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陪伴,就是一种心理救援
心理救援:比以往历次都要早大众健康:王主任您好,请问您从事心理救援方面的工作多长时间了?王健:正式从事心理救援工作,应该要从2003年的“非典”算起.“非典”是一起非常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无论是对国家、对我们的卫生事业、精神科专业、还是对我个人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也正是从非典事件之后,国家卫生部门开始对传染病、对应急事件高度重视,应急办也是从那之后才有的.同时,“非典”也使我第一次真正从精神科走出去.
-
关于进一步完善县(区)级公共卫生信息监测报告系统的几点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工业化发展所致的环境质量下降,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环境污染所致群体伤害等公共卫生事件出现的几率逐渐上升,这就要求公共卫生信息监测与报告系统特别是作为一线的县(区)级系统必须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而目前县(区)级公共卫生信息监测与报告系统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下面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
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探析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是社区卫生事业管理的工具和手段.目前,我国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有34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0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做到信息有效及时的上通下达,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实现信息的科学管理和卫生事件的有效应急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不仅有助于完善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深入发展,而且有助于促进卫生信息系统的整体进展,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
-
论新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对国家义务的设定
按照<国际卫生条例>的修订计划,新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将在2005年提交第58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于2006年元月1日起实施.2004年1月,条例修订小组向成员国公布了<国际卫生条例>的工作组报告,要求各成员国认真研究并提出修订反馈意见.笔者通过对该工作组报告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卫生条例>修订各进展报告的学习和研究,强烈的认识到新<国际卫生条例>全面强化了国家在包括传染病在内的国际间关注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国际义务.这些国际义务的设定将直接影响到成员国目前所采取的、以及今后应采取的各项口岸卫生检疫措施,笔者对此作一论述.
-
公众健康素养提升策略探讨——以日本福岛核事故事件中的碘盐风波为例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公众对于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健康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由于公众在面对大量纷杂的健康信息时选择、理解、应对、质问和评估能力还不高,经常导致在健康行为的选择上出现偏差.日本福岛核事故事件距今已1年的时间,当我们重新回顾福岛核事故事件中的公众应激反应和采取的行为方式时,应当看到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提升专业机构的媒体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杭州市区县疾控机构处置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分析
为了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处置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本文对杭州市13个区县38名公卫医师处置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抓好三网建设加强疾病防治
传染病容易在农村爆发流行,此次非典疫情暴露了农村在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方面的积弊.因此,强化政府职能,切实加强农村卫生防病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在多年实践中我县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责任网、信息报告网、医疗紧急救助网(以下简称"三网")加强内涵建设,完善信息系统,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特别是去年广西"三网"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以来,网络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三级疾病控制网络建设实现了新的飞跃.抗击非典中我县75万人民在粤桂边上织就了一张防治非典的天网,使得"零病例"的记录在这里延续.
-
托幼机构的卫生现状和监督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与家庭都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投入,托幼机构作为教育的启蒙阶段,已成为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但是近年来,有关托幼机构集体发生淋病、食物中毒等卫生事件多有报道,这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广大幼儿的身体健康,也有损托幼机构的社会形象,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99年我们对市属各托幼机构进行一次专项摸底调查,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加强对托幼机构的卫生监督与管理,提高托幼机构的卫生面貌和自身管理水平,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已刻不容缓.
-
浅议传染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SARS"防治期间,我国政府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公共卫生法规,传染病控制机制普遍得到加强,提高了政府各部门间的协作能力和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人们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认识以及公共卫生意识得到了提高,这将对进一步贯彻<传染病防治法>以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时,"SARS"疫情的流行也暴露出传染病防治长效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
-
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保障湖南人民身体健康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是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环境,保护自然,保护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等等,都与卫生事业发展包括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近段时期,在一些地方出现的"苏丹红"事件、"疫苗"事件、"眼球"事件等,电视报纸新闻铺天盖地,媒体报道也是连篇累牍,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度敏感,说明了社会各界对人民健康的极大关心,也提醒我们要加强对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督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害人民健康事件的发生.同时,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和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医疗服务市场比较混乱,非法行医在一些地方比较猖獗,出租、外包科室的问题在一些中小医院相当普遍.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充分利用法律的武器,保障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我国已建立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FETP) 是世界卫生组织(WH O)倡导的一种先进的培训方式.它起源于195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创立的流行病学情报服务(epidemical intelligence service,EIS).其特点是,不但可以培训高级现场流行病学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培训的过程促进和加强监测-应急反应系统的能力,从而更好地 应对疾病爆发性流行和其他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目前,FETP及其类似的培训项目已先 后在五大洲的35个国家开展,其中既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及欧洲的发达国家,也包括 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到目前为止总共已培养出2 300 多名现场流行病学人才.其中在美国,50年来FETP项目培养出的毕业生达1 700多名 ,他们中大多数成为美国CDC和各州公共卫生部门的领导和业务核心骨干.对中国而言,FETP是一项新事物.
-
区域中心城市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与推进
沈阳作为820多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城市,加强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尤为重要。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针对灾害性气候环境、频发的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多样、复杂、敏感的社会安全事件及日益显现的社会深层次矛盾,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加强安全形势预测分析,建立健全了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预案体系、联动处置救援体系,以快的速度、尽大的努力化解各种危机,大限度地保障公众和社会的安全,不断探索和形成了符合区域中心城市特点的应急管理新模式。
-
现场流行病学与疾病控制
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公共卫生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其中现场流行病学能力是关键.现场流行病学渊远流长,1854年斯诺对英国伦敦宽街霍乱的现场调查催生了现场流行病学,被称为"现场流行病学之父"[1];1911年,伍连德医师对东北肺鼠疫成功的现场调查与控制是中国早的一次现场流行病学实践[2].这两起调查有5点共性:第一,面对的都是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第二,都及时通过现场调查获得了疾病流行线索的灵感;第三,根据调查结果都采取了针对性的疾病控制措施;第四,疾病控制的效果都证实了现场调查结果的正确性;第五,两位前辈都有为民众健康而舍身的道德情操和不畏挑战、探索、求实的科学精神.令人叹服的是,他们由于思维方法正确并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在当时实验室技术很不发达的时代也能解决重大而错综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
-
论零级预防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例如: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的暴发流行,2004年以来的禽流感疫情,2007年鞘内注射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引发的药物不良事件.
-
对禽流感流行及有关传染病应对策略的思考
SARS卷土重来的阴影还没有挥去[1], 又不断传来禽流感在亚洲国家蔓延的消息[2] ,这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继SARS之后的又一次公共卫生事件.为什么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一再面临传染病的挑战? 禽流感在亚洲的流行和传染病的应对有什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下面对禽流感流行现状进行描述和讨论, 并探讨我国传染病应对策略方面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13次被国家推荐的抗流感药
近年来,SARS、甲型H1N1流感、H3N2流感、H7N9禽流感、乙型流感、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陆续出现.每一次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国家卫生主管部门都会针对疫情特点推出诊疗方案.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著名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对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积极干预作用,十年来13次被列入国家级诊疗方案,成为推荐用药,并在防治上述病毒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中发挥出重要作用,被称为我国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表药物,成为国家有关部门控制流感等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储备用药.目前该药已经被美国FDA批准进行二期临床.
-
国内外医院应急管理体系的比较
医院应急管理针对的事件很多,有人为灾害、自然灾害、工业灾害及公共卫生事件等.医院自身在面对这些特大非常规突发事件时,如能通过提高自身的应急管理能力,大化地减轻损失、减小对医疗服务能力的影响,无疑对自身的救援和对外部大批伤病员的救援至关重要[1-3].
-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中医疗急救通讯调度指挥工作浅析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天津港发生的“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震惊世界。天津市急救中心在本次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中评估准确、反应迅速,第一时间不畏险难直进核心区,救援得力,后续时段值守现场,较好地完成转运保障任务,突显了卫生行业院前急救专业平急结合、公益特质的实战能力。
-
从SARS临床科研谈突发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科研组织与管理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于2003年春季在北京突发.我院作为北京一所承担医疗、科研、教学任务,具有专科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医院",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了抗击SARS的医疗及科研工作.
-
尿蛋白质检查在肾脏病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糖尿病(DM ),尤其是2型糖尿病(T2DM )发病率的增加,全球范围内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CKD具有患病率高,医疗费用巨大,易合并心血管疾病[1]而导致死亡率、致残率高等特点。美国健康及营养调查发现,大约有800万美国人,其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幅度≥50%,为美国卫生界发出新的警告。“全国肾脏疾病教育计划”已在美国启动,目的在于唤醒广大民众对肾脏病预防、治疗的意识和自觉性[2]。近年来CKD的防治已成为国际肾脏病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2006年国际肾脏学会(ISN)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IFKF)联合提议,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以促进医务人员、卫生部门和政府决策者对CKD的重视[1]。蛋白尿是肾脏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尿液分析,尤其是尿蛋白分析成为肾脏病的早期诊断方法。该文就尿蛋白质及其相关检查在肾脏病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