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lizarov技术结合非融合理念矫治创伤后马蹄内翻足

    作者:李浪;黄奇;高峰;张晖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结合非融合理念矫治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4月,收治42例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男29例,女13例;年龄17~55岁,平均34.3岁.左足24例,右足18例.病程6个月~6年,平均2.7年.术前根据畸形程度设计并组装外支架,依据Ilizarov穿针原则将外支架固定于患侧小腿及足踝部,根据畸形情况行不同微创软组织松解;术后3~7 d旋转相应的螺纹连接杆矫正足畸形.先矫正前足内收和后足内翻,后矫正足跖屈畸形,矫形期间使患者逐渐部分负重直至完全负重,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踝关节是否有前后移位.畸形矫正后,负重行走8~12周去除外支架,佩戴行走支具和睡眠支具至少16周.手术前后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价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疼痛改善情况. 结果 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4.3个月.术后4~13周,平均6.8周患侧踝关节恢复中立位;继续佩戴外支架行走10~16周,平均10.7周.所有患者无血管、神经损伤.3例因患者自身原因于术后10周内拆除外支架后足跖屈畸形出现反弹,跖屈畸形10°,未作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患者均能弃拐正常行走.AOFAS评分为(93.4±8.0)分,较术前(52.7±10.1)分显著增加(t=7.035,P=0.008); AOFAS综合评分获优24例,良14例,一般2例,差2例,优良率90.5%.VAS评分为(3.51±1.44)分,较术前(7.55±1.39)分明显降低(t=-0.564,P=0.025). 结论 Ilizarov技术结合非融合理念矫治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 胫前肌和胫后肌半腱联合转移治疗顽固型马蹄内翻足

    作者:贾卫东;焦郭堂;蒋文鑫

    目的 总结胫前肌和胫后肌半腱联合转移治疗软线织挛缩顽同型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1月,采用胫前肌和胫后肌半腱联合转移手术治疗26例软组织挛缩顽固型马蹄内翻足患儿.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1岁6个月~5岁,平均2.1岁.双足12例,单足14例.其中2例2足为术后复发患儿.结果 术后3例4足足后内侧切口因缝合张力原因愈合不佳,经换药后愈合;余切口Ⅰ期愈合.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3年10个月.患足均能达跖行步态,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参照Garceau等疗效评定标准,优16足,良18足,可4足,优良率89.47%.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 胫前肌和胫后肌半腱联合转移是矫治顽固型马蹄内翻足的一种较好方法.

  • 微创术治疗小儿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沈力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68例马蹄内翻足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根据病情选择不同微创术式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随访效果.结果 本组随访观察结果优53例,良11例,差4例,优良率为94.11%,并发症发生率为2.94%.结论 微创术治疗小儿马蹄内翻足具有手术创伤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优的特点,尤其适合6岁以下无严重畸形病变患儿.

  • 胫骨前肌腱及其止点的应用解剖研究

    作者:王林强;彭明惺;刘蜀生;朱磊;靳升荣;刘利君;刘敏;张敬东

    目的观察国人胫骨前肌腱止点的形态,附着部位以及变异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46侧国人灌注后防腐足标本,作胫骨前肌腱止点解剖学观察,组织学观察,记录胫骨前肌腱以内侧楔骨或第一跖骨为主要止点各自的数据,测量胫骨前肌腱内外踝突连线平面以下长度.结果根据胫骨前肌腱止点的形态可分为三型:束状型28侧(60.87%);中间型14侧(30.43%);分叉型4侧(8.7%).胫骨前肌腱止点以内侧楔骨或第一跖骨为主分别为40侧(86.96%)和6侧(13.04%).成尸足及童尸足于内外踝突连线平面以下胫骨前肌腱的长度分别为72.33±5.29 mm和56.77±4.54 mm.结论若作胫骨前肌腱向外移植术时,注意将分叉型的变异止点完全切断.束状型和分叉型胫骨前肌腱不宜作半腱外移植术;中间型胫骨前肌腱适宜作半腱外移植术.

  • 早期手法矫正与绷带外固定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效果评价

    作者:何涛贞;罗启成;刘敏

    目的 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早期保守治疗的新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 对24例34足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行家庭内的手法矫正与弹力绷带外固定的早期治疗,并教会家长正确的矫正手法、矫正后的固定与穿戴合适支具的方法.测量治疗前后患足X片的跟距角.结果 22例30足(全部为松软型和中间型)为临床治愈,占88.2%,另2例4足畸形(均为僵硬型)部分改善,占11.8%.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即治疗后较治疗前X片跟距角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月龄组X片跟距角的增加大于≥2月龄组(P<0.05).结论 行早期的手法矫正可使不同畸形程度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尽早获得矫正和康复,疗效满意.

  • 先天性桡骨发育过长伴马蹄内翻足综合康复治疗一例

    作者:王丽梅;王凤怡;王成;郭华

    1 病例介绍患者男,19岁.因“发现左腕、左肘部、左足畸形18+年”入院.患者于出生后被家人发现左腕关节向各个方向活动受限,肘关节不能伸直,呈屈曲约90°畸形,手指爪形畸形.学会行走时被家人发现左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跛行,未予特别重视.因逐渐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多次就诊于我院骨科,终决定接受手术治疗.于2014年5月门诊以“左桡骨先天性发育过长、左马蹄内翻足”收入我院骨科治疗.

  • Ilizarov技术矫正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

    作者:骆苏红;栾波;陈艺新;张云强;王积辉;刘伟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矫正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应用Ilizarov外固定矫形器治疗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6例8足.术中遵循Ilizarov穿针固定的基本原则,将组装好的Ilizarov外固定器安装在患侧小腿和足部的相应位置.术后7天开始旋转相应的螺纹牵伸杆,逐渐矫正足内翻、内收和下垂畸形并适当过牵,使畸形得到良好矫正.在牵伸矫形过程中行患足负重行走.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6个月,平均11个月.畸形足均获得满意矫正和足底持重、行走功能良好,畸形未复发.按Garceau标准评定疗效,优6足,良2足.结论 Ilizarov技术矫正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效果良好,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安全并能早期活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皮跟腱延长术在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雪峰;孟宪文;张志宏;张宁

    目的 探讨经皮跟腱延长术在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手法矫正、连续石膏矫形+经皮跟腱延长术+足外展矫形支具的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6例50足,所有病例在手法矫正、连续石膏矫形后,足不能背曲>15度,足不能保持外展70度,均再行经皮跟腱延长术,以获得足够的跟腱长度,矫正后足的内翻、跖屈畸形.结果 佩戴支具后定期随访,平均随访2.5年,随访率94.44%,按Dimeglio评分系统评价疗效.32例45足矫形效果满意,2例3足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复发,再行Carroll手术.结论 经皮跟腱延长术是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中的重要环节,是矫正马蹄畸形的关键,在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中,经皮跟腱延长术替代传统的皮下跟腱切断术是可行的,疗效满意.

  • 浅谈带线锚钉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

    作者:邬健明;李海东;黄伟;齐克海;陈燕才;周全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术后并发症成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科2008年12月~2013 年2月收治的20例(年龄1~5岁)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术后恢复情况进行随访,通过并发症组与优良愈合组进行对比,分析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术后并发症成因并得出相应应对措施.结果 20例患儿中,因患儿个体差异,3例术后出现不同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锚钉缝合线结外露,1例术后10个月随访发现锚钉外露,1例术后12个月随访发现锚钉脱落.结论 应用带线锚钉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与患儿患足畸形程度无明显相关.做好术前评估,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及时随访指导,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

  • 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僵硬型马蹄内翻足患儿的护理

    作者:刘凤;黄干秀;夏燕;周艳莲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僵硬型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5月,对收治的49例69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僵硬型患儿采用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并针对僵硬型患儿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治疗效果及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患儿治疗后优良率为89.8%、复发率为15.9%、无严重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僵硬型,结合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 四维相矫治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方法及护理

    作者:刘建华

    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采用传统手术方法难以完全纠正畸形.本文介绍四维相法矫治此种畸形的原理、所用外固定装置的构造、使用方法及护理,认为此法不仅考虑到畸形的三维结构特点,而且考虑生物组织的时间结构特性,增加了时间这个可调节的变量,为重度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文中阐述了安装这种特制外固定装置前后的护理注意事项,以确保该装置的正确使用和取得预期的效果.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前后的护理

    作者:邓道维;汪从秀;张智群;袁志会;粟绍洁;徐楠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护理方法,减少先手术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57例(64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矫正马蹄内翻足效果均很满意,3例仍有轻度内收.结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治疗前后,应重视皮肤和关节的护理.坚持手术后的功能训练,才能提高了手术的远期治疗效果.

  • Ponseti手法矫形程序对Ilizarov技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的意义

    作者:骆苏红;栾波;王积辉;杨晓秋;葛兵;陈艺新;刘伟

    各种原因导致的马蹄内翻足畸形是运动系统中为常见的畸形之一.对于畸形较轻 ,且柔软的马蹄内翻足畸形应用传统的矫形方法和外科技术 ,多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但对于长期延误治疗或治疗后复发的马蹄内翻足畸形 ,应用传统的治疗手段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 32例马蹄内翻足复发或畸形残留的原因分析

    作者:张问广;陈后平;任冲;侯立松;孙俊康;吴华萍

    马蹄内翻足形成有先天性因素,也有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脊髓栓系导致马蹄内翻足等.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出生一周开始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其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1].其他原因导致的马蹄内翻足早期也有运用Ponseti方法治疗,如多关节挛缩所致的马蹄内翻足,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无论采用Ponseti方法或手术方法治疗都会有部分马蹄内翻足复发或畸形残留.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Ponseti方法或手术方法矫治不同类型马蹄内翻足232例330足,其中32例41足出现不同程度的马蹄内翻足复发或畸形残留.本文就马蹄内翻足复发或畸形残留的原因分析.现报告如下.

  • 应用Ponseti方法微创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作者:王小玮;张立根;孙建中;杨毅军;张勇;彭涛

    目的 总结Ponseti方法微创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骨科应用Ponseti方法微创治疗(手法矫正加石膏固定加经皮跟腱切断加足外展支具治疗)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160例,按年龄分组为:新生儿期(出生~28天)45例,小婴儿期(1~6个月)52例,大婴儿期(6~12个月内)50例,幼儿期(1~3岁)13例.对各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按Pirani评价方法,158例245足(98.8%)获满意纠正.各年龄组别治疗前后Pirani评分为:新生儿期治疗前(4.56±0.43)高于治疗后(0.16±0.26),t=58.24,P<0.05;小婴儿期治疗前(4.72±0.48)高于治疗后(0.13±0.25),t=84.24,P<0.05;大婴儿期治疗前(4.54±0.53)高于治疗后(0.17±0.23),t=82.30,P<0.05;幼儿期治疗前(4.77±0.56)高于治疗后(0.23±0.25),t=43.08,P<0.05.142例患儿获得有效随访,现均处于支具使用期.随访时间短6个月,长28个月,平均17.45±2.33个月.随访患儿外观畸形矫正,踝关节背屈>10°,内收内翻高弓均消失,已行走患儿跟腱有力,足发育良好,步态正常.结论 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确切,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超声检查在观察 CCF小腿肌肉特点中的应用

    作者:王小玮;杨毅军;岳谨琢;杨礼;张勇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观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CCF)患儿小腿肌肉的特点。方法选择32例未做治疗的单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进行双侧小腿肌肉的超声检查对比,包括小腿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胫骨前肌。检查内容包括肌肉厚度的超声测量,采用目侧法观察肌肉内部回声变化特点。结果健侧小腿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胫骨前肌肌肉厚度超声检测值分别为(5.85±1.32) mm、(8.15±1.47) mm、(7.51±1.52) mm、(5.06±1.18) mm、(11.23±2.47)mm;患侧超声检测值分别为(4.95±1.24)mm、(7.13±1.22)mm、(6.58±1.17)mm、(4.33±0.87)mm、(10.13±2.01)mm;患侧与健侧小腿肌肉超声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1、3.00、2.76、2.82、1.95,均P<0.05)。患侧小腿肌肉均可探及回声改变,肌肉呈均一弥漫性增强,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中心肌内膜结构模糊。结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小腿肌肉存在明显的发育不良。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吕洪海;王彭;陈蔚;张敏;杜智军;段光琦

    目的 通过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进一步阐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影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 选取8年间,可以随访的38例66足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的足部体检结果,分别采取Ponseti治疗法、肌力平衡术、Mackay手术、Turco手术、三关节融合术,并统汁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38例66足扶得随访,随访时间6月~3年,平均13个月,根据临床手术效果评定标准,优:46足;良:14足;一般:6足;差:0足.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以一种治疗措施概括,要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个体状况,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寻找马蹄足的发病原因依然是彻底治疗、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 应用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儿童马蹄内翻足12例

    作者:程富礼;贾志良

    1临床资料1997-10/2003-5采用Ilizarov外固定器结合足部小手术矫正足部畸形12例(12足),男9例,女3例,年龄3.3~9.2岁,平均5.5岁.其中先天性者8例(均为僵硬型,其他手术方法治疗后复发),神经源性3例(系脑脊膜膨出引起),外伤性者1例(烧伤引起).手术前根据患儿年龄、患足畸形程度、大小及X线片形态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Ilizarov外固定器.

  • 脑瘫患儿马蹄内翻足手术治疗

    作者:彭贤钦;缪时金;何小平;金秋

    目的探讨腓肠肌腱膜延长+胫骨后肌半腱转位+石膏外固定术应用于脑瘫马蹄内翻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86例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均为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将其按照治疗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实施腓肠肌腱膜延长+胫骨后肌半腱转位+石膏外固定术,对照组患者采取胫神经缩窄术,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踝关节背屈度。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5.35%,踝关节背屈度为(95.31±1.34)o;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2.09%,对照组患儿踝关节背屈度为(113.04±5.64)o。两组患儿治疗优良率、踝关节屈曲度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腓肠肌腱膜延长+胫骨后肌半腱转位+石膏外固定术应用于脑瘫马蹄内翻足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踝关节背屈度。

  • 三关节融合法治疗小儿马蹄内翻足40例疗效分析

    作者:张华;徐斌;强尧生

    目的 观察三关节融合+跟腱延长+跖筋膜切断的手术方法治疗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以下简称马国)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60足)患儿采用三关节融合+跟腱延长+跖筋膜切断的手术方法治疗,术后长腿管形石膏固定足踝部于矫正位、膝关节屈曲30°,抬高患足,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12 ~ 14 d拆线,6周后拔除克氏针,更换短腿管形石膏固定,逐渐练习关节活动,带管形石膏下地功能锻炼.术后进行疗效评价,术前及末次随访分别测量足跖屈角度、背屈角度及侧位X线片距跟角度.结果 术后40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月至2年,平均16月,畸形矫正满意,未见复发,足负重行走功能良好.其中优34足,良15足,可1 1足,优良率达81.7%;术后末次随访时跖屈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背屈角度及侧位距跟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 施行三关节融合+跟腱延长+跖筋膜切断术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只要手术操作过程准确得当,术后矫形处置得当,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在马国这种一次性手术是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一种有效方法.

192 条记录 9/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