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第三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通知
第三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承办。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成立于2012年6月,由从事心脏外科、心脏内科、重症监护科、急诊科、老年医学科、基础医学、神经重症的医师共同组成。“心脏重症”是心脏病学科迅猛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心脏重症”将心脏专业和传统的综合重症医学大限度地融合,极大促进了心外科、心内科、综合ICU、急诊科、老年科等相关科室的发展。2012、2013年两届年会,参会医师人数从771人剧增至2200人,极大地验证了专委会发展方向及思路的准确性。
-
老年医学科住院患者358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医学科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抽取383份完整出院病历,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原菌种类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3.47%(358/383),常用药物为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阿洛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依替米星、头孢地嗪、莫西沙星、阿奇霉素、氨曲南、美罗培南;病原菌送检率为例46.93%(168/358),阳性检出率为46.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9%(20/358).结论 由于老年人机体生理功能的衰退以及并发症频率的增高,且针对老年人的临床试验较少,故抗菌药物选用时需谨慎.
-
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医学科中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讨论与研究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在老年医学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 ~2017年12月老年医学科收治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在护理过程中观察组选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而对照组则不进行特殊干预,只采取一般常规的护理方法.措施对策,包括对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强护理人员对患者本人的宣教、加强关键环节及环境等的安全管理等具体对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的各项护理指标效果均要高.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人这一高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医护人员要提高对这一类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意识,要正确认识这一风险带来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在护理过程中出现风险的可能性.
-
医院深化改革的若干做法与体会
1999年4月医院启动了以人事制度改革为中心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通过改革转变了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增强了职工的竞争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医院在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新开设了老年医学科、肿瘤介入科、核医学科、泌尿外科内腔镜中心和3个社区医疗服务点,拓宽了业务范围,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了医、教、研、防各项工作的开展.
-
老年骨关节病的微创手术与康复
2010年我同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7.4亿,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老年人骨关节疾患患者在80%以上,我国骨关节病患者已超过1亿.老年人骨关节疾患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老年人骨关节疾患的治疗也成为包括老年医学科、骨科、运动医学科、关节外科、内科各系统专科以及康复科等多学科关注的重点.由此,上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了"骨与关节十年",学术界专门成立了‘骨关节炎学会",康复界提出"使伤病老人达到病而不残、伤而不残和残而不废"等都是针对这一医疗难题展开的世界性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事件,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1].本文评述老年入骨关节疾患采用微创手术和康复治疗的现状与发展.
-
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真菌培养的临床分析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若伴发真菌感染可增加病死率.目前临床医师常进行下呼吸道分泌物真菌培养来指导治疗,笔者就对本院老年医学科ICU收住的24例VAP患者下呼吸道真菌培养的情况进行分析.
-
生脉注射液致注射部位上行血管疼痛2例
1 病例2004年"春节"前夕,我院老年医学科消化病区连续2天报告:有2位高龄患者在静脉输注生脉注射液(江苏××药业公司,规格20 ml/支,批号为031129)的时候,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注射部位上行血管刺激性疼痛的现象,严重者导致输液中止.经查相关病人所用输液,均通过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统一加药,同时该病区和老年医学科的呼吸、心脏病区也有多位病人接受同品种的"生脉"静脉输注,却并未出现类似情况.
-
老年医学科医疗安全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老年医学科与其他临床学科的区别在于老年患者的多病性、疾病的不典型性和治疗的特殊性.由于老年患者常同时有多种疾病,在症状和体征方面相互影响,使临床表现变得复杂和不典型.机体衰老退变使老年患者对疾病的反应迟钝,易造成误诊或漏诊.而且老年人群中,情绪、性格改变差异较大,易产生消极行为,使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加强老年医学科医疗安全管理势在必行,并应列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
老年综合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成效
近年来,我院老年医学科作为第五批试点病房加入了优质护理服务的队伍中来,针对如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全科利用上班及休息时间进行多次讨论及动员,在院领导、护理部、科主任的大力支持下,全科护士积极响应,统一思想,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改变传统排班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时间表,逐步实践、摸索,终顺利完成了护理服务从被动到主动的成功转变.现报告如下.
-
PBL教学法在老年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
目前微信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通信工具已经深入大学生的生活,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临床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工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将其应用于课前准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复习讨论等诸多环节,通过双向了解、沟通,达到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通过建立临床教学的微信公众平台,结合微信通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灵活性,利用平台提供及时及个体化的指导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医学生对临床知识学习和掌握.然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微信平台也有其局限性,临床教师应根据微信平台的特点灵活对学生施教.
-
舒适护理在老年医学科的应用观察
目的:分析老年医学科运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120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7月~2014年12月120例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出院之后,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5.5±13.8(分).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6+8.4(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科住院患者进行科学、系统的舒适护理,可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大大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使用.
-
浅谈老年医学科病房陪护人员的现状及管理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这些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慢性疾病的存在,且生活自理能力有所下降。这样就需要有人陪护,而子女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无暇照顾,这就需要请专人陪护。
-
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2与软骨组织修复
随着高能、高速创伤的不断增多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导致和加速人体各种软骨损伤和退变的疾患也显著增加.日益突出的软骨组织损伤与退变已成为创伤外科、骨科、运动医学科以及老年医学科等多学科面临的严峻挑战.
-
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医学科中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对老年医学科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将我院老年医学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接收的98例患者纳入研究中,并使用随机、双盲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而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安全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等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研究组出现不良事件情况明显要少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护理安全评分则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均成立(P均<0.05).结论:在对老年医学科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有助于减少发生护理风险的几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而将护理的作用积极发挥出来.
-
老年医学科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安全隐患的研究及对策
目的 探讨老年医学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安全管理策略.方法 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意外事故的防范、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健康教育指导、规范工作流程,制订护理安全紧急风险预案,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结果 2016年3~9月老年医学科未发生过一例意外事故及药物不良反应,只发生2例跌倒患者,出现了轻微伤.结论 实施护理管理可避免老年医学科的护理安全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医学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医学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98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99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医学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满意度促进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