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类型与24h动态血压水平的关系研究

    作者:张洁;仇盛蕾;金玫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类型与24 h动态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25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并对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中医证候类型与血压监测的各项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肝火亢盛型多年龄偏低,病程较短,24 h平均脉压低,夜间血压下降率大,昼夜血压曲线“非杓型”发生率低,昼夜节律基本存在.痰湿壅盛型BMI高,24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24 h平均脉压、昼夜血压曲线“非杓型”发生率略高于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24 h平均脉压高,夜间血压下降率小,昼夜血压曲线“非杓型”发生率高,昼夜节律基本消失.阴虚阳亢型及瘀血内阻型24h平均脉压、昼夜血压曲线“非杓型”发生率均较肝火亢盛型高,但较阴阳两虚型低,其中瘀血内阻型24h平均脉压、昼夜血压曲线“非杓型”发生率均高于阴虚阳亢型.结论 24 h血压水平和血压昼夜节律在原发性高血压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中分布存在差异,可作为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 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杨晓琳;刘炜

    目的:比较针刺联合耳穴贴压与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各45例.药物组给予口服卡托普利片,每次12.5 mg,每日2次;联合组给予针刺和耳穴贴压治疗,针刺穴取人迎、风池、百会,耳穴贴压穴取神门、心、降压沟、交感,每日1次,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肌酐水平和证候积分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经过4周治疗,两组24 h动态血压较治疗前均改善(P<0.01,P<0.05);联合组治疗后降低24 h动态血压值的效果优于药物组(均P<0.05);两组的变异系数(CV)均有下降趋势,其中联合组的24 h血压和收缩压的变异系数下降幅度较药物组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ngⅡ水平和血浆肌酐水平均下降(均P<0.05),联合组降低AngⅡ和肌酐水平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均P<0.05);两组证候积分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较药物组治疗后证候积分下降明显(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6%(43/45),明显优于药物组的71.1%(32/45)(P<0.05).结论: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对于改善24 h动态血压、AngⅡ水平、肌酐水平优于卡托普利,且能改善头晕、心悸等临床症状.

  • 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伴发餐后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作者:路岩;朱丹;郝宇;张英;宋玮;程云鹏;杨晓蕾;姜一农

    目的 观察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餐后血压变化,探讨餐后低血压(PPH)临床特点及其与心、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病房住院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1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PPH诊断标准分为PPH组(n=153)和非PPH组(NPPH组,n=38),探讨PPH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行心脏超声、肾功能检查,探讨PPH对心脏及肾脏损害的影响.结果 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1例中,153例在不同餐次出现至少一次PPH,PPH总发生率80.1%.早餐及午餐PPH发生率高于晚餐(P<0.05);早餐、午餐餐后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晚餐[(18.3±14.9)、(20.3±14.6)比(15.5±13.0) mm Hg,均P<0.05],三餐后舒张压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PP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80~89岁高龄老年组早餐后收缩压下降幅度较60~69岁低龄老年组增大[(26.3±12.1)比(16.8±15.0)mm Hg,p<0.05].根据三餐的餐前收缩压之和取平均值分为3组,餐前平均收缩压较高的C组(≥160 mm Hg)与B组(140~<160 mm Hg)的PPH发生率高于收缩压较低的A组(<140 mm Hg)(P<0.05);且C组和B组三餐后收缩压下降幅度高于A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餐餐前平均收缩压是PPH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50,95% CI 1.021~1.079).PPH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大于NPPH组(P<0.05),而PPH组与NPPH组在肾功能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PPH发生率为80.1%,三餐中以早餐及午餐PPH发生率较高,晚餐PPH发生率低;三餐餐前平均收缩压是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PH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PH的发生可能会引起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结构的改变.

  • 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青少年24小时血压监护及踏车运动时血压变化

    作者:杜俭;赵光胜;张伟忠;孔燕

    目的比较19名双亲均患高血压病(FH+)和18名无本病家族史(FH-)的正常青少年24 h动态血压与踏车运动试验.方法 24 h动态血压采用无创伤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测定;踏车运动试验:测量运动前、运动中10分钟及运动后至40分钟血压及心率.结果 (1)FH+组白昼收缩压均值、24 h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值较FH-组高.(2)踏车运动试验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高血压家族史是高血压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正常血压青少年其交感活性无明显增高.

  • 24h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血压自测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治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作者:马松权

    目的 探究24h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血压自测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常规组(120例)与实验组(120例),常规组采用24h动脉血压监测,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家庭血压自测培训,比较两组的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的血压水平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血压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24h平均收缩压(SBP)为(128.52±7.45)mmHg,低于常规组(137.56±7.9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24h平均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24h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血压自测培训,便于在家中对血压进行监测,利于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改善血压变异性,值得采纳.

  • 慢性肾脏疾病1~3期合并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对比研究

    作者:李欣欣;王晶;赵海丹;陈洪;周春华

    目的 24 h动态分析慢性肾脏疾病(1~3期)合并高血压(HCKD)患者的血压变化,并与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的血压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海军总医院肾内科收治的HCKD患者52例作为HCKD组,另外选取47例PH患者作为PH组,对两组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以及血压变异性检测,对两组患者的24 h舒张压(24 h-SBP)、24 h收缩压(24 h-DBP)、日间和夜间血压平均值以及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血压比较:HCKD组24-DBP、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分别为(81.5±13.2) mmHg、(162.0±17.2)mmHg、(82.4±16.5) mmHg,均高于PH组(71.8±12.0) mmHg、(140.3±25.6) mmHg、(66.8±20.1)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压变异性比较:HCKD组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分别为(14.4±3.5)mmHg、(9.5±1.2)mmHg,均高于PH组(11.3±2.6)mmHg、(7.8±1.3)mmHg(P<0.05);HCKD组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和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分别为(9.4±2.5)mmHg、(9.4±2.5)mmHg,均高于PH组(7.7±2.2)mmHg、(9.1±2.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肾性因素参与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趋势紊乱,夜间血压及变异性明显增加,是肾功能继续恶化的重要因素.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抑郁的关系

    作者:李丹露;李军;郭立稳;王娜;王义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10月于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行颈动脉超声、24h动态血压监测及焦虑抑郁量表(HAMD)评分。根据颈动脉内膜是否增厚分为IMT正常组(57例)和增厚组(71例),根据是否有抑郁分为抑郁组(59例)和非抑郁组(69例),分别对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IMT增厚组、IMT正常组昼夜平均收缩压水平及血压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昼夜平均收缩压和血压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MT增厚组BPV和抑郁发生率均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BPV和IMT增厚率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BPV与颈动脉IMT及抑郁症发生显著相关。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BPV对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抑郁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老年人24 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杨玉琳;王愉;马秀

    目的探讨老年人正常血压和1、2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ABP)波动规律、范围的不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正常血压者和90例1、2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 ABP监测并分组观察与对照.结果正常血压组和1、2级高血压组昼夜血压波动规律明显不同,波动范围也不同,前者收缩压波动范围为50 mm Hg,后者收缩压波动范围为60 mm Hg,差异显著.结论如以各项均值+2个标准差为上限值,老年人正常血压者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日间高值<160/95 mm Hg,夜间则<150/90 mm Hg.

  • 早期慢性肾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作者:张清;王成军;鲍晓荣

    目的:分析早期慢性肾脏病(CKD 1期)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以2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N组),71例肾功能稳定的CKD 1期患者作为疾病组(D组).收集肾功能、血脂、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等临床资料;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早期CKD患者LVH有关指标,分析ABPM指标与LVH的关系.结果:(1)与N组相比,D组夜间收缩压,昼、夜及24 h平均舒张压均升高(P均<0.05);夜间收缩压下降率(nDRS)及舒张压下降率(nDRD)均明显下降(P均<0.05);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升高(P均<0.05).(2)D组高血压及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分别达47.9%、62.0%.(3)与杓型血压组(Dip组)相比,非杓型血压组(non-Dip组)LVMI值及LVH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均<0.05).(4)与非高血压组(non-LVH组)相比,高血压组(LVH组)nDRS和nDRD均明显下降,血红蛋白(Hb)显著降低(P均<0.05).(5)相关性分析显示LVMI值与nDRS、nDRD和Hb均呈负相关(P均<0.01),昼间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和24 h平均舒张压(mSBP)均呈正相关(P均<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DRS、Hb、nDRD和血肌酐(Scr)进入回归方程:y=123.429-2.290x1-0.47x2-0.768x3+0.178x4(y=LVMI;123.429=常数,t=8.41,P=0.000;x1=nDRS,t=-5.43,P=0.000;x2=Hb,t=-4.77,P=0.000;x3=NDRD,t=-3.47,P=0.001;x4=Scr,t=2.08,P=0.041).结论:早期CKD患者即已出现血压升高及血压节律改变;LVH发生与早期CKD患者夜间高血压及非杓型血压关系更为密切;贫血和肾功能减退本身也与早期CKD患者LVH发生有关.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雪梅;黄丽红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与否对动态血压的影响及动态血压监测的重要性。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2例。按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螺旋CT( VCT)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4例和非冠心病组88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及舒张压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明显小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勺型比例小于非冠心病组(P<0.05);晨峰出现频率大于非冠心病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较客观准确的测出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情况,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较未合并者的血压波动性更大。动态血压的监测对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患者在预防、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

  • 血压昼夜节律与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

    作者:徐军霞;王建军;詹开宇;吴海棠

    目的 探讨血压昼夜节律与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24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MBP)分为杓型(10%~20%,n=70)、非杓型(0% -< 10%,n =53)、超杓型(>20%,n=63)和反杓型(<0%,n=60);另入选1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用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调查,比较各组间MMSE评分的差异.结果 老年高血压合并T2DM组MMSE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老年高血压合并T2DM组中非杓型、超杓型和反杓型者的MMSE得分均低于杓型者,超杓型和反杓型又低于非杓型者(均P<0.05),但超杓型和反杓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认知功能的下降可能与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有关.

  • 不同治疗方式对晨峰式高血压治疗效果的观察与研究

    作者:杜伟;刘永平

    目的:探讨盐酸左旋氨氯地平使用不同的服药方式对晨峰式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是否不同。方法:将符合观察标准的受试对象分为两组,A组在每日清晨顿服盐酸贝那普利10 mg和盐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B组在晨起顿服盐酸贝那普利10 mg、夜间顿服左旋氨氯地平2.5 mg。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前、治疗4周后24 h动态血压变化及降压效果。结果:A、B组治疗后24 h动态血压测定各个指标均较治疗前低、B组治疗后24 h动态血压测定各个指标低于A组治疗后(P<0.05),B组降压效果好于A组(P<0.05)。结论:盐酸左旋氨氯地平采用夜间顿服方式能更平稳、有效地控制晨峰式高血压,有利于高血压的治疗。

  • 帕金森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瞿梦媛;干静;王晓蓉;徐鸣明;魏雅荣;刘振国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特点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估81例PD患者(PD组)和59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动态血压变化节律,同时进行PD非运动症状问卷调查,探讨病理性血压节律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①PD组患者血压节律倾向于非杓型血压;卧位血压升高的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01).②PD组24 h平均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夜间平均动脉血压下降水平[MAB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③PD患者夜间血压变异系数(CV)与病程(P=0.019)、H-Y分级(P=0.047)、UPDRS评分(P=0.031)、心血管症状相关(P=0.016)、睡眠/疲劳(P=0.049)因素呈正相关.结论 PD患者血压节律偏向于非杓型血压,并广泛存在夜间血压升高现象,病理性血压节律可能是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潜在指标.

  • 浅析职业压力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作者:冯湘红;杨冬冬;孔宏;张蕾;江辉;张媛;余媛

    目的 评价76例不同职业患者的职业压力与高血压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TM-2430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76例不同职业者24 h血压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职业高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不同职业高血压的发生率不同,针对本文所选几个职业,以公安干警高血压的发生率高,其次为医生、老师、学生,而闲职人员低.

  •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首个24小时内血压变异与出院结局

    作者:张宇;汤颖;王红;王萍;李欣彦;赵景波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变异与出院结局的关系.方法 从2016年4月~2017年3月监测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的血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为不良出院结局.用标准差代表血压变异,根据血压标准差的均值或中位数的临界整数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标准差与出院结局的关系.结果 纳入320例患者.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的收缩压变异越大有出院结局不良危险越大,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收缩压的标准差≥14有出院结局不良的危险,调整后0R(95% CI)为1.808(1.059 ~ 3.087);患者入院后首个24h内收缩压的标准差≥15有出院结局不良的危险,调整后0R(95% CI)为1.682(1.003~2.819).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的舒张压的变异与出院结局无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舒张压的标准差<10组和≥10组与出院结局的关系,调整后0R(95% CI)为1.273(0.757 ~2.139);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舒张压的标准差<11组和≥11组与出院结局的关系,调整后0R(95% CI)为1.439(0.857 ~2.418).结论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首个24h内的收缩压变异和出院不良结局有关.

  • 长效降压药动态血压试验设计与定量分析方法实例介绍

    作者:尹芳;李云飞;黄继汉;李禄金;郑青山

    目的:探讨长效降压药使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进行疗效评价时临床试验操作要点和相关指标定量分析方法.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和国际指南,时动态血压数据采集和记录方法,谷峰比值计算方法进行介绍.以一个实例的模拟数据计算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等降压疗效指标.结果:谷峰比值群体计算法结果较个体计算法显著.ABPM达标受试者收缩压的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全部病例进行分析时相应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计算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时需分别采用群体计算法和个体计算法,并同时考量以评价平稳降压疗效.需对所有受试者和ABPM 达标者分别分析.

  • 血压变异性与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的关系

    作者:胡建新;胡宪珍;张润香;衷芝芬;李菊香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与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高血压组(n=60),健康对照组(n=30)24 h动态血压和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结果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对照组,且Ⅱ、Ⅲ期高血压大于I期高血压(P<0.05).高血压组一氧化氮低于对照组(P<0.05),内皮素高于对照组(P<0.01).血压变异性与一氧化氮呈负相关,与内皮素-1呈正相关. 结论血压变异性增大是高血压病的重要临床特征,且能反映高血压病的程度.一氧化氮、内皮素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血压变异性的大小与NO和ET-1的血浆含量有关.

  • 降压宝对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武可文

    中药降压宝系我院院内制剂,运用于临床二十余年.为评价其确切疗效,将86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降压宝组(简称治疗组)、拜新同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

    作者:任京媛;余振球;张艳艳;王文化;杨敏;王绿娅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 23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亚甲减组35例(A组)及单纯高血压组198例(B组).计算体质量指数,常规测定2组患者收缩期及舒张期血压、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血肌酐、血尿酸、血脂水平、甲状腺功能及24 h动态血压并分析相关指标.结果 A组舒张压、24 h平均舒张压均高于B组(P<0.01,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年龄增加舒张压水平呈下降趋势,随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吸烟史延长,舒张压水平呈上升趋势.结论 舒张压控制不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应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助于高血压病因的诊断.

  • 慢性肾脏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长丽;王小琴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湖北省中医院符合CKD 2~4期诊断标准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45例.对入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分为昼夜平均血压正常组(血压≤130/80mmHg),昼夜平均血压升高组(血压≥131/81mmHg),日间平均血压升高组(血压>135/85mmHg),夜间平均血压升高组(血压>125/75mm Hg);并根据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本虚证及邪实证.观察中医各证型在血压正常组和血压升高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①昼夜平均血压正常组的本虚证型分布以脾肾阳虚为主,邪实证型以血瘀证为主;昼夜平均血压升高组的本虚证型以气阴两虚为主,邪实证型以湿浊证为主;②在动态血压从日间升高到夜间升高的过程中,本虚证型中阴阳两虚证型逐渐上升,邪实证型中浊毒证型逐渐上升;③随着24 h动态血压升高,本虚证型中,阴阳两虚证型逐渐上升;邪实证型中,浊毒证逐渐上升.结论 动态血压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医正虚邪实的证候变化规律.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