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温郁金本草考证

    作者:吴志刚;陶正明;冷春鸿;姜程曦

    目的:考证温郁金的来源及药用历史.方法:查阅古代文献及标本鉴定.结果:温郁金基原植物为宋代所称"温州蓬莪茂";唐代至明代温郁金既作莪术又作姜黄用;清代已不作姜黄,但作片姜黄应用;温郁金作郁金药用应在明代以后.结论:古代与现代温郁金药用情况基本相似,"温州蓬莪茂"(宋代)、"浙江温州产片姜黄"(清代)等记载均明确了温州为道地产地.

  • 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内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盛桂琴;吕宾;金海峰

    目的:研究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RC)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活性影响.方法:以10 mg/L脂多糖(LPS)刺激体外培养的SGC7901细胞建立炎症模型,设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RC预干预组(RC干预后以LPS刺激).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KK、p-p65、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凝胶迁移阻滞实验检测p65与DNA结合活性.结果:与炎症模型组比较,经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干预后,细胞中的IKK、p-p65、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均减少;入核p65蛋白与DNA结合活性减弱.结论: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起抗炎作用.

  • 温郁金中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其产地加工方法优化

    作者:周爱珍;鲍珍贝;程斌;朱晓琪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温郁金中莪术二酮、莪术醇、牻牛儿酮、呋喃二烯、β-榄香烯含量的方法,并优化其产地加工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ODS SP C18,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4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将新鲜温郁金药材经蒸/煮(10、20、30、40 min)、烘干(温度分别为50、60、70℃)后制备18批样品药材并测定各批药材中5种成分的含量;以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到的相对关联度(ri)为评价指标,优选温郁金药材的优产地加工方法.结果:莪术二酮、莪术醇、牻牛儿酮、呋喃二烯、β-榄香烯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25.56~409.0、2.05~32.8、6.36~102.0、9.14~146.0、8.62~138.0μg/mL(r均≥0.9992),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0%(n=6);定量限分别为0.34、0.62、0.11、0.14、1.20μg/mL,检测限分别为0.10、0.19、0.03、0.04、0.42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3%、98.7%、99.0%、99.6%、96.4%(RSD均<2.8%,n=6);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煮10 min-50℃烘干的加工方法的ri大,对温郁金药材中莪术二酮、莪术醇、牻牛儿酮、呋喃二烯、β-榄香烯含量影响小.结论:HPLC法可用于温郁金药材中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本次优化结果可为温郁金药材产地加工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 温郁金抗炎抗氧化活性内生真菌的筛选

    作者:王艳红;朱艳萍;杨信东;吴晓民

    目的 研究温郁金内生真菌的抗炎抗氧化活性,旨在获得有良好抗炎抗氧化活性的菌株,以寻找新型抗炎抗氧化活性物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动物模型对已分离的50株温郁金内生真菌发酵产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采用DPPH法测试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有21株内生真菌能够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并且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有降低作用,其中菌株E3、E8、E17、E24、E37、E46的抑制作用为显著(P<0.01),作用与萘普生相当;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菌株8株.并且其抗氧化活性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其中活性菌株E2、E17、E37在质量浓度为140 μ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都在90%以上.结论 温郁金含有抗炎抗氧化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E2、E3、E8、E17、E24、E37、E46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效果,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前景.

  • 超临界CO2萃取温郁金和温莪术药材挥发油及其成分分析比较

    作者:金建忠

    目的: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分别提取温郁金和温莪术的挥发油,并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对比.方法:用正交实验法确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温郁金和温莪术挥发油的佳条件,考察萃取压力、温度、动态萃取时间及CO2流量对挥发油收率的影响;利用GC-MS分析佳萃取条件下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对两者挥发油的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结果:温郁金超临界CO2萃取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温度50 ℃,萃取时间1 h,CO2流量5 L·min-1;挥发油的得率0.62%,从中鉴定出了21个化合物,其含量占出峰物质总量的96.83%.温莪术超临界CO2萃取佳条件为:萃取压力24 MPa,温度60 ℃,萃取时间2 h,CO2流量15 L·min-1;挥发油的得率4.46%,从中鉴定出了22个化合物,其含量占出峰物质总量的74.63%.结论:温郁金和温莪术挥发油中富含酮、环氧化合物、萜类化合物、酯等组分,两者主要成分相同,但各有特殊成分.

  • 微波辅助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温郁金中3个姜黄素类化合物

    作者:韩超;朱振瓯;刘滨;黄芙珍;雷新响;沈燕

    目的:建立微波辅助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温郁金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方法:温郁金样品经微波辅助萃取甲醇稀释后分析.色谱分离采用C18反相色谱柱(150 mm ×2.1 mm,3.5 μm),流动相为0.1%醋酸水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串联质谱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目标分析物,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对(母离子和2个碎片离子)信息比较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上述3个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检出限(LOD)为0.02 ~0.16 ng·mL-1,定量限(LOQ)为0.05 ~0.53 ng·mL-1,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平均回收率为94.6%、96.5%、95.3%,RSD分别为2.3%、2.6%、2.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温郁金中3个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分析.

  • 土壤—温郁金体系中硒的形态分析

    作者:叶佳;韩颖;姜幸;程婵婵;何程程;王学宝;仇佩虹

    目的:研究土壤-温郁金体系内硒(Se)的形态分布及其温郁金对土壤中硒的吸收富集情况,旨在为温郁金药材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方法,在温郁金种植的土壤中施以不同浓度的硒,用连续浸提法提取各形态硒,通过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光谱法检测硒的含量.结果:根系土壤中,可利用态硒含量所占比值高,易于硒的迁移,当土壤中硒浓度低时,温郁金块根和叶子中有机硒含量大于无机硒,且以蛋白硒为主,而当土壤中硒浓度增加到0.5 mg·kg-1时,对温郁金产生毒害作用,块根中各有机态硒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结论:温郁金药材中硒含量与其在土壤中含量呈较强的正相关性(P<0.05).

87 条记录 5/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