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戴丽三及其扶阳思想

    作者:傅文录

    戴丽三为云南省著名医家,其认为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用寒用热,悉应以人体正气盛衰而定,当先着重调理机体功能及扶持阳气,使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然后再处以治病之方.治疗的关键在于扶持元阳,振奋全身气机,这对众多疑难杂病的治疗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 潜阳封髓丹方证学临床发挥

    作者:傅文录

    潜阳封髓丹出自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医理真传>卷二,由附子、砂仁、龟板、甘草四味药物组成,主治对象为阳虚而向外浮越之证,其内在实质为阴盛.该方抓住肾水虚寒,相火越位,即下寒上热这一病机特征而精心设计.达到温命门之水寒,游上越之浮阳,即引火归元之目的.

  • 《圣余医案诠解按》读后感想

    作者:傅文录

    《圣余医案》一书是清·刘椇文原著,其弟子李俊(民国时期人)诠解,杜少辉先生校按后,由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海天出版社出版发行.粗读该书之后,觉得心中一片茫然,细想起来,想起一句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因为刘椇文(字子维)与火神派鼻祖郑钦安先生乃为一师之徒,但二人的学术理念与行医风格,却是各不相同,特别是郑钦安先生之风格令后人敬仰.

  • 论郑钦安与吴鞠通益阴思想的异同

    作者:田宗德;蔡永敏

    火神派初祖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除了论述扶阳思想外,还以较大篇幅论述了益阴的医学思想,分析和阐述阴虚的病理治疗和各种思路方法的运用,可见火神派并不是一味重视阳气的中医学派,其对于阴虚病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见解.温病派大家吴鞠通对阴虚病亦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结果.通过对比郑钦安和吴鞠通的滋阴思想分析,比较两人在益阴思想上的异同.

  • 从活用四逆汤看“扶阳”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张晓琳;刘国伟;王峰;吴生元

    四逆汤源自《伤寒论》,是治疗少阴阳虚阴寒证的代表方,病机主要为阳虚,但阳虚病机同中有异,故其所治病症的主证既可为手足逆冷,又可为下利清谷、呕吐等其他表现,不拘于四肢逆冷一症.郑钦安深得仲景“扶阳”学术思想宗旨,对阳虚病情辨认细致入微,灵活运用四逆汤治疗多种病症.吴佩衡在继承《伤寒论》及郑钦安扶阳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细究四逆汤各药物的功效以及配伍特点,强调早用四逆诸方,扶阳固本,将四逆汤的临床应用范围扩大至六经病之阴寒证以及内、妇、儿、外科等多种阳虚阴寒危重病症的治疗.

  • 浅议郑钦安独特的学术思想

    作者:陈杰

    郑钦安,清末名医,四川邛州(今邛崃县)人,生于公元1805年,卒于1902年,著有<伤寒恒论>.郑氏辨证只分阳虚、阴虚,擅用姜、桂、附等辛热药,在学术上具有很突出的个性特征,被后世尊为"火神派"的鼻祖.

  • 郑钦安之辨证论治思想精要

    作者:王志红

    清末名医郑钦安,是近代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其辨证论治的特点是:辨证以阴阳为纲,论治善用《伤寒论》经方,对阳虚证的治疗、温热药的使用独具心得.

    关键词: 郑钦安 辨证论治
  • 从圆运动角度探讨郑钦安之阴火与李东垣之阴火的关系

    作者:汤煜媛

    “阴火”二字,首先由李东垣提出,但其并没有阐明“阴火”的本质.关于“阴火”的本质后世众说纷纭,通过圆运动理论探讨郑钦安之阴火与李东垣之阴火的关系,认为两者关于“阴火”的本质皆为肾中离位之真阳,此火起于下焦,出于中焦,系于上焦.二者区别在于“阴火”产生的机理、部位,东垣所述的阴火多因土气不厚,而钦安所论述的阴火多因肾水太寒.

  • 潜阳封髓丹治验三则

    作者:苏亚平;聂芳娥

    潜阳丹出自清代名医郑钦安<医理真传>,原文云:"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补君火也.况龟甲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视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秘,故曰潜阳."原方:西砂一两,附子八钱,龟板二钱,甘草五钱.

  • 郑钦安之阴阳观

    作者:张国荣

    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寿全,字钦安.郑氏对《周易》、《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有较深的研究,其独到的辨阴阳经验能够提纲挈领,执简驭繁,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笔者就其辨证特点论述如下.1 阴阳为纲,判分万病《医法圆通》自序载:“以病参究,一病有一病之虚实,一病有一病之阴阳,知此始明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人身之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从这篇自序可以看出郑氏抓住仲景以阴阳为总纲的核心思想.“认证只分阴阳”,以阴阳为纲统分万病,体现了《内经》“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的精神,具有高屋建瓴,执简驭繁的辨证特点,郑氏在其著作中反复阐述这一观点:“万病不出阴阳二字”.

    关键词: 郑钦安 论阴阳
  • 郑钦安阳虚辨证施治经验初探

    作者:陆运鑫;罗昌国

    清末四川名医郑寿全,字钦安,学宗仲景,临证以阴阳为辨证纲领,而尤好用姜附,人称"姜附先生",是后世公认的"火神派"领袖人物.郑氏对于阳虚证的辨治经验,较明代的温补学派又有所发展,在蜀、滇一带,影响深远.现初步探析如下,以求抛砖引玉.

  • 郑钦安应用附子的临证经验

    作者:郭丽丽;唐雪春

    系统总结“火神派”代表医家郑钦安的医书著作,分析其应用附子的规律和特点.郑钦安强调附子的应用首先要注重辨明阴阳,明确提出了其临床使用指征;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大胆使用附子,扩展了温阳类经方的应用范畴,将附子化裁应用于阳虚阴盛的多种病证;通过细心观察服用附子后的临床表现,准确把握用药后出现的症状与有效性、安全性之间的关联,为后世医家正确应用附子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 浅述郑钦安对阴阳学说的应用

    作者:周磊;彭玉兰;刘力红

    郑寿全,字钦安,是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重视阳气,善用姜桂附等温热之品,人誉"郑火神",在成都开创了"火神派",是火神派鼻祖.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郑钦安以阴阳为纲,明辨六经,执万病之牛耳;凡议病,识证,用药务求阴阳之实据,其对阴阳学说的体悟和应用,堪为后学的典范.

  • 从人的本土性看人体生命的完整表达和辨证论治的终极旨归——兼谈郑钦安中土理论思想的义蕴

    作者:唐农

    人之本土性,指人之生命整体的本质属性在五行中属土,或曰人体生命的气化活动整体的本质属性与天地五行中的土行属性相一致.五行者,天地间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运行属性也.《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此五运即五行也.而《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又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即是说,生命整体本质属土的人体与天地万物一样,其本身中亦具有五行,而人体生命整体的本土性本质,要求人体自身五行之气化活动,乃是以完成人之生命的土的属性的完整表达为目的的.

  • 从《郑钦安医书阐释》谈火神派对寒邪和热邪的认识

    作者:庄灿

    火神派是由清末四川名医郑钦安创立的一个重要医学流派,以注重阳气,擅用附子面著称,具有十分鲜明的学术特色.火神派相对于中医学其他流派,其独特性表现在:除了对典型的寒证、阳虚证使用大量的热性药物之外,对一些看似热(火)证的疾病往往也是通过扶阳而收效.那么火神派如何认识寒邪和热(火)邪?笔者从《郑钦安医书阐释》中整理出相关论述,综合并尝试归纳出火神派对寒邪和热(火)邪的认识观点.以期同道斧正.

  • 郑钦安真阳学说与潜阳归肾法理论探讨

    作者:汪剑;和中浚

    从郑钦安"真阳学说"切入,认为郑氏既重真阳潜藏,又重真阳蒸腾升降,且以真阳腾越为阴证的根本病机.真阳的"潜"与"发",成为郑氏理论的核心.从"真阳学说"与"潜阳归肾"的理法运用出发,有助于明确郑氏"火神心法"的实质,把握其使用姜桂附等热药的要点.

  • 郑钦安学术思想探析

    作者:张文平;刘亮;谢克庆

    本文简要介绍清末蜀中名医郑钦安的学术思想,他以阴阳为辨证总纲而强调阳主阴从,治疗以扶阳为主,法尊伤寒六经,颇具特色.

  • 也谈滋阴与扶阳

    作者:潘赐明;姜楠;赵黎

    滋阴和扶阳均是补法,都是从人体阴阳平衡为出发点,对“滋阴派”和“扶阳派”通过“三因治宜”的方法分析,探讨现代治未病的中医思维.通过数据分析、类比等方法总结着眼于现代临床指导.可知,现代仍是“宜温者多,可滋者少”,“宜补者多,可攻者少”.

  • 郑钦安血证辨治心法探讨

    作者:汪剑;柳亚平;和中浚

    郑钦安是清代著名医家,临证善于运用温扶阳气之法治疗各种疑难危急重症.本文从郑氏辨证治疗血证的临证经验出发,指出郑钦安在血证方面以阴阳两纲分证、推重辛温扶阳止血的独特心法,阐明郑氏临证辨证论治的实质与内涵.

  • 从“坎卦解”浅析李杲“阴火说”

    作者:赵瑞占;秦璇;崔爱明

    从清代医家郑钦安对《易经》之“坎卦解”来探讨李杲“阴火说”,“阴火”实乃坎(())中之“一阳”妄动为病,其临床表现兼有阳虚之象,治以温补为主.

91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