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龙岩市人及动物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温卫珊;阎建平;何春荣;吴水新;黄开华

    目的 附红体病为人兽共患的一种机会性致病疾病,了解龙岩市人及动物的感染情况.方法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2006年龙岩市首次发现2例疑为间日疟病人,后确诊为附红细胞体(简称附红体)重度感染者.据了解2003年龙岩市发生一起猪附红体病流行.结果 龙岩市人群的附红体感染率为35.57%;哺乳动物的附红体感染率为29.20%;禽的附红体感染率为26.80%;鱼未检出.结论 龙岩市人、哺乳动物及禽均检出附红体.人与动物的附红体是否同一种类,人与动物附红体能否相互传播,传播途径是什么,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 龙岩市二例附红细胞体重度感染者报告

    作者:温卫珊;吴水新;胡全斌

    病例一邹××,女,26岁,广东大埔人,某医院医生,2005.12.27发病,症状为:寒战、高热、体温达40℃左右,出汗后热可自行退去,2~3天发作一次,人感疲倦,食欲下降,在当地点滴青霉素治疗无效,随后症状加剧.2006.1.17.经人介绍入住龙岩市女子医院,住院号:0010291,入院诊断:1怀孕5个月,2疟疾,3感染性贫血(Hb8g),1.19日到龙岩市CDC要求抗疟治疗.

  • 人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赵文军;陈瑶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引起的以溶血性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已报道的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是该疾病流行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给我国的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了畜牧业的发展及人类健康。近年来相关的报道有所增加,关注度也越来越重视。从它的发病机理阐述,揭示其潜在的危害性,并简述其症状及病理变化。

  •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小鼠动物模型的血液学变化特征

    作者:王小飞;李潇;张文涵;巴彩凤

    目的 研究BALB/c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的变化特征.方法 用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感染BALB/c小鼠5、7、9d后,用BC-2000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5、7、9d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量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白细胞数量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红细胞的降低趋势与白细胞的升高趋势呈负相关(r=-0.760).结论 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随感染时间的增加,红细胞数量呈降低趋势,白细胞数量呈升高趋势,且两者呈负相关.该研究结果 为附红细胞体病的血液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附红细胞体感染小鼠CD4+T淋巴细胞相关因子的检测

    作者:韩喜彬;杨蕾芳;魏文红;席会娟;朱亚琴;马明妍;巴彩凤

    目的 动态检测小鼠感染附红细胞体后CD4+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探讨CD4+T淋巴细胞发挥的免疫学效应.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纯化的附红细胞体)和对照组(生理盐水),均经腹腔免疫接种,0.5ml/只.分别于感染后第3、5、7、9d,经小鼠尾尖采血,镜下观察附红细胞体形态并进行PCR鉴定.建模成功后,分别于感染后第3、5、7、9d无菌取小鼠脾脏,采用RT-PCR法检测小鼠脾脏中IL-4、IL-17、IFN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 各时间点感染小鼠的红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边缘被附红体附着,PCR扩增产物可见602 bp的特异条带.实验组小鼠脾脏IL-4、IL-17、IFNγ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IL-17在感染在第3天上调,5d达到高峰,7d开始下降;IFNγ在感染第3天表达上调,5d明显下降,7d表达上升,9d达到高峰;IL-4始终处于低表达状态.实验组小鼠脾脏IL-4、IL-17、IFNγ的转录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IL-17和IFNγ的表达呈相互抑制状态,IL-4呈被抑制状态.结论 附红细胞体感染后,IL-17在早期发挥了促进炎症发生和抵抗感染的免疫学作用;IFNγ在感染后期发挥保护炎性反应,避免炎性反应过度发生的免疫学效应;IL-4在此感染过程中作用不明显.

  • 人附红细胞体感染实验诊断方法的建立

    作者:王剑飚;樊绮诗;倪麟;倪培华;姚玉峰

    目的 比较瑞氏-吉姆萨染色、吖啶橙荧光染色以及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人附红细胞体的检出率,探索可靠的检测人附红细胞体病的方法.方法 选取体检健康人50名,同时从白血病及肾移植患者中分别选取50例,使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以及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检测附红体的感染率,同时选取1例2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强阳性的标本,根据GenBank中已收录的猪、牛、羊、猫、鼠等5种附红细胞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初步建立人附红体病的分子诊断方法.结果 体检健康人群中瑞氏-吉姆萨染色法以及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检出率分别为32%和24%,白血病组的检出率分别为94%和62%,肾移植组的检出率分别为88%和68%,同时初步建立了人附红细胞体病的分子诊断方法,但需进一步研究将其完善.结论 吖啶橙荧光染色法适合临床作为人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检测方法.

  • 人感染疑似猪附红细胞体六例报道

    作者:洪春霖;陈慧暖;许跃龙;柯来顺;陈瑞琪;陈永源

    目的 探讨人体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检测与病猪接触的6名饲养员的体温、X光胸片、血常规、血细胞形态分析、红细胞脆性试验、网织红细胞计数、肝肾功能、外斐试验、Coombs试验、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尿含铁血黄素及附红细胞体.结果 6名饲养员的外周血均有不同程度的附红细胞体感染,红细胞感染率高的2名饲养员出现发热、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红细胞脆性增高、尿含铁血黄素阳性.所有饲养员肝肾功能、Coombs试验、外斐试验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未见异常.结论 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与红细胞感染率相关,加强附红细胞体的检测对诊断不明原因的贫血、发热等有积极的作用.

  • 附红细胞体病3例报道

    作者:袁建新;侯琦;乔俊艳

    病例1:女,25岁,从东南亚回上海后数天开始发热,无寒战,有胃痛不适,腹泻2 d伴腹痛和呕吐.曾就诊于某医院,予抗感染治疗,无明显疗效.半个月后来本院急诊,经追问病史,患者曾在东南亚旅行数周,临床疑似疟原虫感染.血常规检查:WBC 8.0×109/L,RBC 4.1×1012/L,Hgb 126g/L,PLT 143×109/L中性分叶核细胞(NE)0.83,杆状核细胞0.04,淋巴细胞(LY)0.09,单核细胞(MO)0.04,嗜酸性粒细胞(EO)0,嗜碱性粒细胞(BA)0.肝功能检查: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5 U/L(参考范围:17~59 U/L),丙氨酸转氨酶(ALT)31 U/L(参考范围:21~72 U/L).此病例肝功能无明显损伤,无贫血,附红细胞体感染率2%,为轻度感染(见图1).经治疗后症状消失,镜检无附红细胞体(见图2).

  • 附红细胞体对人和鼠红细胞影响比较

    作者:夏娟;梁爱斌;姚从斌;李培锋;华修国;修冰

    目的 研究附红细胞体对人和小鼠红细胞的影响,以探讨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机制.方法 采集5例感染附红细胞体患者静脉血,采用PCR法检测附红细胞体特异片段,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红细胞CD35(CR1受体)表达.分离纯化人附红细胞体,以尾静脉注射方式人工感染小鼠,感染后通过血涂片光学显微镜检查,PCR检测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鉴定感染成功,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红细胞CD35表达,同时比较人和小鼠的红细胞计数、Hb含量、红细胞压积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血液指标变化.数据行t检验.结果 感染组小鼠均被附红细胞体感染,感染率在80%以上.感染附红细胞体患者和感染组小鼠血样中PCR检测均出现801 bp特异性片段,而健康对照者和对照组小鼠的血液样本未扩增出特异性片段.感染附红细胞体患者的红细胞CD35表达增加(t=20.96,P<0.01),而小鼠的红细胞CD35并不表达,感染附红细胞体的人和小鼠红细胞数量都明显减少(t=2.58,t=3.08,均P<0.01),Hb含量降低(f=2.38,t=2.78,均P<0.05),红细胞压积略有下降(t=1.56,t=0.11,均P>0.05),SOD活性略有下降(t=0.64,t=1.43,均P>0.05).结论 人附红细胞体可以在人和小鼠之间跨种传播,可以破坏红细胞正常结构,附红细胞体能够增加人红细胞CD35的表达,而小鼠的红细胞CD35不表达.

  • 附红细胞体病

    作者:方林钧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于附红细胞体感染机体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是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由于该病传播途径广及临时表现的多样化,临床上极易造成误诊、漏诊.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在今后实际医疗工作中,对发热的鉴别诊断须重视该病.现就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加以综述.

  • 附红细胞体对小鼠红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夏娟;李培锋;梁爱斌;华修国;姚从斌

    目的 研究感染附红细胞体对小鼠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附红细胞体的致病机理.方法 测定感染附红细胞体小鼠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ATPase 和SOD活性、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感染附红细胞体小鼠的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红细胞压积略有下降,红细胞的ATP酶的含量降低,SOD值略有下降,RBC-C3b花环率下降,RBC-IC花环率升高.结论 附红细胞体侵袭红细胞导致其破裂溶血、内外阳离子平衡失调、抗氧化能力降低,同时破坏膜表面的C3b受体,膜表面游离状态的C3b受体数量明显减少,机体红细胞的免疫黏附活性降低,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 附红细胞体病

    作者:林军;武建国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g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机体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按其主要特征应属于血液病.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是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1984年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进行分类,将附红体列为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ies)、无形体科(Anoplasmataceae)、血虫体属也称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在不同动物中寄生的附红体各有其名,实际上是种名,如锦羊附红体(E.ouis)、温氏血虫体(E.wenyoni)、猪附红体(E.suis)、牛附红体)E.teganodes)、人附红体(E.humanus)等.迄今已发现和命名的附红体有14种.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动物及家畜附红体感染.由于附红体病的传播之广及其对畜牧经济所造成的危害之大,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畜牧兽医界、外贸检疫界的重视.这种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已逐渐引起医学界注意.

  • 发热门诊病人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谢汉国;张山鹰;欧阳榕;林耀莹

    目的 了解福建省5区(县)发热门诊病人附红细胞体(附红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末梢血涂片染色、镜检的方法检测卫生院发热门诊病人附红体感染状况.结果 调查1218例发热门诊患者.附红体感染率为92.7%.轻度、中度和重度感染的构成比分别为44.3%、26.4%和29.3%;女性感染率(94.3%)高于男性(90.4%).女性重度感染者比率(32.5%)高于男性(24.8%);6~11月发热门诊病人的附红体感染率分别为100. 0%、98. 1%、98. 3%、91.9%、84.0%和97.3%;0~19岁、20~39岁、40~59岁和60岁以上组的感染率分别为96.0%、95.3%、91.2%和95.8%.各年龄组感染率类似.结论 附红体感染在发热门诊病人中极为普遍.是引起患者发热的原因之一.

  • 福建省人群感染附红细胞体调查分析

    作者:谢汉国;朱明;张山鹰;林耀莹;欧阳榕;陈朱云

    目的 了解福建省人群附红细胞体(附红体)感染情况,探讨其危害及传播途径.方法 用末梢血镜检方法检测中学生、发热病人和疟疾门诊病人附红体感染状况;询问学生和疟疾门诊病人饲养动物情况.结果 调查2 115人,感染率为80.5%,轻度、中度和重度感染分别占42.9%、26.4%和30.7%;疟疾门诊患者的感染率(98.2%),高于发热门诊病人(92.7%)和学生(52.2%);发热门诊病人女性感染率(94.3%)高于男性(90.4%);附红体感染与是否饲养动物未显示明显关联.结论 附红体感染在福建省较普遍,不同人群感染率存在差异.

  • 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感染附红细胞体后Th17细胞的表达

    作者:杨蕾芳;巴彩凤

    目的 通过检测小鼠感染附红细胞体后Th17细胞的表达变化,探讨Th17细胞发挥的免疫学功能.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8只BALB/c小鼠(雌雄各半)分为4组,A组(阳性全血组),B组(阴性全血组),C组(纯化组),D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2只分为不同的时间点:3 d,5 d,7 d,9 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在不同组不同时间段CD4,IL-17的表达变化,同时计算f=IL-17/CD4值.结果 f值比较,A组与C组明显高于B组、D组(P<0.01),A组与C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D组相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f值在实验组中显示3~9 d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5 d出现了高峰.结论 小鼠感染附红细胞体后Th17细胞增多,其增殖与机体感染程度相关,提示Th17细胞可能在附红细胞体感染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免疫调节.

  • 胆盐对附红细胞体活力影响试验

    作者:龚大春;钱微;史小娜

    目的 观察胆盐对附红细胞体活力的影响,探讨附红细胞体的消化道传播.方法 以附红细胞体菌种与0.003%、0.03%、0.1%、0.2%、0.3%、3%猪胆盐溶液分别按1:3混合,于37℃中,分别在1h、2h、3h、4h、5h、6h、24h用压片镜检法观测附红细胞体的活力变化.结果 3%的胆盐在2 h内能显著刺激附红细胞体增强其活力,2 h后其活力下降,6 h时其活力丧失;0.3%的胆盐在4 h内能刺激附红细胞体活力增强,4 h后下降,24 h时活力微弱;0.1%的胆盐能24 h保持附红细胞体的活力,且在3-4 h活力增强;0.003%的胆盐能在3 h内保持其活力,其后其活力减弱.结论 高浓度的胆盐能先刺激附红细胞体增强其活力,随后很快抑制其活力,甚至将其杀死;0.1%的胆盐能保持附红细胞体的活力;更低浓度胆盐长时间作用也降低附红细胞体活力.

  • 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外周血INF-γ、IL-4的动态变化

    作者:宋立先;周艳彬;巴彩凤

    目的 检测BALB/c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外周血中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方法 用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感染BALB/c小鼠3d、5d、7d后, ELISA方法检测小鼠外周血中INF-γ、IL-4水平变化.结果 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第3d,外周血中INF-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第5d,小鼠外周血中INF-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IL-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第7d,小鼠外周血中INF-γ和IL-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 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早期即可出现INF-γ水平降低,IL-4水平升高的现象,可作为附红细胞体病临床诊断的辅助检测指标,为附红细胞体病的血清学和免疫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附红细胞体病瑞氏、姬姆萨、吖啶橙染色法及PCR检测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郑丽艳;张衍俊;常维山

    目的比较瑞氏、姬姆萨、吖啶橙染色法以及PCR法对附红细胞体的检出率,探索比较可靠的检测附红细胞体的方法.方法以瑞氏、姬姆萨、吖啶橙染色法以及PCR法检测附红细胞体病的方法的建立为基础,对20例病例用四种方法进行检测,并比较其检出率.结果瑞氏、姬姆萨、吖啶橙染色法以及PCR法的检出率分别为20%、30%、85%、80%,PCR与三种染色法的符合率分别为35%、50%、95%.结论吖啶橙及PCR法优于瑞氏及姬姆萨氏染色法.

  • 犬血巴尔通氏体与血巴尔通氏体病

    作者:庄庆均;张浩吉;梁祥解;秦先文;朱兴全

    犬血巴尔通氏体(Haemobartonella canis),也称为犬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canis),是主要寄生于犬红细胞表面的病原体.该病原首次由Schilling(1928)发现于德国,是引起犬发生传染性贫血的病原之一[1].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人和动物的附红细胞体和血巴尔通氏体病这类人兽共患性疾病越来越关注,犬是一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伴侣动物,犬和人血巴尔通氏体病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犬血巴尔通氏体的分类地位、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检测方法和防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以期对人和其他动物的血巴尔通氏体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 附红细胞体研究现状分析

    作者:赵和永;巴彩凤

    附红细胞体是一种新发现的亲血性支原体,广泛寄生在人和各种脊椎动物体内,主要致病性是附着于宿主的红细胞表面并通过自身免疫等机制破坏红细胞引起宿主发热、贫血、黄疸甚至死亡.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附红细胞体的认识也逐渐从宏观到微观,从细胞到分子.

66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