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化疗控制人群感染日本血吸虫的效果分析

    作者:周艺彪;姜庆五;赵根明

    目的探讨以选择性化疗为主的防制措施控制日本血吸虫病感染的效果.方法利用2000-2002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资料,采用Meta分析中的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化疗控制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结果经化疗后1年,居民感染率在10%以上的观察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患者和人群感染度均明显下降,分别下降20.15%、22.91%和33.93%,其95%的可信区间(CI)分别为6.95~31.48、14.69~30.34和11.69~50.68;居民感染率在6%~10%之间的观察村,化疗仍可以明显降低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24.50%,其95%CI为5.35~39.83,但感染率<6%的观察村,感染率不再明显下降;患者和人群感染度在居民感染率≤10%的观察村,均维持在原有的水平.结论以选择性化疗为主的防制措施仍能有效降低中国血吸虫病的病情,并将其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很难达到阻断血吸虫病的目的.

  • 血吸虫虫卵计量的分布及数学模型

    作者:张媛媛;罗建平;吴海玮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为了能及时准确地制定防治措施,必须首先了解该病的实际流行情况.在曼氏血吸虫病和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和研究过程中,常常通过改良加藤法来检测粪样中的虫卵数,并以此为依据推断个体和人群的感染度(intensity)以及流行率(prevalence).然而虫卵计量在个体内、个体间均存在明显差异[1],严重影响了用改良加藤法作为检测手段对实际的感染度和流行率的估计.为了减少这些差异对实际疫情判断的影响,初通过增加单个粪样的涂片数量或对同一受检者连续多天取样检查来防止漏检,然而,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和操作费用,还可能受到实际工作环境或人为因素的限制.为此科学工作者尝试着将数学模型引入血吸虫病的现场工作中,以期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保证检出效率.

  •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生人体蠕形螨感染度调查

    作者:胡群;王焱

    蠕形螨是人群中感染较普遍的永久性人体寄生虫.寄生在人体的有皮脂蠕形螨、毛囊蠕形螨和毛囊蠕形螨中华亚种.蠕形螨的感染是酒渣鼻、脱发、毛囊炎、皮脂腺炎、痤疮等疾病的病因之一[1~5],同时又会造成皮肤变粗糙而影响容颜.尤其集体生活的成年人群感染更为普遍,随着集体生活时间的延长,感染率明显上升[6],其感染度也上升.现对本校医学生蠕形螨感染度情况,报道如下.

  • 同一鱼塘中3种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度的调查

    作者:张启明;阮彩文;崔惠儿;方悦怡;吴军

    珠江三角洲是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的主要分布区.虽然随着人们防病意识的增强,使许多地区塘鱼的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有所降低,但由于当地人群独特的饮食习惯使华支睾吸虫的感染仍然普遍存在[1].本实验对广东顺德市杏坛镇同一鱼塘中的3种鱼进行了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度的调查,以了解不同鱼类对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

  • 单纯化疗控制土源性线虫感染的现场研究

    作者:曾小军;陈红根;姜唯声;Jong-Yil Chai;洪献林;衣方誉;Tai-Soon Yong;谢峰;谢曙英

    我国是寄生虫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特别在广大农村,土源性线虫一直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迄今为止,化疗仍是控制土源性线虫感染的主要措施.为探讨控制农村社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的经济、有效化疗策略及化疗后蛔虫、钩虫和鞭虫感染率、感染度的变化规律,作者于1999年3月~2000年9月,在江西省进贤县鹿塘社区采取3种不同的全民化疗措施,进行了现场控制土源性线虫感染的试验研究.

  • 异盘并殖吸虫流行区第二中间宿主感染的纵向观察初报

    作者:胡文庆;刘登宇;申继清;张鸿满

      异盘并殖吸虫已被证实是并殖吸虫中人类的致病虫种,同时查明广西那坡县为目前国内主要流行区[1]。并殖吸虫的传播流行离不开蟹类,为了解疫区流行情况的变化格局,自1993年起作者连续深入异盘并殖吸虫流行区对本虫第二中间宿主凹肢溪蟹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初报如下。1 方法  每年在那坡县百南乡流行区的固定溪沟分别捕捉一定数量的凹肢溪蟹(Potamon flexum),并对自然环境作一般观测。将每一溪蟹秤重、解剖捣碎、水洗过滤,然后镜检、记录异盘并殖吸虫囊蚴,并统计其感染率、感染度。2 结果与讨论  流行区所到之处均可查见传播异盘并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拟钉螺(Tricula sp.)[2]和第二中间宿主凹肢溪蟹。我们对凹肢溪蟹进行了4年(次)的连续调查,结果见表1。表中显示,各年份检获的溪蟹感染率在97.35%~98.95%,四者非常接近。说明该自然疫源地各流行环节依然维持良好。

  • 定州市农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比较

    作者:刘江;陈建敏;管红英

    1989年和2002年对定州市4个村的人群进行了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调查,其中1989年调查发现的土源性线虫有蛔虫、蛲虫、鞭虫和钩虫,感染率分别为33.53%、20.29%、0.18%和0.04%;2002年发现的土源性线虫仅有蛔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09%和13.16%,较1989年大幅度下降.2002年未发现中、重度感染者.

  • 军校学员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聂宏俊;韩利刚;徐林骏;武卫

    人体蠕形螨是一种条件致病螨,人感染蠕形螨后一般无自觉症状.调查表明,有酒渣鼻、毛囊炎、痤疮、脂溢性皮炎、睑缘炎、脱发症和外耳瘙痒症等患者,蠕形螨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1~3].由于蠕形螨的寄生影响面部美容,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1999~2000年作者调查了集体生活的军校学员蠕形螨感染情况,现报告如下.

  • 南方战士人体蠕形螨感染调查及药物防治

    作者:杜云静;王福兴;刘玉先;邱雄东;郝宝善;李萌;陈界银

    目的:调查南方战士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 观察植物性"灭螨奶液"的杀螨、抑螨效果.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在海南通什、广东潮汕地区及南京驻军对1 879名战士进行调查.结果:总感染率为54.82%;三地区分别为58.01%、52.15%和58.00%,差异无显著性.感染者中,毛囊蠕形螨多,占87.96%;皮脂蠕形螨少,占2.62%;两者混合感染占9.42%,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从感染度看,轻度(5条以下)占80.33%,中度(6~15条)占13.86%, 重度(16条以上)占5.81%,三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以汽车教导队的感染率高,并与其他连队,如有线连、无线连及营部战士差异有显著性.感染战士中施用"灭螨奶液",潮汕地区用药30d治愈率为70.27%,南京地区用药20d治愈率较低为46.14%;无论使用 20d或30d,总有效率均达到90%以上.结论:南方战士对人体蠕形螨易感;杀螨奶液既有杀螨、抑螨作用,又有护肤作用,可长期使用.

  • 鼠类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虫负荷与虫卵数的关系

    作者:范崇正;杨光荣;吴兴;熊孟韬;陶开会;吴鹤松

    日本血吸虫宿主从粪便中排出的虫卵数与血吸虫感染度(即虫负荷数)有关,但有关虫卵数与虫负荷数关系的相关资料国内尚属少见,云南省亦未见报道.1997~1999年,在实施<云南省鼠类感染日本血吸虫的调查>课题中,我们进行了虫负荷与虫卵数的检测,以了解鼠类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虫卵负荷与虫卵数的关系.

  • 广州北郊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卫氏并殖吸虫超高度疫源地首报

    作者:陆予云;邝浩成;沈浩贤;龙小山;罗健留

    目的 调查广州北郊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状况. 方法 采集调查点山溪中螺蛳2012只,溪蟹63只,收集疫源地野山猫粪便3份,2只人工感染家猫粪便2份.检查并殖吸虫尾蚴、囊蚴和虫卵.解剖人工感染虫卵阳性猫,查找并殖吸虫成虫. 结果 螺蛳体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为0.15‰(3/2000).螺种为放逸短沟蜷.蟹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100%(59/59).感染度:2~516个囊蚴/只蟹,2~10个囊蚴/克蟹.蟹种为平和华溪蟹.2份野山猫粪便检出并殖吸虫卵,感染率为66.66%(2/3).解削两只人工感染阳性猫检获卫氏并殖吸虫成虫11条. 结论 首次发现广州北郊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存在严重卫氏并殖吸虫流行,为超高度疫源地(I级).鉴于卫氏并殖吸虫是我国主要致病并殖吸虫,该疫源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4A旅游区及著名的避暑胜地,游人如误饮用生山泉水,具有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的潜在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2002年定州市农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陈建敏;刘江

    目的 为近一步了解定州市2002年农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为今后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2年按全国寄生虫调查方案对定州市4个村的人群进行了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2002年发现土源性线虫有蛔虫、蛲虫两种,调查蛔虫感染率为1.09%,蛲虫感染率为13.16%.在调查中未发现中、重度感染者,感染率大幅度下降,出现人群分布特征的改变,年龄、性别分布无显著差异.结论 土源性线虫感染和感染度大幅度下降,但儿童蛲虫防治工作仍需加强.

  • 血吸虫病免疫诊断

    作者:朱荫昌

    近年来诊断血吸虫病为经典、可靠的病原学诊断(粪检)方法,由于费工、费时、费力,疫区群众的依从性逐年下降,收集粪便愈加困难,同时随着防治规划的实施,疫区病人的感染度和感染率的下降,其敏感性愈来愈低.故迫切需要应用免疫诊断方法来补充或替代粪检方法.我国研究者从50年代开始致力于免疫诊断方法的研究,本文着重介绍一些比较成熟并已在我国现场广泛应用的免疫诊断方法.

  • 2006-2010年海南省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监测点结果分析

    作者:林绍雄;王善青;胡锡敏;陈冬燕;童重锦;关士鹏;王国锦

    目的 了解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2010年,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毛阳地区每年监测人数不少于1000人;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粪便中的土源性线虫卵,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12周岁儿童蛲虫卵;采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检查法检测土壤中的蛔虫卵.结果 土源性线虫的总感染率从2006年的51.02%下降至2010年的27.97%,总下降率为45.18%;其中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率从2006年的43.81%、3.88%和10.54%分别下降至2010年的25.94%、0.19%和2.03%,分别下降了40.79%、95.10%和80.74%.感染者和人群的虫卵算术均数及几何均数均逐年下降.各种虫的重度及多重感染者也逐年减少,但年长者、农民和文盲的钩虫感染率仍较高,分别为62.77%、33.24%和63.64%.儿童各年蛲虫感染的差异不大,平均感染率为39.79%.结论 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民钩虫感染率仍然较高,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 钩虫感染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艳;詹斌;薛海筹;冯正

    在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钩虫感染仍然是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许多地区的人群钩虫感染率和感染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轻度或中度贫血的情况在一些地区的人群调查中仍占一定比例,重度感染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时有报道[2].因此,对钩虫病的防治应予以更多的重视.学者们期望从开发疫苗的角度找到控制和消灭钩虫病的新手段.钩虫感染的免疫学研究是疫苗研究的基础.本文就近年来钩虫的抗原性、免疫应答、疫苗研制和免疫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感染现状调查

    作者:方悦怡;陈颖丹;黎学铭;吴军;张启明;阮彩文

    目的 了解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的感染现状.方法 2002-2004年对全国27个省(市、区)按不同流行程度和水系流域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样本人群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华支睾吸虫虫卵(一粪三检).结果 调查217829人,检出华支睾吸虫感染者5230例,感染率为2.40%,推算全国华支睾吸虫感染者约为1249万.平均每克粪便含虫卵2208个,低、中、高度感染构成比分别为78.93%、17.40%和3.67%.19个省(市、区)查出感染者,感染率居前3位的是广东(16.42%,2278/13876)、广西(9.75%,1365/13990)和黑龙江(4.72%,636/13458).男性平均感染率(2.94%,3267/111262)高于女性(1.84%,1963/106567).各年龄组均有感染,其中50~59岁年龄组感染率高(9.16%).华支睾吸虫感染存在职业差异,以商人感染率高(13.42%,124/924)、其次为工人(7.9%,298/3773)和离退休人员(5.28%,70/1327).在以食生鱼片为主要感染方式的地区,成人感染为主,其他地区则以儿童为主.不同地形间感染率亦有差异,水网地区感染率高(5.23%,687/13125),其次为丘陵地区(2.34%,1111/47552).采用二项分布拟合法分析,发现华支睾吸虫感染具家庭聚集性.结论 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呈地方性分布,成年男性感染率高,具家庭聚集性.

  • 洞庭湖渔民血吸虫病感染程度与免疫状态关系的研究

    作者:侯建伟;曾庆仁;何永康;罗新松;司马衍祥;黄志辉;张顺科

    目的了解洞庭湖频繁接触疫水渔民的免疫状态及其与感染度和肝病变程度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询检、粪检、肝B超、流式细胞术(FCM)、免疫比浊法和ELISA法,检测血吸虫感染度、肝脾病变程度和血中CD4+和CD8+T细胞百分率及抗体水平等指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与非疫区人群比较,疫区渔民人群外周血中的CD4+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显著降低,而且粪检阳性患者均随血吸虫感染度增高和肝脾病变加重而更为突出.相反,疫区渔民血清总IgM抗体和特异性IgG水平增高,并随感染度增加或肝脾病变加重而更为明显.血清总IgA水平在肝脾病变严重的人群中有显著增高.总IgG水平仅粪检阳性者有增高现象.结论长期作业于洞庭湖的血吸虫感染渔民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而体液免疫亢进,这种免疫失调程度与其感染度和肝脾损害程度相关.

  • 辽西地区野生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阳性数

    作者:刘孝刚;刘刚;张文雯

    从辽西女儿河、辽河和狗河采集野生淡水鱼共1 131尾,直接压片法检查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率,人工消化法检查感染度.结果 显示,6种淡水鱼全部感染华支睾吸虫,麦穗鱼的感染率高(82.8%,216/261),洛氏鱥的感染率低(1.5%,2/137).感染度高的为鲈塘鳢(平均2 390个/尾),低的为洛氏鱥(平均30个/尾).以狗河和女儿河的野生淡水鱼感染率为高.

  • 海南省中部山区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

    作者:林绍雄;王善青;胡锡敏;陈冬燕;童重锦;李善文

    1986、2002、2004、2006、2007和2008年调查未开展药物驱虫的海南省中部山区五指山市毛阳镇人体土源性肠道线虫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显示,土源性肠道线虫总感染率从1986年的96.4%降至2008年的35.7%,其中钩虫、蛔虫和鞭虫的感染率从84.7%、80.9%和31.8%分别下降至32.5%、0.3%和4.2%,蛔虫和鞭虫感染率下降幅度较大,钩虫下降相对较缓慢.钩虫、蛔虫、鞭虫轻度感染者构成比分别从1986年的56.6%、41.2%和66.9%上升至2008年的97.9%、100%和83.7%,而重度感染者构成比分别从6.8%、11.9%和3.8%下降至0.改水改厕工程逐年增加及受益人口逐年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卫生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均是土源性肠道线虫病感染率下降的原因.

  • 广西柳江河鱼类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

    作者:申海光;周振座;何曲波;莫海英;陶静;黄水群

    2008年3月~2009年3月,在广西柳江河段上的三江县、融安县、融水县、柳城县、柳州市和象州县设点,采集各地河道内的鱼类,用直接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查其感染华支睾吸虫的情况.共捕获鱼16 204尾,经鉴定分属9科27属35种,其中32种不同程度感染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10.5%,感染度为4.6个/g.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的感染率(21.5%)和感染度(9.9个/g)高,其次为宽鳍鱲(Zacco platypus),感染率为17.8%,感染度为8.9个/g.各河段感染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象州县河段感染率(12.3%)较高, 三江县河段(9.1%)和柳州市区河段(9.7%)感染率较低.统计学分析表明,夏、秋两季鱼的感染率较高,春、冬两季较低;中、上水层鱼类的感染率较高,下水层鱼类较低;杂食性和草食性鱼类的感染率较高,肉食性鱼类较低.

79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