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能够引起日光性皮炎的中药——竹黄

    作者:李丹

    2011年上半年曾遇到2例服用竹黄酒引起日光性皮炎的患者,现予以报告.病历资料例1:患者,男,38岁,患脂溢性脱发多年,2011年4月从他人处得到1张治疗脂溢性脱发的处方,用竹黄300g,泡酒1500g,每次服用10~20ml,3次/日.患者服用1周后,1天外出回到家感觉面部发热,未在意,第2天出门他感觉在太阳下面部尤其灼热,似近火边,几天后情况越来越重,同时两侧面颊颜色加深,如晒过日光浴,到医院皮肤科诊断为日光性皮炎,医生了解情况后,让其停服竹黄酒,几天后症状慢慢消失,但色素沉着1个月后才逐渐恢复正常,身体其他部位未见异常.

    关键词: 竹黄 日光性皮炎
  • 天竺黄与其混淆品的鉴别

    作者:付秀英

    介绍中药天竺黄与其混淆品竹黄、人工天竺黄、白矾的性状及化学成分鉴别,以便正确鉴别应用,避免混淆.

  • 竹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沈云修;荣先国;高宗华

    目的:研究竹黄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竹红菌甲素(Ⅰ),竹红菌乙素(Ⅱ),竹红菌丙素(Ⅲ),hypomycin A(Ⅳ),麦角甾醇(Ⅴ),过氧化麦角甾醇(Ⅵ)和1,8-二羟基蒽醌(Ⅶ).结论:化合物(Ⅳ)~(Ⅶ)为首次从竹黄中分得.

  • 药用真菌竹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殷志琦;陈占利;张健;叶文才;赵守训

    利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从药用真菌竹黄菌Shiaria Bambusicola子座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为竹红菌甲素(1),竹红菌乙素(2),竹红菌丙素(3),hypomycin A (4),麦角甾醇(5),麦角甾醇过氧化物(6),(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1,9(11),22-三烯-3β-醇(7),麦角甾-7,24(28)-二烯-3β-醇(8),(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9),(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0-棕榈酸酯(10),(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6-0-棕榈酸酯(11),棕榈酸-α-单甘油酯(12),棕榈酸-α,α′-甘油二酯(13),甘露醇(14).其中化合物7~13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 竹黄无性型菌株产竹红菌甲素的聚类分析

    作者:杜文;孙春龙;韩燕峰;梁建东;梁宗琦

    目的:通过分析40株竹黄无性型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菌落质地、基质菌丝颜色和分离方法,研究竹黄无性型菌株中这些指标以及它们与竹红菌甲素产量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分光光度和显微观察等试验方法以及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等生物统计方法.结果:通过聚类分析显示,竹黄无性型菌株的不同培养特征与菌株竹红菌甲素含量的相关性有明显差异.结论:在所试条件下,菌落基质菌丝颜色与菌株竹红菌甲素含量高低有明显的相关性.

  • 药用真菌竹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刘双柱;赵维民

    目的 研究药用真菌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及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6,8-三羟基-1-甲基口山酮(1)、3,8-二羟基-6-甲氧基-1-甲基口山酮(2)、2,3,6,8-四羟基-1-甲基口山酮(3)、3,4,6,8-四羟基1-甲基口山酮(4)、△5、10-3β,17α,20β-孕甾三醇(5)、macrosphelide A(6)、(+)-griseofulvin(7)、griseophenone A(8)和抗肿瘤活性成分11.11'-dideoxyverticillin A(9).结论 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 一种尚待开发的中药--竹黄

    作者:钟树荣;赵海;李安明;戚天胜

    竹黄是中国传统的中药之一.从生态学、药物化学、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竹黄的研究现状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初步探讨了竹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其微生物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尚待深入.并且认为光敏色素--竹红菌素有望发展成为新型的抗肿瘤和抗病毒药物.

  • 竹黄的研究概况

    作者:王景祥

    综述了竹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和临床应用等研究,为全面评价竹黄的药用价值提供依据.

  • 竹黄菌液体培养条件下生成竹红菌素的研究

    作者:石贵阳;张大兵;楼志华;蔡宇杰

    研究了竹黄菌液体培养生成竹红菌素过程中培养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竹黄菌生长及竹红菌素生成适宜的温度、pH值分别为26℃、5.5~6.0,并且整个过程需要充分的溶氧.液体培养的适碳源为葡萄糖,浓度为30 g/L.适氮源为土豆汁,浓度为20%.

  • 竹黄菌发酵液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胡居杰;尹伟;吴培云;梁益敏;王刚

    目的 研究竹黄菌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 从竹黄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运用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竹黄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甲酯(1);棕榈酸(2);5α,8α-epidiory-(22E,24R)-ergosta-6,22-dien-3β-ol(3);D-阿洛醇(4);胡萝卜苷(5);4-羟基-苯甲酸(6).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 9种中草药镇痛作用的筛选实验

    作者:王顺祥;魏经建;王奕鹏

    我们对民间常用于治疗疼痛的9种中草药,进行了小鼠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 竹黄中红色素的提取与鉴定

    作者:寇娴;张雁冰;赵清治;王桂红

    竹黄,又称竹赤团子、竹茧、竹参、竹花、淡竹黄、竹三七等,是子囊菌纲肉座菌科(Hypocreaceae).竹黄属真菌竹黄(Sharaia bambusicola P.Henn)的子座[1].民间多以泡酒饮服,用于治疗老年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腰肌劳损、胃痛、呕吐泄泻、急性肝炎和小儿百日咳等疾病.作者从市售竹黄的酒精浸泡液中分离出3种红色主要成分,并对其中的2种进行了结构鉴定等项工作,分别确认为竹红菌甲素和乙素.

    关键词: 竹黄 竹红菌素 分析
  • 药用真菌竹黄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占利;殷志琦;张健;叶文才;赵守训

    竹黄是一种名贵中药,为药用真菌竹黄菌(Shiaria Bambusicola P.Henn.)的子座.总结竹黄的生态学特性、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药理活性等几方面的内容,为全面评价竹黄的药用价值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天竺黄与竹黄品种考证——兼议《中药学》教材中相关错误

    作者:杨卫平;王世清

    <中药学>教材中收载和临床处方书写、调配中的"竹黄"与"天竺黄"常常混淆.本文从本草、药材性状、理化鉴别、化学成分、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考证,中药天竺黄与竹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品种.

    关键词: 天竺黄 竹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