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贯众治疗风寒表实证流感价值的质疑
1998年冬季流感证治1998年底,一场流感袭击北京,前后持续约3周,患者约占人群四分之一,一时各医院应接不暇.临床表现:恶寒、高热、周身疼痛、无汗,其他伴见症状有头痛、咳嗽、鼻塞流涕等,脉多浮弦紧数,有些患者或有咽干咽痛,但大都不伴有咽喉红肿.
-
HPLC法测定表实感冒颗粒中葛根素
表实感冒颗粒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WS3-B-3067-98),由紫苏叶、葛根、白芷等11味中药组成,具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之功,用于感冒病风寒表实证,证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稀,临床疗效满意.但在质量标准中,没有建立定量方法.为了更好控制该产品质量,本实验对处方中葛根素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以对该制剂进行质量控制.
-
辛温解表麻黄汤
麻黄汤始载于《伤寒论》,系辛温解表的祖方.方剂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炙甘草3克.水煎,分二次温服,微汗为度.本方具有解散风寒,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能,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如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
九味羌活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九味羌活汤为古代名医张洁古所创,又名冲和汤,用以治疗麻黄汤和桂枝汤所治之证,适用于伤寒表证,头痛无汗,尤以肢体疼痛者,主要由羌活、防风、苍术、细辛、白芷、川芎、生地、甘草、黄芩九味药组成,临床使用时并可随证加减使用,如咳喘加杏仁,无汗加麻黄,有汗加桂枝,胸膈满闷去生地加枳壳、桔梗,烦渴并有内热者加石膏、知母,此制方之妙也,笔者在临床应用时加减灵活变通,不仅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表虚证,收到满意疗效,亦可用于以下病证的治疗.
-
麻黄汤发汗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概况
麻黄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1],方中仅四味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司君臣佐使之职,是千百年来辛温解表发汗法的经典方剂.本文经查阅资料,对相关文献进行阅读、整理和总结,概述麻黄汤发汗的实验研究方法如下.1 宏观观察法1.1 皮毛观察法 浙江中医学院《实验中医学指导》[2]给小鼠腹腔注射麻黄汤、桂枝汤、生理盐水,然后开始计时,观察药后1小时汗出情况,并以下列级数计分:0级(0分):皮毛干燥,无汗;Ⅰ级(1分):皮毛松,无汗;Ⅱ级(2分):皮毛松,少腹或胸颈部少量汗出;Ⅲ级(3分):皮毛松,胸腹部均有汗,或少腹,胸颈部汗出较多;Ⅳ级(4分):皮毛松,下颌至少腹大量汗出;V级(5分):皮毛松,周身汗出淋漓,甚至虚脱死亡.
-
10种药物有效部位的净选加工
在药材净选加工时,某些有药用价值的部位往往被忽视,而被视为杂质除去,如花椒的种子、麻黄的根等。为了合理使用药材,扩大药源,现将其总结如下:1 花椒与椒目 花椒为较常用的温里药,药用部位为干燥成熟果皮,味辛、性热,有小毒,可温中、止痛、杀虫。在净选加工时,规定除去果柄、种子和杂质。花椒的种子亦有药用价值,入药称之为椒目,性味苦寒,可行水、平喘,常用于水肿胀满,痰饮喘咳等。2 麻黄与麻黄根 麻黄为辛温解表药的代表药物,功效发汗、平喘、利水,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等。药用部位为地上草质茎。商品药材常带有根,要求除去。但根功专止汗,是较常用的收涩药,与麻黄的作用相反,应区别入药。3 诃子与诃子核 诃子的商品药材为成熟果实,但临床上要求去核用肉,诃子肉为酸涩收敛药,生用开音敛肺,煨用止泻涩肠,治久咳、久泻、久痢等。而文献记载诃子核磨白蜜注目能治风赤涩痛等,亦有药用价值。4 莲子与莲子心 莲子的商品药材为成熟种仁,中心包裹一绿色胚芽,即莲子心,净制去心后称莲子肉,心和肉作用不同,莲子心能清心热,莲子肉能补脾涩精,故应区别入药。
-
浅析中医特色护理与整体护理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特点是根据病人的病情、身体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诊疗情况等提出护理问题,制订和实施护理计划,使病人得到全身心的护理。中医的特色护理是建立在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的,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即把患者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既看重疾病,更看重疾病产生时的季节、气候、身心变化、环境因素等,以此来寻找护理问题判定护理措施,处处体现中医整体观念。由此可见,中医特色护理与整体护理一脉相承。1 运用中医整体观观察护理病人 中医基础理论的望、闻、问、切是观察诊疗护理病人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内经》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发病是阴阳不能平衡,“有诸内,必形诸外”。通过对病人的表情、语言、气息、神态以及舌苔、脉象的观测;就能了解病人的脏腑虚实,机体气血盛衰。如咳嗽,中医认为病变在肺,但与脾、肾、心、肝等脏器均有密切联系。故可从多方面提出护理问题,针对咳、喘、痰、饮食、精神、气候、环境等影响健康方面,全面观察护理。2 运用中医整体观辨证施护 在全面了解病人情况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理论知识进行辨证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辨证施护计划,定期进行评价,修改和补充,为病员提供整体的身心护理。比如,同样是感冒,有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舌质淡红、苔薄、脉浮紧等。辨证属风寒表实证,辛温解表为治表法。在护理上应做到中药宜温服,饮食宜进温热之品,药后宜保温暖。冀其汗出热退为表证除。要经常巡视病房,认识“证”的变化。又见鼻塞,流黄涕,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口干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辨证属风热感冒。治宜辛凉解表,中药只需微温或凉服,饮食可进寒凉之品。如有咳嗽,要防其热壅肺气,宜清热宣肺化痰。护理措施要“证”变措施变。只有辨证明确,施护才能得当,病人就能很快恢复健康。因此,在中医院开展整体护理有其独到的优势。
-
麻黄汤新用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方由麻黄、桂枝、苦杏仁、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通阳散寒、宣肺平喘之功.因其药专力宏,而被历代医家推崇为风寒表实证的首选方剂.笔者用其治疗内科杂症,亦收效显著.兹举验案数则,以资佐证.
-
麻黄汤合荆防败毒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表实证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麻黄汤与荆防败毒散合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表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麻黄汤与荆防败毒散合方,对照组中服麻黄汤.结果 治疗组痊愈显率高于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中医症状、体征改善也大多优于对照组.结论 麻黄汤与荆防败毒散合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表实证疗效满意.
-
麻黄汤的配伍及其药效动力学研究
麻黄汤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适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本实验主要通过量效、时效、时量曲线对麻黄汤进行药效动力学研究,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根据麻黄汤可以促进腺体分泌,实验以小鼠流涎作用为指标,确定药物的量效关系,并采用药物累积法,通过测定其给药后不同时间的效应推算出药物的体存量.从体存量的经时性变化判断药物有效成分衰减模式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麻黄汤的代谢属于一室模型.其低有效量为1.57g原生药/kg体重.剂量为9g生药/kg体重时(相当于人用剂量的20倍)的效应消除半衰期为0.244hr,效应维持时间为1.416hr.
-
痛风胶囊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1例
笔者运用自制痛风胶囊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1例中,男37例,女24例;年龄小12岁,大65岁;病程短1天,长52天.主要临床表现:突然发生一侧面部肌肉瘫痪,感觉异常,额部横纹消失,眼裂扩大,闭合不全,畏光流泪,口角下垂、偏向健侧,流口水,鼻唇沟变浅.少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病史,或兼有风寒、风热表证,内热实证,气虚证等.2 治疗方法痛风胶囊由蜈蚣10条,乌蛇15g,土元、僵蚕、地龙、三七、全虫、川芎、甘草各10g组成.诸药研碎,过80目筛,混匀,装于0号胶囊中备用.加减: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等风热表证,加桑叶、菊花各10g;伴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无汗等风寒表实证,加荆芥、白芷各10g;伴恶风、汗出、脉浮缓等表虚证加桂枝、白芍各10g;伴发热、口渴、便秘、溲赤、舌红等里热证者,加大黄6g,黄芩10g;伴气虚证者加黄芪15g.