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太白贝母生物碱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彭锐;谭均;马鹏;莫让瑜;孙年喜

    目的:建立太白贝母的HPLC指纹图谱,为评价其质量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C18 (4.0 mm×250 mm,5μm);以0.03%二乙胺水-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 mL·min-1;进样量10 μL.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96;载气流速2.7 L·min-1.结果:14批太白贝母样品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都在82%以上,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实验中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4.5%,结果能较全面地反映太白贝母药材中主要成分的分布特征.结论:本研究可为太白贝母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 RP-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太白贝母中9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

    作者:罗静;张华;张德全;杨丝丝;周浓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太白贝母中9种核苷类成分(尿嘧啶、胞苷、鸟嘌呤、尿苷、腺嘌呤、鸟苷、胸苷、腺苷、2'-脱氧腺苷)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不同产地太白贝母中核苷类成分含量。方法采用Venusil MP 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和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5℃。结果尿嘧啶、胞苷、鸟嘌呤、尿苷、腺嘌呤、鸟苷、胸苷、腺苷、2'-脱氧腺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695~16.17μg/mL、0.1321~7.9275μg/mL、0.0955~5.73μg/mL、1.16~69.6μg/mL、0.48~28.8μg/mL、0.5715~57.15μg/mL、0.526~52.6μg/mL、3.3075~198.45μg/mL、0.5305~31.83μg/mL,r≥0.9995;加样回收率为96.49%~101.65%(RSD≤2.92%)。结论不同产地太白贝母中9种核苷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栽培品和多年生野生品均以重庆市城口县咸宜乡样品含量高。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为太白贝母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依据。

  • 重庆太白贝母资源调查

    作者:付绍智;陈洪源;袁定明;贾晗;蒲昌权;卢其福

    目的:调查重庆野生与家种太白贝母资源历史、现状与生态环境,为太白贝母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查询、实地调查和跟踪调查。结果重庆太白贝母在1843年就有药用记载,现在5个县有野生,6个区县有家种,具备6个典型生态类型。结论重庆野生太白贝母资源分布广,药用历史悠久,是太白贝母的原产地,但野生资源人为破坏严重,个别区域已濒临灭绝,家种太白贝母发展迅速。

  • 川贝母新资源太白贝母中水溶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黄林芳;段宝忠;王丽芝;魏大华;卢其福;陈士林

    目的:建立RP-HPLC-DAD同时测定太白贝母药材中7种核苷类活性成分(胞苷、尿苷、鸟苷、胸苷、腺苷)及碱基(尿嘧啶、腺嘌呤)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Aq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和水,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60nm,柱温25℃.结果:尿嘧啶、胞苷、尿苷、鸟苷、胸苷、腺苷、腺嘌呤分别在0.312~37.440,1.095~65.700,1.020~61.200,1.075~64.500,0.812~48.720,1.070~64.200,0.432~25.920m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96%~103.5%,RSD≤3.8%.结论:太白贝母有紫外吸收的水溶性成分主要是核苷类成分,所建立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可用于贝母药材中核苷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为全面开发利用贝母药材提供进一步依据.

  • 川贝母新资源太白贝母中生物碱类成分含量测定

    作者:段宝忠;王丽芝;黄林芳;魏大华;卢其福

    目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太白贝母中的生物碱成分.方法 采用Agilent Extend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三乙胺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漂移管温度90℃;载气体积流量2.3 L·min-1,增益值2,进样量10μL;柱温25℃.结果 贝母辛在28.75~690.0μg·mL-1,贝母素乙在27.37~560.6 μg·mL-1,贝母素甲在25.75~527.0 μg·mL-1与峰面积的对数值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n=6),RSD为1.10%;99.7%(n=6),RSD为3.61%;100.3%(n=6),RSD为2.82%.结论 太白贝母中的生物碱成分与川贝母非常相似,为其作为川贝母来源的合理性奠定了基础.

  • 温度对太白贝母种子萌发的影响

    作者:胡平;夏燕莉;杨玉霞;吴萍;方清茂;周先建

    目的 探索温度对太白贝母种子萌发的影响,为其育苗生产实践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设置不同温度梯度处理,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太白贝母种子的发芽情况,统计其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 5~25℃下,种子均可以发芽,15~20℃种子发芽率较高,20℃时发芽效果好.结论 温度达到20℃时,太白贝母种子萌发率高,出苗整齐,生产上可于此时进行育苗生产.

  • 太白贝母栽培品与暗紫贝母的薄层色谱鉴别对比研究

    作者:沈力;周浓;李洁玉

    目的 探讨不同川贝母品种及商品规格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对太白贝母与暗紫贝母不同商品规格生物碱和皂苷部位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结果 太白贝母与暗紫贝母提取部位的薄层色谱实验均提示了川贝母不同规格的薄层色谱图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可利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太白贝母与暗紫贝母,该方法简单、可行,为更好地控制川贝母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 长江三峡地区野生太白贝母的生态类型与保护对策

    作者:付绍智

    目的 调查长江三峡地区野生太白贝母资源及其生态类型,分析其面临的生态问题,提出保护对策.方法 通过资料查询、产地调查和持续观察,对比分析野生太白贝母代表性生态类型的现状及变化发展趋势,研究资源保护对策.结果 长江三峡地区野生太白贝母分布地域广泛,具有5大生态类型,3个典型生态类型都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和种群数量减少问题,资源亟待保护.结论 三峡地区野生太白贝母资源生态类型多样化明显,但资源破坏严重,个别区域资源已经濒临灭绝,必须采取综合生态保护措施,保护野生太白贝母的生态环境,恢复种群数量.

  • 太白贝母不同器官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研究

    作者:贾晗;付绍智;陈洪源;李琳莉;郭芳琴

    分别选用不同生长年龄的太白贝母鳞茎、种子和幼嫩叶片为实验材料,探索研究不同浓度6-BA与NAA组合对其不同器官的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6-BA与NAA组合对太白贝母种子的诱导发芽效果差别不大;MS+ NAA 1.0mg/L+6-BA 6mg/L的配方较适合太白贝母鳞片分化;MS+NAA 1.0mg/L +6-BA 2mg/L的配方较适合太白贝母幼叶分化.

  • 太白贝母提取物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肖忠华;牟凤林;邓晶荣;郝坡;王静;谢仲德

    目的 研究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作用于人结肠癌SW480细胞,分为空白细胞组、0.25%DMSO溶剂处理组、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处理组(含总生物碱浓度分别为36.9 mg·L?1、49.2 mg·L?1、61.5 mg·L?1).采用MTT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倒置光镜及透射电镜等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细胞周期变化、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0.25%DMSO溶剂处理组比较,61.5 mg·L?1总生物碱提取物处理细胞24 h、48 h、72 h后,细胞生长抑制呈现较为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含太白贝母总生物碱36.9 mg·L?1、49.2 mg·L?1、61.5 mg·L?1的提取物分别处理细胞48 h,细胞生长抑制呈现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PI单染结果显示,36.9 mg·L?1、49.2 mg·L?1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可将细胞阻滞于G2和S期,61.5 mg·L?1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可将细胞阻滞于G2和G1期;61.5 mg·L?1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处理48 h,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发生显著坏死样变化.结论 碱化热回流法提取的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结肠癌SW480细胞活性,阻滞细胞周期进程为其机制之一.

  • 野生与栽培太白贝母茎、叶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作者:周浓;丁博;郭冬琴;张德全;李双霜

    目的:比较太白贝母不同生长年限栽培品及野生品茎叶显微组织特征的异同,为其人工栽培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徒手切片结合石蜡切片法研究太白贝母茎和叶的组织特征.结果:栽培品与野生品的茎横切面特征、叶表皮特征均无显著差异,但组织结构的大小及发达程度等特征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从研究结果上看,重庆巫溪适合太白贝母的人工栽培,但在种植管理中应充分利用其各生长阶段的特点,以达到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 太白贝母栽培品的生药学研究

    作者:沈力;周浓;付绍智;易东阳;贾晗;陈洪源;吴应梅

    目的:对太白贝母栽培品进行生药学研究,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进行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浸出物、总皂苷与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结果:太白贝母栽培品因生长年限不同性状差异较大,除松尖略似松贝“怀中抱月”外,其余各规格在性状特征上均与传统川贝母差异大,多扁圆锥形或圆柱形,体表稍粗糙,基部隘缩,味苦.其浸出物含量、总生物碱含量相差较大,总皂苷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实验结果显示浸出物、总皂苷、总生物碱的含量与川贝母现行的等级划分不成正向相关关系或不相关.建议等级划分在考虑药材外观性状直径、长短时,应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结合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进行评价.

  • 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中贝母辛和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怀玉;马鹏;彭锐

    目的:测定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鳞茎中贝母辛和总生物碱的含量,为建立和完善中药材太白贝母的质量控制体系和适宜采收时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ELSD法测定贝母辛,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 C18 (250 mm ×4.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二乙胺水溶液(10:90),流速为1.0 mL/min,Alltech 20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结果:生长2~3年的太白贝母贝母辛的含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生长4~6年的太白贝母贝母辛的含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生长2~4年太白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逐年增加,生长5~6年总生物碱含量逐年下降.结论:综合药用有效成分贝母辛和总生物碱的含量、贝母药材的产量以及土地利用率3个因素考虑,以4年生的太白贝母采收比较合适.

  • 太白贝母与暗紫贝母皂苷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沈力;周浓;易东阳;李洁玉

    目的:建立不同商品规格太白贝母与暗紫贝母中皂苷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川贝母药材质量提供新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1.结果:建立了太白贝母、暗紫贝母中皂苷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出21个共有峰;不同商品规格川贝母类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0.95以上,但相对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采用HPLC法建立太白贝母、暗紫贝母皂苷类成分指纹图谱的方法简便、可靠,可为全面有效控制川贝母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依据.

  • 太白贝母的止咳、祛痰和抗炎作用研究

    作者:马鹏;王丽;王娅民;彭锐

    目的:研究太白贝母的止咳、祛痰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实验、豚鼠枸橼酸引咳法实验、小鼠气管段酚红实验、醋酸致小鼠腹腔通透性升高实验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观察太白贝母粉末和醇提物的止咳、祛痰和抗炎作用.结果:太白贝母粉末和醇提物的起效剂量分别为4g/kg和0.32g/kg,太白贝母粉末和醇提物的有效剂量范围分别为4g/kg~20g/kg和0.32g/kg~ 1.6g/kg.太白贝母粉末和醇提物能明显抑制氨水所致小鼠咳嗽,能明显延长枸橼酸致豚鼠咳嗽的潜伏期并减少咳嗽次数,能明显增加小鼠气管酚红的排泌量,能明显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通透性升高,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结论:太白贝母粉末和醇提取有明显止咳、祛痰和抗炎作用,其效果与川贝母无明显差异.

  • 太白贝母与暗紫贝母镇咳祛痰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作者:沈力;马羚;刘书显;贾晗

    目的:以镇咳、祛痰为药效学指标对比太白贝母和暗紫贝母的药理作用,为太白贝母的品质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浓氨水诱咳法建立小鼠咳嗽模型观察两种贝母的镇咳作用,采用酚红祛痰法观察祛痰作用.结果:太白贝母低剂量组对小鼠咳嗽反应潜伏期有延长趋势,并能显著减少小鼠的咳嗽反应(P<0.05);太白贝母高、低剂量组增加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泌量作用显著(P<0.01),暗紫贝母高剂量组祛痰作用明显(P<0.05).结论:在相同剂量下比较,太白贝母的祛痰作用优于暗紫贝母,镇咳作用无显著差异,但太白贝母减少小鼠咳嗽反应次数的作用相对为优.

  • 川贝母及常见伪品鉴别

    作者:周文东

    贝母属植物品种较多,名称近似,现将川贝母及常见伪品鉴别如下.1 正品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 、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 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或瓦布贝母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var.wabuensis(S.Y.Tang et S.C.Yue)Z.D.Liu,S.Wang.et S.C.Chen的干燥鳞茎[1],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