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治风湿病三方
风湿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急、慢性胶原组织炎症,以心脏及关节受累为显著.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痹证."阳气少、阴气多"是风湿病发生的内因;风、寒、湿三邪的入侵是风湿病发生和发展的外因.该病可致肢体、关节、肌肉、经络等处发生疼痛、痠楚、重着、麻木等.其属风寒湿痹者,<金匮要略>甘草附子汤,麻黄加术汤常可用之.
-
甘草附子汤治疗寒湿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甘草附子汤治疗寒湿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口服甘草附子汤;对照组20例,口服通滞苏润江胶囊;2组疗程均为5d,比较2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关节疼痛情况.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改善关节疼痛、C反应蛋白及临床疗效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甘草附子汤能够迅速改善寒湿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候,且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
三附子汤解析
“三附子汤”(即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或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的简称)在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脉证治篇及《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篇均有论述,但历代医家争议颇多,笔者通过拜读多位医家的注解,就三附子汤存在的疑问进行解析.
-
甘草附子汤对胶原免疫性关节炎的抑制作用
-
重梳《伤寒论》174条到177条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174到177条条文及用药进行解析,外加临床报道佐证,重新探索并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现此三条条文可以视为仲景治疗痹证的一个思路.174条和175条为其治疗风寒湿痹,176条为其治疗风湿热痹,177条为其治疗风湿热痹内舍于心之心痹.
-
甘草附子汤对佐剂性关节炎小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研究甘草附子汤对佐剂性关节炎(AA)小鼠的作用研究.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甘草附子汤高、中、低剂量组(3.9,7.8,15.6 g·kg-1),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采用AA小鼠模型,造模第12天,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次/d,连续18d,观察药物对AA小鼠足肿胀的影响;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A小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甘草附子汤可抑制AA小鼠足肿胀,改变炎细胞浸润,减轻滑膜增生和骨侵蚀,减少AA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 β和IL-6水平(P<0.05),降低AA小鼠滑膜中MMP-1和MMP-3蛋白表达(P<0.05).结论:甘草附子汤AA小鼠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降低滑膜组织的MMP-1及MMP-3表达有关.
-
加减甘草附子汤治疗反应性网状细胞增多症
目的:观察加减甘草附子汤治疗反应性网状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和探讨加减甘草附子汤降低网状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对反应性网状细胞增多症给予加减甘草附子汤治疗,风寒湿痹给予炙甘草9 g,熟附子8 g,桂枝12 g,苍白术(各)12g,生苡米30 g,羌独活(各)9 g,生黄芪12 g,海桐皮16 g,生姜6 g.2剂,水煎服;风寒湿痹,日久化热,热邪窜人血分给予生黄芪12 g,桂枝9 g,生苡米30 g赤白芍(各)9 g,象贝母10 g,夏枯草12g,连翘12g,生地黄18g,玄参9 g,炙甘草9 g.结果:患者病情好转,网状细胞降低.结论:中药治疗反应性网状细胞增多症,疗效明显而且稳定,对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反应性网状细胞增多症/中药疗法 甘草附子汤 -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甘草附子汤的提取工艺
甘草附子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由甘草4 g,附子4 g,白术4 g,桂枝8 g组成.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其中甘草酸为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桂皮酸为桂枝的主要成分,其含量测定方法多,文献报道较多[1-4].甘草附子汤传统剂型为水煎剂,为将其开发为现代中药成方制剂,本室作了一系列研究.本研究采用50%乙醇对甘草附子汤进行回流提取,以浸膏得率、甘草中主要成分甘草酸的含量和桂枝中主要成分桂皮酸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甘草附子汤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
-
温针灸联合甘草附子汤治疗肾阳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温针灸通督手法联合甘草附子汤治疗肾阳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肾阳亏虚型AS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甘草附子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温针灸通督手法,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疗效、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肾阳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接受温针灸通督手法联合甘草附子汤治疗,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其血沉,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无毒副作用,安全有效.
-
督灸结合甘草附子汤对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炎症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究督灸结合甘草附子汤对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督灸结合甘草附子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炎性指标获得显著改善,即ESP、CRP、TNF-a、IL-6明显降低,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采用督灸结合甘草附子汤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助于降低在活动期的炎症指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HPLC法测定甘草附子汤中甘草酸和桂皮酸的含量
甘草附子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由甘草4 g,附子4 g,白术4 g,桂枝8 g组成.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甘草为方中君药,具有抗炎、镇咳等作用[1],甘草酸为甘草的代表性成分之一.桂枝为方中使药,具有镇痛、镇静等作用[2],桂皮酸是桂枝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
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40例。中药治疗组用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西药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1~2月。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血尿酸、血沉指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中药治疗组血尿酸、血沉指数下降效果更为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甘草附子汤加味治疗痹证66例
甘草附子汤,出自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原文"风湿相搏,掣痛不得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此方主之."笔者导师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此方随访治疗痹证66例,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
甘草附子汤治疗痹症107例
甘草附子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原文为"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此方随症加减,治疗痹症,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
HPLC法测定甘草附子汤中甘草苷和香豆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甘草附子汤中甘草苷和香豆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 200 mm× 4.6 mm, 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冰醋酸(体积比5∶15∶80∶1),流速 0.8 mL*min-1,检测波长 254 nm.结果甘草苷在20~ 300 mg*L-1内成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5.9%,RSD为3.1%.香豆素在1.7~ 16.7 mg*L-1内成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5.9%,RSD为2.0%.结论本法可作为甘草附子汤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
督灸结合甘草附子汤对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炎症指标的影响
目的:评价督灸结合甘草附子汤对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两组:督灸组49例采用督灸结合甘草附子汤治疗,针灸组49例采用传统针灸疗法结合西药治疗,共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的变化、疼痛时间、晨僵时间、VAS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督灸组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针灸组的73.47% (P <0.05);两组的炎性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但督灸组显著低于针灸组(P<0.05);两组的疼痛时间、晨僵时间以及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但督灸组显著低于针灸组(P<0.05).结论:督灸联合甘草附子汤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可以降低炎性指标的表达,缓解相关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祝味菊遗著《金匮新义》选刊之四
(接2013年第6期)四一、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甘草附子汤方: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
甘草附子汤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Ⅰ型胶原代谢及组织蛋白酶K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甘草附子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 3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甘草附子汤高、低剂量组和雌激素组.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水灌胃,甘草附子汤组给予甘草附子汤灌胃,雌激素组给予苯甲酸雌二醇肌注.3月后,测定大鼠Ⅰ型胶原(Col Ⅰ)、组织蛋白酶K(Cath K),Ⅰ型前胶原羟基末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交联羟基末端肽(ICTP)及骨小梁的变化.结果 甘草附子汤组与雌激素组能显著增加大鼠的骨小梁的数量(P<0.05),降低Cath K的表达,且甘草附子汤高剂量组与雌激素组无明显差异(P>0.05),低剂量组不如高剂量组明显.结论 甘草附子汤能够下调破骨细胞Cath K的表达来抑制骨基质中Col Ⅰ的分解,对骨质疏松症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
防己黄芪汤合甘草附子汤临床应用举隅
通过对《金匮要略》中防己黄芪汤与甘草附子汤条文的整理,从病因、病位、病机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并列举验案3则且作出相关分析,认为临床只要本着"谨守病机,异病同治"的原则,凡见风寒湿痹阻,表里俱虚证均可用防己黄芪汤合甘草附子汤加减化裁变通.
-
桂枝附子汤与甘草附子汤释义
桂枝附子汤与甘草附子汤见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普遍认为前者偏于表阳虚,后者则是表里阳虚.而从方药的比较可知,桂枝附子汤中含有姜草枣,兼顾脾胃营卫的生化,如桂枝汤之意属"表中之里":甘草附子汤中则不用姜枣,且见"骨节疼痛",如麻黄汤之意属"表中之表".再以风湿三方与<金匮要略>多条经文比较,可知仲景风湿三方应属历节病范畴,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的表郁比甘草附子汤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