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神经后支主干卡压症针刀手术入路研究

    作者:陈跃;吴炳煌;张家栋;吴明霞;李俐

    目的 探讨腰神经后支主干卡压症针刀手术入路的路径。方法 在15具成年尸体腰部标本上对30侧腰神经后支及其有关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测得腰神经后支主干长度3.97~6.88mm,直径0.66~1.73mm。腰神经后支主干穿越横突间的后支骨纤维孔时紧邻横突间韧带内缘;在体表投影上,后支骨纤维孔与同序数腰椎棘突存在规律性联系,测得该孔位于相应棘突中点旁开23~29mm,其距体表的深度为32~39mm。结论 腰神经后支的解剖观测以及后支骨纤维孔的体表投影观测,对针刀治疗腰神经后支卡压症有参考意义。

  •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文岐;陈兴民;李忠哲;吉冬梅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征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及诊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6例中4例有效,有效率66.67%;手术治疗8例,随访2~3年,症状完全消失,肌力较术前增加Ⅱ~Ⅲ级,未发现有复发者,但肌肉萎缩无明显改善.结论:本病早期用保守疗法可使部分患者治愈,如治疗2个月无效、或出现明显肌肉萎缩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 胸长神经卡压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林浩东;陈德松;方有生

    目的:探讨胸长神经卡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近6年来收治的16例胸长神经卡压的病史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共同的特点是胸前、胸侧壁和腋部不适,针刺样疼痛.12例行非手术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中1例失访,11例获6个月以上的随访,其中2例效果不佳后期改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后随访6个月~4年,症状全部消失.结论:胸长神经卡压引起的胸部疼痛并不罕见,一旦确诊,可先行非手术治疗,以颈部局封为主要治疗方法,如无显著效果应采取手术治疗.

  • 29例颈源性肘痛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薛锋;陈德松;顾玉东;Wiman

    目的:探讨肘外侧疼痛与椎孔外颈神经根(5~7)卡压的关系.方法:对29例肘外侧疼痛同时伴有同侧颈部疼痛或压痛的患者进行治疗及分析:(1)24例接受了同侧颈部固定压痛点局封,封闭点一般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深达颈椎横突.(2)5例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Outlet Syndrom,TOS)同时伴有同侧肘外侧疼痛的病人,进行臂丛神经松解加前、中、小斜角肌切断,并观察肘外侧疼痛缓解的效果.以上病例随访6~24个月.结果:24例患者经颈部压痛点阻滞后,13例疼痛及压痛完全消失,6例压痛明显减轻,2例略有缓解,3例无缓解.5例TOS患者,术后4例完全缓解,1例仍有轻度疼痛及压痛.结论:部分肘外侧疼痛可能是因椎孔外颈神经根(5~7)卡压所致.

  • 3D-FIESTA在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郭大庆;孔令春;任明丽;原聚祥

    目的:对磁共振MR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three-dimensional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 stateacquisition,3D-FIESTA)诊断三叉神经痛(TN)血管神经压迫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临床诊断TN 29例,先行SE T1WI、T2WI扫描,然后利用高分辨3D-FIESTA图像,观察神经与血管的关系,判断有无血管压迫神经,其中9例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3例为肿瘤所致,22例为血管压迫引起,4例未发现病因.结论:MRI对发现TN病因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3D-FIESTA原始图像是显示神经血管接触的敏感方法,对选择手术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骨间背侧神经嵌压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换新;李锦永;胡洪良;程学锋

    目的:探讨骨间背侧神经嵌压综合征的显微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8月~2014年6月,采用手术治疗11例骨间背侧神经嵌压综合征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8~52岁,平均40岁。均为重体力劳动者。左侧4例,右侧7例。病程3个月~2年10个月。致病原因:慢性职业劳损5例,Monteggia氏骨折4例,肘部挫伤1例,无明显诱因1例。临床表现为肘外侧及前臂近端伸肌群处酸胀不适伴手指背伸乏力,但无手部感觉障碍。患者均行2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未见明显疗效,再行手术治疗。彻底解除嵌压因素后,9例行神经外膜松解,2例行束间松解。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1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3个月~3年6个月,平均2年3个月。末次随访时,8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拇长展肌、拇长伸肌、食指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旋后肌功能大部分或正常;1例尚可,功能部分恢复;1例较差,术后1年未见明显恢复。结论:骨间背侧神经嵌压综合征临床少见,易漏诊、误诊。一旦确诊,保守治疗无效时,应抓紧时机手术治疗。

  • 15例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断治疗

    作者:张毅;侯赛云;赵新建;廖绪强;曾明;黄星球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对1990~2001年收治的15例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的病因、症状与体征、术中病理和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证实所有患者骨间前神经受到卡压,行手术减压.术后随访5~24个月,13例拇指、食指末节屈曲功能已完全恢复.2例拇长屈肌、食指指深屈肌肌力Ⅳ级,基本恢复对指功能.结论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以逐渐或突发性的拇指、食指屈曲无力和无感觉障碍为特征,诊断一经确立应及早手术治疗,彻底解除卡压因素.

  •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治 (附38例报告)

    作者:徐炜;商振德;王能兴;卢晓栋;刘智;李继刚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又称臀上皮神经炎,是腰背疼痛的好发病因之一[1],是指臀上皮神经在其走行的各固定点受牵拉和卡压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腰背部骶棘肌处脂肪球通过腰背筋膜疝出,使脂肪受到嵌顿,发生变性,并压迫穿过该处的臀上皮神经而引起相应的腰腿疼痛等症状.我院从1995年到2000年收治38例此病患者,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如下.

  • GABAB受体mRNA在慢性神经痛大鼠脊髓中的表达

    作者:陈志峰;杜冬萍;徐惠芳

    目的通过半定量法检测大鼠腰段脊髓GABAB受体各亚型mRNA的量,探讨GABAB受体在慢性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左侧L5脊神经根建立慢性神经痛模型.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例.A组:假手术后观察7d;B组:结扎后观察7d;C组:假手术后观察14d;D组:结扎后观察14d.于术前、术后1、3、7、10、14d测双后肢光热刺激性痛阈.分别于术后7、14d取出大鼠腰段脊髓,行冰冻切片,运用地高辛法原位杂交技术对脊髓中GABAB受体各亚型mRNA半定量检测.结果左L5脊神经根结扎术后7、10、14d大鼠的左后肢痛阈明显低于假手术大鼠(P<0.01).B组大鼠脊髓GABAB受体各亚型mRNA量明显少于A组(P<0.01),而D组的明显少于C组(P<0.01).结论SD大鼠脊髓中GABAB受体各亚型基因表达有可塑性,在慢性神经痛时表达减少,提示GABAB受体各亚型可能参与慢性神经痛的调节.

  • 神经病理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钙电流的变化

    作者:罗放;毕好生;阮林;杨又春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钙通道电流的变化.方法建立改良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痛模型,在急性分离的神经病理痛及正常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标本上,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钙通道电流.结果神经病理痛组大背根神经节细胞的钙通道的电流-电压曲线峰值为(-66±10)pA/pF(n=11),较正常组的(-105±13)pA/pF(n=9)降低(P<0.01).神经病理痛组大背根神经节细胞的钙通道快速相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3.22 mV,疼痛组与对照组的V1/2分别为(-41.8±0.3)mV(n=11)和(-45.0±0.8)mV(n=9)(P<0.05).两组钙电流激活曲线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神经病理痛鼠大背根神经节细胞钙电流较正常降低,钙电流快速相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这可能是痛觉过敏、痛性感觉异常等神经病理痛症状的原因.

  • 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SNS/PN3钠通道表达的变化

    作者:魏薇;毕好生;李泱

    目的通过观察背根神经节(DRG)电压门控钠通道SNS/PN3在大鼠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CCI)的变化,以探讨慢性神经痛的发生机制.方法对大鼠建立慢性神经痛模型,14d后,将神经痛模型大鼠18只,均分为6组,每组3只,组内同侧(CCI)与对侧自体对照(Contro1),在深麻醉下快速断头,分别取L4和L5DRG,用Trizol试剂提取DRG总RNA.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CCI后大鼠背根神经节钠通道SNS/PN3转录物的变化,以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CI对急性分离大鼠背根神经节TTX-R钠电流的影响.结果CCI术后14d,感觉神经元特异性的TTX-R钠通道转录物SNS/PN3下调,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大约60%,TTX-R钠电流密度明显减弱,但不影响其激活与稳态失活.结论钠通道SNS/PN3与慢性神经痛后初级感觉神经元过度兴奋有关.

  • 大鼠外周神经损伤后局部肿瘤坏死因子α在神经病理痛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王开强;刘俊宾;毕好生

    目的通过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榨伤(CCI)神经病理痛模型热痛敏阈值及坐骨神经中TNFα含量的变化,探讨外周源性TNFα在神经病理痛形成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雌性健康SD大鼠84只,在巴比妥钠麻醉下于大腿中部暴露并结扎坐骨神经.对侧大腿暴露坐骨神经作为模拟对照(Sham).术后0.5、1、3、5、7、9、11、13、14d测定手术大鼠(n=12)两侧后爪的热痛敏阈值.于术后0.5、1、3、7、10、14d(每时点n=12)处死大鼠,切取两侧坐骨神经片断匀浆.对照组(n=12)标本取自健康大鼠.用酶联免疫法测定TNFα含量及上清液与沉淀物中的相对分布.结果大鼠热痛敏基础值为(7.9±0.2)s,大鼠双侧后爪(CCI及Sham)的%MPR在术后1、3、5、7、9、11d有显著性差异;健康大鼠坐骨神经TNFα含量为(40.62±0.24)pg/mg,CCI侧坐骨神经TNFα含量于术后12h内急剧升高,显著高于Sham侧(P<0.01),后急剧下降至平台期,但1、3 d仍高于Sham侧(P<0.05).Sham侧TNFα含量不同时间点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扎侧坐骨神经TNFα在沉淀物中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7d达高峰,后逐渐降低.结论外周神经源性TNFα是热痛敏产生及维持的主要诱发因素.膜结合型TNFv可能在神经修复中有重要作用.

  • 背根神经节压迫对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作者:宋雪松;高金贵;孙木;杨桐伟;王凡

    目的建立有效的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模型,探讨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方法采用铬制1-0肠线通过椎间孔压迫大鼠L4、L5背根神经节制备压迫模型,术后观察缩爪阈值变化,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脊髓背角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结果压迫组术后痛敏明显,术后1周时达高峰,以后逐渐恢复,但到术后4周时仍未完全达到正常水平;假手术组术后痛敏恢复较快,于术后7 d恢复至正常水平.压迫组背角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在术后5 d及4周时均明显增高,与同组对侧、假手术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光镜观察,压迫组术后5 d压迫侧背根神经节出现明显的神经内膜水肿及神经元胞质水肿,到术后4周这种改变虽然仍存在,但明显减轻.结论稳定可靠的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模型,受压侧脊髓背角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持续升高,与慢性痛行为一致.

  • 马尾神经在120 mm Hg延时1周复压条件下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的影响

    作者:李浩鹏;陈君长;贺西京;王栋;徐思越

    目的:探讨马尾神经受压对腰骶神经元胞体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1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动物试验中心完成.成年健康家犬10只,随机选取2只为对照组,余8只为实验组.对照组打开椎板,置入水囊,不注水.实验组家犬麻醉后打开L7椎板,将硅胶水囊潜行置入L5,6椎板下,注水0.5 mL/周,当压力分别达20,6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120 mm Hg延时1周时,随机抽取2只,颈静脉灌注40 g/L多聚甲醛处死,切取L6脊髓前角和相应的神经节,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核染色体的变化,应用缺口末端标记技术观察不同压力时运动神经元细胞凋亡数.结果:整个实验过程中无动物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在透射电镜30 000倍镜下,对照组及压力≤60 mm Hg的实验组动物在脊髓前角及神经节均未发现凋亡细胞;当压力≥120 mm Hg时,脊髓前角细胞核染色体发生边集,染色体发生固缩,且电子密度增强,核形不规则,核膜表面凹凸不平,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浆浓缩,其内细胞器保存较好,细胞膜保存完整,细胞膜表面微绒毛减少或消失.神经节细胞正常,未发现凋亡细胞.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标记的凋亡细胞核呈棕褐色着染,细胞核形态呈碎点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致,而非凋亡细胞和阴性对照片细胞核被苏木精复染呈蓝色,核相对较大,形态大小较为一致.②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标记的凋亡运动神经元细胞数:压力在20,60 mm Hg时与对照组无差别(0,0,1±0 23),当压力在120 mm Hg时脊髓前角有少量凋亡细胞(1±0.12),120 mm Hg延时1周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出现明显凋亡(8±0.67).结论:成年犬严重压迫马尾神经后,可引起相应运动神经元胞体的死亡,其形式是凋亡.

  •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作者:陈广武

    颈椎病能影响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在临床上出现多种症状,常见有颈肩背痛、肢体麻木或疼痛、头痛、头晕、失眠、心律紊乱、心动过速、血压异常、多汗、视力、听力、语言障碍等.目前对颈椎病治疗的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临床上采用患者自体重力悬吊牵引和中医传统正骨手法治疗此病,从机制上讲是可行的.

  • 颈椎病的动静结合与自我康复疗法

    作者:王邦军;王明才

    用于颈椎病治疗的保守疗法多种多样,对本病采用在医师指导下的自我动静结合康复疗法,对 147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系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 93%.

  • 颈复康颗粒对颈椎病的多靶点治疗效应

    作者:石景洋;刘焕华;于首元

    自1998年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颈椎病患者75例,发现该药的治疗作用是多靶点和多效应的,并对此进行了临床研究.

  • 颈复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

    作者:刘志杰;张春玲;方典美

    自 1997年以来,应用颈复康(河北承德中药厂生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60例,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经 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 97%,对照组为 80%.

  • 颈椎端提法和胸椎膝顶对抗复位法治疗颈椎病100例

    作者:张运德

    采用颈椎端提胸椎膝顶对抗复位法从颈胸椎整体论治疗颈椎病 100例,总有效率 96%,治愈率 76%.

  • 针灸与牵引治疗颈椎病改善眩晕、肢体麻痛症状的比较

    作者:周庆

    通过对近3年收集的58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疗效分析,认为电针疗法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牵引治疗,特别是在颈项肩背僵痛、眩晕症状的改善方面.

5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