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1991-2009年中国九省(区)儿童膳食蛋白质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
目的 分析1991-2009年我国6~17岁儿童膳食蛋白质摄入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1991、1993、1997、2000、2004、2006和2009年7轮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中的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及家庭收入水平等数据,对14 053名6 ~17岁儿童的蛋白质摄入量、供能比及食物来源构成的状况及长期变化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中国儿童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中位数从1991年的60.0 g/d下降到2009年的52.6 g/d(X2=109.0,P<0.01),农村和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分别下降了8.8 g/d(X2 =74.8,P<0.o1)和9.8g/d(X2=100.5,P<0.01).儿童蛋白质供能比为11.3%~13.0%.达到蛋白质推荐量的儿童比例从1991年的29.5% (801/2716)下降到2009年的19.2%(206/1073)(X2=259.6,P<0.01).优质蛋白质比例快速增加,动物蛋白比例从1991年的12.3%增加到2009年的32.2% (X2 =750.3,P<0.01),而豆类来源的蛋白质比例变化不大(<5.0%).结论 1991-2009年中国儿童膳食蛋白质摄入量呈现下降趋势,蛋白质质量明显改善,但动物蛋白比例过高值得关注;农村低收入家庭儿童可能面临蛋白质摄入不足的风险.
-
大鼠孕期和哺乳期高蛋白饮食对雄性子代生长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鼠孕期和哺乳期高蛋白饮食对雄性子代生长的影响. 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受孕后,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每组10只.3组孕期和哺乳期分别以不同蛋白质供能比的等能量纯化饲料喂养,包括饲料Ⅰ(蛋白质14.0%,碳水化合物69.3%,脂肪16.7%)、饲料Ⅱ(蛋白质24.0%,碳水化合物59.3%,脂肪16.7%)和饲料Ⅲ(蛋白质34.0%,碳水化合物49.3%,脂肪16.7%).子代出生后3d剔除雌性子代,并小窝喂养,于生后21d断乳后均以正常标准饲料喂养至生后77 d.测量雄性子代摄食量、空腹体重及身长,同时检测雄性子代内脏脂肪垫比重和血脂水平,并计算体重增长值、喂养效率及内脏脂肪垫比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及Tamhane T2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生后3d,Ⅱ组和Ⅲ组雄性子代的空腹体重均高于Ⅰ组[分别为(9.77±0.81)、(9.58±0.54)及(9.17±0.68)g,F=3.222,P=0.026].生后7、14及21d时,Ⅱ组雄性子代的空腹体重均高于Ⅰ组和Ⅲ组[7 d:分别为(17.59±1.24)、(15.96±1.17)及(16.52±1.05)g,F=23.684,P<0.001;14d:分别为(39.51±2.68)、(35.35±4.11)及(37.06±3.27)g,F=17.070,P< 0.001;21 d:分别为(67.77±4.22)、(63.43±3.98)及(64.43±3.81)g,F=84.195,P<0.001].生后7和14d,Ⅱ组雄性子代的身长均大于Ⅰ组[分另为(7.75±0.32)与(7.53±0.29)cm、(10.38±0.24)与(9.99±0.30)cm,P值均<0.05],且生后14d时Ⅲ组身长大于Ⅰ组,但小于Ⅱ组[分别为(10.22±0.25)与(9.99±0.30)cm、(10.22±0.25)与(10.38±0.24)cm,P值均<0.05].生后3~7和7~14 d,Ⅱ组和Ⅲ组雄性子代的平均体重增长均高于Ⅰ组[3~7 d:分别为(7.70±0.41)、(7.00±0.40)及(6.73±0.55)g,F=86.925,P<0.001;7~14 d:分别为(22.08±1.20)、(20.75±1.72)及(19.68±1.73)g,F=38.876,P<0.001],且Ⅱ组雄性子代平均体重增长均大于Ⅲ组(P值均<0.05).生后7~14 d,Ⅱ组雄性子代平均身长增长大于Ⅰ组[(2.63±0.19)与(2.48±0.17)cm,P<0.05].(2)3组雄性子代生后21~49、49~77及21~77 d的体重增长、摄食量及喂养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生后49d时,Ⅱ组雄性子代的平均身长均高于Ⅰ组和Ⅲ组[分别为(22.03±0.26)、(21.57±0.43)及(21.77±0.33)cm,F=3.222,P=0.026].生后49和77 d时,Ⅱ组、Ⅲ组的平均内脏脂肪垫比重均高于Ⅰ组(49 d:分别为3.87±0.32、3.90±0.27及3.50±0.34,F=3.631,P=0.035;77 d:分别为5.13±0.32、5.15±0.33及4.68±0.38,F=3.611,P=0.032).(3)生后21d时,Ⅱ组、Ⅲ组雄性子代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均低于Ⅰ组[分别为(0.89±0.10)、(0.97±0.12)及(1.12±0.13) mmol/L,F=7.283,P=0.004],但生后77 d时,Ⅱ组和Ⅲ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Ⅰ组[分别为(2.64±0.37)、(2.43±0.32)及(1.90±0.21) mmol/L,F=12.321,P<0.001].结论 大鼠孕期高蛋白饮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雄性子代的出生体重.母体孕期和哺乳期高蛋白饮食可增加雄性子代青春期后内脏脂肪沉积和升高成年早期甘油三酯的水平.
-
围绝经期女性常见膳食模式对血脂情况的影响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中常见的不同膳食模式对血脂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392例轻体力劳动级且排除影响血脂其他情况的围绝经期女性,入院时均采用24 h回顾法调查连续3日饮食情况,分析膳食模式并按照能量及三大产能营养素比例情况归类分组,比较各组血脂情况。结果:经过调查发现有6种不同膳食模式,即高能量摄入组(A组,n=62)、高碳水化合物正常能量摄入组(B组, n=53)、高脂肪正常能量摄入组(C组,n=58)、高蛋白正常能量摄入组(D组,n=59)、正常能量正常比例摄入组(E组,n=116)、低能量摄入组(F组,n=44)。6组女性的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各指标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能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摄入均有可能引起血脂代谢异常,尤其是高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能更容易引起三酰甘油升高为主的血脂异常,而高能量及高脂肪摄入可以同时引起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异常。
-
不同质量蛋白质对肾损害大鼠钙平衡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豆蛋白对肾损害大鼠钙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3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体质量从小到大排序采用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4组,每组10只.标准饲料对照组:喂食含有14%酪蛋白饲料;大豆蛋白饲料组:喂食含有14%大豆分离蛋白饲料;混合饲料Ⅰ组:喂食含有7%酪蛋白加7%大豆分离蛋白饲料;混合饲料Ⅱ组:喂食含有7%酪蛋白加14%大豆分离蛋白饲料.实验期用腺嘌呤灌胃共21天建立肾损害大鼠模型,各组大鼠喂养相应饲料6周.测量指标:钙摄入量、尿钙、粪钙、血肌酐、尿素、白蛋白、钙、磷,骨钙.结果:大豆蛋白饲料组和混合饲料Ⅰ组实验检测项目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另外两组相比,血肌酐、尿素、磷低,血钙、钙表观吸收率、钙储留量和骨钙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质含量水平在14%条件下,含大豆蛋白的饲料更有助于促进钙平衡.
-
不同成分营养餐对肠促胰岛素分泌及胰岛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给予糖耐量正常受试者不同成分营养餐,探讨其对肠促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河北省人民医院于2010年招募15例健康志愿者,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受试者首先食用标准饮食洗脱1周,于试验当日接受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HC)、高蛋白饮食( HP)、高脂肪饮食( HF)之一作为早餐摄入,然后再采用标准饮食洗脱1周,重复试验过程,分别进食3种不同的营养餐。测定进餐后0、30、60、120、180、240 min血糖、胰岛素、抑胃多肽( GIP)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水平。结果受试者进食3种营养餐后血糖、胰岛素、GIP、GLP-1时间与组间对其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 P<0.05)。受试者进食3种营养餐后AUC血糖30 min、AUC血糖240 min、AUC胰岛素30 min、AUC胰岛素240 min、AUCGIP 30 min、AUCGIP 240 min、AUCGLP-130 min、AUCGLP-1240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中 HC AUC血糖30 min、AUC血糖240 min、AUC胰岛素30 min、AUC胰岛素240 min、AUCGIP 30 min、AUCGIP 240 min、AUCGLP-130 min、AUCGLP-1240 min均高于HP和HF,HP AUC胰岛素30 min、AUCGIP 30 min高于H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营养餐ΔI30/ΔG30、AUCI/AUCG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PΔI30/ΔG30高于HC、HF,HF AUCI/AUCG 低于HC、H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HC AUC胰岛素30 min与AUCGIP 30 min、AUCGLP-130 min呈正相关(r=0.476、0.535,P<0.05)。HC AUCGLP-130 min与AUC血糖30 min呈正相关(r=0.517,P<0.05)。HP AUC胰岛素30 min与AUCGIP 30 min呈正相关(r=0.433,P<0.05)。结论不同成分营养餐均可影响GIP、GLP-1分泌及胰岛功能变化;HC促进GIP、GLP-1以及胰岛素分泌作用明显;HP可明显促进早期GIP、胰岛素的分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也明显增高。
-
大米蛋白调控生长期幼鼠及成熟期大鼠肝脏脂类水平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大米蛋白对生长期幼鼠及成熟期大鼠肝脏脂类水平的调控效果及年龄对调控效果的影响作用.方法 分别给雄性Wistar 7周龄幼鼠及20周龄大鼠投喂CP为20%及14%的大米蛋白、大豆蛋白、酪蛋白2 w后,检测各组幼鼠、大鼠肝脏总脂质、肝脏总胆固醇及肝脏甘油三酯含量.结果 各实验组间幼鼠及大鼠生长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酪蛋白组相比,大米蛋白组、大豆蛋白组幼鼠及大鼠的肝脏总脂质水平、肝脏总胆固醇含量、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相对于酪蛋白组,大米蛋白降低幼鼠及大鼠肝脏总脂质、肝脏总胆固醇、肝脏甘油三酯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米蛋白组与大豆蛋白组间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正常的膳食条件下,大米蛋白能够显著降低生长期幼鼠及成熟期大鼠肝脏脂类含量,显示与大豆蛋白一致的降低肝脏脂类水平的作用效果,并不受年龄的影响与制约.
-
低蛋白饮食加复方α-酮酸片治疗在延缓肾功能衰竭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低蛋白饮食加复方α-酮酸片(开同)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贫血、血白蛋白、钙磷、甲状旁腺素(PTH)代谢的作用.[方法]选取42例CRF患者,治疗组22例给予低蛋白饮食0.6 g/(kg·d)加开同0.1 g/(kg·d)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低蛋白饮食0.6 g/(kg·d).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红细胞比容、尿素氮、血钙、磷、PTH均明显改善.[结论]低蛋白饮食加开同能改善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低蛋白饮食治疗的有效及安全的再认识
低蛋白饮食(LPD)用于透析前慢性肾衰(CRF)患者的治疗已有50余年,许多文献报道低蛋白饮食治疗可以减轻尿毒症、延缓肾衰进展,同时亦有学者质疑其安全性以及对以后替代治疗预后的影响.本文着重综述2000年以后发表的文献,从LPD治疗可以延缓CRF进展、不同LPD治疗方案对透析前CRF患者的作用及其安全性、LPD治疗不影响替代治疗预后等方面,论证其有效性和营养安全性.
-
妊娠糖尿病孕妇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糖尿病(GDM)孕妇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特点,为GDM孕妇合理饮食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确诊的GDM孕妇96例为研究对象(GDM组),另选正常孕妇96例为对照组,应用问卷调查孕妇饮食习惯,以食物频率调查和24 h膳食回顾法结合分析GDM孕妇的饮食结构、能量及三大营养素的摄入和其食物来源.结果 GDM组薯芋类、畜肉类、水果和坚果的摄入量高于对照组(t=2.695~13.052,P<0.05),粗杂粮、禽肉、深海鱼类和豆浆的摄入量低于对照组(t=3.389~6.268,P<0.05).GDM组每日总能量、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高于对照组(t=3.871~9.192,P<0.05),膳食中脂肪的供能比高于对照组(t'=8.548,P<0.05),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低于对照组(t=6.417,P<0.05).GDM组膳食中畜肉类来源的蛋白质高于对照组(t=17.245,P<0.05),禽肉和深海鱼类及豆类来源的蛋白质低于对照组(t=2.238~5.186,P<0.05).GDM组畜肉类来源的脂肪和植物来源的脂肪多于对照组(t=13.052、5.781,P<0.05),鱼类来源的脂肪少于对照组(t=6.268,P<0.05).GDM组粗杂粮来源的碳水化合物低于对照组(t=6.173,P<0.05),薯芋类和水果来源的碳水化合物高于对照组(t=2.785,t'=7.618,P<0.05).结论 GDM孕妇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及能量和三大营养素摄入不合理.孕妇在妊娠期间应调整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预防GDM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