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真武汤治疗失眠症肾阳虚夹水饮证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真武汤和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肾阳虚夹水饮证的疗效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失眠症患者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给予真武汤,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每日1片,每晚临睡前半小时服用.连续治疗14日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SQI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等6个因子评分治疗后均降低(P<0.05),治疗组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也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睡眠障碍以及日间功能障碍4个指标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真武汤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艾司唑仑.
-
探析《伤寒论》辨治水饮
水邪为病,寒热虚实皆可为患,随气机升降无处不至.纵观<伤寒论>关于水饮的治法,贵在辨证论治,值得深入研究,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
小青龙汤临床应用举隅
小青龙汤为《伤寒论》中传统经方,至今临床仍广泛应用.小青龙汤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外可散在表之寒邪,内可消心下之水饮,乃发汗蠲饮,表里两治之法.在临床上适当辨证加减,可用于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
从六经病机览视水饮辨治规律
本文从水饮病变的来去关系上,系统分析和列举了六经病变与水饮病变的标本联系,突显了六经气化与水液代谢之间的丰富联系,发现各经病变与水饮病变的联系,主次疏密各有不同,如少阳病因三焦之腑的独特而与水饮关系甚密,阳明病则因气主燥化而与水饮关系较为疏远;另外本文通过系统联系、分析与归纳仲景六经病中的辨治水饮方证内容,可全面认识因六经气化异常而产生的不同水饮病证,发现彼此不同的发病机理、证候特点及治疗方法,如太阳感寒汗滞肌肤之溢饮或风水,方选大青龙汤、越婢汤等发汗散饮,少阳饮停膲膜而病悬饮,方选十枣汤因势利导泻利逐饮.
-
试论少阳与痰饮水湿
痰饮水湿为阴邪,六经辨证常将痰饮病归于三阴病,而临床发现其与少阳关系密切.文章从少阳与痰饮水湿关系、少阳水饮的特点、少阳与他经合病之痰饮水湿特征、少阳与痰饮水湿关系之临证意义探讨少阳与痰饮水湿关系.少阳之三焦为水液、元气之通道,少阳主方小柴胡汤兼具利三焦而化痰饮之能,且少阳病位居半表半里,易与在里之太阴相互影响,因此可以认为少阳与痰饮水湿的关系非常密切.少阳水饮以呕吐为主症,多见孔窍病变,停留少阳部位,且易与他经合病.提出治疗水饮病莫忘少阳,温化水饮同时注意疏利.
-
从气、血、水关系探析心水之病机与治疗
郭维琴教授为著名中医心血管专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已形成自己完整而独特的辨证治疗体系,尤其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方面疗效显著,在心衰病机诊断、治疗中重视“气”、“血”与“水”关系,认为心衰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之证,心之阳气(或兼心阴、心血)亏虚为本,瘀血、水停、痰饮为标,心气虚是病理基础,血瘀是中心病理环节,痰饮和水湿是主要病理产物,气、血、水相关同病等病理变化在心衰病证中具有重要地位.郭维琴教授在心衰药物治疗方面重视“气”、“血”、“水”的关系,首先重用益气药,同时应用理气药,注重应用活血化瘀药,利水药改善症状,并分析验案加以说明.
-
心衰水饮证的三焦论治
水饮是心衰过程中重要的病理因素,祛除水饮是心衰治疗中重要一环.文章阐释水饮和气虚血瘀一样,贯穿于心衰发病的始终,是心衰的重要病理因素,而水饮的产生又与三焦密切相关,即与肺脾肾三脏联系紧密.心肺气虚、中阳不足、肾阳虚衰,均可导致水液代谢失常,形成水饮内停.水饮证的治疗,当注重从三焦论治,即宣降肺气、健脾化湿以及温阳利水之法,上中下三焦并治.
-
从湿胜阳微探析焦膜病
目的 从“湿胜阳微”探析“焦膜病”的治法.方法 “湿”与“水饮”为同一种阴邪,故从“水饮”方面阐释.结果 三焦病证从“水饮”而治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临床上遇到水饮为病的“焦膜病”时均可从“湿胜”与“阳微”两方面入手,分清主次,辨证用药.
-
浅谈中医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症,是一种心室泵血能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疾病.其在中医学中属“心悸”、“怔忡”、“喘证”、“水肿”、“痰饮”等范畴,属危重症及难治病症.1病因病理中医认为,本病起病多缓,但亦可急性发作.此外,由于气病日久必然伤血,阳病日久必损及阴,故临床上亦可见血虚阴亏之候,然多与气虚阳衰相兼为病,或为气血不足,或为气阴两虚,或为阴阳两虚之候.心之阳气不能速振,瘀血、痰浊、水饮难以速除,故病情多缠绵不愈,每一次复发均重伤正气,使心之阳气更虚,瘀血、痰浊、水饮等益盛进而复累及心之阳气,甚则出现阳损欲脱之证,因虚致实,因实致虚,如此反复,气虚、血瘀、痰浊、水饮恶性循环,使心衰日重,虚实难复,部分病人可因阳气暴脱而突然死亡.
-
从"心肾相交"理论探析水饮与心悸的关系
心肾相交理论由来已久,其是对心肾两脏平衡的生理状态关系的经典概述;在病理上,心肾亦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心肾不交而诱发一系列的疾病,心悸是其中之一,而心悸是患者对自身心脏或胸前区跳动不适的一种主观感觉,其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精神状况能产生相应的影响;而水饮的产生与心肾不交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肾水不化,上凌于心终致心脉不畅,为悸为动.
-
木防己汤加减治疗癌性胸腔积液
癌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常见并发症,中晚期肿瘤患者往往处于正虚邪实、寒热兼俱的状态.木防己汤寒热相配、补利兼施,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通过对木防己汤的组成、加减变化,以及与“伏阳”学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的阐述,指出其应用重点在于把握体虚停饮夹热或寒湿郁久化热的病机,根据不同症状进行灵活加减.
-
水饮与心衰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疾病后期必然转归,其发病率高,预后严重,是造成心脏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心衰也正成为我国心血管病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西医学虽然在防治心衰方面取得了进步,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限制了一些药物的使用,因此中医药在治疗心衰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关注.
-
攻下润下合方在躯干损伤早期的应用
中医八法中的下法,就是运用泻下方药以通泄大便,消除胃肠积滞,或者攻逐水饮的一种治疗方法.作者发现,该方法与躯干损伤治疗原则-治当下行之理有相通之处,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适当应用攻下润下方法,对解除疼痛、治愈疾病有良好效果.2006年-2008年门诊和住院部共接治该类患者176例,现总结如下:
-
《伤寒论》第28条之我见
对历代医家关于<伤寒论>第28条的各种见解进行了深入、客观的分析,认为原文不应"去桂",更不应"去芍",桂枝对其水饮之邪的消退起着关键作用.
-
浅谈《伤寒论》水饮证治
仲师关于水饮病的证治,于<金匮要略>水气病、痰饮病两篇有较为详尽论述,<伤寒论>中虽未见系统论述,但其中有不少条文论及水饮为患之病证及治疗,似有探究必要,现分析如下.
-
依依春柳入药来
春风送暖,柳枝发芽.此时的柳树浑身是宝,入药亦显奇效,值得推广应用.柳皮从柳树皮中提取的水杨酸盐,即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有退热、镇痛、祛风、利湿、除痰、明目、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牙痛、乳痈、淋浊、黄疸、风湿骨痛、水火烫伤、皮肤瘙痒等疾患.柳皮煎水饮服,早晚各1次,可治风火牙痛.水煎熏洗可治疥癣顽疾.
-
经方治疗水饮4则
1攻逐水饮治悬饮叶某,男,22岁,工人.1994-05-12入院.主诉:干咳、胸痛伴发热、盗汗3日.患者3日来不明原因出现干咳少痰,咳引左侧胸痛,伴发热盗汗,自认为是感冒,服APC、川贝清肺露无效而来院就诊,门诊经胸透发现左侧胸腔积液而收入院.
-
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理论探讨
小青龙汤是《伤寒论》的名方,其在临床运用范围逐渐扩大,为了说明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从中医的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大法及方药运用方面进行理论探讨,阐明变应性鼻炎的病名与"鼽嚏"、"鼻鼽"、"鼽水"相类似,肺脾肾三脏虚损是变应性鼻炎形成的基础,水饮内停是变应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原因,益气温阳化饮法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根本法则.
-
《伤寒论》水气辨析
张仲景“水气”有不同的含义.水有形,气无形;水随气走,气附于水.《金匮要略》中水气即为水肿病,《伤寒论》中的水气为可流于身体各部的“水邪”、“温邪”,是有形的变动不居的实邪,类似于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古典医籍中多有提及水气,意义亦有不同.近现代医家认为既有水饮,也有寒气.水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气包含单纯的水饮和水饮与寒、热气的结合;狭义的水气即为阴寒之水气.成因有素体虚弱、外感邪气、太阳病误治、少阴寒化、久病伤阳和病后体虚六个方面.水气致病繁多,特征为“循津液而流也”,“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以及温药和之、三焦分治等治疗方法.
-
从肾论治舒张性心力衰竭
舒张性心力衰竭可归属“心痹”“心悸”“心水”“肾水”“痰饮”“喘证”“水肿”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气虚、阳虚为病理基础,瘀血、水饮、痰浊内停为主要病理产物,病位在心,又不止于心,心肾有着密切关系,应心肾同治为主,标本兼顾,不能单纯治心.从肾入手治疗,培养生化之源,是改善心肾阴阳互资,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