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相关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刘凤娇

    目的 探讨心血管介入术后拔管反应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心血管介入术后患者,采用不同的拔管方法拔管,对出现的拔管反应及治疗方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直接拔管和局麻拔管的拔管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出现的拔管综合征通过积极的药物或者介入处理,95.4%的患者预后良好.

  • 射频导管消融术后的拔管反应原因及处理方法

    作者:刘方竹

    近年来,在心脏病的介入性诊断及治疗中,射频导管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已成为心律失常介入性治疗的重要手段.此方法1991年引入我国,是目前治疗房室旁路及房室交界区折返引起的心动过速的好方法,其成功率为96.6%,复发率2.8%,并发症发生率0.9%[1],死亡率0.06%[2].但随着我院开展射频消融病例数的增加,射频消融术后的拔管反应也越来越引起我们的关注.查阅有关资料,鲜有报道,现总结分析如下:

  • PTCA术后拔除鞘管的护理与拔管反应的预防

    作者:武爱勤;闵祥强

    随着介入治疗的深入开展,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已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PTCA术后仍然有一些并发症产生[1],如部分病人于介入术后拔除鞘管时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拔管反应(SPS)[2],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文就拔除鞘管的护理及拔管反应的预防总结如下.

  •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恒速输注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全凭静脉麻醉苏醒期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密;张明瑜;许晓东;张琼;舒爱华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恒速输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凭静脉麻醉苏醒期拔管反应及躁动的影响。方法将90例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D组)。麻醉诱导后D组静脉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0.3μg·k g-1·h-1直至气管导管拔出。手术结束前2 min,C组和D组停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R组停用异丙酚,将瑞芬太尼的T CI浓度调整为1.5 ng/ml直至气管导管拔出。记录泵注右美托咪定前(T 0)、手术结束时(T1)、拔管前1 min(T2)、拔管时(T3)和拔管后1 min(T4)、5 min(T5)、10 min (T6)的平均动脉压(M AP)、心率(HR);记录停用异丙酚至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呛咳反应评分;根据儿童麻醉后躁动评分( PA ED )和改良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量表(m-CH EOP S),拔管后每5 min对患儿进行躁动和疼痛评分,记录所得高值作为监测有效值。结果与T0时比较,C组T2~T6时、R组T5~T6时MAP和HR均显著升高(P<0.05),D组各时点MAP与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R组T2~T4时、D组T2~T6时MAP与HR均较低(P<0.05);与R组比较,D组T5~T6时MAP与HR较低(P<0.05)。三组患儿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呛咳反应评分R组与D组显著低于C组(P<0.05),PAED评分和疼痛评分D组显著低于C组(P<0.05)与R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5 ng/ml)与恒速输注右美托咪定(0.3μg·k g-1·h-1),均能有效抑制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全凭静脉麻醉苏醒期的拔管反应,且不延长麻醉苏醒时间。恒速输注右美托咪定还能减少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更适用于小儿全麻苏醒期。

  • 心血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探讨

    作者:刘勇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拔管反应.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心血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直接拔管,观察组在局部麻醉的方式下进行拔管,观察两组患者心率情况及拔管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拔管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出现拔管反应的13例患者进行相应处理(介入治疗、药物治疗、CABG)后均恢复,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介入治疗后进行局部麻醉后再行拔管,能够有效减少拔管反应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能够提高恢复率,值得临床推广.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拔管反应的影响

    作者:李前辉;艾艳秋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行全麻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 A组在气管插管前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3g均匀涂于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B组在气管插管前将等量白色医用凡士林均匀涂于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分别于手术结束即刻(T1)、拔管前5 min (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 (T4)测量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 B组SBP、DBP、MAP、HR于拔管前5 min (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 (T4)均较手术结束即刻(T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可以抑制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拔管反应的影响

    作者:宋丽华;高艳平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患者分组方法:中心随机系统随机分组法.84例患者分为a剂量组和b剂量组两个组别.a剂量组辅以0.3μg/kg右美托咪定泵注;b剂量组辅以0.6μg/kg右美托咪定泵注.观察指标:(1)拔管反应发生率;(2)患者苏醒时间、VAS评分、拔管时间和Ramsay评分的差异.结果 (1)b剂量组相比于a剂量组拔管反应发生率更低,其中,a剂量组呛咳、心动过速、躁动分别有4例、2例和3例,发生率为21.43%;b剂量组呛咳、心动过速、躁动分别有1例、0例和1例,发生率为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b剂量组相比于a剂量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更短,Ramsay评分、VAS评分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6μg/kg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用确切,可缩短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减轻疼痛,提高镇静效果,减少拔管反应,可在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临床应用中推广.

  • 心血管冠脉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临床分析

    作者:郝翠平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冠脉介入治疗拔管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处理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行心血管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术后采用直接拔鞘方法,研究组拔鞘之前行局部麻醉,观察两组拔管综合症发生情况以及处理措施.结果 24例患者出现拔管慢率反应,17例患者出现拔管快率反应,研究组拔管慢率反应和拔管快率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拔管快率反应原因中血容量不足所占比例大,22例采用药物治疗恢复,12例采用介入治疗恢复,5例采用冠脉搭桥术恢复.结论 拔管反应可分为拔管快率反应和拔管慢率反应,拔管快率反应多因血量不足所引发,及时采用积极的药物或介入处理治疗,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

  • 硫酸镁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拔管反应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韦华;邓劲松;张日英;李波;黄典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6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患者被随机化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术后当患者符合拔管指征,准备行气管拔管时,治疗组快速静注硫酸镁50 mg/kg,对照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结果治疗组MAP、HR拔管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5 min和10 min的MAP、HR均明显高于入室时水平,和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有3例发生室性早搏.结论硫酸镁可有效减轻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拔管期心血管不良反应,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 对PTCA+支架术后拔管反应的护理干预

    作者:徐秀君;王瑞梅;王芳

    目的 为了减少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术后拔管反应的发生.方法 通过观察法对甲、乙2组各40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的拔管方法和除行常规拔管外配合护理干预.结果 乙组比甲组拔管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减少拔管反应的发生率.

  • 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拔管反应的影响

    作者:马立靖;马璨;任宪凤;林长赋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2例,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相同,右美托咪定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 10 min泵注完毕),术中继之以0.4μg/(kg·h)持续泵注;对照组以同样方式泵注等量0.9%氯化钠.记录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变化,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恢复至Aldrete改良评分≥9分时间,苏醒时耐管评分,苏醒期躁动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恢复至Aldrete改良评分≥9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3、5 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 0.05或<0.01).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苏醒时耐管评分优良率[95.2%(20/21)]明显高于对照组[28.6% (6/21)] (P< 0.05),苏醒期躁动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28.6%(6/21) ](P< 0.05).两组苏醒期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 10 min泵注完毕),术中继之以0.4μg/(kg·h)持续泵注可有效降低甲状腺手术患者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增强患者气管导管耐受性,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率,有利于患者平稳舒适苏醒.

  •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慕红

    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方法100例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方法。观察患者介入治疗后拔管后产生的反应。结果介入治疗后,18例出现拔管综合征,其中11例拔管时出现心率减慢,7例出现心率加快现象。大部分心率减慢患者在使用阿托品后逐渐恢复,部分心包积液的患者抽出积液后恢复;有70%的心率加快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还伴随着出血、心力衰竭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有效处理后95%以上的患者恢复正常。结论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综合征发生率在10%左右,有心率减慢与心率加快两种,心率减慢患者可利用拔管前局部麻醉,也可应用阿托品进行预防;心率加快患者存在多种并发症,经纠正血容量,促进心力衰竭恢复后,严重并发症例数显著减小,所有患者经有效处理措施,恢复良好。

  • 右美托咪啶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拔管期循环的影响

    作者:陈靖军;张三虎;李克寒;司建洛;马孝武;张宜林;韩雪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在手术结束后即刻予右美托咪啶0.5 μg/kg,Ⅱ组予生理盐水10 ml.所有患者均连续监测ECG、HR、MAP和SpO2.观察并记录给药前即刻(T0)、给药后3 min(T1)、5 min (T2)、10 min(T3)、吸痰拔管前即刻(T4)、拔出气管后即刻(T5)、拔管后1 min (T6)、3 min(T7)、5 min(T8)和30 min(T9)时的MAP、HR和SpO2.结果 T1、T2、T3、T4、T5和T6时刻Ⅰ组MAP和HR低于Ⅱ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使全麻患者拔管过程的血液动力学更稳定.

  • 尼卡地平对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拔管反应的应用研究

    作者:韦华;邓劲松;张日英;黄典

    目的 探讨尼卡地平对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拔管反应的作用.方法 6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患者,静吸复合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当患者符合拔管指征准备行气管拔管时,治疗组快速静注尼卡地平20μg/kg,对照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治疗组MAP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5和10 min时的MAP均比入室时及治疗组同期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HR在拔管前后均较入室时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有3例发生室性早博.结论 尼卡地平可有效减轻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拔管期心血管不良反应,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 利多卡因用于气管表面麻醉对术后拔管气道反应的影响

    作者:原皓;邹亮

    目的 探讨全麻下甲状腺手术插管时应用利多卡因喷喉对于插管反应及拔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行全麻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于诱导后插入喉麻管注入2%利多卡因5ml做声门及声门下气管表面麻醉,之后行气管内插管.对照组肌松完善后直接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参数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拔管时的呛咳反应.结果 与插管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插管时心率及血压均无明显变化,拔管时血压无明显变化,心率有明显升高.与插管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插管时及拔管时血压均无明显变化,但心率均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拔管时呛咳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麻醉诱导时辅以2%利多卡因喷喉可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反应,但对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及呛咳反应无显著影响.

  • 插管型喉罩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全麻恢复期拔管反应的效果

    作者:曾景阳;李师阳;庄伟彬;李扬忆;陈英勒;李顺元

    目的 评价插管型喉罩(ILMA)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因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120例,年龄47 ~71岁,格拉斯哥(GCS)昏迷指数评分11~15分,呼吸正常,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气管内插管组和插管型喉罩组,每组6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期拔除气道装置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2组患者术后恢复期拔管反应和呛咳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间和术毕到4次成串刺激(TOF) =4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监测2组患者拔除气道装置即刻(T3)、拔除气道装置后1 min(T4)、3 min(T5)、5 min (T6)的有创动脉平均压(MAP)和心率,气管内插管组在T3、T4、T5、T6的MAP分别为(136±20)、(130±16)、(128±12)、(125±10)mmHg(1 mmHg =0.133 kPa),心率分别为(105±11)、(96±8)、(92±7)、(86±6)次/min;插管型喉罩组在T3、T4、T5、T6的MAP分别为(108±10)、(106±8)、(105±9)、(106±7)mmHg,心率分别为(75±8)、(76±7)、(68±5)、(67±6)次/min;2组患者各对应时间点的MAP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t=10.91、17.20,T4:t=13.72、14.69,T5:t=12.54、13.35,T6:t=13.39、11.27,均P<0.01).气管内插管组和插管型喉罩组拔管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和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05,P<0.01);呛咳发生率分别为97%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69,P<0.01).结论 与气管内插管比较,使用插管型喉罩早期拔除气管内导管可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的气管拔管反应及呛咳反射,可避免再次发生脑血管意外.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拔管反应原因分析与护理

    作者:汤迎春

    2003年4月-2006年12月22日在我院行冠状动脉内造影术+球囊扩张术+支架术346例,男246例,女100例;年龄31~80岁,平均56.5岁;急性心肌梗死9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26例,劳累型心绞痛96例,冠状动脉痉挛6例,第2次介入术16例,12例为原支架内狭窄,14例为其他血管痉挛.其中发生拔管中综合征6例.

  • 两种气道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卓

    目的 探究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两种药物用于气道表面麻醉对于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在辽宁省凌海市人民医院于2015-01—2016-12间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中随机选出15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气管插管麻醉,根据气道表面麻醉药物的不同分成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罗哌卡因气道表面麻醉,B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起到表面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拔管时的呛咳评分.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T0、T1、T2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T3、T4时间点的心率[分别为(82.1±10.5)次/min和(84.3±11.5)次/min]、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1.6±6.5)mmHg和(88.3±5.7)mmHg]均低于对照组[心率(95.8±13.4)次/min和(98.4±14.2)次/min;平均动脉压(102.3±8.6)mmHg和(97.8±6.2)mmHg],P<0.05;且观察组患者拔管时的呛咳评分(2.10±0.4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28±0.65)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哌卡因用于气道表面麻醉中有助于降低气管插管及拔管的反应,保证插管、拔管的安全性,建议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应用.

  • 术毕拔除气管导管-置入喉罩预防神经外科术患者术后拔管反应的效果

    作者:李远强;刘敬臣

    术中采用喉罩通气,术后拔除时患者心血管反应小、呛咳等不良反应少[1].由于神经外科手术部位及患者体位的特殊性,术中不宜采用喉罩通气,但采用气管导管通气术后拔除时可引起高血压、心动过速等心血管反应及躁动、呛咳等不良反应,导致高颅内压、脑水肿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本研究拟评价术毕拔除气管导管一置入喉罩预防神经外科术患者术后拔管反应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 心血管介入诊疗后拔管反应的早期识别和处理决策

    作者:罗桥英

    目的 发现、识别早期心血管介入后拔管反应,区分不同的拔管综合征的表现症状,分析形成的原因,探讨积极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300例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中,有150例直接拔鞘,不用麻醉(甲组),另外150例在进行局麻后再实施管鞘(乙组).在拔鞘以后,采用弹力绷带或沙袋加压,止血6小时后包扎.介入治疗后,实施24小时ECG、BP监护.在发现拔管反应时马上采取心电图和床边超声心动图两项检查,在怀疑有心衰迹象时肺部听诊,检查有没有水泡音,同时对中心静脉压进行测量等项检查,针对拔管时发生心率减低,即慢率反应时,采用阿托品和多巴胺等药品进行治疗.针对心包积液患者,采用心包穿刺抽液措施;针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及时采取二次冠脉介入、内溶栓、搭桥术等治疗措施.当患者出现血容量不足现象时,需要补足血容量等不同的措施.结果 在300例患者中,出现拔管综合征63例.在总拔鞘综合征和慢率反应率方面,乙组明显比甲组低,但是,两组在快速反应率方面基本相似.在导致快率反应的原因中,有66.67%出现了血容量不足,而出现出血、心衰、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比例大致相当.采用阿托品药物治疗后,有59.1%的患者得到了恢复,在结合介入治疗、CABA治疗后,95.5%的患者都恢复得较好.另外有3例死亡.结论 心血管介入治疗出现的拔管综合征从类型上可以分为两种:心率慢型和心率快型.可以在拔管前实施局部麻醉进行预防,或者采用阿托品进行治疗;或者通过纠正血容量和心衰症状得到恢复,只有极少部分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经过正确的处理后,约95.5%的病例出现了良好的预后效果.

4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