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对单纯性肥胖瘦素及脂联素的影响

    作者:罗华丽;李荣亨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手针组,后两组隔天治疗1次,9次为1疗程,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选穴分为两组:1)梁丘、血海、支沟、外关等;2)公孙、内庭、丰隆等.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电针组采用电针(疏密波,强度 2~5 mA,频率 0.8~3 Hz)双侧天枢、腹结等穴,轮流给予.手针组在电针的相同穴位上行平补平泻手法,每 10 min 捻转1次,每次 1 min,频率 100~120次/min,留针 30 min.治疗前后采血对患者瘦素及脂联素值以酶联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电针组与手针组瘦素值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电针组瘦素值与手针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电针组与手针组脂联素值治疗后均明显升高(P<0.01,0.05),电针组与手针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电针和手针均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病人血中瘦素含量,升高脂联素含量,电针效果明显优于手针.

  • 电针结合手捻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梅;徐斌;李玉堂

    目的:比较电针结合手捻针法与单纯电针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将120例患者分为电针结合手捻针组(观察组)63例、单纯电针对照组(电针组)57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起效时间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痊愈57例(90.5%),总有效率100.0%;电针组痊愈42例(73.7%),总有效率96.5%.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快于电针组.结论:电针结合手捻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痊愈率及起效时间优于单纯电针.

  • 针刀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观察

    作者:陈梅;施晓阳;徐斌;顾一煌;董勤;徐兰凤;李开平;张建斌;穆艳云

    目的:对比针刀与电针、手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电针组、手针组,每组35例,3组均穴取中脘、天枢、上巨虚、三阴交等,并且辨证配穴,针刀组采用0.6 mm×40 mm的减肥针刀治疗,电针组采用韩氏LH402A穴位神经电刺激仪治疗,手针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对肥胖相关指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肥胖度等及血脂、血糖进行观察.结果:针刀组愈显率为91.4%(32/35),优于电针组的71.5%(25/35)和手针组的42.9%(15/35)(均P<0.05).3组肥胖相关指标及血脂、血糖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后差率组间比较,针刀组体质量、BMI、肥胖度、胸围、腰围、股围、腰臀比、总胆固醇均优于电针组、手针组(均P<0.05),臀围、空腹血糖优于手针组(均P<0.001).结论:针刀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显著,具有明显的减脂、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 电捻针配合耳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病58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梅;徐斌;艾炳蔚;李玉堂

    目的比较电捻针配合耳压法与单纯耳压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病例分为电捻针配合耳压组58例,单纯耳压组31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电捻针配合耳压组疗效与单纯耳压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电捻针配合耳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耳压.

  • 手捻针对中枢体感诱发电位的反应特性

    作者:张露芬;严洁;程金莲

    目的探讨针刺对大脑皮层调整作用的机制.方法观察手捻针对正常人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s)中枢不同水平(皮层下、皮层、皮层痛成分)的反应特性.结果手捻针对皮层下成分P14~N16波幅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较强的后效应;手捻针对皮层成分P14~N20、P25~N30、P45~N60波幅无明显影响;手捻针对皮层痛成分P200~N300波幅的影响呈降低趋势,但未见统计学意义;手捻针对中枢不同水平体感诱发电位各成分潜伏时观察未见明显变化规律.结论手捻针与电针的选择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 针刺内关穴对正常麻醉大鼠血压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智君;李为民;Thomas Friedemann

    目的 采用不同手法手针刺激大鼠前肢内关穴,观察分析针刺引起的血压波动效应.方法 正常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后微量注射泵给予1%戊巴比妥钠PBS溶液(0.75~1mL/h)持续静脉麻醉,在人工呼吸及恒定体温控制条件下,对动物进行左侧内关穴的手针手法刺激.手法刺激分为捻转、提插和捻转加提插三种,频率均为1 Hz,持续30 s.手法刺激同时通过大鼠右颈动脉插管记录平均动脉压变化.部分动物进行迷走神经切除和颈部(C2)脊髓横切术.结果 上述三种手法针刺大鼠内关穴均能引起大鼠平均动脉压下降(P<0.05),且此效应在迷走神经切除后更为明显.其中提插手针组和捻转加提插手针组降压效应强于捻转手针组降压效应.而行脊髓横切术后上述效应消失.结论 手针刺激正常大鼠内关穴能够引起大鼠平均动脉压下降,手针信号的中枢降压作用部位可能位于脊上中枢水平.

  • 针刺大鼠不同穴位诱发的后三里区域外周传入神经信号特征研究

    作者:李为民;陈颖波;王晓艳;丁光宏

    目的 用记录支配后三里穴位区域的神经束放电方法,观察手针刺激大鼠后肢后三里、三阴交以及腹部天枢穴位后,诱发该神经束的放电变化,为揭示针刺信息的外周传导规律,提供研究方法和依据.方法 在分离支配大鼠右侧后三里穴位神经束(坐骨神经分支)后,分别以手针刺激同侧的后三里、三阴交及天枢穴(捻转提插,1 Hz),记录并分析神经束诱发放电;然后注射神经阻滞药利多卡因封闭右侧后三里穴位,观察上述针刺诱发神经放电的变化.结果 手针刺激后三里可诱发明显的神经束放电,同样手针刺激三阴交、天枢穴则无上述神经的放电现象.利多卡因封闭后三里穴位后,手针刺激后三里,此诱发放电随之消失;而用生理盐水进行同样的注射后上述手针刺激的诱发放电依然存在.结论 手针刺激后三里穴位可诱发支配穴位的坐骨神经分支特异性神经放电,提示针刺后三里信息可沿该分支传入脊髓.

  • Peripheral Nerve Discharge Elicited by Manual Acupuncture at Zusanli (ST 36) Regulates Blood Pressure in Anesthetized Rats

    作者:李为民;陈颖渡;王智君

    目的:麻醉状态下观察手针大鼠后肢足三里穴位引起的支配该穴区的特异性神经束放电以及由此诱发的相应靶器官血压波动效应.方法:将水合氯醛麻醉处理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利多卡因注射后针刺组(穴位邻近区域肌肉注射2%利多卡因后进行足三里手针刺激)并设生理盐水注射后针刺组(穴位邻近区域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后进行足三里手针刺激)作为对照.持续记录足三里针刺过程中大鼠右颈动脉血压变化并同时记录分析相应的神经束放电情况.结果:以一定手法手针大鼠足三里能够引起明显的特异性神经束放电并引起相应动脉血压的下降(P<0.05),而在穴位邻近区域注射利多卡因后上述现象消失.结论:手针大鼠足三里能够诱发支配穴位的特异性外周神经放电,该神经信号可能通过躯体心血管反射参与调节体内的血压变化.

  • Different Effects and Peripheral Mechanism between Manual-acupuncture and Eiectroacupuncture on Mast Cell Function and Acupuncture Analgesia by Nerve Block in Acupionts

    作者:黄红;詹睿;余晓佳;张迪;李为民;丁光宏

    目的:探讨阻滞穴位神经后针刺对于佐剂型关节炎(AA)大鼠镇痛效应和穴区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及进一步了解手针和电针镇痛效应的外周机制差异.方法:以佐剂型关节炎大鼠为炎症痛模型,以足三里为治疗穴位,采用利多卡因预处理(穴位注射2%盐酸利多卡因),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Model)、利多卡因预处理组(normal+Lido)、电针组(Electroacupuncture,EA)、利多卡因预处理电针组(Lido+EA)、犊鼻穴注射利多卡因足三里电针组(DLido+ZEA)、下巨虚穴注射利多卡因足三里电针组(Xlido+ZEA)、手针组(Manual Acupuncture,MA)、利多卡因预处理手针组(Lido+MA)及犊鼻穴注射利多卡因足三里手针组(Dlido+ZMA),每组8只.以大鼠缩爪反射潜伏期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为观察指标.结果:EA及MA组痛阈都高于M组(P<0.05或P<0.01),两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都明显高于M组(P<0.01).说明阻滞针刺穴位或同神经干近心端穴位神经对针刺的镇痛效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样的操作在远心端穴位则无影响,神经阻滞对针刺(电针或手针)引起的穴区肥大细胞脱颗粒无明显影响.结论:在手针情况下,针刺镇痛有效神经传导信号在穴位的启动和针感的产生是在肥大细胞脱颗粒之后,它是产生神经信号的直接原因;而对电针情况,电信号是直接刺激神经感受器产生信号启动,肥大细胞脱颗粒成为伴随或反馈效应.

  • 电针,手捻针针刺次髎对痛经的30例疗效对比

    作者:严六九;杨炽琼;彭曼玲;万字娟;杨燕;王小丹

    目的 观察电针,手捻针针刺次髎对痛经病人治疗前后腹痛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我院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手捻针针刺双侧次髎穴,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针.每月于月经前治疗6次,每天一次,共6个疗程.对照组采用电针选择连续波针刺次髎穴,月经前6天进行针刺治疗,每天一次,共6个疗程.予UPS评分,患者治疗前后腹痛程度对比.结果 对30例痛经的女性施电针或手捻针针刺次髎的疗效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7.033,P=0.00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30例痛经的女性实施电针或手捻针针刺次髎的疗效有差异,对于治疗女性痛经,手捻针针刺次髎效果(86.67%)好于电针针刺(40%).

    关键词: 电针 手捻针 次髎 痛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