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态增强成像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作者:李伟;龙晚生;罗学毛;陈曼琼;兰勇;何义改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成像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39例乳腺疾病患者行MR平扫和动态增强成像及延迟扫描,进一步分析每个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定量分析动态增强成像达到强化峰值的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检出46个病灶,其中良性18个、恶性28个,良、恶性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具有特异性,良性病灶多为I、II型,其中I型有15个、II型2个,恶性病变多为II、III型,其中II型有3个、III型有24个,良、恶性病灶在强化峰值时间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80s为强化峰值时间阈值来鉴别良、恶性病灶,灵敏度高,达90.87%.结论 利用动态增强成像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和强化峰值时间来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成像在肺癌病理类型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刚

    目的 分析在肺癌病理类型鉴别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成像(DCE-MR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6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支气管镜活检、手术等病理诊断结果确诊,对其临床影像学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研究DWI和DCE-MRI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 86例肺癌患者中,不规则或斑片状阴影34例,结节状阴影24例,类圆形阴影28例;腺癌的ADC值、Ktrans、Kep、Ve均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者,且鳞癌的ADC值较小细胞癌患者更低(P<0.05),但二者的Ktrans、Kep、Ve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WI成像中的ADC值和Ktrans、Kep、Ve值的参考,对于肺癌的鳞癌、腺癌及小细胞癌鉴别诊断的效果确切,值得重视.

  • MRI新技术对肺癌靶向治疗与放化疗疗效评价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张婷婷;李智勇;伍建林

    MR扩散和动态增强成像可以通过反映肿瘤组织内部的血流变化及水分子运动状况等微观信息来早期、无创地评价治疗效果,在对肺癌靶向治疗和放化疗后的组织学变化以及临床疗效评价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就近年来MRI新技术在肺癌靶向治疗与放化疗疗效评价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 DWI联合DCE-MRI动态增强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葛晓莉;郭治平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0例行MR乳腺检查的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良性病灶84个,恶性病灶52个,均采用DWI联合DCE-MRI诊断,分析病灶的形状、边缘、强化模式、早期强化率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良性乳腺疾病的表现主要为形状呈圆形/椭圆形,边缘清晰,均匀强化,早期强化率低,TIC多为流入型;而恶性乳腺疾病的表现主要为形状不规则/有毛刺,边缘模糊,不均匀强化,早期强化率高,TIC多为廓清型.DWI联合DCE-MRI诊断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63.1%,准确性为84.6%.结论:DWI联合DCE-MRI诊断乳腺疾病的应用价值高.

  • MRI多序列扫描在诊断乳腺癌中应用研究

    作者:杨海云;刘刚;张林奎;马登云;甘郑宁;冯昭

    目的 探讨MRI多序列扫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150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3.0T MRI T 1加权成像(T 1 WI)、抑脂T 2加权成像(T 2 WI)、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成像(DCE)、氢质子波谱成像(1 H-MRS)扫描,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分析MRI多序列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MRI平扫确诊乳腺癌100例,乳腺良性病变38例;DCE-MRI确诊乳腺癌97例,良性乳腺病变40例;DWI确诊乳腺癌82例,乳腺良性病变33例;1 H-MRS确诊乳腺癌69例,确诊乳腺良性病变45例;其中,DCE诊断乳腺癌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为95.1%、83.3%、89.3%,常规平扫为88.2%、79.2%、85.3%,DWI为80.4%、68.8%、76.7%,1 H-MRS为64.7%、93.8%、74.0%.结论 MRI平扫、DWI、DCE序列对乳腺癌诊断综合价值高,尤其以DCE扫描诊断优势更高.

  • 乳腺MRI常规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彭小星;姜德龙;包晶;王丽芹

    目的:探讨乳腺MRI常规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疾病鉴别诊断情况.方法:分析乳腺疾病患者70例临床资料,分别通过MRI常规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检查.结果: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疾病良性、恶性诊断率高于乳腺MRI常规成像,恶性病灶Emax明显高于良性,Tmax明显低于良性,恶性病灶SIopemax明显高于良性病灶,恶性病灶Ⅰ型比例低于良性病灶,Ⅱ、Ⅲ型比例高于良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MRI常规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疾病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为鉴别诊断良恶性和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MRI、DWI和DCE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刘曼;余建明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成像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前磁共振检查资料,包括T1、T2加权成像、DWI成像检查和DCE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成像检查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及对不同分化程度内膜癌的型号强度及ADC值差异.结果:DWI-MRI正确诊断病灶浸润深度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灵敏度87.5%、特异度92.86%、误诊率7.14%、漏诊率12.50%,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800,P=0.000.DEC-MRI正确诊断病灶浸润深度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灵敏度75.00%、特异度78.57%、误诊率21.43%、漏诊率25.00%,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533,P=0.000.DEC-MRI正确诊断子宫内膜癌Ⅰa期15例(68.18%)、Ⅰb期12例(80.00%)、Ⅱ期13例(68.42%)、Ⅲ期3例(75.00%),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Kappa=0.602,P=0.000.DWI-MRI正确诊断子宫内膜癌Ⅰa期18例(81.82%)、Ⅰb期13例(86.67%)、Ⅱ期16例(84.21%)、Ⅲ期4例(100.00%),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Kappa=0.602,P=0.000.结论:DWI-MRI较DEC-MRI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前浸润及分期诊断的诊断效能更高,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更高.

  •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量化分析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付芳芳;刘冬;陈翠云;沈海林

    目的:评价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量化分析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女性乳腺疾病患者62例,所有病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并选取10名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及正常志愿者均行MRI常规成像及DCE-MRI。观察分析病变在MRI动态增强后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测量并计算早期强化率(EER),大线性斜率(Slope)及大线性斜率比值(SlopeR)等动态增强定量参数。结果1.动态增强后,TIC类型中,Ⅰ型和Ⅳ型曲线多见于乳腺良性病变,Ⅲ型曲线多见于乳腺恶性病变,Ⅱ型曲线良恶性病变均可见。若以Ⅱ型和Ⅲ型曲线作为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其准确性77.0%,敏感性90.9%,特异性71.2%。2.采用ROC曲线确定EER、Slope及 SlopeR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EER阈值为83.35%,其诊断准确性为77.0%,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71.2%;Slope阈值为1.39%/s,其诊断准确性为67.6%,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3.8%;SlopeR阈值为12.14,其诊断准确性为77.0%,敏感性为36.4%,特异性为94.2%。结论1.DCE-MRI后乳腺病变的TIC类型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2.DCE-MRI定量参数EER、Slope、SlopeR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Slope的敏感性高,SlopeR的特异性高,EER的敏感性较高,稍低于Slope。3.对DCE-MRI进行量化分析,可提高MRI对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

  • 磁共振联合多种功能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晓玲;范晓黎;吴晓莉;方正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多种功能成像(f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癌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在常规扫描基础上,进行多种f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波谱成像(1H-MRS)及动态增强成像(DCE-MRI).结果 乳腺癌及腋窝转移淋巴结在DWI上为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减低,癌肿平均ADC值低于(0.892±0.082)×10-3.1H-MRS常出现明显的复合胆碱(Cho)峰,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曲线)为流出型或平台型,剪影图能反映癌肿的血供情况.结论 乳腺癌在多种fMRI检查中有各自特异性表现,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乳腺癌诊断准确性,在临床应用中有很高的价值.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

    作者:朱曼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0例,术前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肌层浸润程度的诊断差异.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分期诊断准确率高于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浅肌层和深肌层浸润准确率、灵敏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和肌层浸润程度等方面的诊断准确率高于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吕国义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2例肝癌患者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成像扫描,研究肝癌组织及液化坏死组织的扫描信号特征,计算并统计ADC(表现扩散系数)情况,并对不同组织分化MSI值(大上升斜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扩散敏感因子b=800 s/mm2时,肝癌坏死组织ADC为(1.71 ±0.34) 10-3 mm2/s,肝癌组织ADC为(1.01 ±0.26) 10-3 mm2/s,正常肝组织ADC为(1.27±0.33)10-3 mm2/s;在扩散敏感因子b=400 s/mm2时,肝癌坏死组织ADC为(1.88±0.42)10-3 mm2/s,肝癌组织ADC为(1.16±0.32)10-3 mm2/s,正常肝组织ADC为(1.32±0.29) 10-3 mm2/s;高分化肝癌细胞MSI值为(404.97±169.82);中分化肝癌细胞MSI值为(256.21±95.74);低分化肝癌细胞MSI值为(246.49±105.93);各组ADC及MSI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成像在肝癌患者的组织分化及细胞活性程度判断上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肝癌的重要方法.

  • 乳腺MRI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的影像质量控制

    作者:赵晓君;周忠洁;张弦;严志汉;周云新

    目的 探讨通过可控因素的调整来提高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影像质量.方法 收集305例女性乳腺病变患者,进行横断位T1WI、带脂肪饱和技术的 T2WI、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利用GE自带分析软件在异常强化病灶内选取ROI并绘制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对比分析各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本组患者中283例图像有足够的信噪比,获得的T1灌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时间分辨率合理良好.22例图像质量不理想.结论 通过优化各可控因素,使乳腺磁共振检查技术程序化,可获得更高质量的磁共振图像.

  • MR动态增强成像在诊断良恶性骨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金凤;林祥涛;王光彬;于台飞;张新娟;肖连祥;苗明明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成像在诊断良恶性骨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骨病患者(良性14例,恶性22例)行DCE-MRI检查.于动态增强图像上测量信号增强幅度(SEE)、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lope值)、向心性增强率(DER),判断TIC曲线类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选择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阈值,计算各参数对病变潜在恶性估计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①36例病例中,恶性病变组共22例,均为Ⅲ型(100%);良性病变组共14例,呈Ⅲ型者2例(14.29%),呈Ⅱ型者5例(35.71%),Ⅰ型者7例(50%).若以Ⅲ型为恶性病变,Ⅰ、Ⅱ型均视为良性病变为诊断标准,则TIC类型对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准确度为94.3%;②良恶性两组间SEE、Slope值、DER分别为227.96±172.08、325.6±125.86(P>0.05);(0.97±0.67)%/s、(2.53±0.91)%/s(P<0.05);0.2043±0.0487、0.2267±0.0402(P>0.05).Slope值对病变潜在恶性估计的准确度为91.4%.结论:DCB-MRI可以反应病变组织的血管化与灌注,有助于鉴别骨骼系统病变的良恶性,且以TIC类型准确度高,有价值.

  • 3.0TMRI动态增强成像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分析

    作者:颜小杭;张义;江恩来

    分析3.0TMRI动态增强成像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运用.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诊的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MRI对进展期胃癌患者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观察并对比患者MRI特征性表现.MRI对T2分期的准确率为85.71%(12/14),对T3分期的准确率为76.92% (10/13),对T4分期的准确率为93.75% (30/32).MRI对进展期胃癌患者T分期诊断总准确率为86.67%(52/60).3.0TMRI动态增强成像能准确诊断进展期胃癌,对进展期胃癌的分期及术前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DWI及DCE-MRI在良恶性骨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曹金凤;林祥涛;王光彬;肖连祥;苗明明;杨金永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MR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在良恶性骨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7例骨病患者(良性18例,恶性29例)行DWI检查,其中36例(良性14例,恶性22例)再行DCE-MRI检查.分别于DWI和动态增强图像上测量ADC值、信号增强幅度(SEE)、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lope值),判断TIC曲线类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选择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阈值,计算各参数对病变潜在恶性估计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①47例病例中,良恶性两组病变的ADC值分别为(171.15±46.96)×10~(-5)mm~2/s、(100.14±26.47)×10~(-5)mm~2/s(P<0.05);以113.3×10~(-5)mm~2/S为闽值,ADC值对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准确性为86.4%;②36例病例中,TIC曲线呈Ⅲ型者24例,恶性22例(91.67%),良性2例(8.33%);呈Ⅱ型者5例.Ⅰ型者7例,均为良性病变.若以Ⅲ型为恶性病变,Ⅰ、Ⅱ型均视为良性病变为诊断标准,则TIC类型对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准确性为94.3%;③良恶性两组间SEE、Slope值分别为227.96±172.08、325.6±125.86(P>0.05):(0.97±0.67)%/s、(2.53±0.91)%/s(P<0.05).Slope值对病变潜在恶性估计的准确性为91.4%.结论 ①DCE-MRI比DWI更有助于鉴别骨骼系统病变良恶性,以TIC类型准确性高,有价值;②良恶性病变间ADC值有一定交叉,DCE-MRI存在重叠,联合应用DCE-MRI与DWI,会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比较

    作者:邢庆娜;张小安;赵鑫

    目的: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DCE)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分析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包括T1和T2加权成像、DWI(b=0和700 s/mm2)和DCE成像,比较平扫结合磁共振DWI、平扫结合磁共振DCE成像判断肌层浸润、总体分期的差异。结果:对于肌层浸润的评估,磁共振DCE成像整体准确率为77.6%(45/58),磁共振DWI整体准确率为91.4%(53/58)。磁共振DWI分期判断准确率高于DCE成像(χ2配对=6.356,P=0.015)。和病理结果相比,磁共振DWI Kappa为0.807(P<0.001),磁共振DCE成像为0.587(P<0.001)。结论:磁共振DWI与DCE成像相比,在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和分期方面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 子宫内膜癌的DWI和DCE-MRI研究进展

    作者:陈天佑

    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属功能成像技术,分别通过表现扩散系数(ADC)和时间-信号曲线(TIC)定量或半定量灌注参数评估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本文就上述MR功能成像技术在子宫内膜癌的检出、诊断、分期和治疗反应的监测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动态增强MRI在兔失神经骨骼肌中的实验研究

    作者:祁良;徐磊;王文涛;冯阳;邹月芬;徐峰

    目的 运用动态增强(DCE) MRI评价兔失神经骨骼肌的特点.方法 12只兔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与术前、术后第1天、3天、5天、1周、2周、3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行兔下肢磁共振扫描.在实验组,观察左侧腓肠肌T2 WI信号变化.组内DCE-MRI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ep)、血浆容积分数(Vp)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参数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在实验组,左侧腓肠肌T2 WI信号增高.Ktrans,Vp逐渐升高至术后第4周并且维持高位至第12周.和对照组比较,Ktrans,Vp明显增高(P<0.05).Kep在组内和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trans和Vp在骨骼肌失神经的变化明显早于肌电图(EMG)和MR常规序列,DCE-MRI可以用来早期诊断失神经骨骼肌.

  • DWI序列在早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评估价值

    作者:高金鸟;李治群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深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患者6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了磁共振检查,包括DCE和DWI两种序列.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准,比较两种检查序列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有关肌层浸润方面评估,磁共振DCE序列的整体准确率为75.00%(51/68),DWI序列的整体准确率为91.18%(62/68),DWI序列准确率要高于DCE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32,P<0.05).DWI浸润Ⅰ级的灵敏度高于DCE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8,P<0.05).DWI序列判断宫颈浸润的准确率高于DCE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55,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评估方面,磁共振DWI较DCE序列均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具有检查时间短、无需对比剂等优点,应作为首选序列.

  • MRI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临床价值

    作者:董兴琦;朱敬松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85例乳腺疾病患者(94个病灶)为研究对象,行MRI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评估MRI平扫与MRI增强对乳腺疾病良恶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结果 MRI平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1%、84.2%、83.0%.MRI增强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92.9%、94.7%、93.6%.MRI增强诊断准确率为93.6%显著高于MRI平扫的83.0%(χ2=5.148,P<0.05).结论 MRI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动态增强成像可以强化乳腺良恶性病变形态学特征,提高MRI诊断准确率.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