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综合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干预效果

    作者:元红;金萌;谢冰欣;王欢;崔林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对1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效果。结果部分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大部分患者生活上可以自理,预后效果良好,遗留肢体功能障碍者能够坚持治疗并进行康复锻炼。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让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改善了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的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陈媛;郭席亚

    目的 探讨在进行精神科安全护理期间预见性风险评估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03月~2018年04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科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进行安全护理模式的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安全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预见性风险评估模式;终就两组精神科患者风险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 同对照组精神科患者风险发生率(46.67%)对比,观察组(13.33%)获得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对于精神科患者合理选择预见性风险评估模式完成安全护理工作,对于风险事件的减少可以发挥显著效果,从而对于精神科患者生活品质提升做出保障.

  • 慢性胃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胡雅静

    目的 探究对于慢性胃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研究组患者则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7.78%,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Hp的清除率为84.21%,对照组为57.14%,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胃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其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心理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王玉华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 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心理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减少(P< 0.05),且观察组术后减少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优质护理用于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

    作者:刘淑玲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用于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133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67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 .比较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52%与对照组78.79%相比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用于缺血性脑中风具有较好的临床干预效果,值得推广.

  • 个性化护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徐平启

    目的 观察个性化护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6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个性化护理.结果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3.55%,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3.87%,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2%,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蒙医辨证护理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斯琴托娅

    目的 研究蒙医辨证护理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几年收治的8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及护理方法,将应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蒙医辨证治疗及护理干预的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SDS评分以及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对照组总有效率70.45%(P<0.05);组间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对比(P<0.05).结论 蒙医辨证护理可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心理状态,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 控烟培训对全科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刘洁;杨少琴;史影;王海青

    目的 评价全科医务人员实施控烟培训的效果.方法 对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进行6个月的控烟培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评价,比较干预前后全科医务人员对烟草的危害、控烟知识、控烟方法及控烟行为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吸烟28人,干预后13人戒烟,15人吸烟.干预前后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P<0.05).且吸烟人员吸烟量也有明显下降.干预后对烟草的危害、控烟知识及控烟方法等知识的掌握有明显的提高(P<0.01).医务人员的控烟行为有了明显变化,介绍戒烟方法和技巧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提高率25.51%.结论 在全科医务人员中开展控烟培训非常必要,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控烟培训模式,提高他们控烟意识,以使他们对烟草危害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在促进戒烟干预能力的同时,使其能够积极地履行控烟职责.

  • 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治疗整体护理干预

    作者:宋洁茹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入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4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23例患者中得到治愈的有17例,治愈率为73.9%;对照组23例患者中治愈的有10例,治愈率为43.5%,实验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治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1.7%,对照组有1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52.1%,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治愈率,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预后。

  • 高龄骨折患者急诊护理经验的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郭亚军

    目的:探讨高龄骨折患者急诊护理经验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高龄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院内急诊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平均为4.4±1.4分,对照组疼痛评分平均为6.8±1.2分.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高龄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采取院内急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护理干预对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宋忠芬

    目的:探讨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受到护理干预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给患者安全可靠的护理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09~2012年接收的84例妇产科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2组均为42例患者,对2组患者的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干预的妇产科患者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疾病治愈方面好于常规护理,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妇产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可以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来降低,这对于患儿临床治疗而言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供应室消毒职业性防护对预防职业性损伤干预效果监测

    作者:江楠;王福青;李璟

    目的:分析供应室消毒职业性防护对预防职业性损伤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我院2011年实施供应室消毒职业性防护前后各2年间的职业性损伤等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供应室消毒职业性防护后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的认知率、职业防护措施的使用及落实率、上岗前接受职业性防护辅导等方面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供应室消毒职业性防护对预防职业性损伤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窦德花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笔者选择自己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骨科手术患者462例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234例,女性患者228例,运用随机性的数字法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231例患者.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手术护理管理,包括在手术中安排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讲解有关手术注意事项等.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实施对照组的内容基础上,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制度,进行全面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观察,还有在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不规范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运用全面规范化的手术室护理工作管理,可以减少医院的感染发生,同时也会减少一些不规范的情况出现.

  • 渤海湾地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早期干预研究

    作者:吴卓

    近年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检出率逐年上升。朱张茜等研究发现,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死的发生率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I)增厚患者中明显高于IMT正常组,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冠心病、脑梗死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血LDL-C水平升高与颈动脉IMT增厚有关,说明高胆固醇血症,特别是高LDL-C血症对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不良影响。本文选择渤海湾地区冠心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进行实验干预性研究,对冠心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采取个性化的综合干预措施,以期获得不同的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 静脉输液护理相关用品的合理选择及应用

    作者:贺晨曦

    静脉输液是临床医学中一项主要的治疗方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发挥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需对其相关用品进行合理选择,以保证良好的护理干预效果。静脉输液护理相关用品比较多,需根据患者病情结合治疗要求科学选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这些用品的应用效果。本文分析静脉输液相关用品的合理选择,对其应用进行探讨。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强化式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闫红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现状,探讨社区强化式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尊医行为的影响,纠正不良的健康习惯。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定期进行治疗的80例糖尿病病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强化式健康教育,分析其遵医行为不良的因素,并对影响因素采取强化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式健康教育,也同时进行问卷和访问调查。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对糖尿病认知情况,血糖控制率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2组服药依从性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强化式健康教育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干预优于传统式健康教育,终可以使患者遵医服药和自我监测管理疾病,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对肥胖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郑菲菲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对肥胖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纳入我校2017年4月-2018年1月90例肥胖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组,对照组予护理常规操作,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组予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比较效果.结果 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组满意状况、体质量的情况、肥胖症产生的原因认知、控制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 肥胖症者实施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效果好,可改善体质量的情况.

  • 应用奥马哈系统评价糖尿病延续护理的干预效果

    作者:娄巧珍;李鹏;崔继芳;孙艳秋;魏红玉;段耀瑞

    目的 探讨应用奥马哈系统评价糖尿病延续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9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奥马哈系统进行延续护理评估和实践.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半年后血糖达标率;认知评分、行为评分;护理前后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指标.结果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半年后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认知评分、行为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指标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奥马哈系统进行延续护理评估和实践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和行为,有效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促进血糖达标.

  • 急性胰腺炎大鼠的心功能改变及生长抑素的干预作用

    作者:王成友;程书榜;倪勇;张敏杰;徐敏;黄志恒

    本研究拟通过观察急性胰腺炎大鼠心功能的改变及生长抑素对其干预效果,进一步探讨"胰-心综合症"的发病机制,现报告如下.

  • 胎膜早破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感染情况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作者:李海莲;黄丽霞;储丽敏;李海香;赵明霞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感染情况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月病例资料齐全的708例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新生儿感染情况,调查新生儿感染的相关因素;另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胎膜早破产妇122例,随机分为护理A组和B组,各61例,A组针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 、综合护理干预,B组61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708例PRO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感染率为4.38%(31/708);PROM病程>48 h的新生儿感染风险高,随着PROM病程的增长新生儿感染率也将增长,各PROM病程阶段感染风险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28~32孕周PROM产妇发生新生儿感染风险高,各PROM病程阶段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A组PROM产妇破膜临产延长时间为(45.39±14.32)d长于护理B组(P<0.001);护理A组PROM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17.68±31.85)ml和宫内感染率4.92%(3/61)与护理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A组阿氏评分(Apgar)评分 、出生体质量分别为(9.38±0.21)分 、(3.41±0.27)kg高于护理B组(P<0.001);护理A组新生儿窒息 、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1.64%(1/61)、4.92%(3/61)低于护理B组(P<0.001).结论 胎膜早破病程延长可造成新生儿感染率上升,及时的综合干预护理则能够抑制宫缩,增加胎肺成熟率,减少感染率,改善分娩结局.

1631 条记录 13/82 页 « 12...10111213141516...818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