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云南省德钦县犬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调查

    作者:张文娟;杜春红;张丽娟;赵文红;刘云海;扎史品初;李玉琼;高子厚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钦县犬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状况.方法 对2013-2014年期间在德钦县采集的315份犬血标本,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并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315份犬血样本中共有18份扩增到目的片段,总阳性率为5.71%(18/315),其中中华田园犬的阳性率为7.14%(12/168),藏犬的阳性率为5.13%(4/78),哈巴犬的阳性率为2.99%(2/67),狼犬中未检出HGA.所检出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与GenBank中收录的部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 100%.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当地无形体分为2类流行株,将其命名为Yunnan HGA1和Yunnan HGA2,分别占检出菌株的16.67%和83.33%.Yunnan HGA1与在乌拉圭、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发现的全沟硬蜱中检测到的无形体片段(HM366583)同源性为100%,Yunnan HGA2与加拿大发现的肩突硬蜱中检测到的无形体片段(HG916766)同源性为99%.结论 云南省德钦地区犬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进一步开展相应媒介、宿主及人群感染调查十分必要.

  • 黑龙江口岸新发蜱传疾病的调查

    作者:程成;鞠文东;焦丹;付维明;王艳梅;王延禄;呼满霞;杨丽炜;崔永民

    目的 调查黑龙江口岸地区蜱携带新发蜱传病原体的情况.方法 针对黑龙江省5个中俄边境口岸,2014年4-6月采集蜱类样本188份,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5种新发蜱传病原体的特异性核酸片段,通过基因测序进一步鉴定并分型.结果 共检测出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阳性样本11例,巴贝西原虫(Babesia)1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 101例,巴尔通体(Bartonella)6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10例,感染率分别为5.85%、0.53%、53.7%、3.72%、5.32%.共发现8种病原体,分别是嘎氏疏螺旋体(Borrelia afzelii)、伽氏疏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巴贝西原虫属(Babesia sp.)、劳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黑龙江立克次体(Rickettsia heilongjiangensis)、巴尔通体属(Bartonella sp.)、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结论 黑龙江中俄边境存在新发蜱传疾病多样性的特征,提示应重点关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并开展蜱及蜱传疾病的常态监测.

  • 2017年中蒙边境乌拉斯台口岸地区鼠类携带病原体调查

    作者:田珊珊;郑玉建;陈兴华;顾健;阿不都扎伊尔·阿不都卡德尔;马兰章子;吕新刚;夏昕;田锋

    目的 了解中蒙边境乌拉斯台口岸地区鼠类携带病原体情况.方法 2017年在中蒙边境线及乌拉斯台口岸的生活区、联检大厅周围、野外、边境区,采用夹夜(昼)法捕鼠,进行形态学鉴定;采集鼠脾脏、肺组织,采用PCR或RT-PCR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埃立克体(Ehrlic hiae)、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巴尔通体(Bartone lla)、汉坦病毒(Hantavirus)核酸.结果 共捕获96只鼠,经分类鉴定,隶属于4科5属5种,其中黄兔尾鼠53只,为优势种.从49只鼠类中检测到巴尔通体,阳性率51.0%(49/96);1只鼠类检测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阳性率1.0% (1/96).鼠疫耶尔森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埃立克体、伯氏疏螺旋体、汉坦病毒均未检出.结论 乌拉斯台口岸鼠类携带巴尔通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应密切监测.

  • 中国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离株多间隔序列分型分析

    作者:程雪琴;张丽娟

    目的:对我国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离株进行多间隔序列分型(MST)分型。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4株无形体全基因组序列,利用Mauve 2.3.1软件行种内基因组比对,选择具有变异间隔区进行引物设计,通过引物特异性及扩增效率等预实验筛选引物,并对实验菌株进行PCR扩增,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将每株菌间隔序列拼接后进行分型分析并构建进化树,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动物种类来源菌株遗传变异关系。结果共筛选出22对引物,用于我国11株无形体分离株MST分型,SNPs分析显示,碱基转换发生率高(60.2%,251/417),其中A-G转换居首(18.9%,79/417),颠换占23.0%(96/417),插入及缺失发生率占16.7%(70/417)。11株菌22条间隔序列拼接后(约11047 bp)均为独立变异型。进化分析发现山东省莱州地区重症患者分离株(LZ-H1、H2、H3、H4、H5)及当地长角血蜱分离株LZ-T1与美国Webster株及HZ株聚为一簇,而北京分离株BJ-H1与新疆分离株XJ-H1和XJ-H3聚为一类。莱州地区另一蜱分离株LZ-T2与新疆另外一人源分离株聚为一类,与莱州重症患者分离株遗传关系密切。结论我国无形体分离株间隔序列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态性,MST分型技术可用于无形体疫情暴发时的快速诊断和疫情追踪。

  • 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小型兽类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基因的检测及序列测定

    作者:边长玲;龚正达;张丽云;栗冬梅;葛军旗;李四全;李璋鸿;魏丽荣

    目的 了解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小型兽类自然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情况.方法 采集位于滇西北横断山区的高黎贡山山脉、香格里拉雪山等山地(海拔1000~4500m)林区的小型兽类脏器标本以低温保存和运输,所获标本在实验室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和Msp4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并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结果 共检测小型兽类5目18属35种共436只,从6属11种小型兽类中发现阳性标本32份,总阳性率为7.34%.其中,高黎贡山林区检测小型兽类标本25种301只,阳性26份,阳性率为8.64%(26/301);香格里拉雪山等林区检测小型兽类标本19种135只,阳性6份,阳性率为4.44%(6/135);阳性标本绝大部分发现于小型兽类中的啮齿类动物.序列比较分析表明:不同小型兽类间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100%,且与吉林野鼠中检测的无形体相对应片段(GenBank:DQ449948)相近,相似性达99%~100%.对其Msp4基因核苷酸序列进一步分析发现与GenBank中相应片段相似性为95%~97%,提示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小型兽类所感染无形体株变异较大.结论 首次证实和发现中国西南横断山区6属11种小型兽类自然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其中啮齿类动物可能是这一地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主要宿主.

  • 新疆北部林区工作人员蜱传疾病的血清学调查研究

    作者:孙响;张桂林;郑重;刘晓明;刘然;邱尔臣;赵焱

    为了解新疆北部林区工作人员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森林脑炎、莱姆病3种蜱传疾病感染情况,采集新疆北部林区工作人员血清标本215份,采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森林脑炎病毒、伯氏疏螺旋体特异性IgG抗体.经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IgG抗体阳性率为40.47% (87/215),森林脑炎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20.00% (43/215),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IgG抗体阳性率为10.70% (23/215).共检测出29例复合感染,复合感染率为13.49% (29/215).其中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森林脑炎病毒复合感染率6.05% (13/215),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复合感染率3.72% (8/215),森林脑炎病毒和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复合感染率1.40% (3/215),三种病原体复合感染率2.33% (5/215).新疆北部林区工作人员中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森林脑炎、莱姆病及其复合感染流行.

  •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研究进展

    作者:江佳富

    本文重点阐述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的病原学、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人群中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流行的特征、主要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概括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的预防控制手段;分析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相关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及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 2010-2011年我国东北林区蜱中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李颖;左双燕;唐琨;浦冠勤

    目的 调查我国东北林区蜱标本中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2010-2011年在东北林区采集蜱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gltA基因片段,分析东北林区蜱中无形体的感染情况,代表阳性片段联用长片段16S rRNA进行扩增测序确认;并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已注册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共检测蜱2293只,其中2010年1161只,阳性率4.91%,2011年1132只,阳性率4.24%,2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3,P=0.830;x2=1.789,P=0.409).全沟硬蜱阳性率4.86%(91/1872),长角血蜱为3.41%(14/411),森林革蜱为0(0/10),3个蜱种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得的gltA序列中,NE-gltA-1与Hc346株(GenBank:GU935788)相似,仅差2 bp,相似性99%;NE-gltA-2与MDJ-Ip92株(HQ396224)序列一致,相似性100%.与2个序列相似性远的是ZJ-HGA-72株(DQ458811),相差53 bp,相似性84%.测得的16S rRNA序列与我国从东北鼠源分离株China-C-Tt(GQ412339)接近,相似性为99%,与Florida株(AF309867)相似性远,相似性97%.结论 我国东北林区蜱中普遍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全沟硬蜱和长角血蜱可能为无形体的媒介宿主.

  •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在不同组织细胞间抗原差异研究

    作者:高娃;殷旭红;郭生春;乌兰图雅;曹民治

    目的 调查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在不同组织细胞间产生抗原差异的原因.方法 采用RT-PCR法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抗原蛋白表达差异进行分析,并利用真核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合成重组蛋白,利用蛋白质印迹法进行测试.结果 组织培养细胞不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菌体表面可产生不同的P44外膜蛋白.通过检测发现,3种rP44蛋白易与患者血清中抗体结合,可作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诊断用抗原.结论 不同组织细胞间存在抗原性差异的不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 新疆石河子地区绵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检测和16S rRNA序列分析

    作者:黄林;段晓东;孟庆龄;李蕊;赵庆亮;盛金良

    目的 调查新疆石河子地区绵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状况以及分析其病原16S rRNA序列特征.方法 在石河子地区采集羊血,提取DNA,巢式PCR扩增16S rRNA基因并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在109份羊血样本中,检测出阳性样本37份,阳性率为33.94%,检测出的16S rRNA(524 bp)基因序列与部分GenBank中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结论 新疆石河子地区绵羊中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中无形体病鉴别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庆辉;臧建辉

    目的 确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中是否存在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HGA),并进行HGA临床分析.方法 将2010年收治的42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液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进行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检测,部分标本送山东省CDC进行巢式PCR扩增患者血液DNA无形体16S rRNA基因.对实验室确诊的HGA进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经血清学实验室结果 证实HGA 5例,PCR结果 证实2例.其中1例同时PCR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抗体阳性.结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中存在HGA.临床应注意加强对2类疾病的鉴别并分别选择必要的抗生素治疗.

  •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研究进展

    作者:贾莹;于岩岩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人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引起的一种新发传染病,大部分患者出现非特异性发热,检查常见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转氨酶轻度升高.确诊需要回顾性实验室确诊检验.疑诊患者在等待确诊检验时须早期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

  • 10例新型布尼亚病毒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常爱娜;王海涛

    近年来,我国山东、河南以及安徽等多个省份发现多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因发生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而死亡。早些年研究曾经认为,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所致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导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后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结果,新型布尼亚病毒可能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原。2013年6至10月本院共收治10例新型布尼亚病毒导致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 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作者:崔玉

    目的 了解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的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搜集相关临床病例和实验室诊断资料,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次发病例与首发病例有密切接触史,均具有高热、不明原因白细胞及血小板进行性降低、转氨酶升高,HGA PCR诊断为阴性,外周血有疑似桑葚样包涵体等特征.结论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可通过体液传播,医务工作者在诊疗中应注意防护隔离.

  • 云南省某大学新生中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崔宇晖;王艳红;宣群;杨志芬;何瑞云;柳爱华;宝福凯

    目的:评估云南省某大学新生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情况,间接了解人嗜粒细胞无形体感染在云南省的发生情况。方法采集来自云南滇中、滇东北两地区于某大学新生血样标本,用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 IgG抗体,计算抗体阳性率。结果共检测大学新生血清标本45份,检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血清 IgG抗体阳性7份,其中滇中4份,滇东北3份,阳性率为15.56%。结论云南省存在人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情况,滇中地区学生的抗体阳性率与滇东北地区无统计学差异,应进一步加强对人嗜粒细胞无形体病的监测与控制。

  • 全沟硬蜱经期传播、经卵传播无形体的试验研究

    作者:李颖;浦冠勤;左双燕;唐琨

    目的 阐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在媒介蜱种的传播路径,合理防治蜱虫、控制蜱媒病的传播.方法 以在东北林区采集的全沟硬蜱为样本,在实验室条件下人工培育完成全沟硬蜱4个虫态的发育过程,并结合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虫态中无形体的感染情况,从而研究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在全沟硬蜱体内的传播规律.结果 蜱的幼虫、若虫、成虫及卵DNA均检测出阳性标本,但卵的阳性率较低,提示无形体在蜱体内可经期传播,也可经卵传播,但经卵传播效率较低.结论 首次阐明了无形体在全沟硬蜱体内的传播规律,为确定全沟硬蜱是无形体的传播媒介提供了证据,对指导蜱媒无形体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黑龙江密山口岸三种蜱媒传染病在媒介蜱中复合感染的调查

    作者:程成;鞠文东;付维明;徐宁;张剑锋;王艳梅;王旭;耿聪;杨丽炜

    目的 调查黑龙江密山口岸三种蟀媒传染病在媒介蜱中复合感染的情况.方法 采集蜱类标本44份,建立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三种新发蜱传疾病病原体特异性通用引物,利用PCR方法对所有标本进行特异性片段扩增,对阳性标本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所检测的44份标本中,共检测出伯氏疏螺旋体阳性标本4份,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阳性标本6份,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阳性标本2份,感染率分别为13.63%、9.10%和4.55%.在全沟硬蜱检测到两份分别是莱姆病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复合感染,复合感染率为4.55%.结论 黑龙江密山地区至少存在两种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Borrelia afzelii),三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Rickettsia heilongjiangensis),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全沟硬蜱存在复合感染.

  •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ph0653的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抗原性分析

    作者:徐文婷;贺美玲;张磊;黄瑞;牛华

    目的:克隆表达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APH0653基因,并对表达产物进行抗原性分析.方法:以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基因组DNA为模板,使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APH0653基因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表达.使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并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APH0653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血清的免疫反应性.结果:菌落PCR、DNA测序和SDS-PAGE蛋白凝胶电泳表明APH0653基因已成功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并可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表明AP阳性血清可识别重组蛋白APH0653,并产生明显的特异性条带.结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PH0653蛋白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且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 我国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殷红梅;葛艳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引起的一种经蜱传播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在美国、欧洲、非洲等地均有相关病例报道,我国也有病例发现.该病主要引起发热,血小板减少,严重可引起多脏器损害,甚至死亡.因此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与重视.本文分别从HGA的发现,临床特点,治疗,预防等方面介绍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研究进展.

  • 牛东方泰勒虫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流行病特征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董琦;张春军;于龙政

    牛东方泰勒虫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东方泰勒虫寄生于牛体内的一种血液原虫;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是一种革兰阴性菌,专性细胞内寄生,主要侵染宿主的髓系细胞和非髓系细胞,引起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论文总结近年来对牛东方泰勒虫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子流行病的研究,如致病特征和诊断方法的研究成果,并对文献进行分析,关于牛东方泰勒虫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分子流行病的研究,还有很多领域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由于前期研究提示不同地域来源的病原体具有不同的遗传进化背景,可能具有不同的致病特征和诊断方法,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各地牛东方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流行病特征和适宜的诊断方法的进展.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