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硅对盐胁迫下甘草非药用部位总黄酮、总皂苷积累动态的影响

    作者:王建寰;张文晋;郎多勇;解植彩;张新慧

    目的:明确甘草非药用部位总黄酮、总皂苷的积累动态及外源硅对其非药用部位总黄酮、总皂苷积累的影响效应,为甘草药用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栽培甘草植株,在其生长周期内动态采集甘草非药用部位,采用UV-Vis法测定甘草非药用部位中总黄酮、总皂苷含量.结果:甘草叶中总黄酮、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茎中.甘草茎中总黄酮含量在生长周期呈“V”型变化规律,而叶中总黄酮含量呈倒“V”型.不同浓度外源硅明显提高了不同采样时期甘草茎、叶中总黄酮、总皂苷含量,且这种促进效应的大小因采样时期、采样部位和硅浓度不同而异.综合而言,0.6 g/kg外源硅对总黄酮、总皂苷积累的促进作用强.结论:硅对盐胁迫下甘草非药用部位茎、叶中总黄酮、总皂苷的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西红花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陈娜;杨滨

    西红花是国际市场上的名贵香料和传统药材,其药用部位柱头的产量极低,仅占整朵花重的7.4%,其余部分被丢弃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西红花非药用部位的开发利用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西红花非药用部位富含黄酮、酚酸和多糖等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真菌、细胞毒性、抗炎和保肝等功效.该文对西红花非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西红花非药用部位的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 谨防不合格中药影响食疗药效

    作者:徐雯洁

    中药质量影响因素多中药的质量控制并不像西药那么简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受到了药材生长及加工过程中的许多内在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如产地不同、采摘时间不同、炮制技术水平不同等都会影响到中药材的质量.再加上一些商家为了谋取暴利,添加非药用部位或非药用品种等,也会影响到中药材的质量.此外,受近年来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还让中药材的安全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糖尿病患者在购买中药食材时需擦亮眼睛,谨防购买到质量差或掺假的中药影响疗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鉴别一些常用的辅助降糖的中药食材的质量吧.

  • 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

    作者:张建民

    中药材掺假是指在正品药材中掺入伪品、异物或非药用部位.目前中药材市场中掺假现象较为普遍,掺假品给中药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应严格加以鉴定.本文对部分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 苦杏仁古代炮制方法及其现代研究

    作者:何荣杰;刁统美

    1. 苦杏仁古代炮制方法沿革苦杏仁生有小毒,炮制后可去小毒,并除去非药用部位.《伤寒论》有"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的记载.明《医学入门》提出:"桃仁、杏仁,双仁有毒伤人,用去皮尖,不生疔疖."也有主张不去皮、尖者,如《本草纲目》中有"治风寒肺病药中,亦有连皮尖用者,取其散发也"的记载.清《医方集解》更明确提出"不去皮尖……杏仁留尖取其法,连皮取其涩".现代《中药炮制经验集成》认为燀去皮是去除非药用部分,便于煎出有效物质.

  • 菊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的分布及其动态积累研究

    作者:朱琳;郭建明;杨念云;钱大玮;聂慧;宿树兰;欧阳臻;段金廒

    目的 对菊科药用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动态积累进行分析评价,为该药用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UPLC-TQ/M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超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DAD),测定不同生长期菊根、茎、叶中氨基酸类、核苷类、黄酮类及有机酸类成分的量.结果 氨基酸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菊的根、茎、叶中检测到13种氨基酸,总氨基酸的量分布顺序为:根>叶>茎;核苷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菊叶中检测到4种核苷,茎和根中分别检测到2种核苷,总核苷的量分布顺序为:叶>根>茎;黄酮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总黄酮类成分的量分布顺序为:叶>根>茎,其中叶片所含黄酮类成分量为9.94%~18.66%,根中质量分数为5.88%~8.02%,茎中质量分数为3.98%~5.41%;有机酸类成分分析表明,总有机酸的质量分数分布顺序为:叶>根>茎,叶中质量分数为2.44%~4.94%,根中质量分数为1.89%~2.64%,茎中质量分数为1.20%~1.48%.不同生长期菊根、茎、叶中黄酮类和有机酸类成分量发生动态变化,在菊花采摘后达到高峰.结论 菊非药用部位尤其是叶中含有丰富的资源性化学成分,且在采摘花序后为资源丰产期.该研究结果为菊花采收后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大黄资源化学研究进展与利用策略

    作者:陈艳琰;唐于平;陈嘉倩;曹玉洁;段金廒

    大黄是我国重要的大宗中药材之一,也是多功效、多品种、多道地产区中药材的典型代表.系统归纳了大黄的资源性化学成分,并基于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组织器官分析了大黄资源化学研究进展,据此提出了关注地域变化与把握采收时节,不同品种的“功效偏向性”应用、非药用部位利用、资源性成分的高值化发展等大黄资源化学利用途径与策略,为大黄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 药用植物废弃物再利用研究现状

    作者:张晓燕;龚苏晓;张铁军;陈常青

    中药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剩余丰富的非药用部位和药渣,产量巨大,但因其药用价值不及药用部位大而被废弃,对不同种类药用植物非药用部位及药材使用后药渣中化学成分进行阐述,以期为中药材废弃物综合再利用及药用植物废弃物药学利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

    作者:凌益翔

    中药材掺假是指在正品药材中掺入伪品、异物或非药用部位.目前中药材市场中掺假现象较为普遍,掺假品给中药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应严格加以鉴定.本文对部分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 非药用部位入药对质量的影响分析

    作者:金峰

    中药材的用药部位不同,药用作用也不尽相同,为提高中药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笔者将工作中发现的常混入非药用部位或异物的中药介绍如下:1香附

  • 六味地黄丸显微特征异常的探讨研究

    作者:任婧昱;姜文红;张清波

    目的:针对市售六味地黄丸显微特征异常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通过比对试验对不同厂家六味地黄丸的显微特征进行鉴别. 结论:通过该方法进行比对研究,可判别出某厂家未按处方规定投入酒萸肉,而投入大量非药用部位山茱萸核.

  • 中药材掺杂现象类析

    作者:张兆芳;杨锡仓

    当前中药材的主要掺杂现象表现为掺入非药用部位;以药渣染色后充药材;掺入形状相似的伪品;掺入泥土等杂质共4个方面.并分类介绍了识别经验.

  • 中药非药用部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行性探析

    作者:张文清

    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概况,中药在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已开展的对中药非传统药用部位的药化、药理及临床研究,探讨中药非药用部位合理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扩大中药的用药范围,充分利用中药资源,变废为宝.

  • 几种常见中药材的鉴别方法

    作者:王海燕;彭亚丽

    中药材掺假是指在正品药材中掺入伪品、异物或非药用部位.现将几种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别方法作如下简介:1.山药:掺假现象多为掺入与其特征相似的伪品木薯的块根、片.鉴定方法:①观察横切面:山药呈白色粉性,无裂隙;木薯乳白色,中心有放射状裂隙,散有黄色筋脉状维管束小点.②显微观察:山药淀粉粒为单粒,类圆形,卵形;木薯的淀粉粒为2~15复粒.

  • 十种中药材搀假现象及鉴定方法

    作者:魏春芬

    中药材销售时多以重量计算,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不惜坑害消费者,常在药材中搀假.中药材搀假是指在正品中掺入伪品、异物或非药用部位.中药材搀假现象严重影响药物的质量,给治疗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为防止低劣药材危害患者,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检查发现以下十种中药材有搀假现象.下面就搀假情况及鉴别方法做如下介绍:1.山茱萸中掺入葡萄果肉鉴定方法 (1)性状鉴定:山茱萸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表面紫黑色,皱缩,有光泽.气微,味酸、微苦涩.(2)显微鉴别:山茱萸粉末红褐色.有草酸钙簇晶少数,直径12-13μm.葡萄果肉粉末紫红色.中果皮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方晶类方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一个细胞中常含数个结晶.(3)薄层鉴别:取山茱萸、葡萄果肉粉末各2g,分别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30ml,加热回流30min,滤过,弃去乙醚液,药渣加无水乙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氯仿-醋酸乙酯(20∶5∶8)为展开剂,展距10cm以上,取出晾干,喷以醋酐-硫酸(9∶1)溶液,在110℃烘5min,呈紫红色斑点.薄层图谱如下图.

  • 浅谈中药炮制与药物疗效

    作者:马艳梅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多数要经过加工炮制后才能用于调剂配方。历代对中药炮制都很重视,明代陈嘉谟称:“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可知,中药炮制与药物疗效有着重要关系。1 净选加工与药物疗效 净选是中药的初步加工,对于某些药物,经过净选后就可直接用于调剂。净选的目的就是清除杂质,去除非药用部位,使药物达到净度标准,同时便于切片、炮制、调剂和服用。中药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受温度、光照、土壤等自然因素影响,以及自身因素,同一植物不同部位所含成分不同,作用亦异。1.1 不同部位作用不同如花椒,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椒目,利水、平喘。又如莲子,莲肉补脾胃,莲心清心火。1.2 非药用部位如金樱子、枇杷叶、骨碎补去毛可免刺激咽喉引起咳嗽等。唐代《新修本草》记载:“凡使枇杷叶须拭去毛,不尔,射人肺令咳不已。”2 不同炮制法与药物疗效 药物在炮制过程中,往往加入一些辅料与药物共制。目的就是使药物在外因影响下,消除有害作用,缓和烈性,改变药性,便于调剂和制剂,提高疗效。

  • 几种常见中药非药用部位掺伪分析

    作者:杜卫萍;刘传玲;董丽萍

    <中国药典>Ⅰ部在药材来源一项不但规定了其品种来源,而且也明确指出了对药用部位和采收季节的要求.同种药材,药用部位的不同,疗效会差异很大,甚至完全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工、经营、检验、使用药材过程中,不但要把好品种关,而且要把好药用部位关.笔者在1999年全市药材普查工作中发现,利用非药用部位掺伪现象甚为严重,尤其是花、叶、草类更甚.现简述几种易忽视的常见品种.

  • 简述中药材净制与饮片质量

    作者:杨正银

    中药材净制即药材的净选加工,它是中药饮片炮制的第一步.对于某些药物,经过净选后就可直接用于调剂.净选的目的就是清除杂质,去除非药用部位,使药物达到净度标准,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近年来不少药材经营部门或个体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这一环节,导致中药饮片质量低劣,损害了患者的利益,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高度重视.

  • 浅谈调剂中常见加工炮制质量问题

    作者:李彩霞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绝大多数要经过加工炮制后才能应用。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中药炮制品(饮片)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历代医药学家为使用药方面疗效准确可靠,对药物提出了总的质量要求。如《金匮玉函经》提出:“或须皮去肉,或须肉去皮,或须根去茎,又须花须实,依方拣采,治削,极令洁净。”提出了入药部位净度要求,应根据方药具体目的分别进行选择,分离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清除夹杂物,以提高药物质量。这是保持和稳定药效的必要程序,应予以重视。在临床用药当中,加工炮制方面存在质量问题。现总结如下。1 未按规定净选1.1 未去净杂质 药材中含有泥沙、木屑等杂质及一些霉败品。如乳香、没药、五灵脂等一些药物混含有木屑、泥沙等杂质;川贝母表面有泥沙未洗净;菟丝子混有泥沙。1.2 混有非药用部位 如蒲黄混有花丝;番泻叶混有花序、枝梗、枯叶;连翘、夏枯草、辛夷、密蒙花、芫花等果实花类药混有枝梗、果柄;党参、防风、川牛膝、怀牛膝、桔梗、丹参、龙胆、白薇、威灵仙等根类药带有残茎、根茎、叶基等非药用部位;茵陈、卷柏、石斛等用幼苗或地上茎的中药带有残根;杏仁、桃仁未去净皮和泛油品;枇杷叶、石韦、骨碎补、狗脊未去净毛;诃子、山茱萸混有果核;皂角刺混有枝干;钩藤混有不带钩的老枝;海桐皮混有不带刺茎皮。

  • 贝母地上部位的开发利用现状

    作者:谢运飞;谭玉柱;赵高琼;童婷婷;董小萍

    贝母资源稀少,尤其是川贝母,市场价格昂贵,是十分名贵的中草药.目前,国内外关于贝母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较多,但是对非药用部位的研究却十分少.据少量文献报道,贝母的非药用部位与传统的鳞茎药用部位均含有许多一致的有效成分,且含量可观,这为稀缺的贝母资源开发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