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酒灌胃法建立大鼠早期酒精性肝病模型

    作者:孙怡宁;尚荣军;罗金燕;张宽学

    目的:探讨白酒灌胃法建立大鼠早期酒精性肝病模型的意义.方法:白酒灌胃法加高脂肪饲料建立早期酒精性肝病的大鼠模型.6周后测定大鼠血浆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观察大鼠肝脏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6周后,白酒灌胃组大鼠血浆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较对照组大鼠明显增高(P<0.05),其肝脏组织有炎症、坏死和轻微脂肪变性,电镜观察可见肝细胞及其周围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结论:白酒灌胃法是建立大鼠早期酒精性肝病模型的一种可靠的方法.

  • 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肝脏的损伤及肝细胞凋亡

    作者:杨连君;王文亮

    为探讨长期大量饮酒对肝脏的损伤作用及肝细胞凋亡在酒精性肝病(ALD)病变过程中的意义,以含60%乙醇的市售白酒作为饮水连续饲养Balb/c小鼠8个月后,取其肝组织进行HE染色和TUNEL法凋亡检测.可见肝组织部分区域肝细胞索紊乱,肝细胞气球样变,肝小叶内出现多个点状或灶状坏死,有的肝细胞浆内可见Mallory小体,少数肝细胞胞质内可见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肝重和TUNEL指数都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长期大量饮酒可使小鼠肝组织产生类似于ALD的病理反应,并且其肝细胞凋亡程度明显增强.

  • 老年肝炎病人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作者:尹玉霞;郑秀艳;阚荣;唐洪英

    通过对住院老年病人的心理分析,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使老年病人很快适应环境,战胜各种心理压力,积极合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肝疾病 心理护理
  • 药物性肝病73例

    作者:周志坚;梁锡湖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寻找更好的防治对策.方法 对1995年1月~2005年12月符合诊断标准的73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中,抗结核药18例(24.7%),解热镇痛药14例(19.2%),中药12例(16.4%),抗生素类药8例(11.0%),心血管类药5例(6.8%),化学治疗药4例(5.5%),激素类药4例(5.5%),其他8例(11.1%).临床表现为急性药物性肝病66例(90.4%),其中肝细胞损害型21例(28.8%),胆汁淤积型33例(45.2%),混合型12例(16.4%);慢性药物性肝病7例(9.6%),其中肝细胞损害型3例(4.1%),胆汁淤积型2例(2.7%),混合型2例(2.7%).结论 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有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和中草药,使用这些药物时要严格监测肝功能.临床表现以急性药物性肝病为主,在基层医疗单位需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肝疾病 中毒性 诊断
  • 慢性肝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分析研究

    作者:焦建中;赵春林;杜波;吴永胜;葛勤利;陈官培

    近年来发现HP与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特别是在肝性脑病,高氨血症、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作用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也有认为HP感染与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和门脉高压性胃病无明显关联,对肝硬化并有HP感染者不需作常规HP根除治疗[1,2].为进一步证实HP与上述疾病的关系,我们对慢性肝病中HP感染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进行了如下观察.

  • Caroli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5例报告)

    作者:何效东;熊剑平;李庆怀;高静涛;胡兵

    目的:探讨Caroli病的临床特点、分型及诊治原则.方法:对收治的5例Caroli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特征、分类方法、影像学诊断以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该病以年青患者、反复胆管炎及多次手术未能解除胆管感染为特征,黄氏四型分类法对术式选择有指导意义;B超、CT及MRCP对病变部位、大小及有无结石定位准确,尤其是MRCP的三维成像可显示胆管全貌;病变切除(肝叶、胆总管囊肿)及通畅的胆管引流疗效满意.结论:根据临床特点及丰富的影像学检查,诊断并不困难,尤其MRCP在Caroli病诊断中值得推荐;依病变类型不同术式选择应个体化,随访疗效良好.

  • 总胆汁酸在肝病中的变化

    作者:武建军;温晓燕

    目的 观察胆汁酸在肝脏疾病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循环酶速率法对80例健康者、52例急性肝炎患者、52例乙型肝炎患者、30例肝硬化者、27例脂肪肝患者进行胆汁酸测定.同步测定ALT.结果 健康人TBA阳性率0;ALT阳性率0、急性肝炎TBA阳性率90%、ALT阳性率95%;乙肝TBA阳性率88%、ALT阳性率59%;肝硬化TBA阳性率95%、ALT阳性率36%;脂肪肝TBA阳性率67%、ALT阳性率30%.结论 胆汁酸在各种肝病中的代谢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

    关键词: 胆汁酸 肝疾病 肝炎
  • 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22例体会

    作者:季晖;臧西国;张东林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外伤性肝破裂施行绝对卧床休息、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止血药及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结果除1例中转手术外,其余21例均经非手术治愈成功,成功率95.4%.结论在对外伤性肝破裂的严重程度及有无其他脏器损伤做出准确诊断后,可在适应症范围内施行非手术治疗.

    关键词: 肝疾病 外伤性 治疗
  •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四项指标检测对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

    作者:钟琼;袁汉尧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IV胶原(CIV)和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检测对慢性肝炎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9例肝病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A、LN、CIV,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的含量.结果慢性肝炎中度组上述四项指标含量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肝炎重度组和肝硬化组上述四项指标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与慢性肝炎中度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四项指标检测有助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早期诊断.

  • 肝外伤的手术与非手术处置方式的探讨

    作者:高标;梁国良;高志清;贺少雄;江河

    目的分析非手术处理部分肝外伤的可能性和手术处置方式.方法收集肝外伤的分级、治疗、病死率、并发症等并作一回顾性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Ⅰ级和Ⅱ级肝外伤共10例(10/49,20.4%).总病死率为13/49(26.5%).剖腹术中发现有20例患者的肝脏无活动性出血,其中无其它脏器合并伤的病例16人,1例因在剖腹术中发现在近下腔静脉的肝实质内血肿而未做任何处理而关腹,1周后痊愈出院.结论 (1)在有准确的CT诊断、严密的监护、快速可行的手术条件下,对于Ⅰ级和Ⅱ级的无合并伤的肝外伤可试行非手术治疗;(2)在需手术治疗的肝外伤中,应优先选用肝清创术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

    关键词: 肝疾病 外科 治疗
  • 肝病患者早期MCV、RDW及血小板4项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颖;白永泽;魏军;王志伟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的4项指数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Coulter公司JT-IR全自动血液计数仪检测181例肝病患者和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1)肝硬化组、慢乙肝组、急性肝炎组MCV、RDW、M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LT、PDW、P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MCV、RDW、MPV之间成正相关关系,PLT、PDW、PCT之间亦成正相关关系,MCV、RDW、MPV与PLT、PDW、PCT之间成负相关关系.结论 (1)MCV、RDW可以反映肝病病情的轻重和肝功能损害程度;(2)血小板4项参数测定为肝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初步评价提供了简便、快速、可靠的方法.

  • 人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变化与肝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罗家齐;陈淑清;任春江;左淑琴;彭兰英

    目的研究hEGF含量变化在肝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110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浆hEGF的含量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肝病组血浆hEGF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组间比较除慢性肝炎轻度组与急性肝炎组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各组间均呈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各肝病组hEGF含量变化提示对衡量肝脏受损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何首乌片致肝损害1例

    作者:戴淑琴;李永梅

    1 患者,女,18岁,学生,因乏力、纳差、尿黄1周余,于2001年3月26日来我院以急性肝炎诊断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史,近一周来,出现乏力,纳差,尿如浓茶样,无恶心及呕吐,无厌油性食物现象,大便不发白,无鼻出血及其他处出血现象.查体:T 36.5℃,P 80次/分,BP 113/75mmHg(15/10kPa),神志清,精神差,巩膜、皮肤重度黄染,结膜无苍白出血,心肺(-),肝脾不大,肝区叩痛(+),腹水症(-),双侧肾区无压痛及叩痛.实验室检查;肝功ALT 917.70U/L,AST 716.30U/L,AST/ALT 0.8,TBIL 273.30μmol/L,DBIL 185.5μmol/L,HBsAg(-).B超未见肝内外胆管扩张,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遂给于保肝、退黄、降酶对症处理,住院第3天,进一步做肝炎病因检测,结果甲、乙、丙、丁、戊肝均为阴性,排除了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关键词: 何首乌 肝疾病 治疗
  • 26例慢性肝病导致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张春花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由躯体疾病而引发的精神障碍,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26例慢性肝病患者导致的精神障碍进行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的讨论.

  • 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

    作者:霍枫;汪邵平;李鹏;蒲淼水;陈建雄;詹世林;郑于剑;夏武政

    目的 总结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5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施行的20例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供者通过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避免热缺血,M-Ⅲ供者不采用ECMO,待心跳停止5 min后实施肝脏获取手术.受者均采用原位肝移植术,其中17例行胆管端端吻合,3例行胆肠吻合.所有受者获定期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20例供者中M-Ⅲ占10%( 2/20),DBCD占90% (18/20).20例受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无肝期、术中出血量和术后ICU时间分别为(6.2±2.7)h、(54±13) min、(2305±1311)ml和(44±35)h.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肝功能恢复满意,无原发性肝脏无功能或移植肝功能恢复延迟;术后1个月内1例受者因脓毒血症死亡,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18例受者长期生存,长生存时间为58个月.结论 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是现阶段我国可以应用的供肝获取方法,其中以DBCD为主要类型;建立科学的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流程,合理使用ECMO等保护供肝质量措施,对我国公民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 肝移植与介入治疗

    作者:李宏为;周光文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惟一有效的手段.我国肝移植例数逐年增加,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出现,并发症的诊治亦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肝动脉血栓和胆道并发症是常见的.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的优势,常能达到与手术同等的疗效.本文重点介绍肝移植术后血管和胆道并发症介入治疗的新进展,同时还将介绍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对肝移植手术的影响.

  • 肝片吸虫一例报道

    作者:唐建中;孙志为;莫一我;李新宇

    患者,男,40岁,因右上腹不适一年余入院,曾于当地B超检查提示"胆囊内胆汁淤积,结石可能",服中药治疗后,反复出现肝功能异常,治疗后好转.于2004年1月B超发现"肝右叶异常回声"于2004年2月17日收入我院.病程中未出现发热、黄疸.查体:神清,精神好,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Murphy征阴性.

    关键词: 肝片吸虫 肝疾病
  • MRI在肝癌治疗后复发微小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海东;张见增;尤金涛;董景辉;安维民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癌治疗后复发微小肝癌(MHCC)的MRI表现,提高对MHCC的认识和早期诊断率.方法:搜集整理50例(57癌灶)肝癌治疗后复发经病理或临床诊断的MHCC患者MRI影像资料,分析其MR平扫及动态增强各序列图像表现及复查变化.结果:主要序列表现:DWI高信号病灶数所占比例为93%(53/57);T2WI高信号病灶数所占比例为89.5%(51/57);T1WI低信号病灶数所占比例为89.5%(51/57);双回波含脂质成分病灶数所占比例为8.8%(5/57);动态增强"快进快出"病灶数所占比例为68.4%(39/57),"快进慢出"病灶数所占比例为31.6%(18/57);延迟期有假包膜强化病灶数所占比例为26.3%(15/57).所有病例2~15个月内复查病灶增大.结论:高场MRI可作为目前MHCC好的检查方法,在肝癌治疗后复发MHCC的诊断及复查中有重要作用.

  • D-柠檬烯对乙醇性肝损伤大鼠抗氧化活性与NF-κB及COX-2表达影响

    作者:王广超;梁惠;韩磊;丰暖;王文成

    目的 观察D-柠檬烯对乙醇性肝损伤大鼠抗氧化活性及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环氧合酶2(COX 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乙醇模型组,每日给予体积分数0.50的乙醇灌胃,前2周8mL/(kg·d),后4周为12mL/(kg· d);C、D、E组分别为D-柠檬烯低、中、高剂量组,乙醇灌胃同时每日分别给予D-柠檬烯100、200、400 mg/kg灌胃;F组为水和D-柠檬烯单独高剂量组,每日给予水和D-柠檬烯400 mg/kg灌胃;G组为甘利欣对照组,乙醇灌胃同时每日给予甘利欣200 mg/kg灌胃.实验进行6周,末次灌胃禁食12h后,取血分离血清,留取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检测大鼠血浆和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NF-κB、COX-2表达情况.结果 B组大鼠肝组织呈大泡性脂肪变性,并有大量炎性细胞的浸润;D-柠檬烯各剂量组与B组相比,脂肪变性不同程度减轻,炎性细胞减少.与A组相比,B组血浆SOD、血浆和肝匀浆GSH-Px活力降低,血浆和肝匀浆MDA含量升高;D、E组血浆SOD以及C、D、E组血浆和肝匀浆GSH-Px活力均高于B组,C、D、E组血浆和肝匀浆MDA含量则低于B组(F=42.93~84.37,t=2.73~154.63,P<0.05).B组NF-κB、COX-2表达较A组明显增高,而D-柠檬烯各剂量组二者表达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38、49.76,t=9.93~15.25,P<0.05).F组大鼠各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D-柠檬烯能够增强乙醇性肝损伤大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及肝组织NF-κB、COX-2蛋白表达,从而改善因乙醇暴露引起的肝损伤.

  • 肝脏钙化性病变超声诊断结果及其与年龄分布关系

    作者:张毅;袁梅;张积华;郑淑芳;王伟

    目的 探讨肝脏钙化性病变的超声诊断结果及其与年龄分布的关系.方法 对23 800例健康体检者中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肝脏钙化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脏钙化性病变425例,总检出率为1.9%;其中单发350例,多发102例;钙化性病变的大小为3~40 mm;分布在右肝335例,左肝96例,全肝21例.肝脏实质非特异性钙化灶310例(68.58%),年龄多分布在20~60岁,占73.95%,与≥70岁年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65,P<0.05);肝内管壁钙化81例,年龄多分布在60岁以上,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15,P<0.05);肝囊肿壁钙化32例,肝血管瘤钙化19例,肝癌钙化4例.肝部分切除术后4例,肝外伤后2例,年龄多发生在40岁以后.结论 肝脏钙化性病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不同类型的钙化性病变的年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肝实质非特异性钙化居多,是肝脏先天性或某些病变稳定或愈合后的一种病理性改变.超声检查是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之一.

1350 条记录 67/68 页 « 12...60616263646566676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