴福;杨文钰;孟杰;曾羽;成涛

    目的:研究磷、钾肥配施对秦艽主、侧根中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积累规律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磷、钾2个因素,8个处理的磷、钾肥效应试验的设计,研究磷、钾肥对秦艽主、侧根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秦艽主根中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总量始终大于侧根;常规施肥条件下,秦艽主根和侧根中4种环烯醚萜类成分总量分别为12.36%和9.84%,适当追施磷、钾肥将对秦艽主根和侧根中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产生一定影响,对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的含量影响则较小;当磷肥适量时,增施钾肥可增大主、侧根之间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差异.结论: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在积累过程中,更多地积累于秦艽主根中,磷、钾肥仅对主、侧根中4种环烯醚萜类成分差异大小有影响.在秦艽药材生产过程中,应注重磷、钾肥的施用,在关注其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同时也应对其主、侧根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性予以重视.

  • 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湿热痹型RA大鼠踝关节VEGF表达及病理学的影响

    作者:王蓉;苏杉;马腾茂;刘飞;孙少伯;高慧琴

    目的 探讨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湿热痹型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踝关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Ⅱ型胶原组、病证模型组、阳性药组(雷公藤多苷片组,6 mg·kg-1)、单味秦艽组、秦艽威灵仙组(平-温相配)、秦艽桑寄生组(平-平相配)和秦艽防己组(平-寒相配),每组10只;采用天然牛Ⅱ型胶原(CⅡ)+人工气候箱模拟人类痹证成因,连续造模18 d建立风湿热痹型RA模型大鼠;造模结束后,各中药组按25.05 g·kg-1连续灌胃给药21 d.实验第38天对各组大鼠进行关节炎指数(AI)评分;HE染色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切片;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踝关节VEGF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Ⅱ型胶原组和病证模型组踝关节滑膜组织血管增生,结缔组织破坏,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破坏,且病证模型组关节面完全破坏,其破坏程度明显高于Ⅱ型胶原组;Ⅱ型胶原组和病证模型组AI评分、VEGF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1),且病证模型组高于Ⅱ型胶原组.与病证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炎性细胞明显减少,毛细血管减少,绒毛变少,肉芽组织老化,纤维增多成为瘢痕,并且软骨破坏减轻;各给药组的AI评分、VEGF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秦艽防己组为显著(P<0.01).结论 秦艽各配伍药对可能通过调节风湿热痹型RA模型大鼠的VEGF表达,进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增生,发挥对RA的治疗作用,且平-寒相配效果优于平-温、平-平相配.

  • 干热、湿热、辐照对龙胆和秦艽化学成分和灭菌效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立雯;林玲;梁伟洪;陈伟盛;简敏骞;林彤;江英桥

    目的比较不同灭菌方法对龙胆和秦艽化学成分的影响和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和钴60辐照灭菌3种方法对3批龙胆和3批秦艽药材粉末进行灭菌处理,采用液相指纹图谱方法分析龙胆、秦艽中的化学成分。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检测了不同灭菌处理样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酵母菌计数、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结果主要成分龙胆苦苷对辐照敏感,3 kGy的小剂量辐照即可使龙胆苦苷减少15%或18%;干热灭菌或湿热灭菌使龙胆和秦艽在7.8 min处新增1小峰(峰4);龙胆中峰1经辐照后有所增加,但该物质并不是辐照产生的特异成分,干热灭菌后该峰也有所增加。3种灭菌方法均呈现出随着灭菌强度的增大,发生变化的峰的数量和变化率都有所增加的规律。灭菌效果简单排序为辐照>湿热>干热。结论干热、湿热、辐照3种方式灭菌处理对龙胆、秦艽成分除龙胆苦苷外影响不大,部分成分有增加或减少,其中湿热(115℃、15 min)和辐照25 kGy处理对成分的影响大。辐照虽然灭菌效果良好,但是对主要成分龙胆苦苷的影响显著,故不适宜用于龙胆和秦艽的灭菌处理。

  • 秦艽与常见伪品的鉴别

    作者:戴善光

    秦艽为常用中药,来源于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其味苦、辛,微寒,具有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的作用,临床用于风湿痹痛、周身或关节拘挛及手足不遂等,也可用于骨蒸潮热等症.近年来,由于市场上药材紧缺,价格较贵,出现了不少伪品,本文就秦艽与几种常见伪品的鉴别特征归纳总结如下.

  • 热证治验三则

    作者:胡斌

    1 少阳湿热痰浊证向某,女,76岁,2000年1月28日初诊.症见消瘦,倦怠,烦闷,胸腹灼热,全身不适,纳差,不寐,口苦,左踝关节痛.前医曾以竹叶石膏汤(生石膏30g)、秦艽鳖甲汤治疗,病势有增无减.近1周来恶寒身热阵作,苔薄腻,舌边偏红,脉弦稍数.诊为少阳湿热痰浊证.治拟清胆和胃、利湿化痰为主.蒿芩清胆汤加减:青蒿20g,柴胡6g,炒黄芩、姜竹茹、厚朴,姜半夏、僵蚕、陈皮各10g,白蔻仁(后下)、炒枳壳各6g,生薏苡仁30g,碧玉散15g(包).

217 条记录 8/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