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范文强;马玲;吴洁;侯爱萍

    目的:了解豫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0月-2017年5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20例,以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分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痰瘀痹阻、寒热错杂、肝肾两虚等5种证型,统计不同中医证型年龄与病程分布情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魏氏法测定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及风湿因子(Rheumatic factor,R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法)测定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痹阻证RA患者年龄相对年轻,不同年龄段各个证型间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病程多为10 a以下,病程超过20 a的多为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及肝肾两虚证.RA患者的PLT在湿热痹阻、痰瘀痹阻中明显升高,抗CCP抗体在湿热痹阻RA患者中更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的RF、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豫北地区RA证候以湿热痹阻多见,病程短,且与PLT计数与抗CCP抗体滴度相关,可作为中医药治疗的指导参考.

  •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作者:何力;沈艳莉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争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81.5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理化检查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在理化检查改善方面也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0例

    作者:郑丽;邵明义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RA患者4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进行治疗,并与安慰剂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与安慰剂组比较效果明显(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对RA的治疗有效,值得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

  • 庞学丰教授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作者:张红;庞学丰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庞学丰教授认为:肾虚不养督脉为其发病补肾壮督之关键以治本,重视祛除外邪、通络止痛以治标,同时配合外治法,发挥中医优势.

  • 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52例

    作者:耍彦霞;康斐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的疗效.方法:将104例RA湿热痹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治疗,疼痛明显时采取双氯芬酸钾胶囊内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有效率为80.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主要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DKK-1和IL-17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DKK-1和IL-17水平,不良反应较轻.

  • “四联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43例

    作者:王代明

    目的:观察“四联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四联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三联法”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联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疗效显著,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用药规律及其Logistic回归模型

    作者:柳春;梁永林;李四海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湿热痹阻证的用药规律,建立中药特征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效应的数学模型,为实验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近30年公开发表临床疗效良好的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复方108首,对复方中出现的170味药中使用频次高的前44味药的功效、归经、药性、药味进行统计,并对所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祛风湿药和归膀胱经的药物比较活跃,使用率为33.33%和23.68%,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主要因素,结果祛风湿药、化湿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解表药和归膀胱经的药均是具有治疗RA湿热痹阻证效应的重要因素(回归系数>0,且P<0.01).多元判别分析预测结果总符合率为91.8%.结论:中药特征与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效应存在一定的规律,高频药是其所在功效、归经的代表用药,可为临床医生选方用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结果与中医学关于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理论相吻合.

  • 加味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研究

    作者:马学玉

    目的:观察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和对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的影响.方法:11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按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来氟米特片治疗,每次20 mg,每天1次,口服;塞来昔布,每次0.2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白虎加桂枝汤内服,每天1剂.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月.观察进行治疗前后关节晨僵时间、休息痛、关节压痛数和肿胀指数(包括28个关节)、肿胀关节指数、双手握力、日常生活能力健康评估(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和湿热痹阻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IL-1和TNF-α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ACR20为85.45%,对照组为69.0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92,P<0.05);观察组ACR50为58.18%,对照组为38.1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05,P<0.05);观察组ACR70也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89.09%,对照组为62.7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7,P<0.05);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数、肿胀程度、屈伸不利、晨僵时间和HA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ESR、CRP、RF、IL-1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与中药明显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加味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能进一步的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控制疾病活动,提高临床疗效.

  • 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用药分析

    作者:宋青坡;潘富伟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中药规律.方法:检索1990-2014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万方中医药知识系统、万方医学网、万方医学网临床诊疗知识库、维普期刊资源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内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使用频数统计法来统计使用中药类别的频次、每味中药的使用频次、高频药物的性味归经及高频药对使用情况.结果:检索出基本方有57首,其中49首是自拟方,使用的中药总数共有158味,中药使用频次达612次;常用的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化湿药及理气药.温性药、凉性药及寒性药较多,平性药、热性药其次;辛、苦、甘药物使用频次较多;大多数药物归肝经、脾经、肾经,兼顾胆经、心经、肺经及胃经等;药对使用总频次为313次,其中苍术和黄柏、知母和石膏、知母和黄柏等出现频次较高.结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药物使用有规律可循,为中医药防治强直性脊柱炎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血清比较蛋白组学分析

    作者:孙志岭;王玲;王富强;许志洋;钱鑫;纪伟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中医湿热痹阻证证候学研究.方法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n=12)、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阴虚证(n=12)、正常对照(n=12)共三组血清,分别进行双向凝胶电泳,通过软件分别比较湿热痹阻证组和其他两组图谱,找出共同的湿热痹阻证差异蛋白质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鉴定.结果 对14个湿热痹阻证共同的差异蛋白点,应用质谱进行鉴定和SwissProt数据库检索,得到9个湿热痹阻证差异蛋白,涉及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分泌多肽、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蛋白、膜蛋白质类、运输蛋白等.结论 这些蛋白具有潜在的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诊断、预后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湿热痹阻证实质提供了依据.

  • 病证结合组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研究

    作者:张斌

    目的:观察分析病证结合组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片及洛索洛芬钠片,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病证结合组方中药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压痛个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肿胀个数、握力等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证结合组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宣痹通络膏治疗痛风(湿热痹阻证)60例临床观察

    作者:彭凯;孙绍裘;李益亮;曾祥晶

    目的:观察宣痹通络膏治疗痛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方法:纳入痛风(湿热痹阻证)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及宣痹通络膏治疗;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及痛风定胶囊治疗.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压痛、急性红肿及活动受限积分.采用常规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尿酸(UA);采用魏氏法检测血沉(ESR);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症状改善及ESR、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UA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痹通络膏治疗痛风(湿热痹阻证)疗效良好,可明显改善关节疼痛、压痛、急性红肿及活动受限,降低UA、ESR、CRP.

  • 湖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关系研究

    作者:邝涛;李鑫;王宝新;魏艳霞;王莘智;李如意;余黄合;宋厚盼;范伏元;刘平安;黄惠勇;蔡雄

    目的 探索湖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的关系,为RA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2015年1月-2016年5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就诊且确诊为RA病历资料299例.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RA中医证型与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肝功能等临床检测指标关系.结果 血沉:湿热痹阻证血沉表达水平与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类风湿因子:各证型间的类风湿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湿热痹阻证表达水平与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肝功能:RA各证型球蛋白平均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值,白球比均低于正常值,但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中医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存在一定关系,血沉是潜在的湿热痹阻证与肝肾阴虚证辨证指标,C反应蛋白是潜在的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辨证指标,但其临床检验效能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柳春;梁永林;姚柳伊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反复发作性关节炎,以关节滑膜结构和功能异常为其主要特征[1-2].该病致残率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中医药在RA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大进展,并以其毒副作用低、疗效显著、作用独特等特点在RA治疗中被广泛运用.因此,笔者采用"病证结合"思维模式,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开展RA用药规律研究,以期提高中医药治疗RA的疗效.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关于RA的证候分型标准,收集了近30年中医药刊物中治疗RA湿热痹阻证的中药复方,统计分析高频药物,找出用药规律,删繁就简,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观察

    作者:李征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并与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10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痰热清组与清开灵组、穿琥宁组;比较治疗后三组中医积分变化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痰热清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清开灵组和穿琥宁组.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对于缓解患者病情、改善实验室指标有明显疗效.

  • 化痹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65例临床观察

    作者:杨运清

    目的:观察化痹饮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方法:将130例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和湿热痹阻型痹证分型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给予化痹饮,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予非甾体抗炎药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的常规方案,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变化、空腹血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77%(P<0.01,μ=79.051);治疗组治疗后在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功能障碍等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ESR、CRP、IL-1、TNF-α等炎性生经指标降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肝功损伤和明显消化道反应,治疗线部分患者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结论:化痹饮是一首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有效方剂,且服用安全.

  • 当归拈痛汤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福祖;李琴;宋维海;关却才让

    目的:研究中药当归拈痛汤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自2014年9月~2016年9月入青海省中医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97例和对照组9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洛芬片,研究组患者给予中药当归拈痛汤,同时服用布洛芬片,7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时间、肿胀数、晨僵时间、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症状体征的情况,治疗前后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抗环瓜氨酸(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等理化指标,治疗前后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在治疗后和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症状和体征方面,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RP、RF、ESR、抗CCP值在治疗后和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CRP、RF、ESR值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抗CCP值对比,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大小便正常,心肝肾等功能正常.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消化方面,两组患者在消化道的不良反应率方面的比较,研究组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当归拈痛汤和西药都具有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效果,但中西药结合更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患者的主要理化指标,不良反应也较少,对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患者血清和关节液IL-1、IL-6、TNF-α的表达研究

    作者:刘德芳;郭明阳;呼永河;晏姣;王超;贠明东;罗勇;杨敏;张俊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型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IL-1、IL-6、TNF-α的表达水平,分析IL-1、IL-6、TNF-α与炎性活动指标ESR、CRP、DAS28之间的关系,探索细胞因子与RA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RA湿热痹阻型患者外周血血清90例、RA湿热痹阻型患者关节液28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30例及健康对照组血清30例IL-1、IL-6、TNF-α的表达,并常规方法检测ESR、CRP.利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A湿热痹阻型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1、IL-6及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10.56,8.758;P<0.05);RA湿热痹阻型患者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3.09,2.496;P< 0.05);RA湿热痹阻型患者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骨性关节炎关节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2.46,2.51;P<0.05).RA湿热痹阻型患者外周血血清和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的表达与ESR、CRP、DAS28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湿热痹阻型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的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了RA的发生发展.

  • 自拟清络通痹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五海;周学平

    目的:观察自拟清络通痹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方法:自拟清络通痹方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10例,并与单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对照组10例进行随机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缓解显效率为50%,对照组为3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络通痹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具有良好疗效,可以降低炎性指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情活动,优于对照组,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 清热利湿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疗效观察

    作者:郭立霞;黄照国;闫恒志;凌鑫;魏运菊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组各55例,西医组采用美洛昔康+甲氨喋呤治疗,中西医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通络方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IL-1、TNF-α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西医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患者关节肿痛而热、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口渴汗出及尿黄、便干评分均低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PCS评分和MCS评分均高于西医组和治疗前(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ESR和RF水平均低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关节液TNF-α和IL-1水平低于西医组(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通络方联合西药可有效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关节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关节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44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