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喉返神经损伤类型程度与神经肌电位关系的初步探讨

    作者:陈世彩;郑宏良;朱敏辉;刘菲;马颖;周水淼;周蓉珏

    目的 探讨临床上外伤性喉返神经损伤类型程度与神经肌电位的关系. 方法 147例外伤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喉返神经探查术前神经肌电位检查观察自发肌电波形、出现率、电位幅度、错向再生电位发生率、诱发电位引出率及大诱发电位幅度;探查术中观察喉返神经损伤类型及程度. 结果 喉返神经探查发现喉返神经损伤类型及程度大致分为缝扎伤(58例)、瘢痕粘连伤(28例)及神经断裂伤(61例).自发肌电图波形缝扎伤及瘢痕粘连伤明显多于断裂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缝扎伤与瘢痕粘连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断裂伤自发肌电位出现率为75.4%,明显低于缝扎伤(94.8%)及瘢痕粘连伤(96.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种不同类型及程度的损伤探查前的自发电位幅度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错向再生电位出现率瘢痕粘连伤为92.9%,明显高于缝扎伤(70.7%)及断裂伤(24.6%),缝扎伤又明显高于断裂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神经断裂伤诱发电位引出率为29.5%、平均大诱发电位相对幅度(±s)为(2.6±4.2)%,均明显低于瘢痕粘连伤85.7%、(16.3±5.2)%及缝扎伤91.4%、(23.6±8.1)%.瘢痕粘连伤的诱发电位幅度又明显低于缝扎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类型程度的损伤神经肌电位差异明显,缝扎伤自发及诱发电位较强,瘢痕粘连伤其次,神经断裂伤弱,但仍可记录到神经肌电位,临床喉返神经损伤存在明显的亚临床神经支配.

  • 神经肌电检测对单侧喉返神经损伤预后的评价

    作者:陈世彩;郑宏良;周水淼;李兆基;张速勤;黄益灯;温武;崔毅

    目的探讨喉神经肌电位综合指标对声带麻痹预后的估价作用.方法检测91例甲状腺手术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喉神经电图及肌电位,按病程分成4组;分析各组恢复与未恢复声带运动的患者喉神经肌电位特征,以"95%可信区间"计算神经肌电位预后评估标准.结果病程2个月内组大诱发电位幅度明显低于2个月以上的其他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2~4个月与4~6个月组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故将病程2~6个月计为一组.2个月内组自然恢复与未恢复患者分别为2、11例,以引出诱发电位且无错向再生电位作为预后良好判断指标,准确率为92%(12/13).2~6个月组恢复与未恢复患者各为11、48例,恢复者大诱发电位幅度明显大于未恢复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以引出诱发电位且电位幅度大于26.4%作为预后良好的判断标准,准确率90%(53/59);结合无错向再生电位综合判断预后,准确率为93%(55/59).6个月以上组19例无论神经肌电位检查结果如何,声带运动均无恢复.结论将神经肌电位进行综合分析,分别判断不同病程的声带麻痹的预后,可提高预后判断的准确率.

  • 正常喉诱发电位特点的研究

    作者:侯丽珍;徐文;韩德民;张丽

    目的 分析正常喉肌诱发电位特点,得出其参数正常参考值范围,以利于喉神经功能的评估.方法 检测36例健康受试者72侧喉诱发电位反应,刺激相应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内、外支及迷走神经,检测诱发肌电反应潜伏期、时程、波幅(电位).结果 甲杓肌喉返神经诱发肌电潜伏期正常参考值(-x±2s,以下同)为(1.13~2.25)ms,迷走神经诱发肌电潜伏期(2.57~5.85)ms,迷走神经与喉返神经潜伏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右侧迷走神经诱发肌电潜伏期(2.01~4.53)ms,左侧迷走神经(3.70~6.98)ms,双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侧明显较右侧长.诱发肌电时程和波幅各神经亦略有差异,时程差异较小,波幅值变化较大.刺激喉上神经(外支)在环甲肌可直接引出诱发电位,其波形和潜伏期与喉返神经诱发电位大致相同,刺激喉上神经(内支)在甲杓肌、环杓侧肌和环杓后肌可引出反射性感觉诱发电位前波R1和迟发波R2.结论 喉各支配神经诱发电位特点各不相同;神经诱发电位的潜伏期相对时程和波幅来说,是更重要的评估参数.

  • 健康成人吞咽表面肌电图研究

    作者:张杰;李进让;陈东兰

    目的 研究健康成年人吞咽表面肌电图的特点.方法 应用肌电图仪对126例健康成人志愿者吞咽时的表面肌电图进行研究,其中男性66例,女性60例;年龄范围是18~65岁.将记录电极放置于甲状软骨上方1 cm,记录每次吞咽时肌肉电活动的持续时间和振幅.吞咽方式有:空吞咽、吞咽20 ml水、吞咽40 ml水.结果 健康成年男性空吞咽、吞咽20 ml水、吞咽40 ml水时肌电活动持续时间平均((x)±s,下同)分别为(1.133±0.209)s、(1.097±0.208)s和(1.510±0.432)s,振幅分别为(0.332±0.115)mV、(0.308±0.095) mV和(0.399±0.139) mV.健康成年女性同样吞咽时肌电活动持续时间分别为(1.118±0.170)s、(1.085±0.209)s和(1.765±0.463)s,振幅分别为(0.292±0.100) mV、(0.261±0.113)mV和(0.342 ±0.129) mV.所有的吞咽方式中男性受试者吞咽时的振幅均大于女性(P值均<0.05),除吞咽40 ml水的吞咽持续时间女性长于男性(t=3.199,P<0.05)外,其余吞咽方式的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受试者吞咽40 ml水的时间均长于空吞咽和吞咽20 ml水时,吞咽20 ml水和空吞咽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吞咽40 ml水的振幅大于空吞咽,空吞咽的振幅大于吞咽20 ml水时.不同年龄组男性受试者的肌电图持续时间和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性受试者除年轻组(<30岁)吞咽40 ml水的时间长于年长组外(P<0.05),其余吞咽方式肌电图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吞咽的表面肌电图是一种简单、无创的评估吞咽功能的检查方法,本研究取得的健康人群吞咽表面肌电图的数据有望为今后开展吞咽功能筛查提供参考.

  • 声带运动不良的喉肌电图特征

    作者:徐文;韩德民;侯丽珍;张丽;赵功伟

    目的 探讨声带运动不良的喉肌电及诱发肌电变化特征.方法 对108例声带活动不良患者临床表现、喉肌电图(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及募集电位等)及神经诱发电位特征(潜伏期、时程、波幅)进行分析.结果 喉返神经麻痹者患侧甲杓肌、环杓后肌可检测到失神经电位如纤颤波和正锐波及再生电位.完全麻痹者肌电为电静息,相应喉内肌诱发电位消失.神经不完全损伤者患侧相应喉肌正常运动单位电位中夹杂失神经电位或再生电位,募集电位为单纯相或混合相,神经诱发电位较弱,其中患侧甲杓肌(2.2±1.0)ms(-x±s,以下同)、环杓后肌(2.4±1.0)ms诱发电位平均潜伏期均大于正常受试者(P<0.05);诱发电位波幅离散程度较大,患侧甲杓肌(0.9±0.7)mV、环杓后肌(1.2±1.0)mV平均诱发电位波幅均明显小于正常受试者(P<0.05).环杓关节运动障碍者喉肌电正常或稍活跃,神经诱发电位参数与正常无统计学差异.肿瘤侵犯喉肌患者肌电减弱,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正常,波幅减小.结论 声带活动不良可以通过常规喉肌电图进行初步定性筛查,后经喉神经诱发电位进一步进行半定量分析.

  • 痉挛性发音障碍诊断及治疗的研究

    作者:徐文;韩德民;侯丽珍;张丽;高玉红;叶京英;王军

    目的对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喉肌电图表现,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痉挛性发音障碍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22例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嗓音声学特征,频闪喉镜下声带状态,喉肌电图特征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分型,应用肉毒素A行特定肌肉注射并观察疗效.结果 22例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中,内收肌型18例(81.8%),外展肌型4例(18.2%).内收肌型患者发音嘶哑,音质紧张、言语中断,发音时声带过度内收,杓间区明显,伴局部震颤;2例患者发音时还同时伴有舌及软腭震颤;肌电图甲杓肌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振幅明显增加(P<0.01),干扰相呈密集束状放电,募集活动异常活跃,幅度明显增大(700~2500 μV).4例外展肌型患者发音低哑、震颤,气息声明显,发音时声门闭合不良;环杓后肌MUP振幅明显增加,在374~538 μV间,募集活动异常活跃,幅度增大(3000~5000 μV).内收肌型患者应用肉毒素A进行甲杓肌注射,单侧剂量大于2.5 U疗效明显.症状开始改善时间为注射后6 h~2 d,平均(±s,下同)为(1.4±0.8)d,2周时为明显,肌电图及喉肌诱发电位显示药物作用完全,注射肌肉失神经支配.疗效维持8~24周,平均维持(15.2±4.9)周,副作用包括不同程度的发音气息声,声门闭合不良,吞咽不适,饮水呛咳.外展肌型患者采用环杓后肌肉毒素注射后3 d起效,症状改善不满意.结论痉挛性发音障碍作为一种神经-肌肉疾病,应根据临床表现及肌电图检查进行诊断、分型和疗效评定.目前肉毒素注射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为获得长期稳定的疗效,治疗方式有待进一步探讨.

  • 咽异感症患者与健康人群吞咽表面肌电图的比较

    作者:张杰;李进让

    目的 研究咽异感症患者吞咽表面肌电图变化,探讨咽异感症的病因.方法 记录12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34例咽异感症患者(咽异感症组)吞咽时表面肌电的时间和振幅,每个个体进行2个测试:单次吞唾液(空吞咽)和单次吞水20ml.应用t检验比较咽异感症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吞咽表面肌电图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在同性别组内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空吞咽及吞咽20 ml水时肌电活动持续时间平均((x-)±s,下同)分别为(1.128 ±0.191)s和(1.091±0.208)s,振幅分别为(0.313 ±0.110) mV和(0.286±0.106) mV.咽异感症组空吞咽及吞咽20 ml水时肌电活动持续时间分别为(1.178±0.252)s和(1.127 ±0.178)s,振幅分别为(0.341 ±0.116) mV和(0.316±0.094) mV.咽异感症组空吞咽及吞咽20ml水时肌肉活动的时间和振幅与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在同性别组内进行比较,咽异感症组男性空吞咽及吞咽20 ml水时肌肉活动时间和振幅与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咽异感症组女性空吞咽、吞咽20 ml水时肌肉活动时间和振幅与对照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从吞咽肌电图角度研究发现咽异感症患者吞咽功能无受损,治疗上应该重视心理干预的作用.

  • 表面眼肌电信号检测及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朱蓓;齐立平

    目的 利用表面眼肌电信号波、特征参数,为麻痹性眼肌疾病诊断、疗效观察提供客观数据.方法 眼肌电信号检测水平肌肉时,将电极置于内眦、外眦和额部正中的皮肤,在弧形视野计上安装可交替闪烁的小红灯,引导眼球做水平扫视运动.测试垂直肌肉时,将电极置于眼眶上、下中央和额部正中的皮肤上,将视野弧转动至颢上鼻下25度和鼻上颞下25度,通过红灯交替闪烁记录垂直扫描运动.眼疾麻痹患者,检测方法同上.对140名正常受检者和30名眼肌麻痹患者进行表面眼肌电检测.结果 正常受检者眼肌电信号规整,波形大致相似.男女之间、各年龄组之间波形无明显区别.眼肌麻痹患者,在其眼肌运动障碍的某一方向,引出的眼肌电信号有相似的波幅降低或消失,其降低程度与相应的眼外肌病变程度有关.正常受检者和眼肌麻痹患者表面眼肌电图型有明显不同.结论 表面眼肌电信号检测具有无创安全的特点,易于被患者接受.表面眼肌电特征参数将针刺眼肌电图的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

  • 健康人下颌运动时头颈肩部肌电活动的研究

    作者:姜婷;杨朝晖;张震康;冯海兰

    目的研究健康人的下颌息止位及运动时头颈肩部肌的协同活动.方法用肌电积分值记录分析的方法调查10名健康成人的下颌息止位和各种运动时颞肌前后腹、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肌电活动.结果无论在下颌息止位还是下颌运动中,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均有相应活动,胸锁乳突肌活动的增加倍数与颞肌前后腹活动的增加倍数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斜方肌在不伴咬合的各种下颌运动时活动增加,而在大力咬牙和咀嚼时活动趋于停止.下颌不发生偏斜时,同一肌的左右两侧肌的活动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结论颞肌前后腹、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均参与维持下颌息止位及下颌运动.下颌功能和头颈肩部肌功能有密切关系.

  • 口腔护牙托对上臂三角肌肌力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宁宁;王庆;潘可风

    目的探讨口腔护牙托对上臂三角肌肌力的作用,考察其促进提高运动成绩的可能性.方法以软质树脂材料,采用直接法分别为8名受试者制作定制护牙托,测试戴托受试者平卧推举5kg重物紧咬时的三角肌前束部和嚼肌的肌电值.将该值经系列转换器输入计算机,进行信息数值化处理并输出肌电积分数值.结果受试者评价该种护牙托的固位、舒适性和保护性均佳;戴护牙托举重5 kg紧咬时的上臂三角肌肌电测试值为1.160 O,不戴护牙托时的测试值为0.612 5.前者比后者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戴护牙托与不戴紧咬时嚼肌的肌电测试值分别为0.382 5和0.213 8,前者比后者亦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戴口腔护牙托紧咬提高了嚼肌的肌力,进而反射性作用于上臂三角肌,使该肌的肌力亦得以增强.

  • 前方牵引对唇腭裂术后替牙期反(牙合)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爱萍;李巍然;傅振

    目的 定量测量前方牵引前后唇腭裂术后替牙期反(牙合)患者的咀嚼运动,探索患者口颌系统功能的变化.方法 前方牵引治疗前后对15例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替牙期反验患者进行单侧咀嚼的颞肌前部、咬肌肌电图检查和下颌运动检查,以咀嚼侧为功能侧,对侧为非功能侧.比较前牵引前后功能侧和非功能侧肌电值差异.结果 前牵引前后左侧咀嚼时功能侧颞肌前部和咬肌肌电值分别由45.57(26.75,67.84)和62.37(45.76,72.45) mV增至80.24(72.31,91.36)和90.35(78.94,110.45) mV,右侧咀嚼时功能侧颞肌前部和咬肌肌电值分别由45.25(37.34,57.42)和67.53(59.65,80.53) mV增至73.56(59.63,94.80)和87.97(72.35,99.79) mV,前牵引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牵引前后非功能侧颞肌前部和咬肌肌电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右侧咀嚼时咀嚼循环轨迹水平向和垂直向范围增加(P<0.05).结论 前方牵引治疗后随着前后牙反(牙合)的解除,咀嚼肌肌电活性增高,右侧咀嚼时水平向和垂直向运动范围增加.

  • 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咀嚼肌表面肌电信号相空间重构

    作者:邹波;吴箫博;何珊丹

    目的 通过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对咬肌和颞肌前束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进行相空间重构,探求sEMG轨迹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口颌系统基本正常的个体,男女各10名,在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紧咬时采集左右咬肌和颞肌前柬sEMG信号,基于Matlab平台开发咀嚼肌sEMG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程序,用C-C法计算时延和嵌入维,再用主成分分析法重构sEMG信号的相空间图.结果 咀嚼肌sEMG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程序可对20名个体的双侧咬肌和颞肌前束sEMG信号进行处理分析,重构的sEMG信号相空间图显示,正常个体在ICP紧咬时咬肌和颞肌前束的sEMG信号呈现出典型的混沌吸引子的形态特征.结论 咬肌和颞肌在ICP紧咬时sEMG具有混沌特征,适合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进行分析.

  • 双颌前突患者口颌面部肌电特征研究

    作者:邓建清;卢新华;彭彩霞;邓立迪;吴莉萍

    目的 分析双颌前突患者口颌面部肌电特征,为正畸矫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双颌前突与个别正常(牙合)患者各18例,使用Bio EMGⅢ型表面肌电测量仪测量其在不同功能状态下的口颌面部肌电,采用SPSS 20.0软件对双颌前突组和个别正常(牙合)组的各肌平均肌电幅值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数据进行t检验,偏态分布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紧咬位时,双颌前突组颞肌、咬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为(55.45±8.73)、(49.53±6.62)μV,个别正常(牙合)组颞肌、咬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为(80.46±61.46)、(72.15±6.99)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3,P=0.025;t=2.3253,P=0.029).闭唇位时,双颌前突组上口轮匝肌、颏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为(21.27±3.96)、(23.23±3.97) μV,个别正常(牙合)组上口轮匝肌、颏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为(7.29±0.98)、(12.34±2.12)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6,P=0.004;t=-2.419,P=0.019).结论 不同功能状态下,双颌前突与个别正常(牙合)患者口颌面部肌电特征存在差异.双颌前突患者紧咬时颞肌、咬肌肌电活动减弱,闭唇位时上口轮匝肌、颏肌肌电活动增强.

  • 平山病的肌电图及神经传导特点

    作者:刘丽;黄旭升;陈朝晖;刘淑贤;蒲传强

    目的 分析平山病的肌电图(EMG)及神经传导特点,以提高对平山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33例确诊平山病患者进行常规肌电图、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部分患者行运动神经传导分段检测.结果 患者患侧上肢及对侧上肢远端肌(不包括肱桡肌)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改变者分别为100%及97.0%.1例肱桡肌肌电图出现神经源性改变.4例出现上肢近端肌肌电图异常,其中1例累及下肢肌.上肢远端肌肌电图异常率(89.9%)明显高于上肢近端肌(6.7%)及下肢肌(1.7%).上肢神经存在远端运动潜伏期(DML)延长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的现象,尺神经运动传导检测CMAP波幅患侧(2.52±1.83mV)较对侧(9.82±3.57mV)明显下降(P<0.01),患侧DML值(4.25±1.33ms)与对侧上肢(3.28±0.36ms)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13 5),无神经传导阻滞.结论 平山病可出现电生理上的亚临床改变,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中医综合疗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及表面平均肌电比值的影响

    作者:沈嘉平;李海龙

    目的 评价中医综合疗法(导引、推拿、小针刀)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肺功能和表面平均肌电(AEMG)比值的影响.方法 120例AIS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治疗组)和支具对照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脊柱平衡导引(2次/d,40min/次,每天坚持直至骨骼发育成熟)、脊柱平衡推拿(3次/周,25min/次,12个月)及小针刀整体松解(1次/周,共10次)治疗.对照组采用Milwaukee支具治疗(22h/d,12个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时的肺功能指标[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每分钟大通气量(Mw)]改变,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个月时的Cobb角改变,治疗前及治疗后6、12、18、24个月时AEMG比值变化,并对各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Cobb角矫正率(分别为51.4%、4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治疗后24个月治疗组Cobb角矫正率(62.5%)明显高于对照组(34.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VC、FEV1/FVC、MVV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6、12、18、24个月时AEMG比值持续降低并趋向于1,表明侧凸两侧的肌张力趋于平衡,而对照组比值AEMG比值逐渐增加,表明侧凸两侧的肌张力不平衡加剧.两组治疗中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基于改善AIS脊柱内外平衡失调的中医脊柱平衡法能显著改善肌力的不平衡,减轻侧凸,提高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AEMG比值可用于评价AIS的治疗效果及评估侧凸的进展.

  • 烧伤患者糖尿病足的诊断及创面处理

    作者:梁黎明;柴家科;杨红明;贾晓明;郝岱峰;李峰;申传安;王淑君;蔡笑;白桦

    目的 明确烧伤患者糖尿病足的诊断,并探讨其创面处理方法 .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65例烧伤合并糖尿病足患者.部分患者分别接受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53例)、周围神经肌电图(31例)及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28例).24例采用高渗盐水浸泡,外用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复合溶菌酶消毒剂等换药治疗.41例视创面情况接受了清创后直接缝合、自体中厚皮片移植、邻近皮瓣及交腿皮瓣修复、截肢等手术治疗.结果 入院及换药1周后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 阳性率分别为88.7%(47/53)和30.2%(16/53).31例周围神经肌电图检查均有阳性发现.12例伴血管病变表现者双下肢血管B超均有阳性发现,16例无血管病变表现者9例有阳性发现.除2例患者提前出院外,其余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治愈率96.9%.结论 周围神经肌电图和血管B超检查是辅助诊断烧、烫伤患者糖尿病足的有效方法 .高渗盐水浸泡,外用生长因子及复合溶菌酶换药,以及适宜的手术方式均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 七氟醚吸入麻醉对喉返神经监控下甲状腺手术的影响

    作者:许笑彬;刘永勤;李军;袁伟

    目的 研究吸入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对甲状腺手术中的喉返神经实时监控下喉返神经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20例择期在全麻下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气管插管后采用单纯七氟醚吸入麻醉,将七氟醚呼气末浓度调整为0.4、0.6、0.8、1.0、1.2、1.4、1.6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时,观察并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喉返神经肌电活动波形的振幅变化(振幅大于100uV时监测有效),同时记录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结果 喉返神经肌电活动振幅随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的增高而逐渐降低(P<0.05),但均大于:140uV,在整个手术、麻醉过程中全组患者的喉返神经实时监控均未中断.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低于1.0MAC时,大多数患者的BIS值为43~61;当七氟醚呼气末浓度高于1.0MAC、低于1.4MAC时,全组患者血压、心率与麻醉前相比均有轻度下降(P<0.05),BIS值为44~46.当七氟醚呼气末浓度高于1.6MAC时,全组患者血压、心率进一步下降,BIS值降至36左右,喉返神经肌电活动波形的振幅均大于140uV;当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低于0.1±0.1MAC,BIS值为90~94时,全组患者清醒.结论 静脉快速诱导、单纯七氟醚吸入全麻不会影响喉返神经功能监控的连续性,不但能维持甲状腺手术时血压、心率的平稳,而且苏醒迅速、完全,可在喉返神经监控手术中推广使用.

  • 面肌痉挛的电生理变化及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琚亚非;蒋晓江;陈曼娥;李向东;李书林

    为探讨面肌痉挛的病因和病理,评估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对240例病人进行面部肌肉多点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病情分级进行对比,并随机抽取68例行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A型肉毒杆菌毒素有效率96%,半年复发率为80%。肌电图显示患者面神经潜伏时延长,眼轮匝肌、口轮匝肌肌电图诱发运动电位振幅下降。提示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对症治疗方法。

  • 犬颌面部模拟爆炸条件下面神经损伤的病理变化

    作者:王彦亮;周树夏;雷德林;李兵仓;赖西南;张良潮

    为研究面神经在爆炸条件下的损伤情况及相关病理变化,在距犬面部10cm处放置雷管模拟爆轰波,同时用滑膛枪发射钢珠致同侧咬肌切线伤模拟破片致伤.伤后不同时间取面神经及其核团分别进行HE和尼氏染色,观察面神经病理改变并检测神经动作电位.结果显示,伤后1天面神经轴突广泛断裂,外膜延续性尚好,面神经核内神经元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1周后炎症开始减轻,坏死神经元逐渐吸收;4周时存活的神经元形态已接近正常,轴突开始再生,肌电图检测到面神经已恢复动作电位.提示面神经爆炸伤以严重的神经间接伤为主,其范围广泛,且面神经元的损伤程度较重.

  • 清醒状态下兔Oddi 括约肌肌电活动检测模型的建立

    作者:刘永康;李智华;王冰洋;何谦;张玉君;董家鸿

    目的:建立清醒状态兔Oddi括约肌(SO)肌电检测的动物模型,研究其肌电活动特征.方法:将成年家兔麻醉后,于胆囊底部置管一根;将十二指肠大乳头对系膜缘与间置的空肠袢远端吻合,空肠袢关闭后与胆囊内置管分别埋置于皮下,恢复14 d 后用环状电极进行清醒状态下SO 肌电检测.对其消化间期、进食后、外源性胆囊收缩素(CCK)泵注下SO 肌电幅值、频率及每分钟运动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利用该模型可以在清醒状态下稳定记录到SO 肌电活动,表现为慢波恒定基础上快波的周期性变化,进食后SO 的快波增强,外源性CCK 对兔 SO 的肌电有兴奋作用.结论:清醒状态下SO 肌电活动检测更能反映括约肌的功能状态,这为今后研究病理状态下SO的活动提供了技术平台.

408 条记录 5/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