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与静脉用药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程慧;彭云霞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应用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有效性实用性。方法:选择 ASAⅠ~Ⅱ级患者45例,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3组,A组无表面麻醉、无静脉注射利多卡因,B组2%利多卡因3 ml咽喉部气管内表面麻醉,C组2%利多卡因1 mg/kg静脉注射。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即准备行气管插管时)以及气管插管后1min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呛咳反应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气管插管前SBP、DBP、HR均明显下降(P<0.00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气管插管后1 min较麻醉诱导前及气管插管前SBP、DBP、HR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管插管时出现呛咳反应8例。B组患者气管插管后1分钟较气管插管前SBP、DBP、HR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较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出现呛咳反应2例。C组患者气管插管反应不大,气管插管后1 min较气管插管前SBP、DBP、HR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没有出现呛咳反应。结论: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与表面麻醉均能预防气管插管反应,但静脉注射较表面麻醉更能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反应,且给药方便实用性强。

  • 作者:

    关键词:
  • 右美托咪定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对 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

    作者:杨珊;赵建力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于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麻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组)、右美托咪定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组(DS组),每组40例.C组:诱导前无任何处理,D组:诱导前Dex静脉泵入,S组:诱导前行右侧SGB,DS组:先行SGB,再静脉泵入Dex.记录麻醉前(T0)、插管时(T1)、插管后1 min(T2)、3 min(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在4个时点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测量血糖和皮质醇.结果 SBP和DBP:与T0相比,C组均升高(P<0.05);相同时刻,与C组相比,其余3组均降低(P<0.05),DS组显著下降(P<0.01).MAP:与T0相比,C组、D组、S组均升高(P<0.05);相同时刻,与C组相比,其余3组均降低(P<0.05),DS下降明显(P<0.05).HR:与T0相比,C组升高(P<0.05);相同时刻,与C组相比,其余3组均降低(P<0.05),DS下降明显(P<0.05).血糖和皮质醇:与T0相比,C组、D组、S组各时间点均升高(P<0.05);相同时刻比较,DS组均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降低全麻患者的气管插管反应,从而使全麻诱导更加平稳.

  • 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在预防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淑芬;孟杰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有效性.方法:ASA Ⅰ~Ⅲ级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插管前预注生理盐水5ml.Ⅱ组插管前1 min静注利多卡因1 mg/kg.监测各时段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后出现呛咳的例数.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插管前SBP、DBP、HR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与Ⅱ组比较,Ⅰ组插管后血压、心率均明显升高,并有部分患者出现呛咳,需加深麻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注利多卡因可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反应.

  • 电针调节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技术

    作者:时金华

    在行全麻气管插管过程中,常并发血压急剧升高(收缩压平均升高45mmHg)、心率加快等循环反应,称为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简称插管反应)。插管反应多发生于咽喉和气管受刺激之后,可造成心肌氧耗增加和心肌缺血。目前趋向于用神经-体液调控机制解释: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上呼吸道的鼻、咽、喉和气管壁均存在压力感受器,当接受机械刺激时即可表现出应激反应。另外,麻醉插管可使血浆肾素活性升高,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插管反应尽管为时短暂,但对循环系统异常的患者,如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变等则可能构成生命威胁。因此,解决和预防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也成为减少全麻患者意外的重要内容。

  • 气管插管前无阿片诱导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的可行性

    作者:邹亮;原皓;王海燕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全麻时不使用阿片类药物诱导的可行性。方法 ASAⅠ~Ⅱ级甲状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气管插管前组Ⅰ诱导时输注芬太尼,组Ⅱ使用2%利多卡因3ml进行气管内表面麻醉,插管成功后持续输注雷米芬太尼,两组均监测诱导前,气管插管即刻,气管插管后5分钟,手术开始血压、心率。结果组Ⅰ(芬太尼组):与插管前比较插管时心率及血压均无明显变化;与插管即刻比较插管后5分钟及手术开始时血压明显下降,而心率在手术开始时明显下降。组Ⅱ(表面麻醉组):与插管前比较插管时只有收缩压下降;与插管即刻比较插管后5分钟及手术开始收缩压均有下降,而舒张压及心率在手术开始时下降明显。两组间数据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麻醉诱导不使用阿片药而辅以2%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面麻醉可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反应。

  • 罗哌卡因用于气管表面麻醉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

    作者:邹亮;原皓;徐磊;孙莉;王海燕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有效性.方法 ASAⅠ~Ⅱ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气管插管前组Ⅰ、组Ⅱ分别使用2%利多卡因及1%罗哌卡因进行气管内表面麻醉,监测麻醉诱导前1分钟、诱导时、诱导后1分钟、气管插管即刻、气管插管后1 分钟、2分钟、3分钟、4 分钟、5分钟血压、心率.结果 与诱导前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下降,但与插管时比较无明显变化.组Ⅰ心率在插管后4分钟、5分钟时较诱导前下降,插管后2分钟、3分钟时较插管时有所上升,组Ⅱ心率在插管后4分钟、5分钟时较插管时下降,组间各时间点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1%罗哌卡因用于气管内表面麻醉与2%利多卡因均可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反应.

  • 利多卡因用于气管表面麻醉对术后拔管气道反应的影响

    作者:原皓;邹亮

    目的 探讨全麻下甲状腺手术插管时应用利多卡因喷喉对于插管反应及拔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行全麻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于诱导后插入喉麻管注入2%利多卡因5ml做声门及声门下气管表面麻醉,之后行气管内插管.对照组肌松完善后直接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参数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拔管时的呛咳反应.结果 与插管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插管时心率及血压均无明显变化,拔管时血压无明显变化,心率有明显升高.与插管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插管时及拔管时血压均无明显变化,但心率均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拔管时呛咳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麻醉诱导时辅以2%利多卡因喷喉可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反应,但对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及呛咳反应无显著影响.

  • 确诊心律失常的新方法

    作者:李中建;张振香;余珊容

    诊断疑难心电图,常需要显示心房电活动,描记出清晰P波进行分析,以往采用多种方法,尤其使用食道导联心电图显示P波,但检查时的插管反应,常常使检查告辍.为克服不适反应及其它方法的不足.

  • 经食管程控刺激麻醉剂的选择

    作者:吕聪敏;李莉;冯海新

    使用食管程控刺激法,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选择好食管粘膜麻醉剂亦是重要的一环,晚近我们在进行这项检查时,曾先后使用过1%地卡因和润滑止痛胶作为麻醉剂,经过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麻醉剂的麻醉效果比较,认为润滑止痛胶的麻醉效果优于地卡因,润滑止痛胶可作为食管调搏的理想麻醉剂。1 临床资料和结果  1997年前对疑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经食管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或超速抑制时,使用1%地卡因麻醉的患者100例,其后使用润滑止痛胶麻醉的患者100例为对象。年龄大者78岁,小者7岁。分析两种麻醉剂对食管调搏刺激过程的麻醉效果。使用地卡因麻醉的方法是,1%地卡因用雾化喷洒法,对准咽喉部喷洒2~3下,停3~5分钟后插入食管电极,当食管电极插入鼻道时出现喷嚏,鼻道收缩,插管阻力大,当导管进入咽腔时,由于麻醉剂被唾液稀释及吞咽时的冲刷,降低了麻醉效果,因此多出现咳嗽、呕吐等插管反应。

  • 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抑制患者喉罩插管反应的药效学

    作者:李娜;陈勇;谢贤和;梁敏;高允锁

    喉罩是一种兼有面罩和气管导管优点的通气装置,具有操作简便、对气道刺激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置人喉罩时需要足够的麻醉深度,否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体动、呛咳和喉痉挛等~[1].异丙酚复合阿片类药物麻醉诱导可有效地抑制患者喉罩插管反应.舒芬太尼为新一代芬太尼衍生物,起效快、镇痛确切,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作用较弱.

  • 口腔患者全麻慢诱导下插管反应的防治

    作者:苏荣祥

    目前临床上多数全麻患者是在快速麻醉诱导下进行气管内插管,但有些口腔外科患者由于张口受限和手术需经鼻插管,我们采用慢诱导条件下进行气管内插管.其插管难度和插管反应的强度明显增加.本文结合我院对17例患者慢诱导条件下插管反应症状及防治,总结如下.

  • 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面麻醉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方存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有效性.方法:ASAⅠ~Ⅱ级患者40例,随机分为I组无表面麻醉组,Ⅱ级2%利多卡因4ml气管内表面麻醉组.监测麻醉诱导前,诱导后2min,气管插管后1 min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诱导后2min,SBP、DBP、HR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Ⅱ组比Ⅰ组插管后SBP、DBP、HR均有显著差异.结论:2%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麻可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反应.

  • 佩尔地平和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反应

    作者:曹光民;林潇清

    全麻诱导显露声门和气管插管时常出现交感神经反应,表现为血压上升、心率增快、甚至心律失常,影响循环的稳定.我们从2000年9月至2001年5月对部分全麻病人诱导期应用佩尔地平和艾司洛尔预处理,观察插管反应,现报告如下.

  • 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降低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观察

    作者:陈宏志;刘妍雨

    目的 观察全麻诱导插管前预先静脉泵入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对抑制插管反应的作用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拟全麻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组(R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并记录患者各时点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振数(BIS)值,测量麻醉诱导前和插管后1 min血浆儿茶酚胺浓度.比较气管插管前预先静脉泵入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对插管反应的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组患者插管即刻,插管后1,3,5min的心率和BIS减低,气管插管后1 min血浆儿茶酚胺浓度降低(P<0.05).结论 在插管前2 min以静脉泵入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5 μg/(kg·h)]能较好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 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应激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志华;刘岩;高登宇

    右旋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新型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该药可明显减少麻醉药和阿片类药用量,减轻气管插管及外科手术刺激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减少麻醉恢复期的躁动和恶心等不良反应[1],是很有前途的麻醉辅助用药.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患者在气管插管前应用Dex以减轻插管反应的佳剂量.

  • 高血压患者的三种麻醉诱导方法的临床观察

    作者:卢山;李龙云;马驷超

    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是全身麻醉过程中重要步骤.由于诱导时患者的镇静及麻醉药物本身引起的交感神经抑制,心肌抑制导致的血管扩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及插管后的插管反应引起的血压骤升,心率加快,使得整个血流动力学在短时间内发生很大变化.这对高血压患者尤其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更具有危险性.如何能既达到麻醉深度又使血流动力学平稳一直是麻醉学的热点问题.丙泊酚和七氟醚是常用的麻醉诱导药物,各自有其优缺点.本文尝试比较两种药物分别及联合使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联合诱导.

  • 喷他佐辛对老年患者全麻芬太尼抑制插管反应的影响

    作者:崔瑞岑;杜奕鹏;徐道权;李春萍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对芬太尼抑制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拟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喷他佐辛组( P组)和对照组( C组)各50例。常规全身麻醉诱导前P组静脉注射喷他佐辛30 mg,C 组静脉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5 min后进行全麻诱导,达到插管条件后行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0)、诱导时(T1)、诱导后3 min(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3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 T2与 T0比较,两组 MAP、HR均下降(P<0.05);T3时刻 C 组 MAP、HR均显著高于 T0时刻(P<0.05),P组MAP、HR与T0时刻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 P组 MAP、HR低于 C 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喷他佐辛30 mg可加强芬太尼抑制插管反应的作用。

  • 石蜡油辅助男性患者导尿管插管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秀群;杨秀英;邵琳

    目的:探讨石蜡油辅助男性患者导尿管插管的应用价值。方法:620例行导尿管插管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 n=338例)与对照组( n=282例),对照组患者将导尿管浸润石蜡油后插管,观察组患者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吸3ml无菌石蜡油注入男性尿道内,后将导尿管浸润石蜡油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反应、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尿道损伤及插管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插管轻度反应255例(71.2%),中度插管反应70例(16.0),重度插管反应13例(2.4);对照组插管轻度反应58例(20.6%),中度插管反应164例(58.2%),重度插管反应60例(2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5.0% vs70.2%),尿道损伤率为(0.59% vs3.90%),插管操作时间分别为(12.46±2.13 minmin vs16.84±1.5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石蜡油通过全程润滑男性患者尿道,使尿道插管更加顺利,有效地降低插管反应、尿道损伤率,提升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操作时间。

  • 利多卡因三种方式用于预防老年患者全麻插管反应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吕晓红;陈庆民;孙治国;陈猛;温立勇;王秀岩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三种方式在预防老年患者全麻插管反应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插管手术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 ~ Ⅱ级的老年患者(65~85岁)120例,随机分为环甲膜穿刺组(H组)、咽喉表面麻醉组(Y组)、静脉注射组(J组)及对照组(D组).H组进行环甲膜穿刺注射利多卡因进行表面麻醉;Y组使用喉喷管对咽喉部喷洒利多卡因进行表面麻醉;J组在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预防插管反应;D组为不给予利多卡因处置的对照组.监测各组患者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和插管后1(T2)、3(T3)、5 min(T4)时收缩压(SBP)和心率(HR),比较四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同同组T0时刻比较,四组T1时刻SBP和HR均显著降低(P<0.05);同同组T0时刻比较,D组T2、T3、T4时刻SBP和HR均显著升高(P<0.05),另三组T2、T3时刻SBP显著升高(P<0.05),T2时刻HR显著升高(P<0.05);与D组比较,H、Y、J组SBP和HR在T2、T3、T4时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三种方式的效果相当,均可用于预防老年患者的全麻插管反应;但环甲膜穿刺法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咽喉喷雾法增加了操作的繁琐性且提升了病人的费用,而静脉注射法操作简便.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