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芩苷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溶出行为考察
目的:考察不同溶出条件对黄芩苷固体分散体溶出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黄芩苷-聚乙二醇(PEG) 6000固体分散体,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及X-射线衍射法鉴别固体分散体的形成,考察不同溶出条件对其体外溶出特性的影响.结果:黄芩苷以非晶形态分散在固体分散体中;纯水介质中15 min时释放65%,之后释放平缓增加,330 min时释放>70%;人工胃液中,15 min释放30%,330 min约释放56%;在模拟胃肠道介质中,胃内环境中释放较慢,15~120 min释放30% ~54%,小肠环境中释放较快,120 ~330 min释放54% ~69%.结论:黄芩苷-PEG6000固体分散体在不同溶出方法中的溶出性质存在差异,动态溶出介质值得推广应用.
-
生物等效性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生物等效性研究对于保证受试药品(仿制药品)与参比药品(原创新药品)生物等效,具有相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证受试药品的质量是极其重要的.在新药开发和新药评价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生物等效性试验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对生物等效性结果的判断以及将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作为替换使用相关产品依据的参考价值.本文将概要介绍当前生物等效性研究在管理要求方面和具体实践中的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研究设计、受试者选择、用于研究的药品选择、替代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等实验方法中的问题,以及生物等效性研究中药物代谢物、立体异构、高变异性药物的研究问题,食物效应问题,体外溶出试验在生物等效性评估中的作用,新药获批准后的生物等效性研究,个体和群体生物等效性评价问题.
-
姜黄提取物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表征
目的 制备并表征姜黄Curcumae longae Rhizoma提取物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方法 溶剂蒸发法制备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试验筛选提取物与载体(二氧化硅)比例,通过测定粒径、比表面积、孔隙率,观察微观形态,以及红外光谱、X射线进行表征.结果 当提取物与载体比例为1∶8时,提取物中3种主要成分(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累积溶出率高.与物理混合物相比,固体分散体粒径、比表面积、孔隙率更低.提取物以无定形状态分散于载体中.结论 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可明显改善姜黄提取物中主要成分的溶出率.
-
明胶胶囊的交联现象及其在体外溶出试验中的研究进展
明胶胶囊易在贮存时出现交联现象,使得胶囊剂在体外溶出度试验时出现崩解延迟和溶出迟缓现象.研究表明交联明胶胶囊在体内的溶出速率与未发生交联明胶胶囊一致,而体外溶出试验溶出介质中未加入蛋白酶,使得溶出延迟,易使药物溶出速率偏慢.目前仅USP溶出度<711>对体外溶出试验中出现胶囊交联现象的药物采取加入蛋白水解酶进行试验,而其他药典均未加入此项内容.本文综述了明胶胶囊交联现象及解决该现象的体外溶出试验研究.
-
口服固体制剂的体外溶出试验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进展
目的:为口服固体制剂的体外溶出试验和体内外相关性(IVIVC)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体外溶出试验""体内外相关性""滞后时间""时间校正因子""Dissolution test""IVIVC""Lag time""Time scaling"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知网、PubMed、Elsevier、Springer等数据库中收录的1990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结合笔者自身的研究经验和认识,进行归纳和总结,重点探讨了不同分级IVIVC尤其是A级IVIVC的建立方法.结果与结论:共获得有效文献39篇.影响口服固体制剂在体内吸收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药物活性成分的溶出和跨膜吸收性质,当前的IVIVC主要建立在药物体内吸收符合胃排空或溶出限速特征的基本前提下.与口服固体制剂的体内药动学研究相比,其体外溶出研究尚未实现严格的标准化,为使体外溶出试验与体内溶出/吸收过程具有更好的相关性,生物相关介质和仿生溶出系统等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常见的各级IVIVC中,A级IVIVC可以提供多的信息,优先推荐建立和使用A级IVIVC,此时药物的体外溶出行为往往可以准确反映其体内吸收过程;其次是多重C级以及B级、C级和D级IVIVC.而随着仿生溶出系统和计算机数据拟合技术等的发展,将来的IVIVC研究并不会局限于缓控释制剂或生物药剂学分类属Ⅱ类药物的速释制剂,可能会有更多关于生物药剂学分类属Ⅲ、Ⅳ类药物的IVIVC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