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婴幼儿肠套叠误诊菌痢1例分析
资料资料患儿,男,7个月,因血水样便半天于2007年5月16日拟诊菌痢入院.患儿于当日早晨添加辅食牛奶后,于中午突然阵哭不安,连续呕吐3次,吐粪水,无发热,大便2次为黏液血水便.
-
B超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36例婴幼儿肠套叠,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结果 36例患儿中30例一次灌肠复位成功,3例复灌后取得成功,3例手术治疗.结论 疗效确切,安全无辐射,费用低、在基层医院可广泛开展.
-
超声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婴幼儿肠套叠发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应用超声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婴幼儿肠套叠发病关系进行研究.方法对302例婴幼儿肠套叠患儿进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全部婴幼儿肠套叠病例中有214例于套叠肠管的肠壁和肠管附近探及3~8枚大小不一的实性低回声肿大淋巴结,占70.86%(214/302).肿大的淋巴结呈椭圆形,长径与横径之比大于2.0,多于回盲部肠壁及其周围区域集中存在.结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是婴幼儿肠套叠的关键性诱发因素,高频超声对其扫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钡剂灌肠整复婴幼儿肠套叠的体会
肠套叠是一段肠管及肠系膜套入邻近的肠管而引起肠梗阻甚至肠坏死的一种急症,其发病率占婴幼儿肠梗阻的首位,以2岁以下特别是3~12月的肥胖婴儿多见,男孩比女孩多2倍左右,钡剂灌肠既可以明确诊断又可以及时加压整复.自2000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钡剂灌肠对50例婴幼儿肠套叠患儿进行了X线诊断与整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
高频彩色超声在婴幼儿原发性可复性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
文献报道,95%婴幼儿肠套叠为原发性,好发于2 岁以下小儿,尤以4 ~10 个月婴幼儿为该病的高发期[1]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复位治疗成功的关键.彩色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小儿肠套叠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解放军第306 医院和河北省三河市中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共21 例婴幼儿原发性、可复性肠套叠病例的彩色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行分析,总结如下.
-
婴幼儿肠套叠超声检查与空气灌肠治疗关系探讨
婴幼儿肠套叠是小儿腹部危急重症,传统腹部X线平片诊断价值有限,超声对于肠套叠确诊率接近100%,然而有关肠套叠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或空气灌肠的可复性的关系一直有争议,本文旨在探讨婴幼儿肠套叠超声检查特征对指导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预测性价值,在追求整复成功率的同时,有效避免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婴幼儿肠套叠33例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婴幼儿肠套叠误诊原因,并探讨降低婴幼儿肠套叠误诊率与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和治愈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4年1月~2007年12月共诊治97例婴幼儿肠套叠患者,发现其中33例误诊,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97例婴幼儿肠套叠病例中,误诊33例,误诊率为34.0%.33例误诊病种分别为:急性阑尾炎5例,阚尾周围脓肿3例,急性菌痢10例,急性胃肠炎6例,肠寄生虫病3例,过敏性腹型紫癜2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胆道蛔虫病1例.在33例误诊患儿中,因误诊失治,死亡6例,误诊死亡率为18.2%.结论:婴幼儿肠套叠较常见,若能早期正确诊断,及时合理治疗,一般均可治愈.如因误诊而延误正确治疗,病死率较高.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增强责任心,提高诊断水平,充分掌握婴幼儿生理和患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特点.采取细致、科学和有效的诊断方法,尽量防止和减少误诊病例的发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婴幼儿肠套叠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诊断意义,总结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及超声影像学资料。结果96例小儿肠套叠超声影像图上不同切面表现为“假肾征”、“同心圆靶环征”及“套筒状”等特点,全部经临床复位及手术证实,诊断率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婴幼儿肠套叠诊断上可以连续性地动态观察、能测血流,具有无创、无痛、诊断率高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
婴幼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58例分析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空气灌肠整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整复成功率在90%以上.但仍有部分病例因各种原因整复失败改手术治疗.本文就如何提高整复成功率,总结分析如下.
-
婴幼儿肠套叠2例误诊原因分析
肠套叠是儿科常见的急腹症,好发于6~10个月的婴幼儿,临床误诊率高.笔者于2006年至2007年收治婴幼儿肠套叠2例,均被误诊.为引起基层医务人员的重视,提高确诊率,现将2例误诊的情况及原因分析如下:
-
警惕婴幼儿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肠系膜套入到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儿期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我国婴幼儿肠套叠发病率较高,以男性居多,约占2/3.肠套叠多发生于1岁以内,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两岁以上发病则明显减少.
-
成人肠套叠12例临床分析
成人肠套叠临床较少见,多为继发性.约占全部肠套叠病例的5%和肠梗阻病例的5%[1].与婴幼儿肠套叠相比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我院1989年9月至2001年6月共收治成人肠套叠12例,现报告如下.
-
婴幼儿肠套叠临床误诊浅析
肠套叠是引起肠梗阻的一种重要病变,本病患者大多为婴幼儿.婴幼儿患肠套叠在基层医院又易误诊.早期准确诊断对治疗和转归尤为重要.笔者将从1976~2002年来诊治过的168例婴幼儿肠套叠诊断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
婴幼儿肠套叠误诊原因分析
肠套叠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系膜套入到邻近肠腔内的一种疾病,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也是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引起小儿肠梗阻的第1位疾病.
-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婴幼儿肠套叠20例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外科从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共诊治20例婴幼儿肠套叠.小8个月,大4岁,男孩多于女孩.
-
超低龄婴幼儿肠套叠手术治疗19例体会
肠套叠是婴幼儿急性肠梗阻常见的病因之一,常见于4个月~2岁[1],而4个月以前的患儿很少见.我科自从1997年7月以后共手术2~4个月超低龄婴幼儿肠套叠19例,现报道如下.
-
婴幼儿肠套叠超声检查与空气灌肠整复的关系探讨
婴幼儿肠套叠是小儿腹部危急重症,传统腹部X线平片诊断价值有限,超声对于肠套叠确诊率接近100%;然而有关肠套叠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或空气灌肠的可复性的关系一直有争议.本组旨在探讨婴幼儿肠套叠超声检查特征对指导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预测性价值,在追求整复成功率的同时,有效避免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婴幼儿肠套叠合并肠坏死临床影像分析
婴幼儿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腹部急症,气压灌肠复位由于安全、可靠和成功率高等优点成为临床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但仍有一部分病例由于肠坏死而发生穿孔.一般认为,控制气灌肠压力和选择合适的灌肠时机是减少肠穿孔的重要因素.现将我院41例婴幼儿肠套叠超声和X线影像特征分析如下.
-
婴幼儿肠套叠30例临床分析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则可发生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中毒性休克等危急情况从而危及生命,故尽早的确诊及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但婴幼儿肠套叠往往表现不典型,易发生误诊误治.我院2002~2006年收治30例肠套叠患儿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
29例小儿肠套叠误诊原因分析
婴幼儿肠套叠以腹痛、呕吐、血便、腹部肿块为表现,一般有以上典型症状诊断不难,凡病程在 48h之内的原发性肠套叠绝大多数均可经空气灌肠复位,以避免手术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但如果误诊使病程超过 48h且患儿全身情况不良时就必须手术治疗,这样不仅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死亡率也显著增高,因此对小儿肠套叠的早期诊断非常必要.现将本院 1999年以来早期误诊的 29例小儿肠套叠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