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骁;马玉侠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为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而无特异的生物化学或形态学异常.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BS在西方国家发病率为10%~15%[1]、在亚洲国家的发病率也达到5%~10%[2].在我国,北京地区、广州地区IBS患者占消化门诊患者的比例分别为25%~50%[3]和34.3%[4].IBS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占用大量医疗资源[5-6].

  • 大麻CB2受体在大鼠皮肤的表达分布

    作者:赵华;王建平;李恒进

    目的研究大麻CB2受体在大鼠皮肤组织的表达分布.方法用兔抗鼠抗 CB2受体N末端抗体做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皮肤、脾脏和肝脏组织CB2受体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CB2受体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大鼠有毛皮肤表皮和毛囊组织.大鼠脾脏CB2受体表达阳性,CB2受体在肝脏组织无表达.结论 CB2受体在大鼠皮肤主要分布在有毛表皮和毛囊组织,可能参与了皮肤的某些生理病理过程.

  • 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自由能计算和3D-QSAR研究大麻Ⅱ型受体和其激动剂的相互作用

    作者:陈炯炯;韩爽;曹扬;陈建忠

    CB2是一类主要表达于人体免疫系统的G蛋白偶联受体,己成为研发治疗免疫系统疾病药物的良好靶点.本论文基于CB2同源蛋白模型,结合分子对接和分子力学/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CB2与其激动剂复合物在磷脂双分子层膜体系DPPC/TIP3P中的三维结构模型,分别运用MM-PBSA和MM-GBSA方法计算结合自由能和能量分解.计算结果表明,CB2与其配体的主要结合作用力是范德华力,关键性氨基酸Phe197对于结合选择性激动剂至关重要.另外,以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的激动剂稳定构象为模板,运用CoMFA方法建立相应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结合分子模拟得到的作用模式和3D-QSAR模型提供的活性结构特征将有助于指导设计新型、高效的CB2选择性激动剂.

  • 大麻素CB2受体在小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王丹;任炳旭;刘成龙;朱洁;张娟;张威;梅凤美;顾小萍;马正良

    目的 探讨大麻素CB2受体在小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将C3H/HeJ小鼠84只以数字随机法分为肿瘤组(T组,n =30)、给药组(J组,n=12)、溶媒组(D组,n=12)和假手术组(S组,n =30).将含2×105个NCTC2472纤维肉瘤细胞的混悬液(含低有效培养基α-MEM)注射到C3H/HeJ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制作骨癌痛模型,S组小鼠注入不含肿瘤细胞的α-MEM.所有小鼠均于接种前及接种后第5、7、10、14天检测疼痛行为学指标,包括机械缩足阈值(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WTL).J组和D组分别于鞘内注射2μg大麻素CB2受体激动剂JWH015和4%二甲基亚砜(DMSO),注药体积均为5.0μl.两组于鞘内注射后1、6、12、24、48和72 h测定痛行为学.选取接种后5、7、10、14 d和给药后12 h的各组小鼠提取脊髓腰膨大进行免疫印迹检测CB2表达水平,取材均于行为学测定后进行.结果 (1)行为学测定:小鼠于接种后7d,PWMT为(1.27±0.28)g(P<0.05),此后逐渐下降,于接种后14 d达到(0.53±0.20)g,鞘内注射JWH015后6 h PWMT升高至(1.00±0.20)g(P<0.05),12 h达到高峰,PWMT为(1.40±0.39)g,48 h后逐渐衰减,72 h回复至给药前水平;小鼠于接种后10 d出现热痛敏,PWTL为(16.9±0.4)s(P<0.05),接种后14 d为(11.5±0.7)s,鞘内注射JWH015后6 hPWTL回升至(15.7±1.9) g(P<0.05),12 h达到(18.6±2.3)g,72 h回复至给药前水平(12.8±0.6)g(P>0.05).(2) Western印迹结果:从接种后5d开始,CB2与β-肌动蛋白比值逐渐增高.与接种后5 d CB2/β-肌动蛋白(0.190±0.010)相比,接种后14 d比值增加到0.660±0.010 (P <0.05);与D组0.903±0.006比较,鞘内注射JWH015后12hJ组CB2/β-肌动蛋白降低至0.510±0.010 (P <0.05).结论 大麻素CB2受体在骨癌痛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 EAAT2在大麻素受体2激活减轻谷氨酸诱发小胶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张霞婧;冯燕;田丽颖;王婧;邵勇平;孙绪德

    目的 评价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AAT2)在大麻素受体2(CB2受体)激活减轻谷氨酸诱发小胶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N9小胶质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6):对照组(Con组)、谷氨酸组(Glu组)、CB2受体激动剂AM1241+谷氨酸组(AM1241+Glu组)和AM1241+EAAT抑制剂TBOA+谷氨酸组(AM1241+TBOA+Glu组).Con组正常培养30 h;Glu组正常培养6 h,更换用含10 mmol∕L谷氨酸的培养基孵育24 h;AM1241+Glu组用含2μmol∕L AM1241的培养基孵育4 h,更换正常培养基培养2 h,再更换含10 mmol∕L谷氨酸的培养基孵育24 h;AM1241+TBOA+Glu组含2μmol∕L AM1241与100μmol∕L TBOA的培养基孵育4 h,更换正常培养基培养2 h,再更换含10 mmol∕L谷氨酸的培养基孵育24 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AAT2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组比较,Glu组、AM1241+Glu组和AM1241+TBOA+Glu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活性升高,Glu组和AM1241+Glu组EAAT2表达上调(P<0.05);与Glu组比较,AM1241+Glu组细胞活力升高,LDH活性降低,EAAT2表达上调(P<0.05),AM1241+TBOA+Glu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M1241+Glu组比较,AM1241+TBOA+Glu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活性升高,EAAT2表达下调(P<0.05).结论 CB2受体激活减轻谷氨酸诱发小胶质细胞损伤的机制与上调EAAT2的表达有关.

  • 大麻素受体2在谷氨酸诱发小胶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张霞婧;贾济;陈希瑶;朱萧玲;何二涛;王强;陈绍洋

    目的 评价大麻素受体2(CB2受体)在谷氨酸诱发小胶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细胞常规培养26h;小胶质细胞损伤组(Ⅰ组)细胞于含10 mmol/L谷氨酸的培养基中孵育24h;CB2受体特异性激动剂AM1241组细胞于含2 μmol/L AM1241的培养基中孵育2h,然后于含10 mmol/L谷氨酸的培养基中孵育24 h;CB2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M630组细胞含2 μmol/L AM630的培养基中孵育2h,然后于含10 mmol/L谷氨酸的培养基孵育24h.测定细胞活力和LDH释放量,观察细胞形态学.结果 与C组比较,Ⅰ组、AM1241组和AM630组细胞活力降低,LDH释放量增加(P<0.05);与Ⅰ组比较,AM1241组细胞活力升高,LDH释放量减少(P<0.05),AM630组细胞活力和LDH释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酸通过抑制CB2受体的功能诱发小胶质细胞损伤.

  • 海马大麻素2型受体在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作者:陈磊;孙玲玲;许鑫;董瑞;王焱林;张宗泽;彭勉

    目的 探讨海马大麻素2型受体(CB2R)在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C57BL/6小鼠54只,12~16周龄,体重20~ 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3组(n=18):对照组(C组)、POCD组和POCD+CB2R激动剂JWH133组(POCD+J组).吸入1.5%异氟醚麻醉下进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术以制备POCD模型.POCD+J组麻醉苏醒后腹腔注射JWH133 2mg/kg,总容量10 ml/kg,之后每天腹腔注射1次直至术后第7天.于术前1d、术后1、3、7d时行旷场实验.旷场试验结束后15 min进行条件恐惧实验.行为学测试结束后2h,断头取脑,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NF-α、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CB2R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CD11b的表达.结果 3组各时点旷场实验总探索路程、条件恐惧化训练僵直时间百分比及声音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组术后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降低,海马TNF-α、IL-1β、MCP-1、CD11b和CB2R表达上调(P<0.05).与S组比较,S+J组术后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升高,海马TNF-α、IL-1β、MCP-1、CD11b和CB2R表达下调(P<0.05).结论 海马CB2R的激活可能参与了小鼠POCD的内源性保护机制,该机制与抑制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中枢炎症反应有关.

  • 激动大麻素受体2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效果

    作者:李勇;殷霞丽;吴瑶;姬诺;李冰冰;金陵

    目的 探讨激动大麻素受体2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48只,体重20 ~ 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大麻素受体2激动剂组(J组)和大麻素受体2激动剂+大麻素受体2拮抗剂组(JS组).采用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30 min,再灌注45 min的方法制备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前60 min,J组腹腔注射大麻素受体2激动剂JWH133 20 mg/kg,JS组腹腔注射JWH 133 20 mg/kg和大麻素受体2拮抗剂SR144528 30 mg/kg.于再灌注45 min时,取肝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肝组织TNF-α以及巨噬细胞炎症因子1α(MIP-1α)和MIP-2的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TNF-α、MIP-1α、MIP-2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mRNA表达,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J组和JS组肝组织TNF-α、MIP-1α和MIP-2含量升高,TNF-α、MIP-1α、MIP-2和ICAM-1的mRNA表达上调(P< 0.05);与I/R组比较,J组肝组织TNF-α、MIP-1α和MIP-2含量降低,TNF-α、MIP-1α、MIP-2和ICAM-1的mRNA表达下调(P<0.05),J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J组比较,JS组肝组织TNF-α、MIP-1α和MIP-2含量升高,TNF-α、MIP-1α、MIP-2和ICAM-1的mRNA表达上调(P<0.05).J组肝组织较I/R组和JS组减轻.结论 激动大麻素受体2可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预防效果,机制与抑制肝组织炎性反应有关.

  • 苦参碱通过激动大麻素2型受体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唐蜜;董志;蔡江晖;饶梦琳;何锦悦

    目的 探究苦参碱通过激动大麻素2型(CB2)受体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1.5 h)-再灌注(24 h)模型.7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苦参碱20 mg· kg-1组、苦参碱50 mg· kg-1组、选择性CB2受体拮抗剂AM630组和AM630+苦参碱50 mg·kg-1组.观察神经功能症状,检测梗死面积、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凋亡细胞数、cleavedcaspase-3及Bcl-2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20 mg·kg-1和50 mg·kg-1组大鼠神经功能显著改善,脑梗死体积缩小,病理形态学改变减轻,细胞凋亡数及cleaved caspase-3阳性细胞减少,Bcl-2阳性细胞显著增加(均P< 0.05).AM630+苦参碱50 mg· kg-1组大鼠上述改变均被AM630阻断,与苦参碱50 mg·kg-1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CB2受体可能参与苦参碱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 氟代柠檬酸对骨癌痛大鼠CB2表达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卉;李宾;张辉

    目的 研究氟代柠檬酸(fluorocitrate,FC)对骨癌痛大鼠CB2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40只SD大鼠注射Walker-256肿瘤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另取10只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10只作为对照组.首先比较假手术组和骨癌痛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l latency,TWL).再将骨癌痛大鼠随机分为FC组和非FC组,每组20只.FC组术后14 d注射氟代柠檬酸0.01 mL(1 nmol),非FC组注射生理盐水0.01mL,记录大鼠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CB2表达结果,观察灰度值.结果 骨癌痛组大鼠TWL先缩短后恢复正常,假手术组基本保持不变,2者在第3d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FC组大鼠注射氟代柠檬酸后,PWMT值有先升高后降低现象.假手术组和骨癌痛组大鼠CB2均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非FC组大鼠CB2逐渐降低,第7天和第14天时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FC组大鼠与非FC组相比,CB2在7d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14 d和21d时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骨癌痛后,机体CB2表达会有一定程度增加,引起疼痛,而氟代柠檬酸可抑制CB2的表达,从而缓解疼痛.

  • 大鼠脊髓内大麻素CB2受体在芍药苷拮抗吗啡镇痛耐受中的作用

    作者:宋扬;赵昱;曾凡荣;李轶聪

    目的:探讨脊髓内大麻素CB2受体在芍药苷拮抗大鼠慢性吗啡镇痛耐受中的作用.方法:成功鞘内置管清洁级Sprague-Dawley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n=15):生理盐水组(NS组),吗啡组(MOR组),芍药苷组(PF组)和吗啡+芍药苷组(MOR+ PF组).连续7d鞘内注射吗啡(15 μg)建立慢性吗啡耐受的动物模型.采用50℃热水甩尾潜伏期法(tail flick latency,TFL)和机械反射阈值法(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观察鞘内注射芍药苷对吗啡镇痛耐受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检测芍药苷对腰段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芍药苷对腰段脊髓CB2表达的影响.结果:连续7d鞘内注射吗啡后,与NS组比较,MOR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显著增多,腰段脊髓CB2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与MOR组比较,MOR+ PF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显著减少,腰段脊髓CB2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MOR组7d大鼠大镇痛效应百分率(percent of maximal possible potential effect,MPE)比较,MOR+ PF组大鼠MPE显著增加(TFL:19% ±4% vs41% ±3%;MWT:18%±6%vs 42% ±4%,P<0.05).结论:芍药苷能显著拮抗大鼠慢性吗啡镇痛耐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内CB2受体表达增加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