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路正长行进中的宿迁医改
谈及宿迁医改,宿迁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葛志健强调:宿迁医改不是单兵突进,虽然在国内医疗卫生系统堪称超前,但在宿迁当地只是改革方阵中的一支方面军."医改这几年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奠定的良好社会基础",他说:"光靠卫生局长推动改革,是无法进行的."
-
中国的医改中国的路径
2006年,本已备受关注的医疗卫生改革问题,因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关于江苏宿迁医改的调研报告的出现而益加引人注目.
-
六年回眸宿迁医改全景调查
进入新世纪,在苏北这片104个乡镇、8555平方公里、526万人口的土地上,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已持续了六年.尽管各种争议始终与改革进程相始终,但改革却始终依照预定轨道波澜不惊地推进,没有迟疑,没有反复,更没有动荡.
-
宿迁医改之路
"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但是谁先迈出这一步是有风险的,走对了被誉为先行者,走错了被叹为失足,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28年的辉煌,雄辩地证明了这是一条强国之路.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壮举.综合国力因此而跃升,人民生活由温饱迈向小康是历史性的跨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期盼的梦想变成现实,这一切应归功于改革开放.
-
再访宿迁三问医改
2005年3月9日,当记者再次踏上这片曾喧嚣一时的医改风暴中心时,宿迁一切都显得很平静,只有车窗外不时掠过的巨大醒目的标语牌依旧撼人心魄--"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发展才是硬道理";"团结一心,务实苦干,奋起直追,自强不息."--耐人寻味的是,同样带有"尚方宝剑"味道的励志标语,记者在随后几天的采访中多次遇见,此情此景,让每一个外来者体会到当年宿迁"变法"惊心动魄的真实一面.
-
宿迁医改:虚妄表达、话语博弈与公共领域
我一直拒绝将一个人、一种关系、一次历史事件所具有的明显复杂性简化成一个纯粹的"核心"或者"本质".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曾经指引前行路线的熟悉的路标不见了,新的地图又尚未分发到行者手中,于是每一次"日常"都随时可能被演绎为"奇观"."奇观"可以是仪式或幻象,也可以是表演或狂欢,所有标识现代性、后现代性的热门词汇皆可纳入其中:开放、对话、焦虑、对抗、中心、边缘,甚至民主和集权.然而,真正值得期待和令人兴奋的,是从混沌走向秩序的路径--这是一个封闭社会和传统时代没有的景象,因此具有更宏大的社会历史意义.
-
理性看待宿迁医改
2006年3月23日,《宿迁3年来首次回应"卖光式"医改》见诸媒体,文章用三个"悖论"回应近年来对宿迁医改指责;2006年6月22日和23日《中国青年报》又摘要发表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赴宿迁调查的报告,对宿迁医改提出质疑.宿迁医改已经走过近6年,到了应该回过头来认真反思"摸石头"的"摸法"的时候了,也到了理性看待这场医改的时候了.
-
政府要管住一头,放开一片——访中国医药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
中国卫生产业:对于宿迁医改有各种看法,您怎样评价?于明德:宿迁医改是对股权多元化体制的尝试.建国以来,我国绝大多数的医院都是公立医院,只有极少数外资医院、合资医院.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出现一些民营医院,但公立医院仍是绝对主体.近20年来,其它行业的改革一日千里,都发生的质的变化,可卫生行业的改革与之相比,显然是落后了.我认为,宿迁卖医院是一个股权多元化体制改革的试点.
-
台湾学生眼中的宿迁医改
去宿迁实地调研前,为了能够充分了解问题,行前我广泛搜集了一些资料.各方专家、官员都对宿迁医改的成败莫衷一是,实在令人眼花缭乱.我决定先了解理论,再配合实证.首先,考虑医疗产业具有的经济学性质,从理论上探讨医疗服务比较好的提供方式,拿来验证当地的政策做法.其次,对宿迁民众进行民意调查,了解他们直接的声音.
-
公共卫生是政府的首要责任
开门见山,我认为宿迁医改有全国意义.这个地方的改革模式,框架很完整:政府退出包办医院和一般医疗服务,集中财力和治理能力负责公共卫生、负责医疗服务监管、负责建设医疗保障网.这"一退三负责",逻辑井然,比纸上谈兵的那些"医改方案"高明多了.让我从歧见小的地方开始阐释吧.
-
新河镇医院:不同院长不同结果
当年宿迁各乡镇医院拍卖时,有些医院的资产评估价为负数,相形之下,新河镇医院能以163万元的高价成交,有赖于新河镇农民如今的捧场,当然出资者更看中的是将来的捧场.
-
2006'本刊宿迁医改调查
在过去几年中,宿迁医改始终在外界的种种争议和揣度中向前推进.近,专家、学者以及媒体对宿迁医改的关注度陡然放大,尽管5年时间过去了,但宿迁医改作为一个行业甚至是社会热点话题,还远没有到降温的时候.
-
宿迁医疗指标改制前后比较
-
改革不问出处宿迁医改的理论脉络
这里,曾是楚霸王项羽的故乡.2000年时空轮转,楚汉相争的硝烟,由当年金戈铁马的"武斗",转为如今争议四起的"文斗",又一次弥漫在宿迁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
"宿迁医改"功败垂成
宿迁医改失误的根源,不在于医疗行业缺乏了政府主导,而是这种医改目前只完成了医疗行业彻底市场化这个步骤,医改体系中更重要的一环--肩负支付老百姓基本医疗费用和监管医疗机构乱收费责任的彻底市场化的医疗保险机构还没建立.因此,宿迁医改更像一只跛脚鸭.可惜,这种深层次原因的探讨,没有从李玲教授的报告里透露出端倪.
-
收购宿迁医院:金陵药业试水医疗市场的背后
沈阳医药企业纷纷筹建医院绝非一时冲动.百盛新药特药连锁公司、鑫贸大药房、维康医药集团不约而同在同一时期把触角伸到医院领域,固然是出于竞争激烈的原因,但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争取更大的利益空间也是资本的天性.
-
医院"管理年"感叹调
近几年医院暴露出许多问题,媒体上对医院的批评文章更是铺天盖地:先有对宿迁医院改革的质问,后有北京新兴医院的曝光,还有老生常谈的红包、药品价格虚高、服务态度、医疗事故、医患矛盾……而面对来自社会的批评,医院也采取了某些消极的态度,比如"自卫性医疗"等等.这些问题提示,中国现有的医院管理已经不适合新的形势,已经到了浴火重生的时刻.
-
又见宿迁,再说市场化
今天,曾经轰动一时的宿迁医改再次频频出现在各家媒体上,5年过后,宿迁终于开始回应曾经饱受抨击的"卖光式"医改.
-
宿迁医改:绝版"实验田"
持"尚方宝剑""变法"2000年的第一个黎明,中国大地到处洋溢着对新世纪的憧憬.也就在这一年,在宿迁揭开了一个在以后被冠以完全"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名词--卖医院.
-
堵住药品流通的监管"漏洞"
吉林省18家医疗机构使用假人血白蛋白事件、宿迁"假疫苗"事件及北京地区假狂犬疫苗事件均暴露出药品流通领域(使用环节)监管漏洞之多、隐患之大,让人深思.这些药害事件频频发生,根源在于某些药品经营使用者自行组织货源,采用"体外循环"销售,非法异地设库等非法购药行为的蔓延.笔者针对药品流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药品流通领域的影响做出分析,并就加强药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