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体重问题
肥胖能使胰岛素抵抗、β细胞衰竭和心血管危险因子恶化,治疗糖尿病不能只关注血糖,也要重视药物对体重的影响.本文将综述不同抗糖尿病药物对血糖和体重的影响.
-
抗糖尿病药物与乳腺癌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抗糖尿病药物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为乳腺癌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北京垂杨柳医院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首次就诊并实施手术治疗的417例新发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糖尿病诊断5年内的)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时期在北京垂杨柳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年龄≥30岁有T2DM病史(诊断5年内)的女性438人作为对照组.病例组经病理学诊断为原发性乳腺癌且无其他肿瘤病史,年龄≥30岁,病例间无任何血缘关系.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乳腺癌其他危险因素及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使用情况.单因素分析使用x2检验,混杂因素的调整使用多元logistic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及婚姻状况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被动吸烟、流产史、工作或家庭压力及无体育锻炼与糖尿病者患乳腺癌有统计学关联,OR(95%CI)分别为:4.986 (3.330~7.465)、2.357(1.780~3.122)、3.036 (2.221~4.149)及1.687 (1.199~2.374),其他因素,如吸烟史、饮酒史、月经初潮、绝经、母乳喂养、体质指数、产第一胎年龄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强度、月收入、被动吸烟、体育锻炼、流产史、工作或家庭压力及体质指数后,二甲双胍药物与乳腺癌发病有统计学关联(OR=0.170,95%CI:0.125~0.259),磺脲类药物与乳腺癌发病有统计学关联(OR=2.357,95%CI:1.460~4.025),胰岛素与乳腺癌发病无统计学关联(OR=1.236,95%CI:0.969~2.857).结论 降糖药物二甲双胍为乳腺癌发病的保护因素,而磺脲类药物为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胰岛素与乳腺癌没有关联.
-
基于糖代谢酶调节作用的中药抗糖尿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危及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提高.糖代谢异常是糖尿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相关糖代谢酶如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GP)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参与并调控了糖代谢过程,因此调节糖代谢酶活性对糖尿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中药因其高效低毒作用而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多种中药提取物和成分被证实为糖代谢酶的调节剂,与抗糖尿病西药相比,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安全、可靠、价格低廉等优点.该文就糖代谢酶调节的中药抗糖尿病研究作一简要的综述.
-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糖尿病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已经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在这个时代,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功能基因组学,包括结构基因组研究和蛋白组研究等.蛋白质组学是对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大规模分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对于寻找疾病的诊断标志物、筛选药物作用靶点及进行毒理学研究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成为医药研究的一个新方向.目前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蛋白质组学技术已用于研究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以及抗糖尿病药物的开发.
-
治疗全面达标应不温不火
强化达标观念,追求糖尿病防治大利益糖尿病虽然尚难于根治,但它是一种可以被良好控制的疾病,这一点不同于晚期恶性肿瘤或某些急性进展的疾病.随着医学的进步,国内外糖尿病界研发出多种功能各异的抗糖尿病药物,专业的糖尿病医生能够熟练、灵活使用这些药物,以良好控制糖尿病.
-
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新进展
引发糖尿病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且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为慢性高血糖,是由此引发新陈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相对或者绝对缺乏,也有可能是患者的靶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引发的一种综合病症,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超过了89%。针对这一客观现象,该文论述了新作用机制与新治疗靶点的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新进展,旨在对糖尿病药物的新进展进行研究与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老年人抗糖尿病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对抗糖尿病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作简要合理用药探讨。方法对在该院进行糖尿病治疗的老年患者,所使用的抗糖尿病药物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使用及DDDs高。结论对抗糖尿病药物的使用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对保证老年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抗糖尿病药物的临床用药探究
目的 整理我市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用药资料以及药厂治疗糖尿病药物的销售情况, 对糖尿病的临床用药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该市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83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年限分为3组,对其临床用药种类、药品名称、药物价格做逐年分析并比较,并对药厂的糖尿病药物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抗糖尿病药物在临床上的用药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售药金额逐年增加,所有抗糖尿病药物中,胰岛素类药物的销售比重大,除此之外,阿卡波糖、二甲双胍以及格列美脲是主要的临床药物. 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用药方式是注射胰岛素,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病症,得到患者的肯定和选择,其他药物的使用较胰岛素不多,但也有一定的效果,受到患者的肯定,患者科学使用抗糖尿病药物效果不佳,可见,指导患者科学使用抗糖尿病药物,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病症,降低患者的耐药性有重大的意义.
-
抗糖尿病药物所致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进一步探析抗糖尿病药物所致临床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于该院发生50例抗糖尿病药物所致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式分析,整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别、年龄、药物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等进行探讨。结果50例抗糖尿病药物所导致的临床不良反应中,包括男性30例,女性20例,由多种药物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便秘、咳嗽、呼吸困难等,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结论抗糖尿病药物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医护人员在给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给药,同时,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应谨遵医嘱;针对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
分析抗糖尿病药物的临床用药效果
目的:分析抗糖尿病药物的临床用药情况,为合理和科学使用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对我院2013年1-12月的抗糖尿病的品种、规格、日剂量、日用金额、用药频度以及药物利用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口服抗糖尿病的药物中,阿卡波糖为常用药物,其次是格列吡嗪,统计胰岛素的使用情况发现,销售数量多的为诺和灵N笔芯,其次为诺和灵笔芯50R和国产猪胰岛素针。结论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和注射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上均有明显的效果,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合理、科学的使用抗糖尿病药物对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患者的耐药性有重要的意义。
-
2型糖尿病患者抗糖尿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抗糖尿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状况.方法2013年5月-2017年7月于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00例,对其药物治疗情况与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用药情况作为依据,分为口服药物组与胰岛素治疗组,对比了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与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使用频次高的降糖药物为二甲双胍,为46%,其次为阿卡波糖、格列齐特、人胰岛素30R、瑞格列奈,格列本脲的应用频率低;口服药物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要高于胰岛素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胰岛素治疗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低的血糖达标率,临床上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对其进行治疗.
-
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T2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其病因复杂,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目前,治疗T2DM的口服降糖药主要有双胍类,磺脲类,TZDs,氯茴苯酸类等几大类.已经确定一些基因与T2DM的发展和治疗效果有关.人类基因组中个体间的差异会影响T2DM发展趋势和同一药物疗法的个性化反应.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重点是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对药物疗效和毒性的个性化反应的影响.T2DM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对于精准医学以及个性化用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改善糖尿病治疗效果.本文对糖尿病治疗药物及其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信息进行综述.
-
2010-2012年我院抗糖尿病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2010-2012年抗糖尿病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其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抗糖尿病药物的使用数据用Excel2003软件进行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构成比、日均费用(DDC)等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糖尿病药物的用药金额逐年稳定上升,DDDs排在前3位的为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DDC排名前3位的为依帕司他、甘精胰岛素、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结论:我院2010-2012年抗糖尿病药物的使用状况较为合理,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的选用倾向较大,口服新贵药和胰岛素制剂将会占据更大份额,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
2型糖尿病治疗靶点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研究进展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2,SGLT-2)分布在肾脏近曲小管S1部位,负责肾脏中约90%葡萄糖的重吸收,抑制SGLT-2可以促进糖尿病患者尿糖的排出,因此SGLT-2抑制剂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抗糖尿病药物.本文按照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分类,重点介绍O-芳基糖苷类、C-芳基糖苷类、O,C-螺环芳基糖苷类、N-芳基糖苷类以及非糖苷类SGLT-2抑制剂的构效关系以及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抗糖尿病药物 构效关系 -
糖尿病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与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慢性病.临床流行病学和基础研究表明,糖尿病增加多种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并增加其死亡率.高胰岛素和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被认为是导致糖尿患者群肿瘤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炎症与能量代谢异常(糖、脂代谢等)共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治疗糖尿病的不同药物对肿瘤发病和进程的影响呈现截然不同的效果.深入了解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的关联以及糖尿病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合理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相关恶性肿瘤.
-
抗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病,病人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及糖尿.持续的高血糖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的产生,如视网膜,肾脏,神经系统病变及血管并发症.
-
抗糖尿病药物复方制剂研发的几点考虑
联合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达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抗糖尿病药物复方制剂的研发,不是简单的将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用于糖尿病的药物组合在一起,而是需要以临床需求、临床实践以及可靠和稳健的临床试验结果为基础.为此本文提出了现阶段研发抗糖尿病药物复方制剂的原则和建议.
-
2型糖尿病药物磷酸西他列汀的合成
目的:研究磷酸西他列汀的合成新方法.方法:以2,4,5-三氟苯乙酸和2,2-二甲基-1,3-二嗯烷-4,6-二酮为起始原料经10步反应合成了目标产物磷酸西他列汀.结果与结论:目标产物结构经1H-NMR,13CNMR和EI-MS确证,总产率为33%.该合成路线具有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维格列汀的合成路线改进
目的:改进维格列汀的合成路线.方法:以L-脯氨酸为起始原料,经Boc保护、酰胺化、脱水、脱保护成盐、N-氯乙酰化得(S)-1-(2-氯乙酰基)-2-氰基吡咯烷(2),后与3-氨基-1-金刚烷醇缩合即得目标产物维格列汀.结果: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质谱(ESI-MS)、核磁共振氢谱、碳谱(1H-NMR,13C-NMR)等确证,总收率32%,产品纯度99.8%以上.结论:改进后的工艺操作简单,产率较高,产品纯度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
米格列奈钙的合成新工艺
目的:对目前米格列奈钙的合成路线进行优化,以获得可用于工业生产的工艺路线.方法:以(S)-2-苄基丁二酸和CDI为起始原料,制得活性酰胺后与顺式全氢异吲哚盐酸盐反应,再与氯化苄成酯后进行提纯精制,脱苄基后钙化成盐得到米格列奈钙.结果:所得米格列奈钙经HPLC检测纯度达到99.88%以上,总收率为24.46%.结论:该合成路线操作简单,收率较高,产品纯度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 米格列奈钙 (S)-2-苄基丁二酸 抗糖尿病药物 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