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型肉毒素水电针腧穴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作者:邢时通;王丹;温晓红;武中庆;孙琦;张东伟;成逸;严冬;俞菲

    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BTX-A)水电针腧穴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脊髓损伤后出现肌痉挛的患者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21~68岁,平均45.4岁.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3组,A组13例,采用BTX-A水电针腧穴注射;B组13例,单纯注射BTX-A;C组12例,单纯电针刺激.治疗后第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改良Ashworth(MAS)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结果:治疗后第6个月时38例患者获得随访,治疗前3组患者MAS评分分别为(3.10±0.14),(3.20±0.17),(3.10±0.16)分,CSI评分分别为(14.10±0.14),(14.30±0.11),(14.20±0.12)分,两项评分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第6个月时3组患者MAS评分分别为(1.10±0.16),(2.10±0.13),(2.00±0.14)分,CSI评分分别为(9.10±0.11),(12.10±0.14),(13.10±0.12)分,A组两项评分明显优于B、C组(P<0.05).结论:中医水电针、腧穴与BTX-A注射有机结合,互相弥补不足,能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可以安全、快速的减少肌痉挛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全新、效佳的方法.

  • 肉毒毒素-A治疗食管裂孔疝并发贲门失弛缓症1例

    作者:王社论;袁群;王宗烨;费军

    1病例报告女,65岁,退休工人.5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下困难、烧心、反食等症状,曾在多个医疗单位行上消化道造影和内镜检查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口服654-2、消心痛等药,症状曾一度稍好转,但不久即复发,再服药却无明显疗效,入我院前仅能咽下流食,时有反食和胸骨后疼痛.入院时查体除较消瘦及轻度贫血貌外,无其他阳性体征.食管造影显示食管缩短并呈明显扩张,造影剂潴留,贲门关闭上移使食管下端呈袖袋回缩样改变,呈袋样向外下突出,造影剂通过贲门困难,贲门下可见一半月状膈上疝囊.

  • 注射肉毒素导致严重呼吸功能衰竭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农凌波;何为群;徐永昊;刘晓青;黎毅敏;肖正伦;钟南山

    目的 提高对肉毒素A注射导致严重呼吸功能衰竭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因美容注射肉毒素A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的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女,24岁,因腿部美容于2007年6月15日接受双小腿背侧多点肌内注射A型肉毒素200 U,2 d后在相同部位再次注射A型肉毒素100 U.患者首次注射后无不适.再次注射后当天出现复视、全身乏力,无气促,以后病情逐渐进展出现上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抬头乏力、四肢软弱无力及气促等全身肌肉迟缓性瘫痪及严重呼吸功能衰竭.入院后患卉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症支持治疗并积极进行肌肉功能锻炼,经治疗后肌力稍有恢复,双上肢近端肌力为Ⅲ级、远端Ⅴ-级、双下肢近端肌力Ⅳ级,远端Ⅴ-级.咳嗽反射、吞咽反射恢复,终成功脱离呼吸机并步行出院.结论 即使注射常规剂虽的肉毒素A也会增加患者全身肌肉软弱无力甚至呼吸功能哀竭的风险;临床应用肉毒素治疗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

  • 肌张力障碍性震颤

    作者:周小英;高旭光

    由于肌张力障碍引发的震颤称为肌张力障碍性震颤(DT),主要临床特征为肌张力障碍导致一个肢体或部分肌肉的姿位性或动作性震颤,震颤位于肌张力障碍的身体部位.运动障碍性疾病协会提出:DT属于肌张力障碍性震颤综合征的一种情况,DT主要为局限性、节段性肌张力障碍,典型的代表性疾病有:痉挛性斜颈、原发性书写震颤、痉挛性构音障碍与Meige综合征.

  • 应力丧失对急性肩袖损伤腱骨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车凌宾;周琦;叶庭均;庄澄宇;商培洋;王蕾

    目的:探讨应力丧失在急性肩袖损伤后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肉毒素组和生理盐水组( n=12)。将冈上肌腱于大结节止点处横断后原位缝合,建立大鼠冈上肌腱损伤模型。肉毒素组于造模后冈上肌肌注肉毒素A,生理盐水组于同侧冈上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4周和12周取材,比较两组肌腱-骨界面的胶原、纤维软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以及破骨细胞特异性的抗酒石酸染色( TRAP)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4周,生理盐水组的肌腱-骨界面的胶原、纤维软骨、TRAP和VEGF的表达优于肉毒素组,其中VEGF的免疫组化评分结果,肉毒素组和生理盐水组的分值分别为(4.2±1.6)和(8.2±2.8)分(t=3.83, P<0.05)。术后12周,因肉毒素组应力逐渐恢复,可见肉毒素组腱骨界面逐渐得到修复。结论应力丧失能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加局部破骨细胞活动从而抑制肩袖损伤后的肌腱-骨界面的修复。

  • 经会阴肉毒素注射治疗脊髓损伤所致逼尿肌外括约肌不协调

    作者:石晶;周国昌

    目的观察经会阴肉毒素注射治疗脊柱脊髓损伤所致逼尿肌外括约肌不协调的疗效. 方法对3例颈髓损伤和3例胸髓损伤合并逼尿肌外括约肌不协调患者行经会阴尿道外括约肌肉毒素注射,治疗分两次进行,间隔3 d,每次55 U.观察治疗前后剩余尿量,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行尿动力学检查,观察尿道压变化. 结果 3例患者治疗后剩余尿量较治疗前减少(133.3±70.9)ml,尿道压较术前降低(35.4±25.8)cmH2O(1 cmH2O=0.098 kPa),P均<0.05.2例颈髓损伤者自主神经过度反射消失;4例患者排便功能改善.5例疗效持续3个月,1例疗效持续15个月.6例均未见药物副作用. 结论经会阴肉毒素注射治疗脊髓损伤所致逼尿肌外括约肌不协调的疗效可靠.

  • 面部提升联合脂肪注射在面部重塑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祁俊;胡克苏;张逸;王冬;吴杨炀

    目的 评价面部提升联合脂肪注射技术用于面部重塑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进行面部重塑手术的36例面部严重老化并面部皮肤松弛患者资料.对患者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自体脂肪颗粒注射手术,术后随访3~24个月,对面部重塑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36例患者术后3个月效果显著35例,占97.22%;6个月效果显著33例,占91.67%;12个月效果显著29例,占80.56%;18个月效果显著20例,占55.56%;24个月效果显著15例,占41.67%.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面部联合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对面部皮肤严重老化患者进行面部重塑,操作简单、效果显著、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部多汗症的疗效

    作者:丁维进;常诚;李凡;刘永兰;陈琳;田美英;武晓丽;王娜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部多汗症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原解放军第二六四医院美容整形科10例腋部多汗症患者资料.用多汗症严重程度量表和碘-淀粉试验结合MATLAB软件图像分析进行术前评价,单侧腋部皮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50 U,术后1个月进行效果评价,6个月电话随访.结果 治疗后1个月、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100%和60%.经碘-淀粉试验结合MATLAB软件图像分析,术前左侧和右侧汗液分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侧和对照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侧均数和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部多汗症短期效果明显.碘-淀粉试验结合MATLAB软件图像分析可作为效果评价的一种方法.

  • A型肉毒毒素对成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Ⅱ表达的影响

    作者:颜彤彤;陈敏亮;马奎;梁黎明;刘畅;赖林英;付小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对瘢痕内成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肌球蛋白-Ⅱ(myosin-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从手术切除的挛缩性瘢痕组织中分离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选取3~5代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低浓度BTXA组(1.0 U/106cells)和高浓度BTXA组(2.5 U/106cells),于药物作用后1、4、7d观察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状况,并采用Wstern blot对成纤维细胞中α-SMA和myosin-Ⅱ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正常组成纤维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低浓度BTXA组第4天时细胞增殖速度减慢;高浓度BTXA组第4天时细胞部分出现核固缩,第7天时细胞排列较疏松,视野呈现较多凋亡的细胞.α-SMA和myosin-Ⅱ表达在第4天时正常组显著高于BTXA作用组(P<0.05),第7天时低浓度BTXA组与高浓度BTX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TXA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减少成纤维细胞中α-SMA和myosin-Ⅱ的表达,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 美容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全身无力临床分析(附三例报道)

    作者:刘彩燕;万新华;周立新;崔丽英

    目的 分析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致全身无力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并初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对作者医院2007-2009年收治的3例因美容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出现全身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电生理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于美容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2~7 d后出现眼外肌麻痹、双侧周围性面瘫、延髓麻痹、四肢无力等全身肌无力症状,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除存在神经肌肉接头功能异常外,还出现周围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害的表现.临床症状多在4周左右开始好转,半年左右完全恢复正常.其中1例进行毒素效价检测显示实际效力相当于标示剂量的6倍.结论 美容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中毒往往与药品剂量过大有关.提高对其临床表现、电生理特点以及发病机制的认识有利于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

  • 肉毒毒素治疗中和抗体相关的治疗失败

    作者:王琳;万新华

    肉毒毒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但是少数患者在初次或重复注射时没有疗效或疗效减退,其中抗体形成是导致治疗失败常见的原因之一.现就肉毒毒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中和抗体的产生及影响因素,抗体的检测方法,抗体相关的治疗失败后可能采取的对策及可行性等进行综述.

  • 肉毒毒素治疗16例咀嚼肌痉挛

    作者:卫华;王玉平;李莉萍;孙莹;王芳;邢华芳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咀嚼肌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 16例咀嚼肌痉挛患者,男女患者各8例,年龄21~87岁,平均61.7岁,其中表现为单纯咬颌型(Ⅰ型)的咀嚼肌痉挛12例,下颌错动型(Ⅱ型)4例,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发作性咬牙、张口困难,神经系统无其他阳性体征,头颅CT或MRI无异常发现.咬颌型主要累及咬肌和颞肌,而错动型同时累及翼肌.应用A型肉毒毒素对患侧咀嚼肌采用多点注射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结果 13例症状得到显著改善(4例单侧咬颌型,8例双侧咬颌型中7例,4例下颌错动型中2例),3~10 d起效,疗效持续时间8~26周,4例注射后出现患侧咬肌轻度麻痹,数周内恢复,未见其他副作用.症状复发者再次注射仍然有效.结论 咀嚼肌痉挛患者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确为一种有效、安全、简便易行的治疗手段,能在一段时间内缓解甚至消除肌肉痉挛及相关症状.

  • 痉挛性斜颈肉毒毒素治疗前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陈逸;李琳玲;马凌燕;万新华

    目的 应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观察痉挛性斜颈(torticollis,idiopathic cervical dystonia,CD)患者行对指动作时的脑激活模式及肉毒毒素局部肌内注射前后的变化,探讨CD可能的发病机制和肉毒毒素治疗后的中枢水平改变.方法 采用fMRI组块设计,分别获得CD患者11例于接受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前、后4周以及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1名执行复杂对指动作任务时的有效脑功能激活图.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与健康对照组的激活差异;以多伦多西方CD等级量表(TWSTRS)评价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严重度.分析肉毒毒素治疗所致脑激活水平变化与临床症状评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CD患者行头扭转同侧对指动作时,同侧壳核、同侧前额叶皮质、对侧初级体皮质等处激活较健康对照明显减低,而同侧楔前叶、同侧梭状回处激活增高.经肉毒毒素治疗后4周CD患者脑内激活水平较健康对照仅对侧楔前叶处减低,其余脑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肉毒毒素治疗CD患者TWSTRS评分减低,由治疗前(20.02±5.52)分降至治疗后(4.11 ±4.34)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1,P=0.000).肉毒毒素治疗前后脑激活水平变化在下列脑区与TWSTRS评分改变呈正相关:头扭转方向同侧初级体感皮质、前运动皮质、辅助运动皮质、岛叶、梭状回、海马及海马旁回,对侧颞中回、海马及海马旁回等.结论 CD患者存在皮质及皮质下的广泛脑内激活模式异常,可能与感觉运动整合功能紊乱有关,且受累肢体于临床症状出现前可能已处于“预痉挛”状态.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后CD患者脑内激活模式趋于正常,其机制可能为大脑皮质的功能重塑.

  • 中国肉毒毒素治疗应用专家共识

    作者:肉毒毒素治疗应用专家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A型肉毒毒素现用于多学科、多种疾病的治疗,是处理肌张力障碍、痉挛状态、抽动症、疼痛等局部症状的有效方法.参考新近循证文献综述,结合诸多中国专家临床应用经验,充分讨论后形成治疗领域专家共识,梳理肉毒毒素注射的引导技术、适应证推荐级别、注意事项、禁忌证及风险防范等问题,以期更好地规范、优化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

  • 肉毒素对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电生理监测侧方扩散的影响

    作者:黄凯敏;张勇;张阳;林劲芝;胡燕霞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患者面部注射肉毒素治疗后,对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指标侧方扩散(LSR)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90例.根据手术前有无注射过肉毒素分为肉毒素组(18例)和非肉毒素组(72例).观察肉毒素对术中LSR变化的影响及LSR变化对预后评估的作用.结果 肉毒素组颧支LSR潜伏期平均为(11.4 ±2.1)ms,非肉毒素组为(9.3±1.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肉毒素组下颌支LSR潜伏期为(8.9±1.7)ms,非肉毒素组为(8.2±1.4)ms(P>0.05).肉毒素组颧支LSR波幅为(116.1 ±61.1)μV,下颌支为(116.1±54.5)μV;非肉毒素组颧支为(125.5 ±55.8) μV,下颌支为(125.9± 52.1) μV,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垫片后,肉毒素组颧支、下颌支LSR消失比例分别为16/18、17/18;非肉毒素组颧支消失率为90%(65/72),下颌支为96%(69/72),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毒素组颧支LSR消失对预后判断的灵敏度为94%(15/16),非肉毒素组为98%(6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肉毒素组下颌支LSR及颧支和下颌支两支LSR同时消失对预后判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4%(16/17)、94%(15/16);非肉毒素组的分别为93%(64/69)、97% (59/61),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肉毒素对术中LSR有影响,表现为颧支LSR潜伏期延长;下颌支或联合颧支LSR监测的方式,优于单纯监测颧支LSR.

  • 应用肉毒杆菌毒素建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研究

    作者:王伊宁;李森恺;叶京英

    目的 研究在兔颏舌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BTX)能否建立舌根后气道狭窄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动物模型.方法 以24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建立实验组和两组对照组,实验组行颏舌肌内注射BTX,第一对照组行颏舌肌注射生理盐水,第二对照组行股二头肌注射BTX.用药后均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监测,人工计算氧减饱和度指数(ODI4),采用配对样本舛佥验,以P<0.05作为动物模型成功建立的标准.结果 实验组颏舌肌内注射BTX后动物出现明显缺氧症状,SaO2监测显示睡眠状态下出现间歇性低氧,其ODI4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运用颏舌肌注射BTX能够成功的建立兔舌根后气道阻塞的OSAHS动物模型,这一模型更符合OSAHS患者发病因为和自然病程.

  • 肉毒毒素对内收型痉挛性喉发音障碍的治疗

    作者:刘雪莱

    痉挛性喉发音障碍(spasmodic dysphonia,SD)是一种局部肌张力障碍疾病,对该病的研究已持续50余年,但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尚无系统、客观的标准或指南可供参考.本病的治疗现状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肉毒毒素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肉毒毒素对该病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 肉毒素注射环甲肌及甲杓肌缓解双侧喉返神经不全麻痹患者呼吸困难的初步疗效分析

    作者:徐新林;赖金梅;邱婷;马艳利;焦彦超;庄佩耘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肉毒素注射环甲肌及甲杓肌缓解双侧喉返神经不全麻痹并发急性呼吸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6例并发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喉肌电图确诊为双侧喉返神经不全损伤并预测神经有自主恢复可能的患者,在环甲肌及甲杓肌上进行小剂量肉毒素注射,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相关参数,含呼吸困难情况、频闪喉镜下大吸气相声带前连合夹角、正常发/i/音时的声学参数:基频(fundamental frequency,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分别嘱患者在正常音调发/i/音、低频及高频发/i/音时喉部CT影像,并测量声带膜部长度、宽度及声门面积等参数.采用配对t值分析肉毒素注射前后的频闪喉镜图像及声学信号参数,采用方差检验分析三种不同发声时声带的CT参数.同时定期随访.结果 患者均顺利进行肉毒素注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均明显缓解,其中2例注射前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在注射后1个月顺利拔除气管套管;治疗后声带前连合夹角较治疗前增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P<0.05);F0及Jitter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2、1.42,P>0.05),Shimmer在治疗后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P<0.05);随着发声频率增高,声带长度增加,声带宽度变宽,声门面积增大,肉毒素注射前不同发声状态下3种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3,P <0.05),肉毒素注射后不同状态下的3种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6.84,P>0.05),肉毒素注射前后3个参数在不同的发声状态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1个月的喉肌电图显示喉内收肌的募集密度及动作电位幅度较治疗前下降.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分别为7个月、1年、1年、18个月、22个月、2年,患者病情稳定,未再发呼吸困难.结论 小剂量肉毒素注射环甲肌和甲杓肌,可缓解双侧声带不全麻痹导致的急性呼吸困难,注射后声音质量稍变差,该方法可作为双侧喉返神经不全损伤缓解呼吸困难的替代治疗方法.

  • 鼻窥镜手术致斜视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艾立坤;吴晓;王嘉楠;李静;吴怡;周军;宋维贤;郭芮琳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误入眶内引起斜视等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探寻佳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6至2016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就诊的因鼻内窥镜手术误入眶内引起眼部并发症患者2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1.8±12.8)岁.经过眼位、眼球运动、牵拉试验等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按病情轻重分为3个组,A组部分内直肌离断(3例),B组单纯完全内直肌离断,C组内直肌离断合并其他眶内损伤(12例).适时对上述3个组实施肉毒毒素外直肌注射治疗,垂直肌转位等斜视手术等治疗.对治疗前后斜视度数及运动功能改善等数据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A组仅需肉毒毒素注射即可达到原在位无复视,仅存轻度的内转不足,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经过肉毒毒素合并手术预后较好,2例患者原在位无复视,仅企图内转时出现复视.A组治疗前后斜视度数分别为(-23.33±5.77)和(0.00±0.00) PD (Z=-1.63,P>0.05),B组分别为(-81.25±6.41)和(-2.63±3.50)PD(Z=-2.53,P<0.05);C组分别为(-77.92±18.76)和(-14.58± 10.32) PD (Z=-3.06,P<0.05).A组治疗前后内转功能受损程度分别为-1.67± 1.16和-1.00±0.00(Z=-1.63,P>0.05),B组分别为-4.00±0.00和-2.13±0.84(Z=-1.00,P>0.05),C组分别为-3.75±0.62和-2.58±0.79(Z=-2.74,P<0.05).C组往往仅能部分改善外观,复视仍较明显,且眼球运动多无明显改善.结论 鼻内窥镜术引起眶内损伤中复视和眼球运动受损是主要的临床表现.早期进行外直肌肉毒毒素注射可缓解外直肌的张力性收缩,注射前后适时的进行上、下直肌转位术不失为治疗此类斜视的佳选择,治疗预后与伤情的轻重直接相关,部分内直肌离断及单纯内直肌离断多数病例可以达到原在位无复视或轻度复视,内直肌离断合并粘连者多数仅能改善外观.

  • A型肉毒素对腮腺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文卫东;袁芳;侯一平

    目的 探讨大鼠腮腺注射A型肉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后组织学和免疫变化的机制.方法 18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A、B组.A组动物(n=6)右侧腮腺内注射0.1 ml的生理盐水;B组动物(n=12)右侧腮腺注射BTX-A(2.5 U/0.1 ml).两组动物分别在注射后第7、12、35天处死并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A组、B组注射后第7天部分腺泡细胞轻度萎缩,血管活性肠肽免疫反应(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 immunoreaction,VIP-IR)阳性纤维密度显著减低(n=4,P<0.05);12 d萎缩的腺泡细胞和腺管明显增多,VIP-IR阳性纤维密度减低更明显(n=4,P<0.001);35 d腺细胞和VIP-IR纤维密度与生理盐水组基本相同.结论 局部注射BTX-A可以导致大鼠腮腺腺泡细胞和腺管短时性萎缩,VIP-IR表达减少,提示BTX-A通过抑制调控腮腺分泌的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释放导致腺组织非损伤性萎缩,而产生腺体分泌减少.

82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