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脉介入治疗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介入术中冠脉血流关系的研究

    作者:田洪森;赵梦华;杨永忠;石建平;侯爱军

    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无再流是严重的术中并发症,术前预测其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水平与PCI术中发生无再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李瑜林;杨丽峰;薛伟珍;姜兆秀;陈小平;毛朝旭;马登峰;冯慧芳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74例急诊PCI病人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慢血流-无再流组,分析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与临床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 两组入院时血糖水平、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急诊PCI术前0级血流、严重心力衰竭、从症状发作到球囊扩张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CI术后院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因性死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入院血糖水平、AMI前心绞痛缺如、严重心力衰竭、急诊PCI术前0级血流是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诊PCI可能发生慢血流-无再流现象.入院血糖水平、AMI前无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急诊PCI术前0级血流是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 中西医互补性在冠心病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吴时达;王静;付莉;陈航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再灌注疗法迅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灌注,使病死率大大下降,已成为了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史上的里程碑.但再灌注后会出现心肌无再流、再灌注损伤和冠状动脉术后再狭窄等临床问题.尽管中医不可能替代西医的再灌注疗法,但利用中西医的互补性可以解决上述难题,从而使再灌注疗法的疗效进一步提高.

  • 冠脉内联合应用山莨菪碱和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无再流的逆转作用

    作者:范卫泽;傅向华;姜云发;谷新顺;吴伟力;李世强;刘君;郝国桢;薛玲;李亮

    目的 探讨冠脉内联合应用盐酸山莨菪碱和替罗非班对逆转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NRP)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3月~2006年8月于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252例;男204例,女48例.发生NRP47例,其中男38例,女9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山莨菪碱联合替罗非班组(联合用药组),观察冠脉内有创压、心率、PCWP、LVEDP、TIMI血流及TIMI血流记帧数的变化以及住院期间及术后一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冠脉内有创压、心率、LVEDP及PCWP无明显影响,而联合用药组冠脉内有创压、平均冠脉压、心率明显升高(P<0.05).LVEDP及PCWP降低但较替罗非班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明显改善TIMI血流及TIMI血流记帧数,联合用药组效果更明显(均P<0.001).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一个月均无死亡、再次心梗、再次血运重建、心绞痛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冠脉内联合应用盐酸山莨菪碱和替罗非班可显著逆转AMI后NRP,不增加恶性心律失常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与无再流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董洁;齐晓勇;董涛;荀丽颖;赵志红;吴迪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无再流与血浆内皮素(E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 198例行急诊PCI的AMI患者依其是否发生无再流分为两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ET、vWF水平,分析无再流与其相互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之间年龄、性别、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血流组相比无再流组血浆ET、vW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2±5.34)ng/ml vs (29.56±2.95)ng/ml,P<0.05;(145.58±35.20)% vs (178.88±45.88)%,P<0.05];两组间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T、vWF是内皮功能损伤较敏感的标志物,反映了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及微循环内皮功能状态,微循环内皮功能状态可能是无再流发生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 B超与声学造影对心梗前心肌微循环的评价

    作者:丛晓丽;丁淑丽

    目的 运用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技术探讨心肌梗塞前心纹痛与心肌徽循环、左室重构和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根据梗塞前1周内有无心绞痛分成心绞痛组(A组)和无心绞痛组(B组),其中A组17例.B组12例;男性23例,女性6例,年龄(63.3±7.5)岁.采用Philips Sonos 5500超声诊断仪、S4探头进行超声检查和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显像,造影剂采用德国先灵公司生产的Levovist.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了血管重建术,并于术后第5周复查二维超声.结果 (1)A组出现术后无再流现象的患者明显低于B组(P<0.001).(2)A、B两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在术后第1周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而在第5周A组的EDD明显小于B组(P<0.05).A组的EDD逐渐减小(P<0.05),而B组的EDD无明显变化(P>0.05).(3)A组的射血分数(EF)显著改善,而B组的EF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心肌梗塞前心绞痛有利于血管重建术后心肌微循环和左室重构的改善,有助于左室功能的恢复.

  • 冠心病患者PTCA后无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向阳;李云霞;黄定;徐新娟;匡政宇

    目的探讨PTCA后无再流的危险因素,为防治PTCA后无再流现象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2例行PCI的冠心痛患者一般情况、PTCA有关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单变量分析表明,大量饮酒、低年龄、心肌梗死、术前心绞痛(初发)发作时间≤30 d、甘油三酯(TG)及胆固醇(TC)升高、高纤维蛋白原血症(FIB)与无再流现象明显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肌梗死、高甘油三酯血症、PTCA前心绞痛(初发)发作时间<30d是PTCA后发生无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2.607、11.145、4.361.结论行PTCA术的患者发生无再流现象与心肌梗死、高甘油三酯血症、PTCA前心绞痛(初发)发作时间<30d等因素显著相关.

  • 声学造影评价心肌梗死前心绞痛与心肌微循环及心功能的关系

    作者:舒先红;潘翠珍;王禾;黄国倩;程蕾蕾;沈学东;陈灏珠

    目的:应用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研究心肌梗死前心绞痛与心肌微循环、左室重构和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梗死前1周内有无发生心绞痛分成心绞痛组(A组,共17例)与无心绞痛组(B组,共12例).采用Philips Sonos 5500超声诊断仪和S4探头进行超声检查和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显像.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血管重建术,并于术后第5周复查二维超声.结果:①A组出现术后无再流现象的患者为3/17(17.6%)明显低于B组(8/12,66.7%),P<0.001.②A、B两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在术后第1周差异无显著性.A组为52.2 mm,B组为55.0 mm,P>0.05,而在第5周A组的EDD(47.4 mm)明显小于B组(55.5 mm)(P>0.05).A组的EDD逐渐减小(P<0.05),而B组的EDD无明显变化(P>0.05).③A组的心脏射血分数(EF)显著改善,而B组的EF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心肌梗死前心绞痛有利于血管重建术后心肌微循环和左室重构的改善,有助于左室功能的恢复.

  • 心肌声学造影评价无再流现象

    作者:王禾;沈学东

    无再流(NR)在介入治疗后的发病率为15%~50%.目前心肌声学造影(MCE)已成为评价NR的主要方法,具有无创、简便,分辨率高的特点而深受临床欢迎.本文旨在探讨MCE评价NR的原理、优缺点及研究现状.

  • 替罗非班对发病6~12 h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中无再流的作用

    作者:王海容;邱建平;陆纪德;龚佩华;窦桂珍;沈卫峰;张奇

    目的:探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发病6~12 h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再流的影响. 方法:将症状发生至急诊PCI 6~12 h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记录两组基础临床情况、PCI后无再流、心力衰竭、住院期间及术后180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梗死相关动脉(IRA)PCI后TIMI 3级血流发生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PCI前IRA TIMI 3级血流、术后梗死区心肌灌注分级(TMP)3级明显增加,无再流发生率降低(P<0.05).心力衰竭减少27.4%,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相似,但于术后180 d降低10.85%(P<0.05). 结论:急诊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发病6~12 h的STEMI患者,可进一步减少无再流发生,提高心肌灌注,并改善临床预后.

  • 直接冠脉内注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STEMI患者PCI治疗后无再流、慢再流的防治

    作者:高爱宝;贺继忠

    目的 探讨直接冠脉内注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后无再流和慢再流的预防作用.方法 86例因急性STEMI住院拟行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以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PCI前直接冠状动脉内注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观察PCI后无再流和慢再流的发生率以及TIMI3级血流获得率.结果 治疗组PCI术中慢再流、无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IMI3级血流获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STEMI患者PCI早期及冠脉内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可减少慢再流、无再流发生率.

  • 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斑块特征与无再流关系的研究

    作者:单守杰;陈绍良;叶飞;周陵;段宝祥;张俊杰

    目的研究无再流现象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斑块特征的关系.方法45例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后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冠状动脉造影(CAG)无再流定义为TIMI血流<3级,PCI术后根据TIMI血流分正常血流组(R组,n=36)和无再流组(NR组,n=9).结果两组软斑块、浅表钙化及深层钙化没有显著性差异;脂质核心及夹层/破裂NR组较R组差异明显(分别为90%vs 28%,P<0.01;78%vs 33%,P<0.05);两组近端参考血管、斑块部位及远端参加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CSA)相比无显著差异(15.0±5.1 vs 14.6±5.0,15.2±5.3 vs 14.7±4.9,12.6±4.9 vs 12.4±5.2,P>0.05);NR组正性重构较R组有显著差异(90%vs 42%,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脂质核心和正性重构是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出现无再流现象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富含脂质核心、正性重构斑块可能为AMI患者PCI术后出现无再流的高危因素,微循环栓塞可能为AMI患者PCI术后出现无再流现象的原因.

  • 平均血小板体积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再流的预测价值

    作者:蒋萍;姚懿;宋莹;许晶晶;马元良;唐晓芳;姜琳;王欢欢;赵瑋;张雪;刁晓林;杨跃进;高润霖;乔树宾;徐波;袁晋青

    目的 评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术后冠状动脉TIMI无再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治疗的4511例UAP患者.空腹12 h采集静脉血检测MPV,根据MPV值使用三分位法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组1:MPV≤10.0 fl;组2:10.0 fl10.8 fl);将组1+组2归为低MPV组(n=2982),组3归为高MPV组(n=1529).同时根据PCI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将患者分为无再流组(TIMI 0-1级,n=112)与对照组(TIMI 2—3级,n=4399).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MPV对PCI术后无再流的预测价值.结果无再流组MP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3).与低MPV组相比,高MPV组无再流发生率(P=0.033)、糖尿病患病率(P<0.001)、吸烟率(P=0.01)、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0.002)、糖化血红蛋白更高(P<0.001),血小板计数更低(P<0.001).无再流组与对照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SYNTAX积分、受累血管、支架数目及大支架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PV每升高1 fl,PCI术后无再流的风险增高1.227倍(P=0.043);经校正混杂因素后,提示MPV是PCI术后无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254(1.027~1.531),P=0.027].结论MPV升高者,PCI术后无再流的风险明显增高;校正多因素后,MPV仍是PCI术后无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 冠状动脉注射地尔硫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的临床研究

    作者:甘立军;张春卉;魏广和;李清贤;丁乃喜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地尔硫卓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现象的治疗作用及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19例接受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其梗死相关血管内注射地尔硫卓5mg,15min后重复造影观察血流变化,并在冠脉内注药前即刻、注药后3h抽静脉血测血浆内皮素(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冠脉内注射地尔硫卓后11(57.9%)例患者恢复TMI 3级血流,冠脉血流TFC记数明显降低(P<0.05),血浆ET-1浓度下降、CGRP浓度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入地尔硫卓可纠正血管活性物质浓度失衡,改善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恢复冠状动脉前向血流.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无再流现象的护理体会

    作者:袁敏;王新华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直接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使闭塞的梗塞相关冠脉(IRCA)迅速再通,目前已被公认为是治疗AMI有效的方法.然而,PCI中可发生冠脉无再流(No-Reflow)现象,并伴发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的剧烈表现,严重者可导致心血管崩溃而死亡.据统计,无再流在AMI介入治疗中高达11.5%[1].我院自2002年2月~2005年6月,对23例AMI直接行PCI发生无再流现象的患者,采取了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无再流的抢救及护理

    作者:黄贤珍;余健;陈利芳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无再流的抢救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PCI并发无再流27例的成功抢救与护理经过.结果 本组27例均抢救成功,顺利完成PCI;有5例患者在心电监护中发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处理后心率、血压回复到正常.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时、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密切配合抢救,护理到位,可降低PCI并发症和治疗中的危险性、提高手术成功率.

  • 前列地尔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舜奇;王文亮;罗燕华;范景如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慢血流及无再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全部为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中出现慢血流及无再流病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和前列地尔组.术中出现无再流或慢血流后,硝酸甘油组单纯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前列地尔组在给予硝酸甘油的基础上,冠脉内注射前列地尔.评价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血管血流变化情况,不同时间点心电图、心肌酶学、心功能变化.结果 前列地尔组术后血管TIMI分级3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内不同时间点血清CK、CK-MB、LDH水平持续下降,且下降幅度优于单纯硝酸甘油组;24 h内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及回落指数优于硝酸甘油组;6个月后,前列地尔组LVEF增加及LVEDV减少幅度明显优于冠脉内单用硝酸甘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后无复流患者冠脉内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和硝酸甘油可明显改善缺血心肌的微循环,逆转无复流,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避免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

  • 远端血栓保护技术及其装置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浪

    远瑞血栓栓塞是高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0%~20%可直接导致"慢血流"(TIMI2级)或"无再流"(TIMI00~1级)现象,以及心肌梗死或死亡等严重的临床后果.

  • 药物治疗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无再流的系统评价

    作者:张小卫;杨克虎;马彬;白锋

    目的 系统评价药物(腺苷、尿激酶、山莨菪碱等)冠状动脉内注射治疗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慢血流,无再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2009年第2期)、PubMed、MEDLINE、EMbase、CBM、CNKI、VIP,万方数据资源(截至2009年4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的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RCT,包括5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 显示,尿激酶、腺苷和山莨菪碱均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山莨菪碱还可提高冠脉内血压.就小良反应而言,尿激酶能明显降低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非致死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但不能改变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和缺血性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结论 本系统评价结果 显示,山莨菪碱、尿激酶、乌拉地尔、腺苷对无再流的患者疗效较好,可明显提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改善心肌灌注,尿激酶还能明显降低住院期间部份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尼可地尔预防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无再流效果的系统评价

    作者:张小卫;马彬;杨克虎;张宇龙;白锋

    目的 系统评价尼可地尔预防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慢血流/无再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2009年第2期)、PubMed、MEDLINE、EMbase、CBM、CNKI、VIP、万方数据资源(截至2009年4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研究,包括6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冠脉和静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可明显减少无再流/慢血流的发生,冠脉和静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可以改善TIMI计帧数(CTFC),静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可以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在不良反应方面,虽然尼可地尔组未减少心肌再梗死、死亡和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但可明显减少室颤/室速、心包积液及心衰的发生率,且尼可地尔可以明显减少总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冠脉和静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均可以起到降低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无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和TIM计帧数的效果,且在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和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方面,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限于纳入研究在方法学方面的局限性,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论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65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