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缬沙坦对心肌缺血坏死后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及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杜广胜;邱强;马业新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缬沙坦对大鼠急性缺血坏死后的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缬沙坦对心肌缺血坏死后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Val组(缺血加缬沙坦组)、MI组(心肌缺血组)和C组(对照组).14 d后将三组动物处死,心肌组织经HE染色作形态学观察,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心肌组织切片内的TGF-β1及Ⅰ、Ⅲ型胶原表达.结果心肌组织HE染色:Val组和MI组可见心肌纤维溶解断裂、炎症细胞浸润等改变;免疫组化染色结果:Val组与MI组比较,TGF-β1及Ⅰ、Ⅲ型胶原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缬沙坦可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坏死后心肌Ⅰ、Ⅲ型胶原和TGF-β1的表达,从而减轻了心室的重构.

  • 免疫组化法检测CTGF、Ⅲ型胶原在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

    作者:邓月霞

    目的:观察CTGF、Ⅲ型胶原在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方法: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两个组,每组各20只.模型组、大鼠按1 ml/kg给予0.1%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每周前3天每天一次,共4周.正常组按1 ml/kg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周前3天每天一次,共4周.处死大鼠前1天晚上禁食,按10%水合氯醛0.6 ml/100 g体重腹腔注射处死大鼠,取肝脏置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24 h后石蜡包埋备用.结果:模型组同正常组比较,肝组织中Ⅲ型胶原的表达(其IOD值)增加0.98个数量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肝组织中CTGF的表达(其IOD值)增加0.56个数量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经相关分析,肝组织中CTGF与Ⅲ型胶原的表达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1.000,P=0.000(双侧),即可认为肝组织中CTGF与Ⅲ型胶原的表达之间有直线相关关系,且为正相关.结论:CTGF、Ⅲ型胶原在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增加;肝组织中CTGF与Ⅲ型胶原的表达之间有直线相关关系,且为正相关.

  • 肝炎患者血清Ⅲ型胶原和透明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峰;谌建军

    目的探讨肝炎患者血清Ⅲ型胶原、透明质酸检测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应用RⅡA试剂盒,按规定程序操作,检测该类病人血清中Ⅲ型胶原(PⅢP)和透明质酸(HA),包括清蛋白、球蛋白及清球蛋白比值.结果所检测的血样标本PⅢP和HA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血清Ⅲ型胶原和透明质酸可做肝炎患者的检测指标,对诊断和判断疗效均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电针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闵友江;MA Xiao-peng;赵天平;WU Huan-gan;施征;YANG Shan;谭琳蓥;ZHAO Cui-ying

    目的 探讨电针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电针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电针治疗组采用电针肝俞、足三里治疗,药物治疗组采用秋水仙碱治疗.应用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胶原增生,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均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大鼠肝组织胶原面积明显减少,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 电针肝俞、足三里能够下调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该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重要分子机制.

  • 扶肾降浊方对系膜增生性肾炎肾小管间质损害大鼠COLⅠ及COLⅢ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苏玮莲;李春雨;李国霞;李经秀;魏晓露

    目的 观察扶肾降浊方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肾小管间质细胞外基质Ⅰ、Ⅲ型胶原(COL Ⅰ及COLⅢ)蛋白和基因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肾降浊方中药组、贝那普利西药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实验12周、16周和20周末各组Ⅰ、Ⅲ型胶原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 12周、16周和20周末的模型组肾脏COL Ⅰ及COLⅢ蛋白表达呈强阳性(P<0.01),COL Ⅰ及COLⅢ基因表达上调(P<0.01),扶肾降浊方中药组和贝那普利组大鼠肾脏COL Ⅰ及COLⅢ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P<0.01),COL Ⅰ及COLⅢ基因表达亦均较模型组下调(P<0.05);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模型组肾小管COL Ⅰ及COLⅢ蛋白和基因表达均呈升高趋势,治疗组仍作用明显(P<0.05).结论 扶肾降浊方可通过基因和蛋白水平调节COL Ⅰ和COL Ⅲ在肾脏的表达,减少COL Ⅰ和COLⅢ在肾小管间质的积聚以减轻肾间质纤维化,从而对肾小管间质损害起到防治作用.

  • 生地对大鼠肺间质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的作用

    作者:刘力;唐岚;徐德生;陈琦

    目的:研究生地对原代分离的大鼠肺间质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Ⅰ、Ⅲ型胶原(Col Ⅰ、Col Ⅲ)表达的影响.方法:生地经提取分离后得到不同部位的提取物.大鼠肺间质成纤维细胞经原代分离传代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生地提取物及生地注射液作用72 h,采用RT-PCR的方法测定其中Ⅰ、Ⅲ型胶原的量.结果:水提醇沉上清液中以低聚糖为主的部分除个别浓度外,其余浓度对col Ⅰ表达均有抑制作用,高浓度对C0l Ⅲ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醇沉沉淀部分2×10-2g/mL的浓度对col Ⅰ表达抑制作用明显,各浓度对Col Ⅲ表达均有抑制作用;生地注射液各浓度均对col Ⅰ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低浓度(5×10-3g/mL)对coI Ⅰ、Col Ⅲ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生地中某些成分能够抑制大鼠肺间质成纤维细胞Col Ⅰ、Col Ⅲ的表达,是生地对肺纤维化起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 生肌化瘀方及其拆方对大鼠创面修复早期肉芽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影响

    作者:李斌;王振宜;肖秀丽;李福伦;范斌

    目的:探讨生肌化瘀方及其拆方对创面修复早期Ⅰ、Ⅲ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将2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肌化瘀方组、生肌方组、化瘀方组和模型组.以大鼠皮肤全层缺损创面为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创面修复早期肉芽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变化.结果:在创面修复的第3天,生肌方组和生肌化瘀方组的Ⅰ型胶原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化瘀方组则低于模型组(P <0.05);生肌方组、化瘀方组和生肌化瘀方组的Ⅲ型胶原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以化瘀方组更为明显;在创面修复的第7天,生肌方组、生肌化瘀方组的Ⅰ型胶原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生肌方组和化瘀方组的Ⅲ型胶原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祛瘀生肌法可以促进大鼠创面修复,减少瘢痕形成.

  • 山奈酚对小鼠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α-平滑肌动蛋白、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及胶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蔡文;张淑玲;赵雷;李华蓉

    目的 研究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经吡喹酮杀虫治疗后,给予山奈酚治疗对小鼠肝组织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 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BALB/c小鼠作为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将40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各8只,山奈酚组设5、10、15、20 mg/(kg·d)等4个剂量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6周给予吡喹酮灌胃治疗,剂量为500mg/(kg·d)×2 d.吡喹酮治疗后,山奈酚组小鼠分别给予山奈酚5、10、15、20 mg/(kg·d)灌胃治疗6周,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6周.治疗结束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肝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α-平滑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type Ⅰ collagen,COLⅠ)、Ⅲ型胶原(typeⅢcollagen,COLⅢ)蛋白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α-SMA、TIMP1、COLⅢmRNA的表达. 结果 山奈酚20 mg/(kg·d)组小鼠肝组织α-SMA、TIMP1、COLⅢmRNA的表达量依次为:1.251 7±0.053 8、1.490 1±0.042 9、1.328 3±0.070 3.模型小鼠肝组织α-SMA、TIMP1、COLⅢmRNA的表达量依次为:2.141 7±0.038 6、4.281 7±0.089 1、5.218 3±0.121 6.与模型组相比,山奈酚各剂量组α-SMA、TIMP1、COLⅢ的mRNA的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93、95.16、48.29,P<0.05);山奈酚4个剂量组之间,随用药剂量增大,α-SMA、TIMP1、COLⅢmRNA的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0.62、290.51、407.25,P<0.05).与模型组相比,山奈酚各剂量组α-SMA、TIMP1、COL Ⅰ、COLⅢ蛋白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6、237.96、191.58、274.32,P<0.05);山奈酚4个剂量组之间,随用药剂量增大,α-SMA、TIMP1、COLⅠ、COLⅢ蛋白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92、77.41、186.33、53.18,P<0.05). 结论 山奈酚可通过减少α-SMA、TIMP1、COLⅠ、COLⅢ的表达,能显著减轻日本血吸虫引起的小鼠肝纤维化.

  • siRNA沉默β-Catenin对肝星状细胞工、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葛文松;吴建新;陈颖伟;范建高

    目的 研究siRNA干扰β-Catenin表达、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肝星状细胞(HSC)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化学合成siRNA β-Catenin以Lipofectamine包裹,转染HSC-T6细胞,设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抽提细胞总RNA及蛋白质,收集培养上清液,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β-Catenin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表达与定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 转染siRNA的HSC-T6细胞β-Catenin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Ⅰ、Ⅲ型胶原表达显著下调,免疫细胞化学提示转染siRNA β-Catenin后的Ⅰ、Ⅲ型胶原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弱;48 h和72 h时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表达水平显著减少,分别比阴性对照下降(23.68±7.96)%和(38.42±6.58)%(F= 18.26,P<0.01;F= 26.38,P<0.01),Ⅲ型胶原含量于72 h时降低(39.68±4.92)% (F= 37.68,P<0.0t).结论 siRNAβ-Catenin能高效抑制HSC-T6细胞β-Catenin表达,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抑制HSC-T6细胞增殖,显著减少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和分泌,具有预防及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力.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Ⅰ、Ⅲ型胶原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朱颖炜;曾欣;谢渭芬;张新;林勇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根据注射时间的不同,获取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和VG染色,明确纤维化分期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观察PAI-1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及其与Ⅰ、Ⅲ型胶原的相关性.结果 PAI-1在正常大鼠肝脏中,仅在汇管区细胞浆有少量表达,而随着纤维化的进展,其表达量进行性增加;在纤维化肝脏,PaI-1主要分布于细胞浆;PAI-1与Ⅰ、Ⅲ型胶原呈直线相关.结论 PaI-1在肝纤维化进程中持续上调,可能参与胶原的表达调控,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作者:易建华;王华;蔡淑清

    目的:观察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20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双环醇150 mg/d治疗24周,治疗前、后分别行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治疗前、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观察治疗前、后肝组织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状况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经双环醇治疗后,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可显著降低,复常率分别达95%和70%,不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且肝组织内α-SMA和TGF-β1的表达强度明显减弱,同时Ⅰ、Ⅲ型胶原的含量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双环醇治疗可减轻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同时明显降低肝组织内TGF-β1、α-SMA的表达,阻止肝星状细胞活化和Ⅰ、Ⅲ型胶原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 白细胞介素-17促进人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胶原蛋白表达

    作者:赵丽;卞兆连;连敏;王绮夏;陈胜良;马雄

    背景: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白细胞介素-17(IL-17)是辅助性 T 细胞17(Th17细胞)重要的效应因子,可引起炎性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前期研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 IL-17阳性表达细胞数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然而 IL-17引起肝纤维化的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 IL-17对人 HSC 细胞株 LX2活化和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 IL-17处理人 HSC 细胞株LX2,采用 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 Col-Ⅰ)、Col-Ⅲ mRNA 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α-SMA、Col-Ⅰ、Col-Ⅲ蛋白表达。结果:LX2细胞活力随 IL-17浓度增加呈升高趋势,但各浓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IL-17处理组(100 ng/ mL)α-SMA、Col-Ⅰ、Col-ⅢmRNA 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5)。随着 IL-17浓度的增加,α-SMA、Col-Ⅰ、Col-Ⅲ蛋白表达逐渐增高。结论:IL-17可促进 HSC 活化以及 Col-Ⅰ、Col-Ⅲ表达,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 芍药苷通过IL-13/STAT6信号转导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

    作者:杜明占;沈继龙;吴强;胡向阳;储德勇

    目的 观察芍药苷通过白细胞介素13(IL-13)信号转导通路调控3T3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激活、增殖和胶原产生.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芍药苷(200、400、600、800和1 000 mg/L)或重组白介素13(rIL-13,6.25、12.5、50、100和200 μg/L),在体外刺激经无血清培养基培养12 h的3T3细胞,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培养24 h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rIL-13和芍药苷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根据其结果 选择1个适宜的rIL-13刺激浓度.用该浓度rIL-13(100 μg/L)刺激无血清培养基培养12 h的3T3细胞12 h后,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芍药苷(200、400、600、800和1 000 mg/L),继续培养24 h,同时设空白对照组.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碱裂解法测定培养上清羟脯氨酸含量.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白介素13受体α1 (IL-13Rα1)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细胞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IL-13Rα1和STAT6的mRNA水平.结果 芍药苷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3T3细胞增殖(r=-0.980,P<0.01),且各浓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599,P<0.01).rIL-13能明显促进3T3细胞增殖(r=0.538,P<0.05).芍药苷(200、400、600、800和1 000 mg/L)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rIL-13刺激的3T3细胞增殖(1.780±0.177、1.636±0.073、0.965±0.066、0.623±0.037和0.337±0.022,r=-0.971,P<0.01),且各浓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537,P<0.01).芍药苷还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rIL-13刺激的3T3细胞分泌羟脯氨酸(3.030±0.094、2.976±0.047、2.814±0.047、2.652±0.124和2.408±0.124,r=-0.916,P<0.01),且各浓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42,P<0.01).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 显示,芍药苷能抑制rIL-13刺激的3T3细胞α-SMA、IL-13Rα1和STAT6蛋白的表达.RT-PCR结果 显示,芍药苷能抑制rIL-13刺激的3T3细胞Col-Ⅰ、Col-Ⅲ、IL-13Rα1和STAT6 mRNA的转录水平.结论 芍药苷通过IL-13/STAT6信号转导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激活和胶原的产生,可能是芍药苷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脾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

    作者:陈家林;陶君;蔡卫民;张燕萍

    目的研究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肝、脾组织Ⅰ型胶原(C-Ⅰ)和Ⅲ型胶原(C-Ⅲ)的含量变化.方法对55例晚血患者肝活检标本和脾切除标本进行常规病理检查,肝、脾纤维化程度分期,经天狼猩红染色后,于偏光显微镜观察C-Ⅰ、C-Ⅲ分布情况.用图像分析仪计算C-Ⅰ、C-Ⅲ含量.5例正常肝、脾标本作对照.结果患者肝组织C-Ⅰ、C-Ⅲ含量明显增加(P<0.01),肝窦中也明显增加(P<0.01),C-Ⅰ/C-Ⅲ比值明显降低(P<0.01).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升高,肝窦C-Ⅰ、C-Ⅲ含量呈下降趋势,C-Ⅰ/C-Ⅲ比值则呈上升趋势.脾索C-Ⅰ、C-Ⅲ含量明显增加,C-Ⅰ/C-Ⅲ比值降低(P值均<0.01).随着脾纤维化程度的升高,C-Ⅰ、C-Ⅲ含量呈上升趋势,C-Ⅰ/C-Ⅲ比值则呈下降趋势.结论晚血患者肝、脾组织C-Ⅰ、C-Ⅲ含量增加,以C-Ⅲ增幅较大.

  • 日本血吸虫感染兔I型和Ⅲ型胶原动态变化及干扰素-γ对其的作用

    作者:翁红雷;蔡卫民;杨艳红

    目的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的新西兰兔肝脏I型和Ⅲ型胶原的动态变化以及γ-干扰素(IFN-γ)对I型和Ⅲ型胶原的降解作用.方法日本血吸虫感染兔在感染后不同时期取8只病兔肝脏,作常规石蜡切片,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α-SMA染色、伊红染色和天狼红染色,并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I型和Ⅲ型胶原分布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计算胶原含量.感染16 wk后,给予吡喹酮治疗,IFN-γ治疗8 wk,停药观察4 wk.观察IFN-γ对I型和Ⅲ型胶原沉积的降解作用.结果感染日本血吸虫的病兔I型胶原在第8周时占总面积百分比的5.73±3.40,至第28周时达总面积百分比的40.14±17.00,约增加了7倍;Ⅲ型胶原则由第8周时总面积百分比的1.15±1.34增加到6.80±5.19.α-SMA阳性细胞表达数则由2.8±1.0增加至7.3±1.5.自血吸虫感染16 wk开始采用IFN-γ治疗,8wk后,IFN-γ治疗组的I型和Ⅲ型胶原所占面积百分比分别由原来的18.51±7.52和4.63±3.64下降为24wk时的3.09±1.54和0.40±0.37(P<0.01),模型对照组和吡喹酮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停药4 wk后IFN-γ治疗组的I型和Ⅲ型胶原所占面积百分比均有所回升(P<0.05).结论 IFN-γ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新西兰兔肝纤维化有较好疗效,IFN-γ的治疗作用在停药后可逆.

  • 反义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对肝星形细胞的影响

    作者:刘文滨;王吉耀;杨长青;王逸青;蒋炜;贺伯明;郭津生

    目的探讨体外构建的反义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表达质粒在大鼠肝星形细胞(HSC)中的表达情况及对HSC活化后Ⅰ、Ⅲ型胶原量的影响.方法双酶灌注和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大鼠HSC,培养7~10 d后活化为肌成纤维样母细胞表型.应用巢式RT-PCR和基因重组技术构建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反义TIMP-1质粒并测序鉴定.应用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和pcDNA3空质粒转染HSC,经含400 μg/ml G418的DMEM培养液筛选3~4周,另设立空白对照组.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检测筛选后的HSC中TIMP-1表达情况;用FITC标记的Ⅰ型胶原为底物测定培养上清液内间质胶原酶活性;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HSC中Ⅰ、Ⅲ型胶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外源重组质粒能较大程度地抑制活化HSC中TIMP-1的表达,而pcDNA3空质粒和空白对照组则无类似结果.TIMP-1/GAPDH比值分别为0.67,2.41和2.97(mRNA水平,P<0.05).TIMP-1/β-actin比值分别为0.31,0 98和1.32(蛋白质水平,P<0.05).外源重组质粒转染显著提高了间质胶原酶活性,酶活性分别为0.3049,0.1411和0.1196(P<0.05).HSC中Ⅰ、Ⅲ型胶原量明显减少.Ⅰ型胶原/β-actin比值分别为0.63,1.78和1.92(P<0.05).Ⅲ型胶原/β-actin比值分别为0.59,1.81和1.98(P<0.05).结论反义TIMP-1重组质粒可在HSC中获得稳定表达,并可大幅提高HSC培养液中间质胶原酶的活性,这就有可能提高对Ⅰ、Ⅲ型胶原的降解能力,减少HSC中Ⅰ、Ⅲ型胶原的含量,从而减少了以Ⅰ、Ⅲ型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为肝纤维化的逆转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 Ⅰ、Ⅲ型胶原在牙龈成纤维细胞和牙周韧带细胞中表达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燕;汪说之;樊明文;杨丕山;李纾

    目的比较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与牙周韧带细胞在胶原基质合成方面的差别,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与牙周韧带细胞,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Ⅰ、Ⅲ型胶原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通过图像分析探讨其表达的差异.结果Ⅰ、Ⅲ型胶原在牙周韧带细胞中表达阳性,在牙龈成纤维细胞中染色较弱.统计学分析显示,Ⅰ、Ⅲ型胶原在牙龈成纤维细胞与牙周韧带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牙龈成纤维细胞与牙周韧带细胞胶原基质的合成或分泌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作为鉴别两种细胞的标志之一.

  • 正极性驻极体5-氟尿嘧啶贴剂对兔耳瘢痕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TCF-β表达的影响

    作者:安晓强;苑旺;梁媛媛;郭鑫;梁合鹃;江键;崔黎丽

    目的 研究+5 kV驻极体、5-氟尿嘧啶(5-FU)贴剂和+5 kV驻极体5-FU贴剂对兔耳瘢痕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通过电晕充电系统制备的正极性聚丙烯驻极体充电面与制备的5-FU贴剂背衬层结合制成表面电位为+5 kV的驻极体5-FU贴剂,再将+5 kV驻极体、5-FU贴剂和+5 kV驻极体5-FU贴剂分别作用于兔耳创面,通过测算瘢痕增生指数,观察研究瘢痕增生状况,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上述驻极体、5-FU贴剂和驻极体5-FU贴剂对兔耳瘢痕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TGF-β表达的影响.结果 ①兔耳创面自然愈合4周后形成增生性瘢痕组织.②正极性驻极体不会导致创面过度修复.③5-FU贴剂和正极性驻极体5-FU贴剂通过减少瘢痕组织内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TGF-β的表达量,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生长.④正极性驻极体5-FU贴剂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的效果优于5-FU贴剂.结论 正极性驻极体与5-FU联用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的效果更好.

  • 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Ⅲ型胶原烧伤贴膜的研制(Ⅰ)

    作者:蒋长敏;蒋雪涛;魏红;赵长文

    目的:研究胶原蛋白的性质及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oly(HEMA)]-Ⅲ型胶原烧伤贴膜的制备方法.方法:从小牛皮中提取Ⅲ型胶原蛋白,与poly(HEMA)、乙二醇混合,用过硫酸铵和偏亚硫酸钠引发交联反应,制成烧伤用贴膜;在膜中加入药物吲哚美辛,并做体外溶出实验.结果:poly(HEMA)-Ⅲ型胶原贴膜具有良好的弹性、柔软性、吸湿性和粘附性;吲哚美辛的体外累积释放百分量-时间曲线表明,其多孔的海绵状结构是良好的药物释放系统.结论:poly(HEMA)-Ⅲ型胶原的复合物是制备烧伤用创面敷料的良好材料.

  •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桥;卢颖;仲芳;郝旭;李聪;郭山脉;王伟铭;陈楠

    目的 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对经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脏组织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 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和阿霉素肾病组(n=12).阿霉素肾病组大鼠经阿霉素静脉注射造模后第4周,根据干预方式随机分为模型组、Boaezomib 30 μg/kg干预组和Bortezomib 60 μg/kg干预组,每组4只.观察各组大鼠血、尿生化指标的变化,包括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ACR)等.于建模后第8周心脏采血后处死动物并取肾脏组织,PAS和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和肾小球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 Ⅰ)和Ⅲ型胶原(ColⅢ)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Bortezomib干预组大鼠建模后第2周ACR明显升高.建模后第8周,Boaczomib干预组大鼠血清SCr、BUN和ACR均显著低于模型组,Alb明显高于模型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小球硬化积分、胶原沉积面积百分比及肾脏组织α-SMA、Col Ⅰ和ColⅢ表达,模型组和Bortezomib干预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Bortezomib干预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其中Bortezomib 60 μg/kg干预组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Bortezomib能显著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组织纤维化程度,延缓病情的进展.

266 条记录 6/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