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酸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娉

    酸抗性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苇要的毒力因子之一.抗酸反应被认为是影响细菌生存及致病性的重要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抗酸反应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与σs因子相关的抗酸反应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 黑龙江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遗传基因型别的研究

    作者:裴迎新;李俐;林玲;孟琳;谭金煜;熊衍文;苏华

    目的 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的遗传基因刑别进行不同分子分型方法的对比研究,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分析黑龙江省EHEC的检出情况,并对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分型方法用于 EHEC 的分型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毒力基因鉴定、核酸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与MLVA 3种方法对70株EHEC进行遗传基因型别分析.结果 70株菌中有12株含有eaeA基因,7株含有hlyA基因,1株含stx1与 stx2,2株含有stx2基因.在PFGE的研究中,依据经XbaⅠ酶切后,具有相同电泳图谱的菌株被定义为PFGE同一群落的菌株,将47株菌株分成35个型别.MLVA通过对7个位点的串联重复序列的比较研究,发现10株O157菌株在7个位点上等位基因的数目为2~5种,10株细菌被分为8个MLVA的型别.结论 在农户养殖中存在EHEC的水平传播,MLVA的6个分型位点对EHEC O157菌株都有部分菌株不存在等位基因,还需增加菌株数量以对其分型位点做进一步研究.

  •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人巨噬细胞产生白介素-1β水平的研究

    作者:王淑京;程喻力;熊衍文;张晓嫒;黄元铭;任志鸿;宋利琼

    目的 通过构建EHEC O157∶H7野生株和突变株等不同菌株,来感染THP-1细胞,从而比较以上不同菌株的细胞毒和IL-1β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水平,同时比较使用有无胎牛血清(FBS)培养的THP-1对产生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上述各菌株分别定量稀释于RPMI1640,5% FBS的细胞培养液中,在感染后2~l0h,用cytotox96试剂盒定量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同时用Luminex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定量检测多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EHEC-O157∶ H7-ehxA是THP-1细胞毒作用的主要贡献者,并可引起高水平IL-1β的产生;在OPT1-MEM无血清培养基中,野生型菌株和突变型之间IL-1β的产生差异则更加显著.结论 EHEC-O157∶ H7-ehxA可诱导高水平IL-1β的产生,FBS能刺激细胞产生一定非特异性的IL-1β,这可能会导致高的背景和隐藏细胞株之间的真正差别.

  • CdSe/ZnS量子点免疫标记法快速检测O157∶H7大肠埃希菌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陈栎江;吴庆;徐春泉;周翠;周铁丽

    O157∶H7大肠埃希菌是引起人类肠道疾病为严重的致病菌之一,属于肠杆菌科埃希菌属,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HEC)的主要血清型,致病力非常强,尤其对儿童与老人的危害更大。据报道,摄入10个O157∶H7大肠埃希菌就可致病,引起出血性结肠炎( 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HUS)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等严重后果[1]。目前对细菌的检测主要依靠传统的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面的技术,这些方法普遍存在周期长,操作繁琐,且需要在获得纯菌株的基础上操作,难以满足实时快速检测的目的。

  •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快速检测方法比较

    作者:肖征;张有江;胡雪莉

    目的 比较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不同快速检测方法的现场检测效果,以寻找一种可以用于野外现场检测的简便方法.方法 对商品销售的3种代表性试剂盒进行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及操作简便性的比较.结果 试剂A及C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 ∶ H7的灵敏度分别为约8.64×105 CFU/ml和约8.64×104 CFU/ml,且操作简便,检测过程<30 min;试剂B约为4.32×101 CFU/ml,但阳性时间为72 h.结论 试剂A、试剂C可用于大肠埃希菌O157∶H7急性腹泻的现场检测;试剂B的检测周期长,不适合现场检测,对急性腹泻的快速检测需要研究更加敏感、易于操作的检测方法.

  •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1类整合子与耐药性关系

    作者:李咏梅;李凡;赵春燕

    目的研究48株(国内28株,美国20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的耐药特点以及1类整合子的分布,探讨整合子中耐药基因盒的种类及与细菌耐药性的相互关系.方法琼脂稀释法对18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监测和分析;PCR法鉴定1类整合子阳性株;PCR产物测序及分析.结果48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中23株为O157:H7;2个地域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大多无差别,只存在对氨苄西林和红霉素耐药率的差异,前者为国内分离株(60.7%)高于美国分离株(30%),后者为美国分离株(95%)高于国内分离株(60.7%).耐3种以上抗生素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18株(美国3,中国15).48株分离株中有11株(22.99%)鉴定出1类整合子,PCR产物测序分析可见,9株携带aadAl基因盒,2株携带aadA2基因盒,传递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结论1类整合子及其相关的基因盒广泛存在于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中,而且决定着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04:H4检测技术

    作者:王庆忠;葛平;肖艳群

    近几周来,因受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感染引发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在欧洲多国陆续暴发,死亡人数超过预期,造成了人群极大恐慌,对欧盟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本中心就该疾病的背景、疫情监测和报告、样本采样和送检、检测流程和医院感染控制进行了资料摘编,以供临床防治疫情参考.

  • 河南省6类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污染状况调查

    作者:张丁;廖兴广;张秀丽;李立

    [目的] 调查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河南省6类食品中的分布特征、污染状况及季节分布. [方法] 依据河南省自然地理概况分5个采样区域,按夏冬季在销售环节随机取样.选择性增菌培养后,用O157胶体金试剂筛查,免疫磁珠富集后分离病原菌,应用全自动生化鉴定系统和血清学的方法进行鉴定. [结果] 1 463份食品中共检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共28株,检出率1.9%,其中鲜肉和生食蔬菜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3%和3.2%.夏季检出率(2.5%)明显高于冬季检出率(1.1%). [结论]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在食品中污染较为严重,其检出率的高低与O157∶H7感染性腹泻的流行强度呈正相关.应加强畜禽屠宰、蔬菜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督监测,预防O157食源性暴发.

  •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实验室检测研究进展

    作者:张建华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新型致病性大肠杆菌,可引起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菌致病性强,病死率高,通过食物和水传播.本文介绍该病原菌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细菌的培养分离、胶体金免疫技术、免疫磁珠分离法(IMS)、免疫荧光酶标法(VIDAS和mini VIDAS)、直接PCR、多重PCR和荧光定量PCR等.

  • 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三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方法的建立

    作者:金玉娟;陈应坚;刘渠;甘莉萍;杨慧

    目的:建立一种多重实时荧光PCR同时检测EPEC、EIEC、EHEC三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的方法.方法:于GenBank数据库中查找三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及志贺菌毒力基因stx1、stx2、eaeA及ipaH基因序列并使用软件进行比对后设计四套引物及探针,建立四重实时荧光PCR检测EPEC、EIEC、EHEC和志贺菌的方法,并对方法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完全一致,均为100%.结论:四重实时荧光PCR检测体系可同时检测EPEC、EIEC、EHEC和志贺菌,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卫生检验、食品检验等领域,对快速有效的实施针对治疗,预防食物中毒,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株的细胞毒性比较

    作者:王春晖;赵素慧;万成松

    目的 比较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流行菌株的细胞毒性,筛选强毒株,为进一步研究细菌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PCR技术鉴定菌株的毒力基因E-hlyA、stx2、stxl,Giemsa染色观察细菌的黏附情况,通过测定感染后Vero细胞的乳酸脱氢酶释放情况了解细菌的Vero细胞毒性强弱.结果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株含有的毒力基因不同,均具有较强的黏附能力和Vero细胞毒性,其中国际菌株933W/O,中国流行菌株882364、01H112和日本菌株Cua9的Vero细胞毒性较强.结论 筛选出的流行菌株强毒株,可用于进一步的细菌感染模型构建和毒力基因致病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