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附红细胞体和血巴通氏体在16S rRNA分类系统中的分类位置

    作者:韦进钟;吕宗吉;谢明权

    附红细胞体和血巴通氏体是两类非常相似的母血营养菌(hemotrophic bacteria),它们不能在无活细胞的培养基中培养,菌体多形性,无可区分的细胞核,革兰氏染色阴性,寄生于脊椎动物红细胞或血浆,可通过节肢动物传播.

  • 辽宁地区猪群中附红细胞体感染调查

    作者:赵和永;巴彩凤;苏玉虹;刘孝刚;吴卫卫

    附红细胞体是一种特异寄生在红细胞表面的微生物,以附着在人和动物的红细胞上为主要特征,亦可有少量游离在血浆中,到目前为止尚无法体外培养[1].

  • 附红细胞体的若干生物学特性观察

    作者:龚大春;江涛;万春云;杨兰玲

    目的 探讨附红细胞体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观察低温对附红细胞体活力的影响,附红细胞体感染异种动物试验,附红细胞体在动物体内消长测定试验.结果 附红细胞体在-20 ℃下保存835 d,在4 ℃下保存205 d,仍有一定的活力;猪附红细胞体可以感染小白鼠而不能感染鸡;附红细胞体在动物体内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在感染后,2-4 h RBC的感染率迅速上升到96%~98%,然后下降又上升,在感染后第8 h再次达到高峰,后呈现周期性的上下波动,波动的基本周期是14-16 h.结论 附红细胞在-20 ℃可以较长时间保持活力,对宿主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感染动物后潜伏期短,在动物体内的繁殖周期是14-16 h.

  • 大连地区附红细胞体的流行现状调查报告

    作者:陈凤义;张凤;姚伟;袁玉;杨世宏;王保仁;胡斌;王亚辉;崔昱;郑莉莉;李广焱;金丰久

    附红细胞体(简称附红体)是一群微生物体,它寄生于人和兽的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在不同动物中寄生的附红体是以其种类命名,如猪、牛与鸭子附红体等.

  • 家庭聚集性人附红体病暴发的病例报告

    作者:柳朝长;董彩珠;黄榕卿;魏秀娟

    我国自1980年开始对人畜附红细胞体(下简称附红体)感染进行研究以来至今未见家庭聚集性人附红体病暴发的病例报告.我们在今年开展人附红体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一户5口家庭全部感染附红体且有4人在11天内先后发病,以庆大或强力霉素治愈.现报告如下.

  •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质量监控与人附红体感染的分析(附200例)

    作者:邰秀珍;白建文;王睿智;杨殿相

    正常成人网织红细胞计数(Ret)为0.005~0.015,绝对值为24~84×109/L.1991年笔者在我国发现人附红细胞体(EH)病患,在实验室溶血项检查中Ret增高至0.04.数年的临床实践观察,EH病及重度感染者均可致Ret增高,现报道如下.

  • 宁夏人、畜附红细胞体的感染与防治

    作者:张汝勇;潘福国;李春莹;赵振林;郭致林;叶容江;周志萍;李国兴;徐江云;李广琴;冯占录;贾自力;严强;庞晓黎

    附红细胞体(Eperythro zoon)(简称:附红体)是寄生在人和动物血液里,附在红细胞表面和游离在血浆中的一种生物小体,能引起附红体病.在急性发病时,出现黄疸,贫血和发热,一般多为隐性感染.流行于夏秋季节,可能由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针头或器械传染.

  • 文登市首例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现

    作者:李凤祥;于军华;邓小超

    2003年12月,文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文登市首次确诊1例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附红体)病患者,有关情况如下.

  • 附红细胞体合并布鲁氏菌感染病例的实验室诊断

    作者:王衡;杨洋;汤益;徐卫民;王佳;金行一;朱素娟

    附红细胞体病和布鲁氏菌都是人兽共患传染病,其中我国人类附红细胞体病是近十多年才发现,报道病例较少,布鲁氏菌病是近几年重新肆虐的传染病[1],目前附红细胞体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少有报道[2,3],而与布鲁氏菌合并感染的病例未见有报道,本中心在接诊患者时发现,某病人发热持续14d,体温高38.8℃,多汗,肌肉关节痛、乏力、脾脏轻度肿大,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患者从事山羊屠中8年,山羊多来源北方黑龙江、内蒙古、山东省等地,平时屠宰过程无手套、口罩等任何保护措施.经过实验室检测诊断为附红细胞体合并布鲁氏菌病感染.

  • 从疑似疟疾病例中检出三例附红细胞体感染病例

    作者:程开军;赵俊芳

    目的:从疑似疟疾病例中找出不明发热的原因,为病因的确诊提供依据.方法:微生物学检验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采用鲜血压片法和吉氏/瑞氏涂片染色镜检.结果:检出三例人畜共患病原体--附红细胞体感染病例,其中一例感染度为轻度,二例为中度.结论:加大病原的监测、诊治和检测力度,普及防治知识,对控制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和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儿童附红细胞体病1例

    作者:李妍;孙成栋

    患儿,男,9岁,低热、乏力、全身疼痛1个月余,1月余前开始发热,体温37.5~38.5℃,无畏寒、无恶心、呕吐,咽部无充血.当地医院予青霉素、地塞米松等效果不佳.患儿家中饲养羊群,发病前半月有手掌外伤史.体检:体温37.8℃,脉搏85次/min,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肝脾无殊,四肢关节无红、肿、热、痛.

  • 蚊虫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的调查

    作者:邹学亮;周相朝;王承全;王大军;张宜锦;潘会明;吕全勇;徐晓菊;温立新;龚海燕

    目的 通过蚊虫叮咬宿主附红细胞体进入蚊体内感染的研究,评价蚊虫在附红细胞体病流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在不同生境捕捉吸血蚊,在蚊胃血、胸、唾液腺压片检查附红细胞体,计算感染率.结果 年均人房蚊密度为16.6只/间·人工小时,畜房为105.44只/间·人工小时.共解剖965只,在蚊胃血阳性率为72.12%;在胸、唾液腺阳性率为30.16%.其中人房帐内捕蚊273只,在蚊胃血阳性率为53.11%,在胸、唾液腺阳性率为21.98%;畜房捕蚊692只,在蚊胃血阳性率为79.62%,在胸、唾液腺阳性率为33.38%.人房、畜房、野外感染率有差异(χ2=131.56,P<0.005).人房帐内平均吸血率为57.23%,平均叮咬人率为0.48只/人·天.结论 蚊虫在传播附红细胞体中具有一定的媒介作用.

  • 胎鼠子宫内附红细胞体感染的调查研究

    作者:周相朝;王大军;邹学亮;潘会明;吴开琼;吕全勇;张宜锦;徐留森;郑凌;杨小斌

    目的 探讨孕鼠感染附红体后与宫内胎鼠垂直传播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夹夜法捕获鼠形动物,并解剖观察其繁殖状况,获取性别、怀孕率、胎仔数,繁殖指数及宫内胎鼠感染附红细胞体的检测.结果 捕获鼠密度为1.43%,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为55.59%,雄性鼠感染率为56.12%,雌鼠感染率为55.29%,孕鼠感染率为68.57%;室内鼠密度为2.33%,平均感染率为58.46%;野外鼠密度为0.71%,感染率为47.95%;平均怀孕率为20.47%,平均胎细胞感染率为71.84%,平均繁殖指数为5.89只,每年4~5月和9~10月出现2次繁殖高峰,分别为48.57%和40.00%,但附红细胞体感染未见明显季节高峰.结论 孕鼠携带附红体后传给胎鼠的途径主要是经胎盘传播,是附红体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

  • 蚊虫及其天敌感染附红细胞体调查分析

    作者:周相朝;吴开琼;王大军;潘会明;罗晓冬;邹学亮;吕全勇;黄选忠;甘发清;崔雪峰

    目的 调查蚊虫及其天敌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探讨附红细胞体的传播方式.方法 在不同生境捕捉蚊虫、蜘蛛和蜻蜓,采集其血液查找附红细胞体,计算感染率,比较不同动物种类,不同生境的感染情况.结果 捕捉的所有动物都有附红细胞体感染,蚊虫的感染率为88.54%.蚊虫中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感染率较高,达97%.畜房中的蚊虫感染率高,达98.07%,人房中的感染率低,为39.29%.蚊虫天敌蜘蛛和蜻蜓都有附红细胞体感染,感染率为55.38%和21.62%,蜘蛛的感染率农村比城镇高. 结论在自然界中,当蚊虫叮咬被感染附红细胞体的宿主动物后,捕食蚊虫的天敌如蜘蛛、蜻蜓吞食吸血蚊虫后,可直接经口感染附红细胞体.

  • 高原人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作者:石泉贵;李素芝;陈洪章;黄学文;杨光;洪勇;齐宝宏

    目的 了解高原环境条件人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状况及人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常规涂片、固定、染色、镜检方法检测了西藏7地(市)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血样3214份及23例住院附红细胞体病患者血样或骨髓标本中的附红细胞体.结果 3214份标本附红细胞体总感染率为3.2%,男性、女性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分别为3.3%(58/1768)和3.1%(45/1446),男性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附红细胞体病患者均有贫血、发热、黄疸、疲劳、出汗等临床症状.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升高,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血小板正常或降低,谷丙转氨酶轻度或中度升高.以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明确诊断,经用四环素或庆大霉素等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高原环境条件下人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较平原低与高原环境有关,明确诊断、积极治疗与预防,对降低人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及人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率具有积极作用.

  • 附红细胞体对Vero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邱松;王莉敏;黄汉菊;毛唯;刘荧荧;秦星;任刚

    目的观察附红细胞体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取附红细胞体感染病人的全血与Vero细胞共同培养;细胞培养物进行SDS-PAGE蛋白质电泳.结果附红细胞体感染Vero细胞后,Vero细胞形态改变;蛋白质电泳图谱显示附红细胞体阳性培养物较阴性培养物多三条蛋白条带.结论附红细胞体附着Vero细胞并引起Vero细胞形态改变,附红细胞体存在分子量分别为18.4kD、25.0kD和45.0kD的三种蛋白.

  • 上海市人群附红细胞体感染状况的调查

    作者:朱民;蔡黎;王龙英;王真瑜;马杏宝

    目的 了解上海市人群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状况.方法 按照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地处中心城区、城郊结合区、郊区的3个区各抽取4个村或居委会作为调查点,血涂片镜检附红细胞体.结果 共调查1603户的3003人.人群附红体的标化感染率为17.81%,3个区的标化感染率分别为29.50%、11.89%、7.7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6.34,P<0.05),且有从中心城区向郊区降低的趋势(χ2=173.88,P<0.05);男女感染率(经年龄标化)分别为16.50%和19.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8,P<0.05);年龄组感染率中以10~19岁组高,与其余年龄组的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3.59,P<0.05).感染人群总的平均感染度为1.66%,3个区的平均感染度分别为2.06%、1.20%、1.04%(F=8.19,P<0.05);年龄、性别感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7,P>O.05;t=1.76,P>0.05);感染者具有家庭聚集性分布(χ2=96.95,P<0.05).结论 上海市人群中存在附红细胞体感染,主要表现为轻度感染,且具有地区、年龄分布差异和家庭聚集性等特点.

  • 附红细胞体的扫描透射电镜观察

    作者:韩子强;赵晓辉;于爱莲

    [目的]对附红细胞体超微结构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电子显微镜对附红细胞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可以见到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典型的原核生物,为环状、球状、盘状等多种形态,大小(ψ)从0.2~2.6 μm不等;无细胞壁,仅有一层单层限制膜包裹着,无明显细胞器和细胞核.[结论]附红细胞体的超微结构特点为确诊附红细胞体隐性感染和鉴别提供了依据.

  • 南昌地区人体附红细胞体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文海蓉;熊丽;吴景文;夏文;涂正波;吴玉铮

    目的 了解南昌地区附红细胞体(附红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血涂片镜检的方法检测南昌地区的不同人群764人.结果 南昌地区人群附红体总感染率为8.25%,不同地区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男女两组之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5,P>0.05).年龄组比较,不同年龄组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种职业人群中,农牧渔民、学生、城区企事业单位3种职业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43,P<0.01).附红体感染率与人体健康状况有关,患有肺部疾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感染率高于其他人群(P<0.05).结论 南昌地区人群中存在附红细胞体感染,主要表现为轻度感染,且具有地区、职业分布差异和与健康状况相关等特点.

  • 昆明附红细胞体感染1例

    作者:李雪梅;王惠萱;张悦

    病例女,57岁,2008年2月受凉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咳嗽,对症用药后缓解.1个月前在外用餐后出现严重腹泻,用药后痊愈.之后再次受凉出现咳嗽、咳痰,咳嗽呈阵发性、较剧烈,痰呈黄白色粘痰,量不多,可咳出,感觉全身乏力.给予青霉素、头孢拉定静滴约1 w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仍反复咳嗽、咳痰,且咳嗽加重,晨起后痰多,呈绿色粘痰,量约(10~15)ml/d,伴胸闷不适,先后予"泰能、氨曲南、帕珠沙星、大扶康"等药物静滴后症状缓解,血液细胞分析WBC 3.9×109/L出院.出院后第2 d凌晨5时左右突然出现全身酸痛不适,伴畏寒、心悸,急查血常规提示:WBC 18.40×109/L;N 88.2%;涂片见中性粒细胞有中毒性改变,粒细胞出现核左移现象.

    关键词: 附红细胞体 感染
66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