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酒精性肝病的内毒素及细胞因子改变

    作者:李国钦

    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机制中,内毒素血症,枯否细胞激活,细胞因子网络改变起重要作用,现综述如下.

  • 蛋白质组及其在肝病研究中应用进展

    作者:耿长新;王吉耀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已经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研究重心也从揭示生命的所有遗传信息转移到在整体水平上对功能的研究,这就是近几年国际上兴起的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蛋白质组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各国学者及学术团体的重视,并应用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 在肝病研究方面已有作者进行了探索.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及血流灌注评价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应明亮;肖文波;许顺良;舒锦尔;潘江峰;傅建飞;卢金花;潘勇浩;蒋杨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MM-DWI)参数在脏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及病变血流灌注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手术标本病理学、临床或随访结果明确诊断的86例患者(96个病灶),其中恶性48例(53个病灶),良性38例(43个病灶).上述患者均行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及多b值(b=0、50、100、150、200、400、600、800、1000、1 200 s/mm2) DWI获得IVIM双指数模型参数:快速扩散系数Dfast值、慢速扩散系数Dslow值及快速扩散成分所占百分比F值.根据MRI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病变的血供情况进行判定并入组,其中富血供组47个病灶、乏血供组49个病灶.数据分析包括:肝良恶性病变组及富血供乏血供病变组的Dfast值、Dslow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F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上述参数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及富血供乏血供病变评定中的价值. 结果 良性病变组的Dfast值、Dsloe值、F值高于恶性病变组,并且两者之间Dslow值、F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1).富血供病变组的Dfast值、Dslow值、F值高于乏血供病变组,并且两者之间Dfast值、F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1).ROC曲线评价Dstow值、Dfast值、F值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及肝脏富血供乏血供病变阈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18×10-3mm2/s、90.69%、92.45%、91.66%、0.938,27.20×10-3mm2/s、46.51%、73.58%、61.45%、0.589,20.25%、74.41%、50.94%、62.50%、0.653;1.17× 10-3mm2/s、59.57%、57.14%、58.33%、0.559,20.30×10-3 mm2/s、55.32%、63.26%、59.37%、0.618,17.80%、93.61%、89.79%、90.62%、0.961. 结论 IVIM双指数模型参数Dslow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具有鉴别诊断价值,F值无需通过增强扫描就可以提供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情况,可以为肝脏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 肝放线菌病1例报道

    作者:黎伟政;蔡福庆;吴长亮;彭鹏;黄杰安

    一、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5岁,因右上腹胀痛、体质量减轻1个月于2017年9月入院.个人史及既往史无特殊.查体:右上腹肋下5 cm及剑突下3 cm可触及肝脏,肝区叩击痛,余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7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1.43×109/L,血小板计数394×109/L,血红蛋白135.5 g/L,C-反应蛋白39.69 mg/L.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大便找寄生虫卵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腹部增强CT提示肝S4占位,考虑肿瘤性病变(纤维肉瘤?),侵犯右侧腹膜、腹内斜肌(图1).肝穿刺病理学检查:(肝)慢性化脓性炎症,伴脓肿形成.临床诊断:肝脏占位:纤维肉瘤可能性大.

  • Zieve综合征1例报道

    作者:曹聪;周喜汉;胡静

    一、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7岁,因“尿黄、皮肤巩膜黄染7d”非急诊入院.患者自诉7d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黄,尿色如浓茶样,伴恶心、乏力、纳差.无畏寒、发热,无呕吐、腹痛、腹胀、白陶土样便、皮肤瘙痒、黑便、血便等,无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等.后曾到当地私入诊所接受药物(具体不详)治疗2d未见缓解,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为进一步诊治而入院.门诊拟“黄疸待查”收入住院.

  • Alagille综合征误诊为肝豆状核变性1例

    作者:李宽;宁会彬;何佳;郭恩恩;尚佳

    Alagille综合征(Alagille syndrome,AGS)是一种复杂的多系统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又称先天性肝内胆管发育不良,常以婴儿期胆汁淤积为突出表现,并可累及心脏、骨骼、眼睛、颜面及肾脏等多系统,该病的发病率约为1/70 000[1].肝豆状核变性(wilson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基因ATP7B基因突变而导致铜代谢障碍的隐性遗传性疾病,可出现肝、脑、肾、角膜等多处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症状,世界范围发病率为1/100 000 ~ 1/30 000.

  • 原发性肝淀粉样变性并消化道出血1例

    作者:朱婵艳;曹海霞;段晓燕;王晓颖;许朝阳;颜士岩;陈梅梅;陈一铭;范建高

    一、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2岁,因“黑便4个月,腹胀、皮肤黄染伴瘙痒半月余”于2013年5月1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个月出现黑便,无呕血发热,无腹痛腹胀等不适,至外院查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降部溃疡伴出血,予以禁食、制酸、补液等内科治疗无效,于2013年2月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术中见肝大明显,占上腹大部,肝质硬,呈肝硬化样改变.术后病理学提示:胃窦部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壁轻度水肿.术后引流管持续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2013年2月2日急诊行腹腔动脉造影+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术,出血止.

    关键词: 肝疾病 出血 诊断 治疗
  • 肝脏弥漫性囊状海绵状血管瘤合并K-M综合征1例

    作者:刘军;罗云

    肝脏囊状海绵状血管瘤十分少见,弥漫性病变更是罕见,大面积发生的血管瘤,常易伴发血小板减少,临床上出现紫癜、瘀斑,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现报道1例.

  • 原发性肝结核瘤1例

    作者:朱洪江;舒德军;梅永;彭慈军

    经全国结核流行病学调查,结核病的死亡居各种死因的第9位[1].在肺外结核病中,肝脏结核临床少见,尤其是无肝外结核病灶的原发性肝结核更为少见[2].由于其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甚至很多被误诊为肝脏的恶性肿瘤,终通过术后病理学检查才得以确诊[3].因此在临床中有必要提高对原发性肝结核的认识.

    关键词: 肝疾病 结核瘤 结核
  • 酒精性肝病相关的代谢性骨病导致全身多处自发性骨折1例

    作者:韩慧芳;王柏芳;王炳元;袁乐媛;高君;唐芳馨;李雪华;王慧

    肝性骨病(hepatic osteodystrophy,HO)是一种代谢性骨骼疾病,是慢性肝病患者常见而又经常被忽视的并发症[1].常出现钙磷代谢的异常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降低,但引起自发性骨折的病例比较罕见.现报道1例酒精性肝病相关的代谢性骨病导致全身多处自发性骨折的患者,以期得到临床医生对HO的重视.

  • 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1例

    作者:林芳;陈碧芬;郑瑞丹;卢燕辉;郎振为

    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Noducar regenerative hyperplasia of liver,NRHL)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肝脏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非肝硬化性肝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因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缺乏认识,易引起漏诊或误诊,我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 肝恶性淋巴瘤伴高钙血症1例

    作者:隋蕾;李素梅;叶山东;孙致连;任安;邢学农;陈若平;陈超;荆春燕

    1.病例资料:男性患者,69岁,农民.因发热伴呕吐1周,外院抗炎治疗后,症状缓解,但近2日精神逐渐变差,于2008年3月24日转入我院急诊内科进一步诊治.入院时体检结果:体温37.5℃,呼吸22次/min,脉搏84次/min,血压17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平侧卧位,神清,精神萎靡,口唇不绀,双肺呼吸音稍低,右下肺可闻及少许湿音,心率84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

  • 系统性淀粉样变肝功能损害1例

    作者:曹丽玲;赵斌;赖苇;罗志刚;陈学平

    一、病例资料患者女,54岁,农民,于2008年5月开始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全身乏力,上腹胀,逐渐加重,至2009年初已不能进行田间劳作,食欲有所下降,偶有心慌胸闷,无恶心呕吐.

    关键词: 肝疾病 淀粉样变性
  • 皮肌炎误诊为病毒性肝炎乙型丁型重叠感染1例

    作者:戴玮玮;徐瀚峰;姚悦萍

    1.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因"乏力2周"于2006年12月18日入院,在当地一家一级医院检查HBsAg,结果弱阳性;在入院前一天于我院检查肝功能:ALT 297 U/L、AST 459 U/L,B超提示"肝右叶小囊肿",拟"CHB"收入院.既往体健,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其妻子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清、精神尚好,颜面部未见皮疹,口腔无溃疡,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脊柱、四肢无畸形,各关节无红肿、压痛.双侧腓肠肌肌肉萎缩、轻度压痛,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级.入院后查血、尿、大便常规正常,心电图、胸片均正常.

    关键词: 皮肌炎 误诊 肝疾病
  • 菊叶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4例

    作者:吴新军;张魁;俞孟勇;吕慧萍;章国东

    一、临床资料例1,女,68岁,农民,因上腹胀痛、恶心呕吐8 d于2005年7月13日入院.3个月前因股骨颈骨折服土三七治疗2个月(总剂量5000 g以上,煎服2次/d).入院查体:巩膜微黄,无蜘蛛痣,颈静脉无怒张,心无杂音,腹稍隆,无浅表静脉曲张,无压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腹水征阳性,下肢轻微凹陷性浮肿.

  • 肝舌形虫病1例

    作者:陈莲;胡锡琪

    患儿男,13岁."反复腹痛伴腹胀2月",经当地医院给予抗生素治疗,腹痛不能缓解且加剧,行急诊手术探查,见腹腔内有积液及活的虫体,给予驱虫及建议抗结核治疗.因术后上述症状仍不能缓解,来我院住院治疗.体格检查:慢性病容,贫血貌,重度营养不良,体重24 kg.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显露,腹部有压痛,平脐测腹围69~61 cm,移动性浊音阳性.肝脏肿大,肋缘下8.0 cm,剑突下6.0 cm,质硬;脾脏肿大,肋下4.0cm,质硬.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2.9×109/L,中性粒细胞0.46;嗜酸细胞计数4488个/μl,百分比为30%;肝功能正常.粪检:肉眼寄生虫虫体呈舌形,乳白色,边缘呈锯齿状,多环节,在前端腹面口器周围有两对钩状残足,体表具有较厚的角质层.虫体长3~10 mm,直径0.5~2.0 mm,其中见一虫体正在蜕皮,虫体的一半在蜕皮内.

  • 肝淀粉样变性合并凝血因子X缺乏1例

    作者:董满库;崔彦;夏鹄;周立艳;孙卫国;李成林;张宏文;吉敏;李晓欧

    患者男,40岁,因反复下肢疼痛、肿胀9月余,右侧大腿疼痛明显加重约2周入院.患者于2001年6月和10月2次不慎摔伤右膝部,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膝关节内血肿",经止血消炎等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2001年12月无诱因左大腿内侧疼痛肿胀,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左大腿内侧肌肉血肿",检查发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转血液科治疗.住院期间检查:血红蛋白70~80g/L,血小板(350~622)×109/L,凝血酶原时间28.4 s,Ⅷ因子水平正常,血小板聚集率正常(95%),尿蛋白(+).

  • 血色病肝脏铁过度沉着症1例

    作者:杨根东;陆普选;周伯平;叶如馨;臧建;苏坚

    1.病例资料:患者,男,48岁.以"乏力、多饮、多尿、多食,伴消瘦4个月,加重1周"人院.既往有乙型肝炎和地中海贫血病史30年,无输血史,无血色病家族史,曾行"脾脏切除"治疗.

  • 血浆置换成功治疗毒蕈中毒性肝病1例

    作者:邓莉;黄文祥

    一、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7岁,无慢性肝炎病史,无长期大量饮酒史,近期无服用药物史.2005年11月13日与其他4人进食野蘑菇,10 h后均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中毒症状.其中2人次日出现尿黄,并逐渐出现皮肤、巩膜黄染.

  • 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2例

    作者:陈卫星;杨铭;虞朝辉;厉有名

    一、病例资料例1,男,52岁,农民,因"腹胀、乏力四月余"于2000年8月8日入院.入院前四月不慎跌伤后一直服用中药土三七治疗(每天3 g,煎服).入院查体:面色灰暗,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全腹软,肝肋下3 cm,质中,无压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

1350 条记录 57/68 页 « 12...54555657585960...676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