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杨东伟;杨雪梅;杨忠义

    患者女,38岁,因头晕、恶心、耳鸣3d来诊,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7℃,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3/7.98kPa,瞳孔3mm,等大等圆,无眼震,皮肤无出血点及瘀斑,咽部无充血,心脏听诊正常,两肺听诊未闻干湿性啰音,腹部未见异常,查头颅多普勒(TCD)提示:大脑后动脉供血不足,给予脉络宁20ml,胞二磷胆碱1.0g加入50%GS 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3d后,症状无明显好转,于3月30日给予脉络宁20ml加胞二磷胆碱1.0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脉滴注,约2min后,病人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四肢麻木、胸闷、心悸、恶心、出汗.

  • 水针配合中药治疗梅尼埃病128例

    作者:陈文丽;刘燕;刘红

    梅尼埃病为一种内耳病变,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眩晕,如坐舟车之中,有四周景物及自身旋转或摇摆的错觉,常伴有耳鸣、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汗出,并可出现短暂性水平性眼震,亦称内耳眩晕症.笔者临床上应用水针配合中药治疗梅尼埃病患者128例,疗效满意,兹报告如下.

  • Epley管石复位法联合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作者:王坛;安丰伟;解翠丽;陈剑秋;朱春生;王英

    目的:探讨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联合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将150例确诊为单侧后半规管BPPV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53例)给予Ep-ley管石复位法治疗,B组(44例)给予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C组(53例)给予Epley管石复位法联合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分别记录患者治疗次数,统计治疗后疗效,并随访至治愈后3个月.结果:A组1次治愈38例(72%),2次治愈43例(81%),3次治愈45例(85%);B组分别为30例(68%)、35例(80%)、37例(84%);C组分别为47例(89%)、50例(94%)、52(98%).C组治愈率明显高于A、B两组(3组1次治愈率相比x2=6.777,P<0.05,3次治愈率相比x2=6.647,P<0.05).随访至治愈后3个月,A组复发6例,B组复发5例,C组复发1例.结论:Epley管石复位法联合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后半规管BPPV,1次治愈率高,患者所需就诊次数减少,治疗后复发率低,适合临床应用.

  • 单侧前庭周围性眩晕的平稳跟踪实验结果分析

    作者:毕静;林鹏;陈太生;董红;宋伟;范雪洁;米悦

    目的:对单侧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眼震图平稳跟踪实验(SPT)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法国Synapsys视频眼震图仪对185例单侧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实验组)和51例正常人(对照组)行SPT和自发性眼震(SN)检测,以SPT水平眼跟踪波的增益值及SN为评定参数,对SPT眼动波形及增益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分析SPT眼动增益与SN强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 SPT呈现为Ⅰ、Ⅱ、Ⅲ型波,分别为105例(56.8%)、72例(38.9%)、8例(4.3%),存在SN者58例(31.4%),无Ⅳ型波.对照组仅呈现Ⅰ、Ⅱ型波,分别为38例(74.5%)、13例(25.5%),无Ⅲ、Ⅳ型波及SN.量化分析:对照组、实验组总体及定性划分后各型波的强、弱侧增益之间进行t检验,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Ⅰ、Ⅱ型波的弱侧增益值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侧增益值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总体及定性划分后Ⅰ、Ⅱ波的左右侧增益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强弱侧增益值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总体和定性划分后的Ⅰ、Ⅱ、Ⅲ型波的强、弱侧增益值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的增益值与SN强度的相关性分析,两者同向时呈负相关(r_s=-0.63 ,P<0.05),两者异向时呈正相关(r_s=0.34,P<0.05).结论:单侧前庭周围性眩晕的SPT可出现Ⅰ、Ⅱ、Ⅲ型波,其对应的增益值逐渐降低. SN是SPT增益值和波形的影响因素.

  • 伴下跳性眼震的单侧梅尼埃病2例

    作者:吕恬;王会;姚青秀;罗琼;于栋祯

    1 病例报告例1,男,19岁,以“体位性眩晕1d”就诊.既往有眩晕发作史,初诊时误诊为后半规管的嵴帽结石症,行手法复位3次,眼震无明显减弱.后期2次随访中,发现眩晕每月发作1次,逐步出现左耳闷胀感和听力下降,以及发作性眩晕,持续数小时.否认头痛,无意识障碍.其中一次发作期就诊时使用红外视频眼动记录仪(videonystagmography,VNG,上海由庚)记录自发性眼震和位置性眼震.滚转试验方法为患者取仰卧位,带视频眼罩,头部高20~30°,然后分别向两边快速转头.保持出现眼震的头位直至眼震消失后10 s,若眼震持续则观察至1 min以上[1].Dix-Hallpike试验方法为患者坐位,带视频眼罩,检查者双手扶其头向受试侧转45°,后协助其迅速变为仰卧位,使头向后悬于床沿外侧与水平面呈20~30°,即仰卧悬头位,观察眼震方法同滚转试验,然后扶患者迅速坐起,观察眼震.

  • 主观性和客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序贯治疗疗效评价

    作者:李双;王庆;董洁;周绪红

    目的:探讨主观性与客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BPPV及O-BPPV)的序贯治疗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07期间诊治的19例垂直半规管S-BPPV (A组)与45例垂直半规管O-BPPV(B组)患者的资料,评价其序贯治疗的疗效,同时报道5例水平半规管S-BPPV的序贯治疗疗效.结果:首次耳石复位次数A组为2~6次,平均(4.21±1.18)次;B组为2~3次,平均(2.29±0.46)次;复位次数A组比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首次治疗有效率为78.9%(15/19),B组为82.2%(37/45);序贯治疗1周后A组有效率为89.5%(17/19),B组为88.9%(40/45);2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A组1例(5.3%)复发,B组2例(4.4%)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水平半规管S-BPPV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序贯治疗对垂直半规管S-BPPV与O-BPPV或具有同样疗效,但S-BPPV首次耳石复位次数更多.水平半规管S-BPPV可用耳石复位加药物和仰卧位摇头法序贯治疗.

  • 伴下跳性眼震的外周前庭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吕恬;于栋祯

    前庭系统疾病主要的主观症状为眩晕或头晕,主要的客观体征为眼球震颤、平衡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可以根据前庭眼反射(vestibulo-ocular reflexes,VOR)、前庭脊髓反射、前庭自主神经反射来判断前庭功能的状态[1].VOR障碍即出现眼球震颤简称眼震,指两眼不自主有节律的反复运动,临床上以快相方向定为眼震方向.眼震是一种体征而不是疾病,常与眩晕症同时发生,根据眼震的特点,可区分前庭中枢性与外周性眩晕[1].

  • 后半规管管石症和嵴顶结石症复位眼震分析

    作者:龚清平;张扬;李远军;罗金叶

    目的:总结后半规管耳石在Epley复位第5位置(从仰卧位到坐起时)出现的四种眼震形式,总结其意义.方法:行Dix-hallpike试验明确诊断后半规管耳石,应用SRM-Ⅳ治疗仪描记在Epley复位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眼震,并观察复位第5步骤出现的眼震.符合PC-BPPV的入组患者共223例.将复位第5步骤出现不同的眼震分为四类,并讨论其临床意义.结果:①出现与诱发眼震方向一致的眼震,提示复位成功,共128例(57.4%).②出现同侧前管兴奋性眼震,垂直成分相反、但旋转成分一致的眼震,也提示复位成功,共35例(15.7%).③出现对侧前管兴奋性眼震,垂直和旋转成分均相反的眼震,提示复位不成功,共36例(16.1%),考虑后半规管顶石症或复位时耳石朝壶腹嵴方向流动所致,此时再次行2~3次Epley复位或Semont快速复位,可获成功.④如果旋转垂直性眼震消失后,患者仍诉眩晕,再行Roll-test试验时出现单纯水平性眼震,共24例(10.8%),提示耳石异位,再次行Barbecue复位,水平眼震可消失.后半规管管石症Epley 1次复位成功率(83.2%)高于嵴顶耳石症(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98,P<0.01).后半规管管石Epley复位成功平均次数(1.06±0.233)少于嵴顶耳石(2.08±0.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48,P<0.01).结论:后半规管耳石复位时,根据不同眼震形式,可评价临床疗效.后半规管管石症行Epley 1次复位成功率高于嵴顶耳石症.

  • 16例非典型眼震表现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梓建;刘强

    目的:探讨非典型眼震表现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SC-BPPV)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非典型眼震表现的PS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手法复位的疗效,与同期治疗的28例伴有典型眼震表现的PSC-BPPV患者进行对比,并追踪随访3个月.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6例非典型眼震表现的PSC-BPPV患者中左侧后半规管5例(31.25%),右侧后半规管11例(68.75%).其中5例为激发位出现扭转成分指向患侧的垂直上跳性眼震,坐位时转为无明显垂直下跳扭转方向指向健侧的眼震,4例为激发位出现扭转成分指向患侧的垂直上跳性眼震,坐位时转为垂直下跳方向但无明显扭转成分的眼震,1例激发位出现无扭转成分的垂直上跳性眼震,回复至坐位时转为无扭转成分的垂直下跳性眼震,2例激发位及回复坐位时均未观察到明显眼震,行水平滚转试验时出现带扭转成分指向患侧的垂直上跳性眼震,4例激发位出现扭转成分指向健侧的垂直下跳性眼震,回复至坐位时出现眼震方向逆转.眼震持续时间>1 min者1例、<1 min者15例.28例伴有典型眼震的患者在激发位均出现扭转成分指向患侧的垂直上跳性眼震,回复至坐位时观察到方向逆转的眼震,持续时间全部<1 min.2组患者均无双侧同时受累情况.所有患者根据眼震方向及持续时问分别采用改良Epley法、Semont解脱法复位治疗.眼震表现不典型组治疗后首日评估复位有效率为62.50%(10/16),眼震表现典型组为92.86%(2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4,P=0.015).多次复位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15/16)和100.00% (28/2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80,P=0.095).不典型组首次复位成功时所需平均循环次数为(2.76±1.13)次,而典型组为(1.68±0.6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293,P=0.000).随访3个月后眼震不典型组与典型组复发率分别为18.75%和1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81,P=0.509).结论:非典型眼震的PSC-BPPV患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亦可转变为典型眼震表现,手法复位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首次复位有效率较典型眼震表现患者低,且复位成功需较多循环次数,随访后两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

  • 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Dix-Hallpike试验健侧诱发眼震阳性的临床特征

    作者:熊彬彬;林春梅;林烨丰;刘劲;陈钢钢

    目的:探讨单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 Dix-Hallpike试验(简称D-H试验)健侧诱发眼震阳性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PC-BPPV患者中14例D-H试验健侧诱发眼震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D-H试验患侧均可诱发上跳性向地扭转型眼震,其中右PC-BPPV 11例,左PC-BPPV 3例;健侧诱发患侧同型上跳性扭转型眼震5例,其中右PC-BPPV 4例,左PC-BPPV 1例;健侧诱发垂直下跳性眼震9例,其中右PC-BPPV 7例,左PC-BPPV 2例.采用患侧Epley或Semont复位,眼震和眩晕均完全消失.结论:单侧PC-BPPV D-H试验同样可以诱发双侧阳性,非患侧诱发眼震的类型与耳石在后半规管的初始位置和其在诱发试验过程中流动方向有关.行患侧Epley或Semont手法复位有效,其复位效果和D-H试验诱发的眼震类型可以交互验证患侧别.

  • 水平半规管轻嵴帽眼震特征分析

    作者:王会;李馨仪;姚青秀;于栋祯

    目的:探讨9例水平半规管轻嵴帽患者的位置性眼震特征.方法:选取2017-09-2017-12期间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有典型体位性眩晕病史而位置试验表现为水平向地性变向性位置性眼震并持续时间>1 min的患者.行翻滚试验诱发眼震,通过视频眼震电图分析记录患者的眼震特征,包括潜伏期、眼震时长、眼震强度等.以Barbecue方法试行复位治疗,未再行其他方法治疗.结果:纳入患者9例,Dix-Hallpike试验无眼震,滚转试验出现持续性向地性位置性眼震,记录到的眼震平均持续时间(64.2±13.7)s,平均潜伏期(5.3±4.7)s,部分患者有渐强-渐弱的趋势.以Barbecue方法试行复位治疗,即刻疗效为0,1周内痊愈者4例,1周内好转且2周内痊愈者2例,1例患者转变为后半规管BPPV,2例未进行门诊随访.结论:轻嵴帽的位置性眼震可有数秒的潜伏期,部分患者眼震强度有渐强-渐弱的趋势.Barbecue治疗效果不佳,但预后良好.

  • 可能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分析

    作者:刘娅;邹世桢;田师宇;李可亮;李进让

    目的:探讨不伴典型眼震的可能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治疗及转归.方法:从海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数据库中筛选累及后半规管及水平半规管的BPPV患者共922例,其中在位置试验中出现典型BPPV眼震801例;无典型眼震121例.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法复位(Epl y、改良Semont、Barbecue、李氏)并对比分析短期[随访(3.7±2.5)d]治疗的效果.结果:首诊为可能BPPV患者中累及后半规管者44例,累及外半规管者77例;首诊为确定性BPPV患者中累及后半规管者489例,累及外半规管者312例.可能BPPV患者与确定性BPPV患者的治疗结果(治愈、改善和无效)无明显差异(P>0.05);但外半规管可能BPPV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相同半规管确定性BPPV(P=0.023).结论:少数可能BPPV患者可转变为确定性BPPV或被诊断为其他眩晕相关性疾病;手法复位治疗对可能BPPV的治疗效果与确定性BPPV相似,尤其是外半规管可能BP-PV,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光化学法诱导豚鼠前庭局灶性缺血的冰水试验研究

    作者:吕凡;王利一;黄魏宁;宋海涛;龚霞;刘旭晖

    目的:探讨光化学法诱导豚鼠前庭局灶性缺血对前庭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取耳后径路,试验组颈静脉注射2%四碘四氯荧光素二钠20 mg/kg后,立即用(540±40)nm、光强为500~600mW/cm2的冷光持续照射左侧上鼓室内侧壁30 min;对照组则注射生理盐水.术后第2天作冰水眼震试验.结果:试验组(7耳)和对照组(6耳)冰水试验眼震平均频率分别为(2.0±0.33)次/s和(3.7±0.33)次/s,平均振幅分别为(3.1±0.39)mm和(3.5±0.54)mm,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44.7±17.22)s和(62.0±7.22)s.两组在频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振幅和持续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未见明显的自发眼震,均有冰水试验阴性结果(试验组3耳,对照组4耳).结论:光化学法可以诱导豚鼠前庭系统形成局部缺血状态,继而产生急性前庭功能障碍,冰水试验显示眼震频率降低.

    关键词: 前庭 缺血 豚鼠 眼震
  • 前庭功能损失后普遍存在电动头脉冲试验中水平前庭眼反射的恢复

    作者:TOPI JUTILA;HEIKKI AALTO;TIMO P.HIRVONEN;张甦琳

    目的:对急性单侧外周前庭功能损失的患者使用电动头脉冲试验量化前庭功能的恢复,并把这些结果与其他体征和症状相比较.方法:使用电动头脉冲旋转仪记录30例突发单侧前庭功能障碍的患者平均在发生后3 d(前期)的潜在的水平前庭眼反射(VOR),20例患者平均3个月后(后期)继续测量.计算VOR增益和不对称((x)±s).结果:从前期的患侧增益0.49±0.21到后期的0.79±0.23 (P=0.0000)有高度显著改善.各自的不对称从(32±18)%到(12±14)%(P=0.0002)也有高度显著改善.至少80%的患者增益或不对称恢复.后期的高症状评分与低增益(P=0.043)和高不对称(P=0.018)有相关性.结论:用电动头脉冲旋转仪来测量减少的水平VOR增益,突发单侧前庭功能损失后至少部分恢复.除了眼震的传统评价,头脉冲试验的反应为前庭损失的严重程度和恢复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 水平半规管眼反射是否受耳石器传入的影响?

    作者:HIROAKI ICHIJO;张甦琳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眼反射是否受耳石器传入的影响.方法:7名健康受试者接受了右耳的冰水刺激.受试者保持左耳向下约20 s,然后转为俯卧位、右耳向下和仰卧位,每个体位保持约20 s.采用三维视频眼震图记录眼震.结果:仰卧位和俯卧位时以及左耳向下和右耳向下时的眼动不对称,提示不同头位时眼动轴向受重力影响.结论:耳石器传入能影响水平半规管眼反射的轴向,因此,水平半规管诱发的代偿性眼动可能不与水平半规管平面平行.

  • 急性前庭综合征的分类研究

    作者:姚青秀;王会;罗琼;于栋祯;时海波;殷善开

    目的:分析急性前庭综合征(AVS)中各种疾病的临床特征和构成,为制定合理的诊断标准及进一步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AVS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眩晕病史及家族史等),神经系统检查和前庭功能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根据诊断标准进行分类诊断,并分析患者病史信息等数据.结果:77例患者中前庭神经炎34例,突发性聋伴眩晕18例,听神经瘤1例,伴偏头痛的AVS 6例,亨特综合征伴眩晕3例,外伤后眩晕1例,急性双侧前庭病1例,急性迷路炎3例,后循环梗死1例,其他急性眩晕综合征9例.不同病因间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庭神经炎和突发性聋伴眩晕2组之间甩头试验、自发性眼震、耳鸣及听力下降等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发性聋伴眩晕与其他急性眩晕综合征间听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诊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的AVS患者中,多数为周围性AVS,以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聋伴眩晕为主,伴偏头痛的AVS不在少数,中枢性眩晕也可见.

  • 水平半规管壶腹嵴帽结石症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孙士平;王惠忠;王卫国;满荣军;郑霞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壶腹嵴帽结石症(HSC-Cu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HSC-Cup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视频眼震图仪记录滚转试验诱发的眼震,比较各个试验头位的眼震方向、潜伏期、强度及持续时间,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所有患者采取避免健侧卧位,高枕睡眠,白天避免甩头动作,并口服敏使朗治疗1周后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左、右转头均诱发出水平离地性眼震.眼震潜伏期:健侧、患侧分别为(0.93±0.65)s、(1.01±0.78)s,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时间:健侧、患侧分别为(100.58±36.56)s、(118.65±43.71)s,持续时间均大于60s,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度:健侧、患侧分别为(45.58±28.71)°/s、(20.42±16.64)°/s,健侧眼震强度明显大于患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右侧HSC-Cup患者23例,左侧HSC-Cup患者13例.所有患者采取上述治疗方法1周后复诊,28例(77.77%)痊愈,36例(100.00%)有效.随访期间4例复发.结论:根据眼震方向和持续时间可做出HSC-Cup的诊断,根据眼震强度可判断受累侧别.避免健侧卧位及口服敏使朗对治疗HSC-Cup简单有效.

  •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在体位诱发试验中的眼震特征分析

    作者:崔湘凝;冯永;梅凌云;贺楚峰;陆小净;张华;陈红胜

    目的:分析和总结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在体位诱发试验中的眼震特点,提高对后半规管BPPV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确诊为后半规管BPPV患者的视频眼震图资料,分析该类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Roll试验和翻身试验中的眼震特征.结果:175例BPPV患者中,左后半规管BPPV 69例(39.4%),右后半规管BPPV 106例(60.6%).Dix-Hallpike试验悬头位时,所有患者均记录到垂直向上的眼震,其中扭转成分指向患侧47例(26.9%),指向健侧100例(57.1%),余28例(16.0%)眼震无明显扭转成分;Dix-Hallpike试验坐位时,139例(79.4%)患者可见垂直向下的眼震,其中扭转成分指向患侧40例(22.9%),指向健侧68例(38.9%),无扭转成分者31例(17.7%),余36例(20.6%)患者无明显眼震,仅有短暂眩晕感或头晕感.在Roll试验中,12例右后半规管BPPV患者在头右转时出现带旋转成分的垂直上跳性眼震,5例左后半规管BPPV患者在头左转时出现带扭转成分的垂直上跳性眼震.在翻身试验中,左侧卧位变至右侧卧位时,出现垂直方向眼震的有74例(42.3%),30例上跳性眼震中有25例(83.3%)来自右后半规管BPPV,44例下跳性眼震中有36例(818%)来自左后半规管BPPV;在该试验中,垂直眼震方向与判断后半规管的左右侧别密切相关(P<0.01).结论:Dix-Hallpike试验中后半规管BPPV患者的眼震扭转成分方向不定,其诊断主要依据垂直眼震的方向;Roll滚转试验中出现带垂直上跳性成分为主的旋转性眼震,提示后半规管BPPV可能;利用翻身试验可协助左右侧后半规管的定位诊断.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变位试验假阴性原因分析

    作者:马鑫;司峰志;刘燕;韩琳;静媛媛;余力生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变位试验假阴性的比例和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2-2009-04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具有BPPV典型临床症状、变位试验确诊、经过复位治疗痊愈的68例BPPV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变位试验检查,首次变位试验诱发出典型眼震者为阳性组;首次检查阴性的患者,摇头后或隔日复诊再次变位试验检查均获得典型眼震为假阴性组,经过复位治疗症状痊愈.结果:13例(19.12%)患者首次变位试验出现阴性,经过反复变位试验,出现阳性,其中11例在检查当天摇头后再次变位试验出现典型眼震者,2例隔日复诊变位试验出现典型眼震.假阴性组年龄、性别、病程、半规管类型与阳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疑为BPPV但变位试验阴性的患者,建议摇头后再次检查并随访复查以获得典型眼震明确诊断.

  • 前庭性偏头痛研究进展

    作者:巩丽娜;于栋祯;殷善开

    Estibular migraineis a common disease with symptoms of vertigo and migraine, which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recurrent vertigo.The overall prevalence rate of the population is up to 1%.However, owing to its diversity of symptoms, larg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 scarcity of professional clinical knowledge and the lack of effective diagnostic means, the rate of misdiagnosis is very high.Therefore,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parts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pathogenesis, diagnostic criteria,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vestibular migraine.

281 条记录 11/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