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熊果酸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小鼠肝癌前病变的防护作用

    作者:毛文超;宋艺君;张健;焦艺博;冯丽莉;白荟芳;王秀萍;蔡大勇;王玥琦

    目的:观察熊果酸和熊果酸联合枸杞对小鼠肝癌前病变的防护作用.方法:将40只小鼠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熊果酸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小鼠均每周腹腔注射1次二乙基亚硝胺复制小鼠肝癌前病变模型,同时正常和模型组小鼠每天灌胃生理盐水,熊果酸组小鼠每天灌胃熊果酸,联合用药组小鼠每天灌胃熊果酸和枸杞子,均连续10周.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固定光镜观察肝组织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同时存在变质与修复性病变,增生肝细胞具有异型性,血清ALT、AST、ALP明显升高(P<0.01),GST升高(P<0.05).熊果酸组小鼠肝损伤较轻,增生肝细胞轻度异型性,ALT、AST、GST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ALP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小鼠ALT、AST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GST降低(P<0.05),ALP有降低的趋势(P>0.05).结论:熊果酸对诱导性小鼠肝癌前病变具有防治作用;熊果酸与枸杞联合应用疗效更好.

  • 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诱发的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甲胎蛋白的影响

    作者:邓欣;杨大国;刘钦;吴其恺;汪多平

    目的:观察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甲胎蛋白(AFP)的影响.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正肝方小剂量预防组、正肝方大剂量预防组各30只,正常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先后用AFB1和2-乙酰氨基芴(2-AAF)对3组大鼠进行造模.造模期间,将不同浓度正肝方水剂(0.6g/ml,0.3g/ml)分别灌喂正肝方预防组大鼠;用无菌蒸馏水灌喂模型组大鼠.8周后处死大鼠,肝组织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PCNA、AFP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CNA、AFP染色标记指数(LI)、阳性单位(PU)值高,正肝方大剂量组大鼠PCNA和AFP染色的PU值、LI值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大剂量正肝方能有效降低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PCNA和AFP的表达,减轻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的异常增生.

  • 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诱发的肝癌前病变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邓欣;杨大国;吴其恺;单万水;汪多平

    目的:观察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AFB1)诱发的肝癌前病变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30只,正肝方小剂量预防组30只、正肝方大剂量预防组30只、正常大鼠对照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先后用AFB1和2-乙酰氨基芴(2-AAF)处理各组大鼠造模.正肝方大、小剂量预防组在造模期间,将不同浓度正肝方水剂(0.6g/ml,0.3g/ml)分别灌喂大鼠;模型对照组用无菌蒸馏水灌喂大鼠.8周后处死大鼠、采血,肝组织取材.采用酶动力学法测定大鼠血清ALT、AST、ALP、GGT活性,亚硝酸钠氧化法测定血清TBil,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定Alb.结果:AFB1可导致大鼠血清ALT、AST、GGT、TBil水平显著升高,Alb水平下降.正肝方能有效降低AFB1导致的大鼠血清高ALT、AST、ALP、GGT、TBil水平.结论:AFB1可导致大鼠严重肝损伤,具有很强的肝毒性.正肝方具有抗AFB1导致的肝损伤,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 正肝方对诱发性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影响

    作者:邓欣;汪多平;杨大国;蒋小玲;吴其恺

    目的:探讨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30只、正肝方小剂量预方组30只、正肝方大剂量预防组30只、正常对照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先后用AFB1和2-乙酰氨基芴(2-AAF)处理各组大鼠造模,正肝方大、小剂量(0.6g/ml,0.3g/ml)预防组在造模期间,将正肝方水剂按10ml/kg分别灌喂大鼠.8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内γ-谷氨酰转肽酶(GGT)阳性肝细胞增生灶的数量和大小(个/cm2、mm2/个、mm2/cm2).结果:正肝方大剂量组大鼠肝组织GGT阳性灶的数量和大小,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正肝方能减少AFB1诱发的大鼠肝组织GGT阳性灶的数量和大小,具有预防AFB1诱发的肝癌前病变的作用.

  • 槲芪散阻断肝癌前病变的机制研究

    作者:文朝阳;丰平;李霞;朱森;韩玉英;钱英;王学江

    目的:探讨槲芪散及其拆方阻断肝癌前病变的作用.方法:用二乙基亚硝胺(DEN)建立Solt-Farber二步大鼠肝癌前短期实验模型,用槲芪散全方(Ⅰ号方)及槲芪散拆方(Ⅱ号方)进行干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肝癌前病变大鼠肝组织的DNA相对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前病变组织中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ase)、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的活性.采用琼脂糖电泳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总活力及其同功酶、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Ⅱ(γ-GT-Ⅱ).结果:槲芪散Ⅰ号方可减少大鼠肝癌前病变部位的γ-GT灶的发生数和灶面积,血清中γ-GT-Ⅱ阳性率明显下降.DI接近于正常肝细胞;可将调节能量代谢的酶类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ATPase与G-6-Pase增生灶呈阳性反应.结论:槲芪散具有明显阻断肝癌前病变的作用,而槲芪散拆方无此作用.

  • 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血症的中医证候分析

    作者:邓欣;杨大国;李晓良;吴其恺;李知玉;聂广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AFP)血症的中医证候学特点,为实施肝癌阻断性治疗提供中医辨证论治思路.方法:采用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提取115例肝炎肝硬化伴高AFP血症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舌、脉等四诊信息,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统计分析这类患者的证候学特点.结果:常见的症状依次为:尿黄(93.92%)、倦怠乏力(93.05%)、食少纳呆(72.18%)、脘腹胀满(71.31%)、身目发黄(46.96%)、恶心呕吐(42.61%);体征依次为:面色晦暗(70.44%)、肝掌(47.83%)、蜘蛛痣(37.40%).舌苔白腻(36.53%),舌苔黄腻(34.79%),舌质红(33.92%),脉弦滑(26.96%).中医证型依次为:湿热内蕴证(46.09%)、血瘀证(44.35%)、脾虚湿盛证(36.53%)、肝气郁结证(22.61%)、肝肾阴虚证(13.05%)、脾肾阳虚证(2.61%).结论: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血症阶段的中医证候特点以标实为主,正虚为次.标实主要是湿热、气滞、血瘀,正虚主要是气阴两虚.

  • 槲芪散及其君药槲寄生对大鼠肝癌前病变组织中促凋亡因子Omi/ HtrA2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向利;丰平;钱英;董坤;刘树红;王学江

    目的:探讨槲芪散及其君药槲寄生干预肝癌前病变组织中癌细胞凋亡机制.方法:用电镜观察模型组、正常组以及槲芪散大小剂量组、槲寄生单体组肝细胞线粒体形态学的变化,用免疫组化SP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实验组大鼠肝组织丝氨酸蛋白酶Omi/HtrA2的表达.结果:槲芪散治疗组肝细胞线粒体形态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除正常组外,模型组,槲芪散大、小剂量治疗组,槲寄生单体组均有Omi/HtrA2的表达,模型组、正常组、大剂量治疗组、单体组之间丝氨酸蛋白酶的表达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槲芪散及其君药槲寄生能够改善肝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降低Omi/HtrA2总量的表达,并且促使Omi/HtrA2从线粒体释放,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

  • 金花茶提取物对诱发性小鼠肝癌前病变预防作用研究

    作者:李征征;何进勇;邝新红;林森森;孙立;袁胜涛

    目的:研究金花茶粗提物与正丁醇提取物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的肝癌前病变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用清洁级雄性C57BL/6小鼠,将传统的Solt-farber模型加以改良,给予DEN与二乙酰氨基物(2-AAF)之后切除部分肝脏,诱发肝癌.各实验组开始即给予100mg/kg的金花茶粗提物与100mg/kg的金花茶正丁醇提取物,对照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16周后处死小鼠.观察小鼠肝脏的病变程度,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粗提物组与正丁醇组小鼠的肝脏病变程度明显减轻,血清中ALT、AST及MDA含量较模型低,但SOD没有变化.组织中炎症因子较模型组低,但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金花茶提取物对诱发小鼠肝癌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 肝癌前病变与肝卵圆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杨雪梅;文彬;孙海涛;陈冠新;孙嘉玲;陈炜聪;贺松其

    肝癌前病变与肝癌的关系密切.肝癌前病变与肝卵圆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对早期肝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综述肝癌前病变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肝卵圆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基础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情况.

  • 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肝癌前病变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

    作者:任公平;张忠敏;孙琳林;那辉

    目的 探讨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肝癌前病变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CDK4蛋白表达的影响,揭示扶正化瘀方治疗肝癌前病变的机制及其效果.方法 将8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单纯致癌组、扶正化瘀方组、苦参素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以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应用扶正化瘀方、苦参素对其诱癌过程实施全程干预,共17周.各组大鼠在饲养18周后取材,利用免疫组化对CyclinD1、CDK4蛋白表达及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 扶正化瘀方组、苦参素组大鼠肝脏病变均明显轻于单纯致癌组,与空白组相比,单纯致癌组大鼠肝组织CyclinD1、CDK4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扶正化瘀方组、苦参素组CyclinD1、CDK4蛋白表达较单纯致癌组均明显减少(P<0.05);扶正化瘀方组与苦参素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扶正化瘀方可有效阻断大鼠肝癌前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CDK4蛋白表达有关.

  • 金花茶对二乙基亚硝胺致大鼠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细胞株作用的影响

    作者:李翠云;段小娴;苏建家;汪云;欧超;李瑗;曹骥;杨春;岳惠芬;付镜远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金花茶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及对肝癌细胞株BEL-7404及正常人肝细胞株7702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按随机分组法分为7组,每组13只,分别连续给含有不同受试物的饲料及腹腔注射1剂DEN(150 mg/kg·体重)处理,观察各组动物肝组织内γ-GT灶的数量(个/cm2)和大小(mm2/cm2);用RPMI1640培养基体外培养BEL-7404人肝癌细胞株和正常人肝细胞株7702,采用噻唑蓝(MTT)法半数抑制率测定 (IC50),观察金花茶浓缩液及茶花浸泡液对肝癌细胞和正常人肝细胞有无抑制作用.结果:除茶叶渣组外,其它各实验组(包括茶花组,不同浓度浓缩液组)的γ-GT阳性灶的总面积、阳性灶的个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半数抑制率实验显示金花茶茶花、茶叶浸泡液及金花茶浓缩液对肝癌细胞株BEL-7404的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正常人肝细胞则无抑制作用.结论:金花茶对DEN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有抑制作用,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反应趋势;金花茶对体外培养的BEL-7404人肝癌细胞株的生长繁殖具有抑制作用,可作为肝癌的预防剂.

  • 健脾消积汤抑制二乙基亚硝胺致大鼠肝癌前病变的作用

    作者:胡利荣;陈闯;欧超;黎汉忠;黄智芬;陈军

    目的:观察健脾消积汤抑制二乙基亚硝胺( DEN )致大鼠肝癌前病变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用雄性SD大鼠80只,按抽签法随机分为4组(大、小剂量中药组及模型组、空白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正常饲养外,其余3组均用 DEN 作为肝癌的启动剂(200μg/kg ),然后喂食含0.015%的2-乙酰氨基芴(2-AAF)饲料2周,行大部分肝切除术。大、小剂量中药组大鼠从实验开始即加用健脾消积方药汤剂灌胃,模型组则单纯喂食基础饲料。于停饲2-AAF饲料3 d后抽取大鼠血液并将其处死,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2( IL-2)含量,肝脏按规定部位取材,ABC 法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另外肝脏采用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染色,算出平均每平方厘米肝面积中γ-GT阳性灶的数量、面积。结果大、小剂量中药组γ-GT阳性灶的数量、面积均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大、小剂量中药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小剂量中药组TGF-β1阳性率较模型组低(P<0.05),大剂量中药组TGF-β1阳性率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中药组、小剂量中药组、模型组大鼠血清IL-2含量均较空白组降低(P<0.05),大剂量中药组、小剂量中药组降低程度较模型组低(P<0.05),大剂量中药组、小剂量中药组IL-2含量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健脾消积方药有一定的抑制大鼠肝癌前病变作用,其机理可能是能过抑制TGF-β1生成,降低对免疫因子IL-2的抑制作用,增强大鼠免疫功能而起作用。

  •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研究益脾养肝方对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影响

    作者:魏海梁;李京涛;闫曙光;郭辉;鞠迪;冯飞雪;常占杰

    目的:观察益脾养肝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导的大鼠肝癌前病变中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脾养肝方大剂量组、小剂量组,以DENA腹腔注射制作肝癌前病变模型,喂养16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肝功能变化、肝组织匀浆中TLR4、NF-κB的表达水平及对肝组织行HE染色.结果:与模型组比较,YPYGF小、大剂量组ALT、AST、ALP、TBIL和肝组织匀浆中TLR4、NF-κB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且YPYGF大剂量组疗效更好(P<0.01);肝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益脾养肝方可改善大鼠肝癌前病变的病理形态.结论:益脾养肝方可抑制大鼠肝癌前病变的进展,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对TLR4/NF-KB信号通路的影响,抑制炎症反应来实现.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癌前病变大鼠肝脏内的分化及槲芪散的影响

    作者:武鑫瑞;安建多;王鹏雁;禹晓童;王学江

    目的:探讨骨髓源性肝脏干细胞是否参与肝癌前病变的形成,评价槲芪散对肝癌前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取80g体重的雄性Wistar大鼠的股骨和胫骨,用PBS冲洗骨髓,按密度梯度离心法原代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用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追踪标记物将MSCs进行标记.将大鼠分为6组:即常规饲养组、模型组、模型+MSCs移植组、肝大部切除+ MSCs移植组、槲芪散治疗组8g/kg、槲寄生总碱治疗组8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动物在行肝大部切除术后,选择剩余肝脏不同部位表面注射经GFP标记好的MSCs,用荧光显微镜观察GFP标记MSCs并计算标记率.用免疫荧光化学的方法检测肝脏内GFP标记的细胞.用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及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肝脏~GT的表达及大鼠肝脏AFP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及及模型+ MSCs移植组的肝脏中-GT灶的数量及面积显著增多,且AFP的表达明显升高,以模型+MSCs移植组的变化更为明显,与槲芪散及槲寄生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SCs参与了肝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而槲芪散及槲寄生总碱能够改善肝脏内环境,影响归巢于肝脏的MSCs的分化方向,诱导MSCs分化为正常肝细胞.

  • 槲芪散对DEN诱导的肝癌前病变大鼠肝脏血流的影响

    作者:赵娜;丰平;许晴;刘树红;薛晓伟;王鹏雁;王学江

    目的:研究槲芪散对肝癌前病变大鼠肝脏血流的影响,探讨槲芪散干预肝癌前病变的机制.方法:依据Solt-Farber 程序建立肝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影像系统检测大鼠肝脏门静脉、肝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利用酶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能量代谢相关酶G-6-Pase葡萄糖-6-磷酸酶、SDH琥珀酸脱氢酶、ATPase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结果:肝癌前病变大鼠的门静脉内径及门静脉血流速度增加、肝静脉内径及肝静脉血流速度减少.经槲芪散干预的肝癌前病变大鼠的门静脉内径及门静脉血流速度减少、肝静脉内径及肝静脉血流增加.肝癌前病变大鼠能量代谢相关酶G-6 -Pase葡萄糖-6-磷酸酶、SDH琥珀酸脱氢酶、ATPase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发生变化,槲芪散对此变化有干预作用.结论:槲芪散可以减轻肝癌前病变大鼠肝脏的瘀血状态,促进肝脏糖异生及有氧氧化,改善肝脏能量代谢.

  • 槲芪散对肝癌前病变大鼠肝脏线粒体结构的影响

    作者:丰平;刘树红;李霞;李向利;王学江;史争鸣

    目的:探讨槲芪散对肝癌前病变大鼠肝脏线粒体结构的影响.方法: 用二乙基亚硝胺建立Solt-Earber二步肝癌前短期动物模型,以槲芪散对肝癌前病变大鼠进行治疗.通过电镜观察大鼠肝脏的线粒体结构变化.结果:二乙基亚硝胺所引起的肝癌前病变大鼠可出现肝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和嵴消失,槲芪散可减轻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肝细胞内线粒体肿胀.结论:槲芪散可减轻由二乙基亚硝胺所引起的肝癌前病变大鼠肝脏线粒体结构的损伤.

  • 银杏叶提取物对诱发性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影响

    作者:蒿艳蓉;苏建家;杨芳;曹骥;欧超;李瑗;杨春;段小娴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71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AFB1组、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正常对照组.前2组予AFB1造模,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在造模的期间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喂食大鼠.于实验第14、28、42及55周给予留取静脉血并予肝活检并于第64周全部处死大鼠,观察大鼠AFP的变化及肝脏γ-GT灶发生情况.结果: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大鼠血清AFP以及肝组织γ-GT灶的数量和大小均显著低于AFB1模型组(P=0.000).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减少AFB1诱发大鼠肝脏γ-GT灶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延缓延缓血清AFP的升高,具有明显抑制AFB1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的作用.

  • 三种功效的中药方剂阻断大鼠肝癌前病变

    作者:钱妍;凌昌全;俞超芹;潘瑞萍;张亚妮;王勇姿

    目的: 研究功效不同的3种方药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致大鼠肝癌前病变的阻断作用. 方法: 建立Solt-Farber二步肝癌前短期动物模型,用981208冲剂、三石猫胶囊和复方丹参注射液3种中药进行干预. 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肝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组织化学染色比较r-谷氨酰转肽酶(GGT)变灶的个数及面积. 结果: 3种方药均可减轻DEN致大鼠肝脏细胞毒性损害,抑制癌前变异细胞的增生;对肝癌前GGT阳性灶的个数/cm2和面积比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0.05). 结论: 3种方药对DEN诱导肝癌前病变均有阻断或抑制作用,各自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中医药预防肝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鹏;陈杰;甘露;章峰;侯恩存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主要在于能否及早发现、及早有效治疗,癌前病变则是指一类具有癌变倾向,但不一定演变成癌的病变。包括肝硬化、腺瘤样增生及肝细胞不典型增生三大类在内的变异均属于癌变前身。肝癌前病变在肝癌发生和演变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而且是近年来肝癌研究的热点话题,从中医药角度探讨肝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及预防措施。本文现就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 清肝化瘀方药对大鼠肝癌前病变中卵圆细胞表型的影响

    作者:杨志云;姚树坤;殷飞;修贺明

    背景与目的: 探讨清肝化瘀方药阻断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Solt-Farber二步法致大鼠肝癌前病变的机制.材料与方法: 用DEN建立Solt-Farber二步法肝癌前病变短期动物模型,以不同浓度的清肝化瘀方药进行干预.透射电镜观察此模型中卯圆细胞的超微结构;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γ-谷胺酰转肽酶(γ-GT酶)、葡萄糖-6磷酸酶(G-6-P酶)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甲胎球蛋白(AFP)、白蛋白(ALB)表达的变化.结果: 清肝化瘀方药能明显抑制肝癌前病变中肝细胞γ-GT酶的表达,增加G-6-P酶的表达;同时降低卵圆细胞及肝细胞中AFP的表达,增加ALB的表达.结论: 清肝化瘀方药可有效阻断肝癌前病变,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作用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卵圆细胞向肝细胞主向分化有关.

42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