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陶对陶全髋关节置换在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菁阳;周勇刚;杜银桥;朴尚;王森;高志森;吴文明;马海洋

    目的:观察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5年12月由同一名高年资医生应用第3代或第4代陶瓷对陶瓷界面对CroweⅣ型DDH 行THA患者111例(137髋),单侧85例,双侧26例,年龄18~68(38.88±10.83)岁,随访时间12~96(41.16± 21.50)个月.术前及术后随访均拍摄X线片进行观察,并采用Harris评分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观察术后Harris评分的改善,陶瓷碎裂、异响以及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56.54±15.67提高至术后88.30±6.86(P=0.017).未发现假体周围明显骨溶解,无陶瓷碎裂发生.3髋分别因感染、股骨柄松动、下肢不等长翻修;3髋脱位.77例患者记录步态及髋关节活动度,其中69例患者髋关节屈曲可达120°以上.结论:在CroweⅣ型DDH行THA中应用陶瓷对陶瓷界面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 综合保髋手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晚期病变远期疗效评价

    作者:张庆文;何伟;袁浩;樊粤光;张德兴;刘少军;唐立明;曾意荣;方斌;王海彬

    目的:探讨Chiari截骨、血管束植入为基础的综合手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晚期病变的远期疗效.方法:42例(61髋)髋关节发育不良晚期病变患者接受以Chiari截骨、血管束植入为基础术式的综合手术治疗.本组年龄27~42岁,平均36.1岁.61髋中行单纯Chiari骨盆截骨、股骨头内血管束植入术39髋,配合髋臼加盖术16髋,配合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术2髋,配合髋臼加盖术及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术4髋.结果:本组平均随访时间8.4年,后随访时,5例5髋已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其他37例56髋Harris评分术前平均58分,术后平均83分,疗效优良43髋(76.8%).CE角:术前平均8.7°,术后平均28.5°.股骨头覆盖指数:术前平均61.4%,术后平均83.2%.结论:该综合手术方法对髋关节发育不良晚期病变可以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大大延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时间.

  •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29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曹寅生;卢敏;姚共和;李卫宁;朱付平;张波

    目的:分析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11年2月对29例32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1例,女18例;年龄37~73岁,平均52.6岁;单侧26例,双侧3例.主要症状为髋部疼痛及跛行.根据术前髋关节正位X线片分型,Crowe分型:Ⅰ型17例18髋,Ⅱ型6例7髋,Ⅲ型3例4髋,Ⅳ型3例3髋.术前除3例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外,余患者下肢不等长1~6 cm.结果:29例术后无感染、关节脱位、坐骨神经牵拉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股骨近端劈裂者,术中用钢丝捆扎,术后4年随访,骨折愈合,未发生假体松动迹象.所有植骨块及粗隆下截骨获得愈合,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8个月~5.3年,平均3.7年.21例髋部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5例仍有轻度跛行,但较术前明显减轻.3例术后双下肢不等长>1 cm,其余均≤1 cm,2例下肢延长4~5 cm.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3.6±7.1提高至术后的86.7±5.3.结论:在真臼位置加深髋臼重建髋关节,根据Crowe分型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利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获得良好效果.

  • 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作者:王金成;高忠礼;张远鹰

    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或髋关节脱位(DDH)是年轻人继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常见原因.治疗目的是解除症状、延迟或防止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育不良髋的特征主要为平直、陡斜的髋臼顶,不能充分覆盖股骨头.如出生后早期采用蛙式位支架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未予治疗或治疗不恰当的患者,经常残留髋臼发育不良.骨骼生长结束后,残留的髋臼发育不良不能自然恢复正常解剖结构,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1].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恢复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增加了髋臼和股骨头的负重区域,从而防止关节软骨的进一步破坏,达到延迟骨性关节炎发生的目的.

  • S-ROM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孙启才;王祥华;宋柏杉;朱芳兵;严世贵

    目的:探讨S-ROM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0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30例36髋,其中6例双侧,24例单侧.采用S-ROM假体结合股骨转子下横断截骨短缩行人工关节置换术,髋臼侧均采用生物型假体,假体在真臼水平或接近于真臼水平植入.对临床结果采用改良Harris评分进行评价,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均拍X线片进行观察.结果:30例中早期死亡l例(双髋),失访2例(2髋),余27例32髋获得随访,时间7~84个月,平均48个月.2髋分别于术后12、18个月随访时仍可见骨折线,下肢行走无异常,术后未发生感染或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1.7±3.7改善至术后89.1±2.9.无假体松动或位置不当需要翻修的病例.影像学复查显示关节假体在位,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宿主骨嵌合良好,无明显松动.所有施行臼侧植骨及股骨截骨的患者植骨及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无假体松动,活动度无明显受限,患髋无痛,Trendelenburg征阴性,均无须使用行走辅助工具.结论:对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良好的真臼暴露、加深髋臼、股骨短缩、斜行截骨及使用SROM组配式股骨柄假体假体能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 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全髋置换术治疗现状

    作者:陈夏;黄菊芳;彭丹;沈奕;陶怀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在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继发性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现状。方法在万方数据、PubMed 数据库以“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查阅2009年1月—2015年9月收录的与DDH、骨性关节炎、THA相关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DDH患者骨与软组织解剖个体差异较大,涉及的解剖异常包括髋臼异常、股骨侧畸形及软组织改变三大方面。THA术前对DDH患者的解剖异常的正确评估和术中髋臼、股骨端及软组织的得当处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结论 DDH患者的THA需要谨慎的术前计划,个体化地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提高手术疗效。

  • 超声筛查不同人种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唐蕾;王慧莉;陈曼;徐文颖;史雯

    目的 比较不同人种1岁内婴儿髋关节发育情况的超声筛查指标间的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 2398个髋关节根据Graf法和Morin-Harcke法接受超声常规检查,评估股骨头位置、骨性髋臼形态等观测指标及参数,并进行分型分类.结果 黄种人与白种人骨性髋臼形态、α角、β角、d值、D值及FH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髋关节α角和β角呈负相关(r=-0.43,P<0.001).结论 黄种人与白种人新生儿髋关节超声筛查指标及分型分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诊断应考虑到这一情况综合判断.

  • 应用组配式S-ROM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杨中锋;陈洪亮;郑强

    目的:评估应用组配式髋关节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7年1月~2011年1月,对7例(8髋)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应用组配式髋关节假体( S-ROM)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CroweⅢ型2髋,CrowIV型6髋。术前和术后随访时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影像学检查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平均随访30个月(12~4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的良好的随访,Harris评分从平均52.5分提高到平均82.5分。所有股骨柄假体均获得稳定的固定,有5例表现出骨长入和3例纤维长入,部分转子下截骨均达到骨性愈合。直至末次随访没有发现假体周围骨溶解及进行性透亮线,所有患者术后半年均可进行日常生活活动,7髋(占87.5%)显示良好的随访结果。结论:严重的DDH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使用组配式髋关节假体( S-ROM),术中操作方便,中远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 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治现状

    作者:程亮亮;赵德伟

    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因为髋臼先天性发育缺陷所导致长期生物力学异常而逐渐出现的股骨头半脱位或脱位,进而出现负重区软骨退变、软骨下骨坏死,后发展为严重骨关节炎[1]。该疾病的患者往往在新生儿阶段即可出现髋关节的异常,因此在过去称之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congenital dysplasia of the hip,CDH )[2],因为该病的发展演变与年龄密切相关,所以近些年更多的学者称其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 )。目前,每1000例新生儿中约有1~2例存在髋关节脱位,但是约有15~20例存在髋关节不稳[3]。尽管已有许多新生儿 DDH 的筛查手段[4],但仍有不少儿童被漏诊或者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DDH 的病理改变主要为髋臼纤维环变扁或翻转、股骨头骨化中心发育异常、髋臼外倾角增大、股骨头覆盖率下降等。成人 DDH 患者的髋关节局部解剖及生物力学的异常以及继发的骨关节炎等因素导致手术难度高,其手术治疗一直是骨科医生的挑战。现对 DDH 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存在的问题综述如下。

  • 成人CroweIII-IV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29例中远期随访报告

    作者:杨帆;杨磊;覃开蓉;赵德伟

    目的:通过对29例成人重度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 )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 )中远期疗效的分析,探讨评价 THA 治疗成人重度 DDH 的中远期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于本院骨科收治的29例(32髋)重度 DDH 患者;年龄为22~57岁,平均43岁。其中左侧18髋,右侧14髋。患髋 Harris 评分为(41.5±5.3)分。双下肢不等长,患侧短缩2~6 cm,平均4.2 cm,根据 Crowe 分型标准:III 型10例(11髋),IV 型19例(21髋)。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患侧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及跛行,部分患者存在腰部疼痛。X 线、CT 三维重建等辅助检查均显示患髋高度脱位或全脱位。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主刀医生行人工 THA 治疗。29例获5~9年随访,平均6.5年。结果患者围手术期无手术短期并发症(血栓、感染、肺炎等),所有切口均为 I 期愈合,无髋关节脱位、坐骨神经损伤发生。2例股神经损伤均发生在术后2天,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术后患者自述髋关节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跛行步态比之术前明显好转,生活状态改善。末次随访双下肢长度相差-0.3~1.0 cm,平均0.4 cm。髋关节 Harris 评分:术后3个月(68.72±5.83)分;术后6个月(77.90±4.63)分;术后1年(86.53±2.65)分;术后2年(87.75±1.82)分;术后3年(87.88±1.59)分;术后4年(88.14±1.26)分;术后5年(88.4±1.1)分。因该组随访资料短为5年,故采用术后第5年 Harris 评分与术前(41.5±5.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5,P<0.001)。复查双髋关节正位 X 线片可见,髋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无感染、骨溶解、松动、脱位现象。随访期间无翻修病例。结论人工 THA 治疗成人 Crowe III-IV 型 DDH 中远期疗效可靠,明显改善患者生存状态。

  • 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陈光兴;杨柳;戴刚;段小军;郭林;王凤玲;古凌川

    目的 探讨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伴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技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9月间收治的10例11髋Crowe Ⅳ型DDH并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年龄20~44岁(平均34.6岁),术前Harris评分(45.2±7.8)分,肢体短缩(3.9~6.1)cm(平均5.1 cm).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利用自体患侧截除股骨头于真臼位置植骨重建髋臼,通过松解髋周软组织和保留适当股骨距,同时配合良好麻醉肌松终复位髋关节.术后早期患者采取屈髋屈膝位松弛坐骨神经和股神经,仅行下肢肌肉静力收缩训练,随后在不引起下肢感觉及运动异常的情况下逐渐减少屈髋及屈膝的角度,2周后不限制其活动.术后早期患者采取屈髋屈膝位松弛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随后逐渐减少屈髋及屈膝的角度.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肢体延长长度和术后并发症和早期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的 Harris 评分并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17.1个月).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579±157)ml,术后引流量(261±75)ml.术后X线显示假体未见位置不良,髋臼假体均位于真臼,完全骨性覆盖,植骨块与假体及植骨床间均压配紧密.随访期内,无1例出现髋臼假体松动及植骨块不愈合、吸收.患肢延长(4.5±0.5)cm(3.9~5.3)cm,较对侧短缩(0.5±0.3)cm(0~1.0)cm.所有患者术后下肢肌肉主动静力收缩正常,1例患者术后出现小腿皮肤麻木感,3周后恢复.无感染、脱位及深静脉栓塞(DVT)等其他并发症发生.后一次随访 Harris 评分(81.7±1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owe Ⅳ型DDH的THA存在较大困难及风险.利用自体股骨头重建髋臼,通过彻底松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和股骨颈靠小粗隆截骨,并配合良好麻醉肌松,能完成置换并基本恢复肢体等长,避免了股骨粗隆下短缩截骨,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但Crowe Ⅳ型DDH的THA手术复杂,术前须充分准备及仔细评估.同时患者术后康复亦个体化,术后早期患者须采取屈髋屈膝体位,避免神经、血管过大张力,随后逐步伸髋、伸膝恢复活动范围.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作者:曹力;阿斯卡尔;张晓岗;李国庆;彭理斌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DDH) 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THA) 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 对1999年5月至2007年5月接受THA的174例 (229髋) DDH患者进行随访.其中女128例,男46例,平均年龄32.6岁.分型采用Hartofilakidis分型:其中Ⅰ型(发育不良) 92例(123髋);Ⅱ型(低位脱位) 33例(49髋);Ⅲ型(高位脱位) 49例(57髋).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1.2分.手术入路采用后外侧入路,臼杯置于或接近于真臼水平.结果 平均随访47个月,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7.5分,术后并发症为8例神经损伤,其中坐骨神经2例,股神经6例,术后1年随访均完全恢复.结论 成人DDH的THA难度较大,但对此类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中假体的安放技术和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朱振安;严孟宁;唐坚;戴尅戎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术中假体安放位置的控制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对42例45髋因DDH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女39例,男3例,平均年龄46.3岁,单侧39例39髋,双侧3例6髋.按Crowe分型,Ⅰ型17例18髋,Ⅱ型17例19髋,Ⅲ型6例6髋,Ⅳ型2例2髋.术前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股骨颈干角、股骨颈前倾角.入路采用改良后外侧Gibson入路,根据术前测量结果,对于颈干角小于135°,手术时适当增加至135°,大于135°则维持原有角度;DDH患者股骨前倾角均有增加,术中应适当减少,并减少髋臼前倾角和外展角.采用X线检查和Harris功能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 术前股骨颈干角平均134.1°,术后平均138.2°,其中术前颈干角小于135°的34髋,平均131.7°,术后平均137°;术前颈干角大于135°的12髋,平均140.9°,术后平均141.5°.股骨前倾角术前平均34.5°.术后X线显示所有髋臼均为真臼重建,髋臼外展角平均42°.双侧肢体长度差别术前平均2.1 cm,术后平均0.5 cm.平均随访14.6个月.Harris功能评分术前平均43.6分,后一次随访功能评分为平均88.4分.随访期内无股骨颈骨折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年青DDH并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近期效果满意,术中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假体安放位置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

  • 螺旋臼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魏威;寇伯龙;王小梅;吕厚山

    目的 探讨使用螺旋臼假体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 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使用Zweymüller螺旋臼假体治疗40例(43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6例(6髋),女34例(37髋),平均年龄47.6岁(22~70岁);单侧37例,双侧3例;Crowe分型:Ⅰ级6例,Ⅱ级24例,Ⅲ级10例,Ⅳ级3例.平均随访24.6个月,术前Harris评分高61分,低22分,平均43.5分.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基本消失,双下肢长度差异平均1.2 cm,2例术后出现股神经损伤症状,术后6个月症状基本消失,Harris评分高97分,低62分,平均85.3分.结论 使用Zweymüller螺旋臼假体治疗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恢复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手术不需大块植骨和骨水泥,初期临床效果满意.

  • 广东地区11132例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测量

    作者:杨军林;李军;廖威明;杨子波;周雪梅;肖学军;王永胜;王维;黄紫房;谢超凡

    目的 探讨用超声检查方法测量广东地区新生儿髋关节发育的情况.方法 对11132例在广东出生的新生儿,采用超声检查方法进行髋关节测量,以超声骨缘覆盖率法(BRP)和动态检查结合作为金标准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结果 广东地区新生儿髋脱位发病率为11.8‰,髋关节不稳定发病率为12.1%.正常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测量值:α、β角,髋臼指数,骨缘覆盖率,股骨头覆盖率,髋臼直径,股骨头直径均值依次为59.56°,39.48°,30.50°,57.40%,56.96%,15.71 mm,15.74 mm.结论 1. 明确了广东地区新生儿髋关节发育指标及DDH 的发病率;2.明确了南、北方人群新生儿DDH 的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髋臼发育各指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伴有囊变的髋臼发育不良

    作者:黄野;张洪;刘庆;蒋增辉

    目的 探讨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伴有囊变的髋臼发育不良 (DDH) 继发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结果,以及截骨术对囊变的影响.方法 从1997年10月至2002年12月,共为28例31髋伴有囊变的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髋臼周围截骨术.男2例,女26例;平均年龄28.7岁.平均随访5.8年.结果 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75.5分增加到末次随访的92.1分;外侧CE角从平均8.3°增加到22.7°,前方CE角从平均-3.2°增加到34.4°,臼顶倾斜角从平均27.1°下降到6.4°.骨关节炎表现改善和未进展者27髋(87%),有不同进展者4髋(13%).31髋中,9髋囊变被完全吸收,15髋囊变范围变小,6髋无变化,1髋囊变范围增大.主要并发症有2髋矫正不足.结论 尽管囊变存在,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DDH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当外侧CE角矫正充分时,髋臼周围截骨术能够诱导骨重塑,使囊变区变小或被完全吸收.

  •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骨关节炎行髋臼结构性植骨重建关节置换术的力学分析

    作者:许杰;马若凡;蔡志清;李登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方法,研究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髋臼外上缘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增加臼杯假体包容对髋臼假体-骨界面间的应力分布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骨盆为实验对象,用螺旋CT做全长连续扫描,然后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建立髋关节发育不良骨盆模型。在计算机环境中对重建模型进行髋臼外上缘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并臼杯植入的模拟手术,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重建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化及力学分析。结果髋臼植骨重建后,臼杯置入无需突破髋臼底,髋臼外上缘得到植骨块的包容覆盖,臼杯接触面积增大,单位面积所受应力相对较少,应力集中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植骨块及原髋臼外上缘区域承担了臼杯较多的应力。结论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使骨床与臼杯接触面积较大,单位面积所受应力较小且均匀,有利于臼杯的稳定,植骨块承担了臼杯较多的应力,若臼杯外上缘外露面积过大,而过多的靠植骨块来弥补骨床的覆盖,使植骨块所受应力过大则臼杯松动的风险较大。

  • 先天髋发育不良所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95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艳军;张志浩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股骨头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骨的细胞成分(骨细胞、骨髓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所引起的病理过程,一般表现为髋部疼痛、髋关节功能障碍和跛行.我院1998-2001年间共收治先天髋发育不良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95例,现将其临床发病特点及X线表现分析报告如下.

  • 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儿童股骨头骨骺的生长发育研究

    作者:周立波;罗家有;方俊群;牟劲松

    骨骺是骨骼发育阶段的二级骨化中心,是小儿骨骼发育的特征[1].儿童股骨头由骺板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骨骺,下半部分与股骨颈合为干骺端,创伤、代谢性疾病和股骨头骨骺炎(Legg-Perthes病)以及先天性髋发育不良等均可导致股骨头骨骺大小的变化[2-4].

  • 肌骨瓣髋臼造顶加粗隆间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的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刘大鹏;田百超

    目的对带缝匠肌的髂骨瓣髋臼造顶加粗隆间截骨术治疗8岁以上大龄先天性髋脱位及髋发育不良患儿的疗效,进行生物力学评价;建立正常成人,正常儿童髋关节的各项生物力学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方法采用legal的数学模型分别对正常成人组,髋发育不良组,正常儿童组和缝匠肌造顶术后组的标准骨盆平片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5年临床随访和生物力学评价表明,该术式能够改善患者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状态,手术符合生物力学规律,并具有方法简单,效果可靠的优点.结论应根据生物力学原则和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术式.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