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种新型人工结香沉香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作者:赵艳艳;王吉文;曾海亮;房志坚

    目的:采用多种方法处理“白木香通体造香技术”所结沉香,全面分析其挥发性成分.方法:分别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动态顶空吹扫捕集法、丙酮萃取法三种前处理方法提取沉香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三种方法共检测出113个化学成分,以倍半萜类、芳香族类成分为主,其中有67个成分是未报道过的;同时检出了沉香特征性有效成分沉香螺旋醇、苄基丙酮、甲基色酮.结论:通过对沉香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全面分析,发现新方法所结沉香的化学成分与天然沉香相似,且含有天然沉香中的主要有效成分.

  • 一种新的人工结香沉香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作者:赵艳艳;房志坚

    目的:针对“白木香通体造香技术”所结沉香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法提取不同批次沉香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成分分析.结果:从沉香样品中共检测出56个化学成分,其中有36个化学成分是前人没有报道的;三批沉香样品化学成分构成略有差异,但都以倍半萜、芳香族类成分为主,且都含有沉香特征性有效成分沉香螺旋醇、苄基丙酮,并随着结香时间的延长其含量有增加趋势.结论:通过对沉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说明新方法所结沉香化学成分与天然沉香相似,且在较短时间内即可产生相对含量较高的沉香特征性有效成分.

  • 白木香内生真菌Fimetariella rabenhorstii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陶美华;李冬利;章卫民;谭建文;魏孝义

    目的:研究白木香内生真菌Fimetariella rabenhorsti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Fimetariella rabenhorstii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对羟基苯乙醇(1)、烟酸(2)、D-半乳糖醇(3)、2-苯胺基-1,4-萘醌(4)、乙酰苯胺(5).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Fimetariella属中分离获得,化合物5在天然产物中非常少见.

  • 药用植物白木香高质量总RNA提取方法的研究

    作者:吴宏清;王磊;郭维;高晓霞;白玲;章卫民

    目的:白木香次生代谢产物成分复杂,干扰其总RNA的提取,一般的提取方法无法获得总RNA或总RNA降解严重.为获得高质量的总RNA,本实验开展了白木香正常及结香组织采集及高质量总RNA提取方法的研究.方法:对从野外采集的白木香样品,用改良CTAB-LiC1法、去温浴的改良CTAB-LiC1法、SDS酸酚法、改良异硫氰酸胍-CTAB法和EASYspin RN09试剂盒5种方法分别对白木香叶、白木香枝条、白木香树干中的白木样品和结香样品进行RNA提取.结果:研究表明白木香枝条的离体样品室温保存5h内不影响总RNA质量,确定EASYspin RN09试剂盒是白木香叶RNA的佳提取方法,改良异硫氰酸胍-CTAB法是其他白木香组织RNA的佳提取方法.结论:用改良异硫氰酸胍-CTAB法大量提取白木香树干中的白木样品及结香样品RNA,其28S:18S为1.2~1.4,RIN值为6.8~7.5,并应用于转录组测序.

  • 白木香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刘俊;梅文莉;崔海滨;吴娇;戴好富

    采用石油醚浸提法提取白木香种子的挥发油,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白木香种子挥发油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结果表明样品具有弱抗MRSA活性,并用GC-MS技术鉴定了其中的19个化学成分.

  • 白木香核型与Giemsa C-带带型研究

    作者:申彦晶;赵树进

    目的:研究白木香染色体的核型与C-带带型,为该种鉴定、起源、良种培育等的研究提供细胞学资料.方法:核型分析采用常规压片法,C-带带型用改良BSG法.结果:白木香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16,核型公式为K(2n)=2x=16=6m+6sm+4s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2n=16=4L+4M2+6M1+2S,属于"2B"型.白木香8对染色体共有34条C-带带纹,C-带带型公式为2n=2x=16=4C+2I+2T+2CI++2CI+T+2CI+T++2I+T+.结论:白木香染色体的不对称性较高,处于较进化地位,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不同叶型白木香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作者:陈积优;熊颖;邓敏红

    目的:对不同叶型白木香叶片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对不同叶型白木香叶片的6种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对比,这些指标包括: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不同叶型白木香的POD、CAT、SOD无显著差异;POD、CAT、SOD对清理氧化产物MDA有协调作用;不同叶型白木香可溶性蛋白与MDA有负相关性;不同叶型白木香的可溶性糖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叶型白木香叶片生长活力:小叶型>大叶型、过渡叶型>椭圆叶型.

  • 厚叶沉香与白木香生药学特征对比研究

    作者:杨扬宇;潘超美;苏家贤;彭泽通;郭鹏

    目的:对厚叶沉香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特征研究并与白木香的生药学特征进行对比.方法:采用植物形态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等方法(撕片、徒手切片、石蜡切片)研究厚叶沉香与白木香的生药学特征.结果:1.厚叶沉香每朵花序上的小花数明显少于白木香,且小花花梗较白木香短,厚叶沉香花序有苞片1,白木香无;厚叶沉香的果实圆润而短,白木香果实尖而长.2.在显微鉴别特征方面的区别主要在小枝粉末显微中,(1)白木香小枝中含有多细胞非腺毛与单细胞非腺毛,而厚叶沉香中只含有单细胞非腺毛;(2)纤维纹孔上,厚叶沉香小枝粉末具三角形及圆形纹孔,白木香具半圆形及圆形纹孔.3.药材方面,厚叶沉香油脂部分偏黑色且有油亮;而白木香油脂部分色灰黄.结论:该研究可为厚叶沉香的品种鉴别、生药学研究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 白木香悬浮细胞培养的研究

    作者:吴燕燕;李明;马婷玉;段修冉;潘丽萍

    目的:建立稳定、活力高的白木香悬浮细胞培养体系.方法:以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比较了植物生长激素浓度及其组合、光照时间、转速等对白木香悬浮细胞鲜重、细胞沉降体积、细胞密度、细胞活力等的影响.结果:适合白木香悬浮细胞生长的佳条件为1/2MS+6-BA 1.5 mg/L+2,4-D 2.0 mg/L+蔗糖30 g/L,光照/黑暗12 h/12 h,转速130 r/min,温度(25±1)℃.结论:通过对白木香细胞培养过程中的鲜重变化的检测发现白木香悬浮细胞体系的适应期是0~4d,对数生长期是4~8d,8~12d为稳定期,12d以后为细胞衰亡期.

  • 白木香离体根液体培养条件优化及色酮类物质诱导

    作者:周亦;赵桐;李文月;马新业;徐晖;詹若挺;陈蔚文

    目的:建立稳定有效的白木香离体根培养体系.方法:考察生长素处理、MS培养基浓度以及初始接种量等因素对白木香离体根培养的影响;用GC-MS技术检测茉莉酸甲酯处理后白木香离体根的色酮类物质成分.结果: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IBA 1.5 mg/L诱导7d可生成大量生长良好的侧根;MS培养基减量浓度(1/4、1/2、3/4MS)有利于侧根诱导,正常浓度MS有利于侧根生长;每瓶接种15条根为佳初始接种量.白木香离体根经IBA诱导6d后开始形成侧根原基,撤去激素后侧根原基迅速增多,18 d后再无新原基生成,终主根段上可稳定形成12~15条侧根.GC-MS检测结果表明,白木香离体根经过100 μmol/L茉莉酸甲酯处理不同时间可产生2-(2-苯乙基)色酮类物质,且产生色酮类物质的种类与刺激时间呈正相关趋势.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白木香离体根培养技术体系,为深入探讨色酮类有效物质的次生代谢奠定了基础.

  • 应用杀虫灯防治白木香黄野螟技术研究

    作者:乔海莉;徐常青;周亚奎;徐荣;郭昆;魏建和;李向明;陈君

    目的:研究利用杀虫灯防治白木香重要害虫黄野螟的方法.方法:黄野螟成虫羽化期,探讨频振式杀虫灯挂灯时间、诱捕范围和诱捕高度,比较频振式杀虫灯与其他诱虫灯具对黄野螟的防治效果差异.结果:黄野螟成虫羽化期,在频振式杀虫灯控虫范围100 m+2 m的悬挂高度+19:30开灯次日6:30(或次日3:30)关闭的特定参数组合之下,每盏灯每日可诱杀几十至上百头成虫.结论:频振式杀虫灯可用于白木香害虫黄野螟的监测和防治,对黄野螟成虫具有很好的诱杀效果,尤其是诱杀孕卵雌虫,可降低落卵率,从而有效地降低下代害虫虫口密度和基数,达到无公害防治害虫的目的.

  • 南药沉香的药用历史与产地考证

    作者:梅全喜;李汉超;汪科元;吴惠妃;李红念

    对南药沉香的药用历史、品种沿革、产地进行考证,认为自古沉香药材的来源就包括了瑞香科植物沉香和白木香2种,白木香主产于广东及海南沿海地区,中山沉香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成为道地药材,中山是沉香的道地产地.今天,中山应大力发展种植沉香.

  • 氯化钠对白木香离体根生长、生理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作者:李文月;潘晓琪;马新业;詹若挺

    目的 以白木香离体根为材料,研究NaC1浓度及处理时间对白木香离体根的生长、生理和化学成分的影响,为白木香耐盐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次代根的生根率、侧根条数、侧根根长和侧根直径考察盐胁迫对白木香离体根生长的影响,通过脯氨酸和抗氧化酶含量考察盐胁迫下的生理变化,利用GC-MS分析不同盐处理下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NaCl浓度的增加,次代根的生根率和侧根条数下降,侧根直径和侧根根长呈增加趋势.脯氨酸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先增后降,抗氧化酶含量在低浓度时随处理时间增加而升高,中高浓度时则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化学成分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产生了6种新物质.结论 低浓度NaCl处理能促进白木香离体根侧根的生长,使脯氨酸和抗氧化酶的含量升高并产生新的化合物;高浓度NaC1严重影响离体根的再生.

  • 基于PCR-DGGE技术分析白木香结香前后内生细菌的变化

    作者:张苗苗;伍志学;张韧;黄雅丽

    目的 比较结香与未结香白木香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变化,探讨内生细菌在白木香结香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提取结香与未结香白木香总DNA,采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扩增,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比较各样品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结合样品薄层色谱(TLC)分析,研究活性成分与内生细菌的关联.结果 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multivorum在未结香白木香中普遍存在.结香后,内生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增加,PCR-DGGE图谱聚类表明,绝大部分结香样品细菌群态相似性较高,聚在一起;非结香样品间的细菌群态相似性也较高.结论 白木香结香前后内生细菌群落存在明显差异,内生细菌可能参与白木香的结香过程.

  • 基于PCR-DGGE技术分析白木香结香前后内生真菌的变化

    作者:邹欣涛;万幸;张韧;邝枣园;黄雅丽

    目的:比较白木香结香前后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和变化,探讨内生真菌对白木香结香的影响。方法分别提取白木香结香前后总DNA,采用真核生物rDNA ITS区通用引物ITS1F-gc/ITS2进行扩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分离后,切割回收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和比对。结果 PCR-DGGE图谱聚类表明,未结香组与结香组分别聚在一起;与未结香组比较,结香组基因型丰富度、香农多样性指数显著提高(P<0.01);回收条带测序比对结果多为真菌,极个别序列无比对结果。结论白木香结香前后内生真菌群落存在差异,内生真菌可能参与白木香的结香过程。

  • 白木香内生真菌Fusarium sp.A2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李雯珊;孙章华;潘清灵;陈玉婵;刘洪新;郭晓玲;陶美华;章卫民;高晓霞

    目的 研究分离白木香内生真菌镰刀菌Fusarium sp.A2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固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1)、木犀草素-7,4'-二甲醚(2)、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3)、5-羟基-7,3 ',4'-三甲氧基黄酮(4)、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5)、6-甲氧基-2-[2-(3'-甲氧基苯乙基)]色酮(6)、β-谷甾醇(7).结论 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6为沉香的特征性成分.

  • “白木香通体造香技术”所结沉香质量评价及苄基丙酮的含量测定

    作者:赵艳艳;房志坚

    目的 对“白木香通体造香技术”所结沉香进行质量研究.方法 从沉香的性状、显微、理化、浸出物含量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沉香中特征性有效成分苄基丙酮的含量.结果 “白木香通体造香技术”所结沉香除性状外,其他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沉香”项下的规定,各样品中苄基丙酮的质量分数在0.026 8~2.54 mg/g范围内.结论 所结沉香与天然品类似.

  • 白木香种子的超低温保存研究

    作者:刘军民;徐梓勤;徐鸿华;陈蔚文;吴彬娜

    [目的]探讨白木香种子长期保存的方法.[方法]将不同含水量的白木香种子放置在液氮罐(-196℃)中保存55d后取出,测定其发芽率,并考察冷冻方法对其发芽率的影响.[结果]含水量为16.30%的种子发芽率完全丧失;含水量为13.02%、9.34%的种子发芽率大大降低;而含水量为7.35%的种子仍能保持较高的发芽率.速冷的白木香种子比缓冻的发芽率高.[结论]含水量为7.35%的白木香种子置于液氮中保存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长期保存方法.

  • 白木香种子质量研究

    作者:刘军民;徐鸿华;徐梓勤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药用植物,也是我国生产中药沉香的唯一植物资源,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1].白木香的野生资源已遭到严重破坏,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载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目前,广东省电白县建有5 000亩的白木香规范化种植(GAP)研究基地,为了规范药材生产,我们开展白木香种子质量研究,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白木香 中药培育
  • 几种名称近似"木香"的中药鉴别

    作者:胡德明;黄越;柯昌毅

    目的 鉴别易混中药木香、川木香、土木香、白木香的真伪.方法 采用来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与结论 能正确鉴别几种名称近似"木香"的中药.这些鉴别方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

84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