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谢霜;周苔花;朱萍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2016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51例,患者入院后1 d内在调查员协助下填写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CH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患者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身体领域和其他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情绪领域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患者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收入、症状种类、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及近1年内因心力衰竭入院次数患者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身体领域、情绪领域、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种类、NYHA分级及近1年因心力衰竭住院次数与CHF患者身体领域、情绪领域评分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独立相关(P<0.05);月收入、症状种类、NYHA分级及近1年因心力衰竭住院次数与CHF患者其他领域评分独立相关(P<0.05).结论 月收入、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种类、NYHA分级及近1年因心力衰竭住院次数是CH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徐东波;邬波;张忠华;李站领;常占平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4年8月-2006年8月在秦皇岛市第三医院确诊的COPD并CVD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确诊的单纯COPD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COPD病程、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及心律失常、脑卒中、高脂血症、高血压、心源性休克、高糖血症、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COPD病程、吸烟率、饮酒率及心律失常、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卒中、高脂血症、高血压、心源性休克及高糖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2.214,95%CI (1.161,4.222)]、心源性休克[OR =3.130,95% CI(1.014,9.664)]、高糖血症[OR=6.379,95%CI (2.875,14.155)]是COPD患者CV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心源性休克及高糖血症是COPD患者CVD的危险因素.

  • 成都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状况及血压与血糖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志刚;黄晓波;刘剑雄;欧阳凌云;刘雅;张廷杰;胡咏梅;易延静

    目的 调查成都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状况,并分析血压与血糖的关系.方法 2008年4—8月,选取成都市锦江区、成华区、龙泉驿区的城市社区作为城镇调查点,选取大邑县、龙泉驿区的农村社区作为乡村调查点,分别从5个调查点随机抽取1个居委会或村庄,调查60~79岁常住居民.采用现场调查方法,检测被调查者空腹血糖、血脂指标、尿酸、餐后2h血糖,测量被调查者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之后填写自行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老年人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调查共发放209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91份,有效率为95.0%.本组调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52.08%(1037/1991),糖尿病患病率为27.42%(546/199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餐后2 h血糖与老年人收缩压独立相关(β =0.28,P <0.05),空腹血糖与老年人舒张压独立相关(β =0.18,P <0.05).随着空腹血糖升高,高血压患病率呈升高趋势(P<0.05);随着餐后2 h血糖升高,高血压患病率呈升高趋势(P<0.05).老年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老年男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是老年男性高血压〔OR=1.699,95%CI(1.230,2.347)〕和老年女性高血压〔OR=1.934,95%CI(1.457,2.566)〕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成都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糖尿病是老年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空腹血糖与舒张压关系密切,餐后2h血糖与收缩压关系密切.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郑亚北;李春晖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行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根据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情况分为A组(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n=21)与B组(未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n=65).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颅脑CT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B组患者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分级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瞳孔改变发生率、中线偏移发生率、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创伤至手术时间、颅骨骨折发生率、术前Rotterdam CT评分、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创伤至手术时间〔OR=0.964,95%CI(0.933,0.997)〕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保护因素,颅骨骨折〔OR=6.013,95%CI(2.052,17.637)〕、术前Rotterdam CT评分〔OR=9.375,95%CI(3.110,26.261)〕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创伤至手术时间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保护因素,颅骨骨折、术前Rotterdam CT评分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谭顺林;张胜;张全慧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CI的ASTEMI患者328例,根据RA发生情况分为RA组165例与非RA组16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病变部位及预后,并记录RA类型,ASTEMI患者PCI后RA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心力衰竭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心绞痛发生率、休克发生率、Killip分级、TIMI分级、发病至手术时间、梗死部位、冠状动脉闭塞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质指数、卒中病史、心肌梗死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523,95%CI(1.195,1.943)〕、年龄〔OR=2.869,95%CI(1.523,5.404)〕、体质量〔OR=2.075,95%CI(1.353,3.182)〕、心力衰竭病史〔OR=10.827,95%CI(2.124,55.189)〕、心绞痛〔OR=2.945,95%CI(1.495,5.802)〕、Killip分级〔OR=7.917,95%CI(1.436,43.648)〕、TIMI分级〔OR=0.137,95%CI(0.032,0.585)〕、梗死部位〔OR=2.083,95%CI(1.364,3.182)〕是ASTEMI患者PCI后RA的影响因素(P<0.05).RA组患者中133例为缓慢型心律失常,32例为快速型心律失常.RA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低于非RA组(P<0.05).结论 性别、年龄、体质量、心力衰竭、心绞痛、Killip分级、TIMI分级、梗死部位是ASTEMI患者PCI后RA的影响因素.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王常永;范学朋;翁方中;商敏;周青山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168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建立数据库,包括性别、年龄、浅快呼吸指数、改良的早期预警量表(MEWS)评分、临床肺部感染量表(CPIS)评分、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便隐血试验阳性率、焦虑发生率、胃肠功能受损情况、血清清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等.结果 168例患者中撤机成功138例,撤机失败30例,撤机失败发生率为17.9%.撤机失败者浅快呼吸指数、MEWS评分、CPIS评分、血浆NT-proBNP水平及胃肠功能损伤发生率高于撤机成功者,血清清蛋白水平低于撤机成功者,机械通气时间长于撤机成功者(P<0.05);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便隐血试验阳性率、焦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浅快呼吸指数[OR=2.776,95%CI(1.060,7.272)]、胃肠功能损伤[OR =2.784,95%CI (2.325,10.964)]是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浅快呼吸指数和胃肠功能损伤是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

  • 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毕茂芳;李美英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7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31例,根据脑梗死合并情况分为脑梗死组72例和无脑梗死组5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合并疾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饮酒史阳性率及心房颤动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大于无脑梗死组,吸烟史阳性率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患者空腹血糖及尿酸、脂蛋白(a)、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两组患者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D-二聚体、血K+、血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发生率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 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2.616,95% CI(1.328,5.153)]、空腹血糖[OR=2.012,95% CI(1.102,3.675)]、CRP [OR=l.006,95%CI (1.002,1.010)]、TG [OR=1.274,95%CI (1.060,1.531)]、LDL-C[OR=3.012,95% CI(1.203,7.541)]、高血压[OR=1.619,95%CI (1.145,2.288)]、糖尿病[OR =2.002,95% CI(1.121,3.042)]、心肌病[OR=3.307,95%CI (1.105,6.817)]、冠心病[OR=5.063,95%CI(2.381,10.771)]、肺源性心脏病[0R=3.823,95%CI(1.246,7.91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OR=3.278,95% CI(1.554,6.917)]是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较大、空腹血糖高、CRP水平升高、血脂异常及合并其他疾病的心房颤动患者更易发生脑梗死,应引起临床重视.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玛依拉·阿不都克力木;迪丽努尔·买买提伊明;师帅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AE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73例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AECOPD未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AE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73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真菌115株,其中白假丝酵母菌63株,占54.78%;其他假丝酵母菌31株,占26.96%;曲霉菌21株,占18.26%.两组患者性别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呼吸衰竭发生率及行机械通气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激素使用时间及入住ICU时间长于对照组,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6,95%CI(1.021,1.050)〕、肺源性心脏病〔OR=1.096,95%CI(1.079,1.114)〕、糖尿病〔OR=3.177,95%CI(2.340,6.437)〕、呼吸衰竭〔OR=1.070,95%CI(1.040,1.102)〕、抗生素使用时间〔OR=4.059,95%CI(2.273,7.250)〕、激素使用时间〔OR=3.725,95%CI(2.061,6.733)〕、入住ICU时间〔OR=1.040,95%CI(1.020,1.059)〕及机械通气〔OR=3.380,95%CI(1.878,6.086)〕是AE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清蛋白水平〔OR=0.903,95%CI(0.868,0.939)〕是AE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AE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白假丝酵母菌,且年龄、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呼吸衰竭、抗生素使用时间、激素使用时间、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及清蛋白水平是AE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 老年麻痹性痴呆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胡晓谷;段凤菊

    目的 分析老年麻痹性痴呆(GP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6月杨凌示范区医院和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老年GPI患者82例,随访2年,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34)与预后不良组(n=4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老年GP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病因、体质指数(BMI)及人格改变、情感障碍、记忆力下降、认知与计算能力下降、行为紊乱、眼部症状、头痛、腱反射亢进、震颤、发音不清、脑萎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文化程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病史、治疗情况、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OR=3.161,95%CI(1.374, 7.27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病史〔OR=3.861,95%CI(1.469,10.029)〕、脑脊液白细胞计数〔OR=8.449, 95%CI(2.168,32.925)〕、脑脊液蛋白定量〔OR=7.419,95%CI(1.988,27.691)〕是老年GP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文化程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病史、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及脑脊液蛋白定量是老年GP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刘海渊;葛圣林;张成鑫;李艳丽

    目的 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1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神经系统并发症组43例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手术情况,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动脉夹层病史、高脂血症发生率、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冠心病发生率、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系统并发症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心包积液发生率高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长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8.224,95%CI(1.188, 56.913)〕、心包积液〔OR=3.888,95%CI(1.539,9.826)〕、手术时间〔OR=5.824,95%CI(1.880,18.046)〕、体外循环时间〔OR=7.078,95%CI(1.988,25.206)〕、主动脉阻断时间〔OR=7.776,95%CI(1.027,58.775)〕、入住ICU时间〔OR=8.891,95%CI(1.103,71.693)〕及呼吸机使用时间〔OR=7.996,95%CI(1.131,56.547)〕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心包积液、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入住ICU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 支气管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作者:陶辰楠;李世敏;关丽娜

    目的 分析支气管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松北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癌患者60例作为支气管肺癌组,按照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31例与预后不良组29例;另选取同期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松北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支气管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支气管肺癌组患者外周血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受试者外周血CD8+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及外周血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OR=3.425,95%CI(1.307,9.036)〕及外周血CD3+细胞分数〔OR=0.431,95%CI(0.301,0.617)〕、CD4+细胞分数〔OR=0.269,95%CI(0.129,0.562)〕、CD8+细胞分数〔OR=2.740,95%CI(1.528,4.914)〕、CD4+/CD8+细胞比值〔OR=0.291,95%CI(0.150,0.565)〕是支气管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支气管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呈低表达,肿瘤分化程度及外周血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是支气管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发病后30d死亡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徐超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心律失常患者发病后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武汉市普仁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EMI并心律失常患者147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STEMI并心律失常患者发病后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147例患者发病后30 d死亡51例,病死率为3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Killip分级,梗死部位,心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心肌梗死病史,是否溶栓治疗,是否降脂治疗,是否使用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胰岛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拮抗剂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是STEMI并心律失常患者发病后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4.113,95%CI (1.022,7.299)]、Killip分级[OR=2.349,95%CI(1.118,4.895)]、梗死部位[OR=3.456,95% CI(1.024,5.022)]、心率[OR=2.253,95%CI (1.229,4.524)]、HbA1c[OR=1.824,95% CI(1.116,5.652)]、降脂治疗[OR=0.683,95%CI (0.319,0.854)]、使用ACEI[OR=0.506,95%CI(0.289,0.784)]是STEMI并心律失常患者发病后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Killip分级、梗死部位、心率、HbA1c、降脂治疗、使用ACEI是STEMI并心律失常患者发病后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郑俊晨;马晓媛;高波;王营忠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4年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70例,均成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且在本院完成术后1年的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根据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支架置入段血管内径狭窄≥50%)和对照组(支架置入段血管内径狭窄<50%),各3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情况、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彩超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生化指标(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术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部位〔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及冠状动脉主干开口〕、球囊压力、支架长度、重叠支架置入情况、支架类型(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紫杉醇洗脱支架),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吸烟率、糖尿病发生率、白细胞计数、重叠支架置入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LVEF、LVEDD、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术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部位、球囊压力、支架长度、支架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265,95%CI(1.326,4.152)〕、糖尿病〔OR=2.344,95%CI(1.352,4.617)〕、病变部位为冠状动脉主干开口〔OR=1.511,95%CI(1.031,5.015)〕、置入重叠支架〔OR=1.526,95%CI(1.033,3.876)〕 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吸烟、糖尿病、病变部位为冠状动脉主干开口、置入重叠支架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 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雾化与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陆江;陈志行;谢景石

    目的 比较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雾化与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的症状缓解时间,并分析症状缓解时间的影响因素,为儿科医生有效开展呼吸道疾病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2015年在上海市博爱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患儿300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54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雾化治疗患儿87例(A组),采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患儿67例(B组);支气管炎患儿146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雾化治疗患儿108例(C组),采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患儿38例(D组).检索所有患儿性别、年龄、发热天数、高体温、咳嗽天数、有痰天数、流涕鼻塞情况、扁桃体红肿情况、干啰音情况、水泡音情况、胃纳、呕吐等临床资料及症状缓解时间并通过医院门诊就诊系统导出数据,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A组和B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热天数、高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儿咳嗽天数、有痰天数、流涕鼻塞者所占比例、扁桃体红肿者所占比例、胃纳及恶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患儿性别、年龄、高体温、流涕鼻塞者所占比例、扁桃体红肿者所占比例、干啰音者所占比例、胃纳及呕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患儿发热天数、咳嗽天数、有痰天数及水泡音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短于B组(P<0.001);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咳嗽天数、有痰天数、流涕鼻塞、扁桃体红肿、胃纳、呕吐后,A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短于B组(P<0.01).C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短于D组(P<0.001);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发热天数、咳嗽天数、有痰天数、水泡音后,C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短于D组(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发热天数、高体温、咳嗽天数、有痰天数、扁桃体红肿及治疗方法是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症状缓解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发热天数、高体温、咳嗽天数、流涕鼻塞、扁桃体红肿、呕吐及治疗方法是支气管炎患儿症状缓解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与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相比,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雾化能有效缩短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症状缓解时间,但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症状缓解时间影响因素有一定差异,应加以重视.

  • 2型糖尿病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梁惠清;张鹏祥;张占帅;秦少强;李方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7例,根据ACS发生情况分为ACS组79例与非ACS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2型糖尿病并ACS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及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高于非ACS组,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水平低于非AC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OR=3.746,95%CI(1.048,13.400)〕、空腹血糖〔OR=16.912,95%CI(4.478,63.872)〕、糖化血红蛋白〔OR=5.778,95%CI(1.597,20.900)〕、血清hs-CRP水平〔OR=7.523,95%CI(1.961,28.863)〕、血清VCAM-1水平〔OR=6.166,95%CI(1.759,21.615)〕、血清HMGB1水平〔OR=5.387,95%CI(1.531,18.960)〕是2型糖尿病并ACS的危险因素(P<0.05),而血清SFRP5水平是2型糖尿病并ACS的保护因素〔OR=0.186,95%CI(0.043,0.802),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hs-CRP、VCAM-1、HMGB1水平是2型糖尿病并ACS的危险因素,血清SFRP5水平则是保护因素.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邱宇晴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2015年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MPP患儿100例,根据心血管系统损伤发生情况分为A组(伴心血管系统损伤,n=23)与B组(无心血管系统损伤,n=77).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小儿MPP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病程、胸腔积液发生率、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阳性率、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清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年龄、发热时间、发热程度、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451,95%CI(0.279,0.729)〕、发热时间〔OR=1.919,95%CI(1.262,2.920)〕、发热程度〔OR=2.401,95%CI(1.138,5.067)〕、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OR=0.461,95%CI(0.258,0.825)〕、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OR=0.575,95%CI(0.404,0.816)〕、CRP〔OR=1.900,95%CI(1.011,3.572)〕是小儿MPP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发热时间、发热程度、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CRP是小儿MPP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影响因素.

  • 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张燕妮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的影响因素,为心力衰竭的治疗和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2月黄冈市黄梅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360例,根据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是否再入院分为再入院者152例(再入院组)和未再入院者208例(未再入院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作状态及性质、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分期、心力衰竭病程、服药依从性、有无抑郁、是否低钠限水饮食、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有无规律有氧锻炼、心力衰竭类型和心力衰竭性质;随访截至2015-09-31,截尾事件为失访、末次随访或再入院.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分期、服药依从性、有无抑郁、是否低钠限水饮食、NT-proBNP水平及有无规律有氧运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文化程度、工作状态及性质、心力衰竭病程、心力衰竭类型及性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药依从性〔OR=4.323,95%CI(1.875,11.252)〕、抑郁〔OR=3.815,95%CI(2.103,9.347)〕、NT-proBNP〔OR=3.215,95%CI(1.104,10.779)〕是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低钠限水饮食〔OR=0.443,95%CI(0.220,0.890)〕和规律有氧锻炼〔OR=0.263,95%CI(0.254,0.273)〕是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再入院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服药依从性、抑郁及NT-proBNP是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的危险因素,低钠限水饮食、规律有氧锻炼是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的保护因素.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施畅;李伟明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PCI的AMI患者189例,2016年8-12月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类型、是否退休、距离PCI时间、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生情况、梗死类型、是否随访及随访地点,并记录所有患者回访前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AMI患者PCI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PCI后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者180例(占95.2%),其中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1年及以上者171例(占90.5%);根据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依从性将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者分为治疗依从性良好者81例(A组)和治疗依从性不良者108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类型、是否退休、有无糖尿病、梗死类型及随访地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婚姻状况、距离PCI时间、有无高血压及是否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年龄<60岁相比,≥80岁是AMI患者PCI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OR=3.673,95%CI (1.162,11.606),P<0.05];除此之外,婚姻状况[OR=4.225,95%CI (1.800,9.913)]、距离PCI时间[OR=2.347,95% CI (1.190,4.630)]、高血压[OR=2.888,95%CI (1.348,6.185)]亦是AMI患者PCI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A组患者电话回访前MACE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依从性可影响AMI患者PCI后预后,年龄、婚姻状况、距离PCI时间、高血压是AMI患者PCI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吴丽娟;陈雄虎;付绍武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68例,根据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为医院感染组216例与非医院感染组252例.统计术后医院感染者例数及感染部位;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手术风险评估分级、手术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术后是否置管、术后置管时间、术后首次换药时间、是否使用胃管鼻饲、是否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呼吸机类型及是否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68例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216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6.15%;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占49.23%;其次为泌尿系统,占18.15%.两组患者性别、是否使用胃管鼻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手术风险评估分级、手术时间、入住ICU时间、术后是否置管、术后置管时间、术后首次换药时间、是否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呼吸机类型及是否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81,95% CI(1.129,1.455)]、手术时间[OR=2.257,95%CI(1.132,4.500)]、入住ICU时间[OR=1.513,95%CI (1.229,1.908)]、术后置管时间[OR=1.988,95%CI (1.564,2.552)]、术后首次换药时间[OR=1.842,95%CI (1.402,2.603)]、气管插管或切开[OR=3.114,95%CI (1.201,8.077)]及呼吸机类型[OR=1.530,95%CI (1.299,3.635)]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早期肠内营养支持[OR=0.662,95% CI (0.165,0.912)]则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年龄、手术时间、入住ICU时间、术后置管时间、术后首次换药时间、气管插管或切开、呼吸机类型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朝晖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宁市中医医院2012年7月—2014年3月收治的99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短期通气组(通气时间<3 d)32例、中期通气组(通气时间3~6 d)34例和长期通气组(通气时间≥7 d)33例。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pH 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TP)、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GB)、肌酐(Cr)、白细胞计数(WBC)〕、中心静脉压、1年内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胸片显示感染情况、撤机方式、上消化道出血及腹胀发生情况。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pH 值、HGB 水平及撤机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患者 BMI、APACHEⅡ评分、PaCO2、血清 TP、血清 ALB、Cr、WBC、中心静脉压、1年内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胸片显示感染率、上消化道出血及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0.5 kg/ m2〔 OR =1.988,95% CI(1.274,7.089)〕、APACHE Ⅱ评分≥13.6分〔 OR =2.005,95% CI(1.845,9.927)〕、血清 TP≥57.7 g/ L〔OR =2.143,95% CI(1.401,8.433)〕、血清 ALB≥30.8 g/ L〔 OR =2.462,95% CI (1.285,8.066)〕、中心静脉压≥13.6 cm H2 O〔OR =2.716,95% CI(1.254,7.038)〕、1年内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2次〔OR =2.034,95% CI(1.336,4.372)〕、有并发症〔OR =1.486,95% CI(1.278,3.988)〕、胸片显示感染〔OR =1.287,95% CI(1.132,8.783)〕、有上消化道出血〔OR =2.347,95% CI(1.442,6.708)〕、有腹胀〔OR =1.998,95% CI(1.437,5.675)〕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6.2 d 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多种因素均会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产生影响,临床上针对相应影响因素进行干预是缩短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有效方法。

975 条记录 12/49 页 « 12...9101112131415...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